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開始雇用德籍軍事教練一事也算是相當早,如左宗棠於一八七四年就曾 提及其所聘用的德籍軍官:

布國嗲哩巳前奉恩旨,賞四品藍翎,奉到行知時,大張賀筵,各國官 商均來道賀,計數十席。自言受中國新恩,謹當力圖報效。并言伊國 所製水雷能破法國輪船,請自僃資斧,帶同中國工匠前往學習。

5

內容表示任用了一位德國籍教員「嗲哩巳」,李國祁認為這是中國首任的德 籍軍事教官鐵格爾(R. Telge)。

6

不過,由於內容又提到「傳聞法國此次和議,割 地四分之一,銀六萬萬,作十八年歸款,亦可謂創鉅痛深矣。」

7

這表示,此份 致給總理衙門的信已經是在普法戰爭之後。除此之外,上一章曾提及,淮軍也在 一八七三年招募李勱協作為砲營教練。意即,中國最早聘任德國人應是在一八七 一至一八七三年間。而這些人助華帄亂不餘遺力,有些尚在軍隊中擔任教習,態 度認真負責,帶給了中國相當不錯的印象。也因此,至少到一八八〇年,中國對 德國軍官的論述都還是相當正面的。

大致上至一八八四年為止,中國內部一直都有德國的影子。從中國角度論,

由於李鴻章主導軍事與外交業務,其對德國親近的政策,是使中國內部一直有德 國影子的最重要因素。而從德國角度論,也就是這個影子的來源,一部分是來自

4 鄒弢,〈德意志軍政〉,《皇朝經世文三編》,卷 70,洋務 2,頁 541。

5 左宗棠,〈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 11,頁 3059。

6 Kuo-chi Lee, Die Chinesische Politik zum Einspruch von Shimonoseki und gegen die Erwerbung der

Kiautschou-Bucht, p. 33. 而 史 都 克 則 認 為 克 魯 卜 公 司 曾 於 1870 年 派 遣 前 砲 兵 下 級 軍 官

(Artillerieunteroffizier)許瑞爾(Schnell)到中國擔任軍事教官乃是最早的。見 Helmuth Stoecker,

Deutschland und China im 19. Jahrhundert, p. 90.

7 左宗棠,〈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左文襄公全集》(書牘),卷 11,頁 3059。

75

一八七五年來華接任駐華公使的巴蘭德,另一部分則是長期任職天津海關稅務司 的德璀琳。巴蘭德來華之時,雖一度讓李鴻章相當喜歡,甚至期望可以透過他,

使中國與德國締結友誼。當時李鴻章派遣學生到德國進行軍事留學,或可說是友 好關係的明證。雖然中德友好關係持續到中法戰爭期間才正式有所轉變,但自一 八七六年貣,由於「修約」風波,讓李鴻章已經開始擔心巴蘭德並非真心為中國。

8

不過,德璀琳則不同。他在一八六四年左右來到中國,於一八七六年任職於 煙臺海關稅務司。當年李鴻章正在煙臺與英國交涉滇案,故兩人極有可能在煙臺 便已相識。隔年,德璀琳調任天津海關稅務司,與李鴻章開始密切往來。德璀琳 對中國軍事層面的影響力,大概從中國購買外國軍艦開始。如一八七八年,海關 總稅務司赫德曾表示,中國應該再添購兵船以布置海防,但德璀琳卻認為開價過 高,且海防存款不足以購買,故此議擱置。

9

往後幾年,在中國北洋「沿海海防」

事務上,德璀琳也一直是如影隨形地出現。

中國北洋沿海防務確實是相當晚近才籌辦的。南洋海防雖然早就在一八七〇 年前不斷籌畫,但北洋海防卻遲至一八七五年後才著手辦理。這大概是因為曾國 藩(1811-1872)

10

、沈葆楨等人相繼逝世後,海防發展重心才北移,落在李鴻章 頭上。

11

而當時向泰西購買的兵船陸續來華,因此中國必頇開始著手建造船塢或 修理站以供停靠。有趣的是,即便我們撇開德璀琳不談,我們也發現,李鴻章在 討論中國沿海防務時,其思想來源竟也是出自德國。

由於沒有籌辦經驗,參考他國的經驗或許是最快的上手管道。此時他對於海

8 外交關係與修約問題詳見下一章。

9 李鴻章,〈論購船〉,《李文忠公全集》(譯署函稿),卷 8,頁 192。

10 曾國藩(1811-1872),清末湖南湘鄉白楊坪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等職。咸豐二年底,

為對抗太帄天國,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辦團練,旋擴編為湘軍。次年發佈〈討粵匪檄〉,攻擊 太帄天國。率兵阻擊太帄軍,並出省作戰,取武昌與田家鎮。咸豐十年升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

督辦江南軍務,節制蘇、白、贛、浙四省軍務。同治元年為協辦大學士,派李鴻章到上海,左宗 棠入浙江,夥同英人戈登的常勝軍、法人德克碑的常捷軍夾攻太帄軍,並派曾國荃圍攻天京。同 治三年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對捻軍作戰。又與李鴻章、左宗棠 創辦江南製造局、福建馬尾船政局等軍事工業。同治七年調任直隸總督。同治九年由於查辦天津 教案,受到輿論譴責,回任兩江總督。後病死南京。見《中外歷史辭海》,頁 292-293。

11 王家儉,〈旅順建港始末〉,《近付史研究所集刊》,5 期(1976.6),頁 225。

76

防的認識,似乎就僅止於翻譯自德國的那本《防海新論》(A Treatise on Coast Defence)

12

。他曾表示:

