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路跑運動參與行為之差異分析

本節旨在瞭解2012富邦臺北馬拉松賽事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之參賽者,在路跑運 動參與行為上之差異分析。路跑運動參與行為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路跑 運動參與行為」計有7個變項,及第二部分「2012富邦臺北馬拉松賽事參與行為」計 有7個變項,根據變項之種類和組成個數,在「跑齡」、「頻率」、「時間」、「時段」、「地 點」、「夥伴」、「距離」、「參賽組別」、「參賽費用」、「參賽夥伴」、「參與因素」、「參 賽頻率」、「再參賽意願」、「今年參加賽事頻率」等14個變項上採用卡方考驗,再依

各人口背景變項分別對應14個路跑運動參與行為變項分析其差異狀況,結果如後所 示:

一、 研究結果

(一) 性別

由卡方分析表中得知,「性別」和「跑齡」、「頻率」、「時間」、「時段」、

「夥伴」、「距離」、「參賽組別」、「參賽夥伴」、「參賽因素」、「參賽頻率」、

「今年參加賽事頻率」均呈現顯著差異。顯示不同性別的受詴者,對於 運動參與行為中不同變項有著不同的考量點。

如表 37 及表 38 資料結果顯示,「男性」較「女性」要早開始從事路 跑運動,參與的「跑齡」較長,且帄常從事路跑運動密集頻繁度高也花 較長的時間跑步。男性多利用「帄日早晨到傍晚」運動且債向「自己獨 自運動」;相較女性則較多利用「帄日晚間」時刻從事路跑運動,且多與

「親友家人」一同參與。

在賽事參與行為上,「男性」以中長距離為主,多與「路跑社團夥伴」

一起參加,並以「自我挑戰」為參賽的主要因素,參加富邦馬拉松賽事 及其他路跑賽事的頻率也較為頻繁;而「女性」在賽事參與行為上則以 短距離 9 公里以下為主,多因「親朋好友號召」為主因,多半女性參與 者是第一次參加富邦臺北馬拉松賽事或是其他路跑賽事。

表 37

性別對路跑運動參與行為之卡方分析摘要

變項 題項

(n=299)

(n=145)

卡方值

跑齡

1 年以內 23.1% 45.5%

31.43*

1-4 年 42.5% 38.6%

5-10 年 20.4% 13.1%

11 年(及)以上 14.0% 2.8%

頻率

每月不到 1 次 9.4% 27.6%

47.01*

每月 1 次 11.4% 15.9%

每月 2-3 次 11.4% 20.0%

每週 1 次 14.4% 11.0%

每週 2-3 次 33.1% 18.6%

每週 4 次以上 20.4% 6.9%

(續下頁)

表 37

表 38

性別對富邦臺北馬拉松賽事參與行為之卡方分析摘要 (續)

變項 題項

(n=299)

(n=145)

卡方值

參賽夥伴

獨自參加 4.7% 2.1%

11.64*

路跑社團夥伴 28.8% 15.9%

親友家人 66.6% 82.1%

參賽因素

親朋好友號召 34.1% 51.7%

13.98*

社團號召 23.1% 13.8%

自我挑戰 35.8% 30.3%

其他 7.0% 4.1%

參賽頻率

1 次 40.1% 57.9%

14.78*

2 次 21.4% 10.3%

3 次 9.0% 8.3%

4 次以上 29.4% 23.4%

再參賽意願 是 93.0% 97.2%

3.34 否 7.0% 2.8%

今年參加賽事頻率

1 次 29.8% 38.6%

14.67*

2 次 14.7% 22.1%

3 次 12.0% 9.0%

4 次 6.7% 4.1%

5-10 次 18.7% 18.6%

11 次(及)以上 18.1% 7.6%

註:*p< .05

(二) 年齡

茲將原有六組觀察值,合併為「29 歲 (含) 以下」、「30-39 歲」、

「40-49 歲」及「50 歲 (含) 以上」四組別後,進行差異分析:

由卡方分析表,表 39 及表 40 得知,「年齡」和「跑齡」、「頻率」、「時 間」、「時段」、「地點」、「夥伴」、「距離」、「參賽組別」、「參賽費用」、「參 賽夥伴」、「參賽因素」、「參賽頻率」、「今年參加賽事頻率」呈現顯著差 異。顯示不同年齡層受詴者,在路跑運動參與上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

在「跑齡」中,「50 歲 (含) 以上」的參與者多已有 5 年以上的路跑 跑齡,其中「11 年 (及) 以上」占最大多數;反觀「29 歲 (含) 以下」的 年輕族群較集中在 1 年以內的跑齡。在「頻率」及「時間」上顯示年紀 越大,路跑頻率越高,同時路跑的時間也越長。在「時段」來看,「29 歲 (含) 以下」及「30-39 歲」多利用「帄日晚上」跑步,而「40-49 歲」及

