• 沒有找到結果。

一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題錯誤類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一元一次方程式及其解題錯誤類型

本研究要補救的內容為「一元一次方程式-以符號列式與運算」之章節。研究 者起初對本研究的數學低成就學生施測「一元一次方程式-以符號列式與運算」前 測試卷,據答題結果分析、歸納出在本單元常出現的三項錯誤類型。此外,陳彥廷 與柳賢(2009a、2009b)、郭汾派、林光賢與林福來(1989)、郭汾派(1988)、

戴文賓與邱守榕(1999)、Booth(1988)等多位研究者也發現到,學生在學習一 元一次方程式-代數符號也常出現如研究者所述的三項錯誤類型,包含:

1. 對於代數符號性質不理解,導致作答「運用代數符號記錄數學問題」之題 目,無法正確地以代數式呈現;

2. 因未理解代數符號之性質,導致在「代數式的簡記」出現錯誤(如:將 9x 誤解成 9+x),此錯誤連帶影響解「代數式的求值」題型,出現解題困難;

3. 因未能將代數式的係數與代數符號分別做處理,導致代數式的合併與化簡 出現錯誤,例如:4+a+7+b=11(a+b)。

一、一元一次方程式之相關研究

代數即為運用抽象化變數與邏輯運算自動化函數關係,所形成的一套思維模 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林誌彥,2019)。美國數學教師協會(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簡稱 NCTM)認為,代數學習強調「問題解決」及「運 算技巧」兩面向(Schliemann, Carraher, Brizuela & Earnest, 2003)。洪有情(2009)

指出,「代數」分為基礎代數、抽象代數,而高中以下教授的皆為基礎代數,代數 的範疇包含:代數符號之概念、以代數符號列式、解方程式、解聯立方程式、函數、

多項式、因式分解,由上述可知,方程式為代數的其中一環。

楊朝欽(2007)指出,代數的學習歷程如下:

1. 僅能用一般文字描述問題,未能用代數符號表達未知數;

2. 學會運用代數符號表示未知數,但未能列出代數式來表達一般式;

3. 學會運用代數符號表示未知數,且能用代數符號列出代數式並求解,已將 代數視為處理數字關係以證明規則的工具;

4. 從代數符號的基本概念,學會列出代數式,並發展出函數概念。

(一)代數符號的發展歷程

蕭宇欽(2006)指出,抽象化能力的培養要從代數符號、記號、圖形、數學語 言等內容開始學起;代數符號列式是學習代數相關單元的基礎入門,因為代數符號 列式的學習,是引導我們從既有具體數字概念出發,進階理解「含有非數字符號」

算式的意義與運算操作,代數符號(例如:x、y等)是用來當作未知數的表徵,它 能夠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李儼,1992)。由於每個人對於代數符號的概念有 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因而做出不一樣的解釋,因此解決代數符號列式相關問題,每 個人的難度認知也有所差異(王如敏,2004;邱婉茹,2001)。

綜合上述,代數符號與數學方程式有緊密的關聯性,而且代數符號也是人們解 決生活問題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

(二)代數符號

Skemp(1987)指出,在概念形成過程中代數具重要功能,代數符號類似語言 的概念,在不同語境代表的含意也不一樣,亦即,相同代數符號可能代表著一樣的 事物,也有可能不同的代數符號代表同一樣事物,所以建立正確的代數符號概念很 重要,假如缺乏正確概念,將衍生後續答題無法正確判讀代數符號代表的含義。洪 健鋒(2016)認為,從算數進階到代數學習,建議學生先把數字當作代數符號來操 作,知道兩者操作程序、結構方面有所不同,如此一來才能把代數式視為一個物件。

Collis(1975)站在學生的角度把代數符號的概念分為六個層次如下(引自陳 彥廷與柳賢,2009a):

1. 層次一:視代數符號為一個可求出的值,例如:x+3=8,方程式中的x代表 著某一個數值;

2. 層次二:指忽略代數符號而不用,例如:有些學生選擇直接忽略代數符號 的存在,或是雖然有看到代數符號,卻不賦予任何意義,所以解題時不把代數符號 條件納入考慮;

3. 層次三:視代數符號為一項物件的符號,例如:把一物件的名稱縮寫成一 個代數符號來表示,例如:三角形的高用h表示;

4. 層次四:視代數符號為一項特定未知數,例如:有一個正三角形,假設每 邊長為m公分,則周長為3m公分;

5. 層次五:把代數符號當作「一般化數字」,而「一般化數字」是指一組有範 圍的數值,並非代表單一數值;

6. 層次六:視代數符號為一項變數,也就是代數符號代表著一項不特定的值,

例如:3m和6m的大小比較。

Küchemnn(1981)用紙筆測驗的方式,調查三千名英國的國中學生在代數方 面的學習成就,藉由紙筆測驗結果分析他們對代數符號的認知,歸納成四種層次

(引自蔡淑裕,2015):

1. 層次一:進行代數符號的求值、忽略代數符號之能力;

2. 層次二:能初步處理進階的代數符號問題,但尚未能處理特定未知數、一 般數或變數等問題;