查布國《防海新論》有云:「凡與濱海各國戰爭者,若將本國所有兵 船徑往守住敵國各海口,不容其船出入,則為防守本國海岸之上策。

其次莫如自守。如沿海數千里,敵船處處可到,若處處設防,以全 力散佈於甚大之地面,兵分力單,一處受創,全局失勢,故必聚積 精銳,只保護緊要數處,即可固守。」等語所論極為精切。中國兵 船甚少,豈能往堵敵國海口?上策固辦不到。欲求自守,亦非易言。

自奉天至廣東沿海,袤延萬里,口岸林立,若必處處宿以重兵,所 費浩繁,力既不給,勢必大潰。稚有分別緩急,擇尤為緊要之處如 直隸之大沽、北塘、山海關一帶係京畿門戶,是為最要。江蘇、吳 淞至江陰一帶係長江門戶,是為次要。

13

《防海新論》事實上是專論美國南北戰爭時,如何針對天下最雄猛的鐵甲兵 船作防禦。

14

不過,它對李鴻章的海防思想卻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李鴻章從這 裡檢討了中國海軍的發展。他始終認為中國「以陸軍為立國根基」

15

,在海軍方 面,即便他努力動手去做,短期之內,中國也絕對難以達成「封鎖他國」的「上 策」,僅能暫時以下策的「擇要固孚」作為海防策略。這本書的海防觀念在當時 是相當先進的,並且從中國當時海軍成長看來,這也是很實際的論點。

16

然而,或許是《防海新論》的海防理論,乃是從眾多戰例中歸納而來,寫作

12 《防海新論》由德人希理哈著,由傅蘭雅、華衡芳翻譯,並由江南機器製造局翻譯刻印。

13 李鴻章,〈謹將總理衙門原奏緊要應辦事宜逐條切實辦法並將丁日昌續奏各條併入詳細擬議恭 呈〉,《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 24,頁 94。

14 王宏斌,《晚清海防:思想與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頁 110。

15 這裡的陸軍當然也指涉其所培養出來的淮軍。見李鴻章,〈謹將總理衙門原奏緊要應辦事宜逐 條切實辦法並將丁日昌續奏各條併入詳細擬議恭呈〉《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 24,頁 93。

16 王家儉認為中、日的海軍發展最大不同是日本積極向海外擴張,而中國則始終以普魯士人之

《防海新論》做為海軍戰略思想的指導原則,期期以防護京畿門戶的北洋數口及財賦之區的南洋 數口為己足,而無向海洋躍進的壯志雄圖。見王家儉,〈李鴻章對於中國海軍近付化的貢獻〉《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頁 94。筆者卻認為,海防本來就以防務為中心,中國本來便無意「侵 略」他國,這或許也和中國本身無此能力有關。不過,基本上,筆者不認為依此書的內容辦防務 有何不妥。

77

方法似乾嘉考據學,故易被中國學者接受。

17

意即,它不僅影響了李鴻章的海防 觀點,江西巡撫劉坤一(1830-1902)

18

、山東巡撫丁寶楨(1820-1886)

19

等人也 受其影響。

劉坤一曾表示《防海新論》對於海口岸上如何築礮臺,水中如何設攔阻之物,

言之甚詳。今中國於各海口籌防,似可采擇是書,或者不無裨益。

20

丁寶楨則表 示,在他閱讀過《防海新論》後,知道輪船與鐵甲船都頇參用舢板,而田雞礮船 也是相當重要。他也贊成書中論點,認為兵船宜施之於海口緊束之區。

21

既然海防構想乃是來自德國,加以德國人在華印象仍相對較優,於是,海防 建設上,也交給德國人處理,一八八〇年,德璀琳授命修築大沽船塢:

再,北洋海防兵輪船日增,每有損壞,須赴閩滬各廠修理,程途遙 遠,往返需時,設遇有事之秋,尤難剋期猝辦,實恐貽誤軍需。前 因總稅務司赫德有飭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酌修土隖,為冬藏燈船之 議。遂飭前任津海關道鄭藻如、候補道許鈐身會同德璀琳,在大沽 海口選購民地建造船隖一所。

22

大沽為天津門戶,天津則為畿輔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過去曾是最重要 的海防駐軍區,然而在英法聯軍後,幾於全毀。

23

而從文中得知,李鴻章已決定 將大沽改建成修船廠。大沽工程自一八八〇年正月開工,歷經十個月,為了取得

17 王宏斌,《晚清海防:思想與制度研究》,頁 108。

18 劉坤一(1830-1902),清末湘軍將領。湖南新寧人。廩生出身。咸豐五年率團練對抗太帄軍。

次年隨劉長佑援江西,此後轉戰於贛、湘、桂等地,同治元年升廣西布政使。同治四年升任江西 巡撫。光緒元年擢兩廣總督。光緒五年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中日甲午戰爭時被任命為 欽差大臣駐山海關,節制關內外陸軍百餘營,遼河一戰,全軍潰敗。光緒廿二年回任兩江總督。

光緒廿六年與張之洞倡議東南互保。見《中外歷史辭海》,頁 351。

19 丁寶楨(1820-1886),清末貴州帄遠人。咸豐進士。咸豐四年至六年間,在籍辦團練。咸豐十 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旋調任長沙知府。同治二年授山東按察使,次年遷布政使。同治六年升任山 東巡撫,帄捻軍。以誅慈禧太后寵信太監安得海,有名於時。光緒元年在濟南創辦山東機器局。

19 丁寶楨(1820-1886),清末貴州帄遠人。咸豐進士。咸豐四年至六年間,在籍辦團練。咸豐十 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旋調任長沙知府。同治二年授山東按察使,次年遷布政使。同治六年升任山 東巡撫,帄捻軍。以誅慈禧太后寵信太監安得海,有名於時。光緒元年在濟南創辦山東機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