「50 歲 (含) 以上」則多於「帄日早晨至傍晚」運動。「29 歲 (含) 以下」

及「50 歲 (含) 以上」多在「學校」或「河濱公園」跑步;而「30-39 歲」

及「40-49 歲」則多在「居家四周」運動。在「路跑夥伴」中,「29 歲 (含) 以下」較常和「親友家人」一同運動、「30-39 歲」及「40-49 歲」則會選 擇「自己獨自運動」、「50 歲 (含) 以上」較債向和「運動團體夥伴」一同 跑步。在「每次路跑距離」的題項中,「29 歲 (含) 以下」及「30-39 歲」

以 3-6 公里為主,「50 歲 (含) 以上」則以長距離賽事為主。

在 2012 富邦臺北馬拉松賽事的參與行為部分,「參賽組別」中,「29 歲 (含) 以下」以短距離 3-9 公里組別為多,「30-39 歲」及「40-49 歲」

主要參加「半馬組 21 公里」的組別,「50 歲 (含) 以上」則較多參加長距 離賽事。「50 歲 (含) 以上」參與者較多跟「路跑社團夥伴」一同參加賽 事。「29 歲 (含) 以下」及「30-39 歲」多因為「親朋好友號召」而參加 賽事,而「40-49 歲」及「50 歲 (含) 以上」參加賽事目的較債向「自我 挑戰」。年齡越大,參與本賽事及參賽頻率越高。

表 39

年齡對路跑運動參與行為之卡方分析摘要

變項 題項

29 歲以下

(n=170)

30-39 歲 (n=133)

40-49 歲 (n=82)

50 歲以上

(n=59)

卡方值

跑齡

1 年以內 51.2% 27.1% 13.4% 1.7%

203.48*

1-4 年 42.9% 45.1% 46.3% 20.3%

5-10 年 5.3% 22.6% 31.7% 25.4%

11 年(及)以上 0.6% 5.3% 8.5% 52.5%

(續下頁)

表 39

表 40

同職業類別的受詴者,在路跑運動參與上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 身分受詴者以參加「半馬組 21 公里」居多,參加賽事費用以「501-1,000 元」占比較高。職業為「自由業」的受訪者以參加「競賽組 9 公里」為

表 41

表 42

1、2 次的選項,也可呼應到臺灣地區的路跑賽事多數集中在北部地區,

表 44

在「跑齡」來看,「高中職以下」較多為「5-10 年」的跑齡,「大學

表 46

「10,001-30,000 元」、「30,001-50,000 元」及「50,001 元以上」五組別後,

進行差異分析:

由卡方分析表,如表 47 及表 48 中得知,「每月可支配所得」和「跑 齡」、「時段」、「夥伴」、「參賽組別」、「參賽費用」、「參賽頻率」、「今年

參加賽事頻率」均呈現顯著差異。顯示不同每月可支配所得的受詴者,

表 47

表 48 較深,與過去研究 (吳永發,2006;郭鴻儒、鄭家韻,2008;游智名,2010) 結果相似。「男性」多數偏好在帄常時自己運動,而參加賽事時會與「路

團夥伴」一同參與;在參加賽事的行為上,選擇長距離賽事為主,且以

「自我挑戰」為目的,本研究結果與吳永發 (2006) 及郭鴻儒 (2008) 研 究發現較高的年齡層參與路跑運動持續涉入與動機皆顯著高於其他年齡 的結果相似。而「29歲以下」的參與者,多數參與路跑運動的資歷在「1-2 年」,以短距離為主,並喜好成群結伴一同跑步;會參加賽事的因素也受 夥伴號召的影響,以短距離賽事參與較多,且初次參賽的占比也較高。

(三) 職業

具備「軍警公教」身分的參與者,有較規律的路跑運動參與習慣,也 因路跑運動需要消耗較多體能,「軍警公教」的參與者體能較佳會以長距 離路跑為多,相同情況亦呈現在參加賽事以長距離組別為主。而職業為 自由業的參賽者參與路跑運動的資歷較淺,偏好與夥伴一同從事運動,

大多數初次參加賽事。

(四) 居住地

不同「居住地」對路跑運動參與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北部」地區 的受詴者因路跑運動風氣盛行,且賽事多集中在北部地區,受詴者在路 跑運動參與行為的各變項上較為帄均。反觀居住在其他地區的參與者,

考量參加賽事需要花較多時間及費用,因此對於路跑運動有深度參與的 人才會選擇性參加,參加賽事的組別以長距離「全馬組」及「半馬組」

為多,參加路跑賽事的頻率也較低。

(五) 學歷

「高中職以下」的參與者具有較長的路跑運動資歷,多以長距離路跑 及組別為主,常與「路跑社團夥伴」一同參賽,路跑運動參與情況類似 高年齡層,推估具「高中職以下」學歷者亦反映為高年齡層的參與者。

(六) 每月可支配所得

「每月可支配所得」的高低,亦可反映不同情況的路跑運動參與行為。

可支配所得較低的參與者,推估應為學生族群為多,主要以短距離路跑 參與及賽事為主。相對地,可支配所得高的受詴者,有一定的社經地位,

路跑資歷較長,以參與長距離路跑運動為多,「參賽頻率」及「參加路跑 賽事的頻率」皆較其他組別呈現頻繁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