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浸種的同時,一面要闢置「秧襀埕」(ng-tsioh-tiânn)81,在稻田選一處 排水良好水避風的角落,且位置適中的稻田,太高灌溉不易,太低水又會造成粟 種浸泡水中瀾掉。如果太空曠就得挫菅尾「圍風帷」(uî-hong-uî),插上柱子,

再利用田埂的菅尾(kuann-bé)82編一道擋風牆。83

筆者的

父親則利用稻草和「竹

篾仔」(

tik-bi h-á)

編成的「草骿」(tsháu-phiann)。秧床以飽含水分柔軟的瀾泥

田土做成,表土用耙柫 (pê-put / pê-kut)耙平,再以「秧仔抹刀」(ng-á-buah-to)

84或磟碡枋、用手挲挲(so-so)抹平,即可播下種穀。播種的工作要在大寒到立

81秧襀埕(ng-tsioh-tiânn)即秧床或秧圃

82菅尾(kuann-bé)就芒草。

83發音人詹茂雄、林鄭罔市:秧床擋風帷,一般圍風口,大部分圍二邊,甚至四邊攏要圍。

84秧仔抹刀(ng-á-buah-to):把粟種抹入秧床瀾泥土漿中或用來抹平秧床的工具。

「掖秧仔」(iā-ng-á)時,以「捙箕」(tshia-ki)盛著已經發芽的「粟種」

(tshik-tsíng)85,一手持捙箕於腰際,一手抓著粟種撒向秧床,均勻且不可太密,

撒播後,再用「秧仔抺刀」86或捋筒橋(枋)、耙柫,甚至以手輕輕把粟種沒入 瀾泥中,並附著在秧床。播種到插秧需要一個月,但如果是天氣過於寒冷就需要 四十至五十天,才能插秧。87同時也開始整地作業。

1、米籮 (bí-luâ)

「米籮」(bí-luâ)或(bí-nâ)古名「篠」,集韻:「盛穀器,以竹制成圓樣,

用貯穀…」。88用細竹篾編成,籮邊有二條「米籮索」(bí-luâ-soh)。用以盛裝 稻穀、米糧或其他農作物、悶「粟種」的農具,方便挑運。

圖3-8 米籮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

2.捙箕 (tshia-ki)

捙箕古名「箕、簸箕」,說文:「揚米去糠也。北人用柳,南人用竹,制雖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粟種(tshik-tsíng)就是種穀。

86「秧仔抹刀」(ng-á-buah-to)把秧床抹平的工具。

87發音人王招財:從掖秧仔到播田要一個月,若遇到烏寒天就要四、五十工,才可以播。

88王禛(元),《農書,卷15》,頁20。

同,用則一也…」。89一種用來揚去穀類糠皮的器具,以細竹篾或柳條等編成,

手工較細緻,裝粟和農作物,形狀像糞箕,但沒有「耳」(hīnn)。

圖3-9 捙箕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修片

3. 秧仔抹刀(ng-á-buah-to)

「秧仔抹刀」在秧田整地完成後,在一塊塊的秧床周圍用手挖排水溝後,使 用秧仔抹刀把田泥表面抹平。粟種(種穀)撒入秧床,亦可將種穀抹進瀾泥漿中。

圖3-10 秧仔抹刀 圖片來源:筆者拍攝修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徐啟光撰.石聲漢校注,《農政全書校注,全三冊》,頁605。

清咸豐彰化舉人陳肇興的「春田四詠」90,第一首詩是描述「播種」:

誰將秔秫糝東皋,乘屋才閒播穀勞。

隻手拋來天雨粟,一犁翻起地生毛。

寒消稻隴呈春色,煖入油粇動土膏。

為報耕耘從此始,乘時莫憚闢蓬蒿。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是誰把稻穀撒在東向的水邊高地上,剛蓋好了新房屋 才空閒下來,又要忙著播種插秧;記得不久前才用雙手接過浸溼的稻穀,很快的 又要以犁翻動長滿雜草的稻田,準備播種。冬天的寒氣消失,田埂出現春綠的景 色,利用剛焙好的油糠還有餘溫的時候,就必須翻動被春雨潤濕的軟瀾田泥;為 了耕種能有好收成,就要趁這個時候努力耕作,不怕舉起岸刀清除田間雜草。」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