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高雄市一所國中七年級數學學習低成就學生,學生組成 為抽離自兩個不同班級之學生,男生兩位、女生三位,共計五位。此五名學生皆為 參加 108 年 5 月「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數學科測驗」後,測驗 結果在各班學習成就後 35%,未通過數學科篩選測驗之學生。

(二)研究期程

本研究於 2018 年 10 月開始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同時開始思考與設計適合研 究對象的教學課程;本研究的各項試卷於 2019 年 11 月 25 日前專家及教師審訂完 畢,並於 2019 年 11 月 29 日的第八節課進行前測筆試,測驗時間為 40 分鐘;補 救課程起訖日為 2019 年 12 月 6 日至 2019 年 12 月 27 日,於每週五的第八節課進 行補救教學,共 4 節課,每節為 50 分鐘,共 200 分鐘;課程教學完畢後,於 2020 年 1 月 3 日的第八節課後測筆試,測驗時間亦同。

(三)教材內容

本研究針對學生於「一元一次方程式-以符號列式與運算」單元中常出現的三 項錯誤類型,作為教材內容予以加強,並精熟相關習題演練,其錯誤類型如下:

1. 對代數符號之性質不理解,導致作答「運用代數符號記錄數學問題」之題 目,無法正確地以代數式呈現;

2. 因未確實理解代數符號之性質,導致在「代數式的簡記」出現錯誤(如:將 9x 誤解成 9+x),這也連帶影響解「代數式的求值」題型,出現解題困難。

3. 未能正確地將代數符號、數字做分別處理,導致進行代數式的合併與化簡 錯誤。例如:2x+6-7+3x 化簡後,得(2+6-7+3)+x 之錯誤結果。

補救教學上課教材為研究者自編,教材內容之編撰參考資料有:依據 107 年公 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學領域」編輯而成的翰林版國一上教師手冊、

均一教育平台線上題庫。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者限制

研究者擔任本研究教學實驗的教師,同時也是教學觀察者、資料蒐集者,因 此在進行研究過程中,較難面面俱到。

(二)學生背景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侷限於普通教育系統中的一般低成就兒童,學生均經過 108年5月「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數學科測驗」後,測驗成績未 通過數學篩選測驗之門檻;特殊教育系統中的學習障礙低成就學生(智能障礙、情 緒障礙、注意力缺陷等類型)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三)研究時間限制

礙於時間、交通與人力考量,僅針對高雄市一所國中進行研究及訪談,並未涵 蓋整個大高雄地區、臺灣其他縣、市、鄉(鎮)之國民中學、個案國中其他年級的 學生。

(四)研究類推之限制

由於每所國民中學或不同年級階層實施數學科補救教學的客觀條件與實際情 況會有差異,故本研究得到之結論,不宜進階推論至其他縣市學校或年級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