3. 層次三:在簡單題目中,已能把代數符號視為特定未知數、一般數或變數;

4. 層次四:在更為複雜的題目中,已有能力把代數符號視為特定未知數、一 般數或變數。

綜合上述,對照Collis提出的六個層次代數符號概念,研究對象對於代數符號 的概念較符合層次一與層次二;而對照「Küchemnn歸納學生對代數符號的四種認 知層次」,研究對象對代數符號的認知較屬於層次二、層次三所述的情形。而且從 兩位學者提出的代數符號概念層次理論可得知,代數單元的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是 有程序性的,就如同蔡淑裕(2015)所說的,代數概念的建立需要需從抽象概念中 找到其中的共同性,需經過意識、同化,乃至概念重建等程序,才能建立完整的概 念;瞭解代數符號概念與認知層次以後,研究者能夠精確診斷學生的認知程度位在 哪一層次,之後把那個概念層次當作教學的起始點,進行更高層次課程內容的補救 教學,幫助學生藉由先備知識連結新知識,建立正確概念。

(三)方程式

方程式是從代數符號概念衍生而來的,所以必須先瞭解代數符號的涵義,以利 方程式的學習。國一學生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應習得的基本能力如下:

1. 式子的化簡及運算;

2. 一元一次方程式求解;

3.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應用題。

謝孟珊(2000)指出,影響方程式解題的因素包含以下六項:

1. 運算符號的性質及其個數;

2. 未知數出現的次數;

3. 求出來的值是否為整數 4. 係數大小;

5. 題目中是否含有小括號、中括號。

林誌彥(2019)、洪有情(2009)指出,代數思維分為程序性和結構性兩個構 面,程序性指算術運算部分,例如:將數值代入代數式做運算,而結構性強調代數 的運算規則,例如:代數符號簡記、代數式化簡、解方程式等。

蕭新雄、徐偉民(2017)指出,一元一次方程式解題歷程分為「列方程式」與

「解方程式」,分述如下:

1. 列方程式:先假設未知數,接著以符號代表數字,之後整合出方程式;

2. 解方程式:先化簡運算,之後利用等量公理或移項法則求解。

所謂運用等量公理,即為運用加、減、乘、除法的等量公理解題技巧來解方程 式;而移項法則即為當未知數從方程式等號的一邊移至另一邊,必須遵守「加、減 法移項後符號會相反,乘、除法移項後符號會相反」的規則。

然而,郭輝煌(2014)指出,目前教授一元一次方程式解題方法,還是以等量 公理或移項法則兩種方式為主流,坊間教科書則以等量公理為主流,然而多數人較 偏好使用移項法則來解題,原因在於只要口訣記憶即可解方程式,但許多人卻不知 題目中「-」的性質而造成混淆,例如:−1

3𝑥=12,以為「負號移項變正號」,衍 生出 12÷1

3=36 之解題錯誤。

(四)文字題

文字題又可為應用題或情境題,它是一種透過語文表達問題情境的考題型式

(侯鳳秋、陳龍川,1999)。陳立倫(1999)認為文字題解題歷程很繁雜,從文字 敘述轉譯成數字或式子,這並非單一運算符號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在文字與數字之

間的鴻溝搭建橋樑,此透露出文字與數字兩者能力整合的高困難度,也打破了過去 許多人認為數學能力僅等同於運算能力的刻板印象;知識應用與基礎能力體現過 去的能力培養,像是數學代數符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訓練、問題解決能力,以 及學過的知識,兩者與自身的生活經驗做連結,這樣學到的才是有統整性的數學知 識,而非零散的。楊金城(2005)認為,文字題出題宗旨是希望學生從個人生活經 驗出發,察覺自身生活周遭有關數學的問題或知識,把它轉換成數學符號或語言,

並將待解的數學問題形成數學問題之後,運用解題策略、溝通等方式進行解題,在 解題結果回歸到原來的題目情境做評析與調整之步驟,把問題與解題一般化;林清 山與張景媛(1994)對出數學應用題的見解或看法,如下:

1. 文字題是一種數學工具,也是一種解決非規則性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能 把學校所學的數學能力帶進未來生活、職場妥善運用;

2. 文字題的題目情境是用文字陳述呈現,問題的答案可由題目線索尋得答案;

3. 認為數學應用題是提供學生把生活經驗數學化的學習機會或過程;

4. 認為數學應用題為同時考驗語言轉譯、數學概念能力的一種出題型式,這 樣的出題模式比起普通計算題的困難度艱難許多,需具備更高深的綜合能力,才有 能力完成。

Vasquez(1982)指出,大部分學生做數學題時,看到文字題有很大的內心恐 懼,而且也特別點名到國中學生最不喜歡數學應用題。詹士宜(2017)認為,有些 數學低成就的學生時常因為看到題目文字冗長,內心感到恐懼而選擇逃避跳題,其

Vasquez(1982)指出,大部分學生做數學題時,看到文字題有很大的內心恐 懼,而且也特別點名到國中學生最不喜歡數學應用題。詹士宜(2017)認為,有些 數學低成就的學生時常因為看到題目文字冗長,內心感到恐懼而選擇逃避跳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