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情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情形

本節針對參與本研究之大學生,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學生的目的感是否 有差異且並加以說明。

一、 不同變項的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分析 (一) 性別在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分析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各分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之統計結果如 下表 4-5 所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不同取向之目的感統計摘要表如下表 4-6 所示,獨立樣本 t 檢定之分析結果如表 4-7 所示。

由下列表4-5可以得知,不同性別的平均數分別為33.06及33.03,而在各層 面當中,男性在「明確目的感」分量表之平均(平均數=14.18)是高於女性的得分 (平均數=13.96);而在「積極行動」分量表方面,男性的平均得分(平均數

=18.88)卻低於女性的(平均數=19.06);最後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中,男性 的平均得分(平均數=33.06)則略高於女性的平均得分(平均數=33.03)。

表 4- 5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變項 男性(N=200) 女性(N=249)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明確目的感 200 14.18 3.23 249 13.96 2.95

積極行動 200 18.88 3.06 249 19.06 2.69

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200 33.06 5.81 249 33.03 5.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性別在不同目的感取向表可由 4-6 得知,在「有目的感者」以男性為居 多(N=65,百分比=33%),「三分鐘熱度者」則是以女性居多(N=30,百分比

=12%),空有夢想者則只有男性(N=34,百分比=17%),疏離者則是以女性居多 (N=109,百分比=44%)。而在卡方檢定分析的結果發現,χ2(3)=2.55,p>.05,未 達顯著水準,因此表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與不同目的感取向之間是沒有顯著關 聯的。

表 4- 6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之統計摘要表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之統計摘要表

變項 有目的感者 三分鐘熱度

者 空有夢想者 疏離者 總合

χ2 p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男性 65 33% 17 9% 34 17% 84 42% 200 100%

2.55 4.67 女性 77 31% 30 12% 33 13% 109 44% 249 100%

總合 142 32% 47 11% 67 15% 193 43% 449 100%

但在獨立樣本 t 檢定可以得知,變異數同質性不管在「大學生目的感」總 量表(F=3.66,p>.05)及「明確目的感」分量表(F=2.56,p>.05)之中皆未達到顯 著,表示在性別在目的感及「明確目的感」的離散情形並無顯著差別。但在

「積極行動」分量表中有達顯著(F=4.44,p<.05),則表示性別在「積極行動」

的離散情形有顯著差別。而在 t 值與顯著性上,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t=.061,p>.05)、「明確目的感」分量表(t=.74,p>.05)及「積極行動」分量表(t=

-.67,p>.05)皆發現考驗結果並未達顯著,也就是說性別在「大學生目的感」總 量表與其分量表之中皆無明顯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表 4- 7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獨立樣本 t 檢定之分析摘要表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獨立樣本 t 檢定之分析摘要表

變項 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平均差異 自由度(df) 標準誤差異 t 顯著性(雙尾) 明確目的感 .46 447 .29 .74 .46

積極行動 -.18 399.32 .28 -.67 .50

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03 447 .53 .06 .95

(二) 年級在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分析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各分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之統計結果如 下表 4-8 所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不同取向之目的感統計摘要表如下表 4-9 所示,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如表 4-10 所示。

由下列表 4-8 可以得知,不同年級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當中平均數 最高為大四以上的學生(平均數=33.79),大ㄧ學生次之(平均數=33.02),而大三 學生最低(平均數=32.33)。而在各層面當中,「明確目的感」分量表以大四以上 學生為最高(平均數=14.50),大ㄧ學生次之(平均數=14.13),而大三學生最低(平 均數=13.63);在「積極行動」分量表當中,以大四以上學生最高(平均數

=19.92),大ㄧ學生次之(18.89),而大三學生最低(平均數=18.69)。

表 4- 8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變項 大一(N=95) 大二(N=106) 大三(N=104) 大四以上(N=144)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明確目的感 95 14.13 3.22 106 13.82 2.89 104 13.63 3.13 144 14.50 3.05 積極行動 95 18.89 2.68 106 18.92 3.11 104 18.69 2.83 144 19.29 2.81

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95 33.02 5.46 106 32.75 5.50 104 32.33 5.47 144 33.79 5.36

而年級在不同目的感取向表可由 4-9 得知,「有目的感者」以大ㄧ學生居多 (N=32,百分比=34%),大四以上學生次之(N=48,百分比=33%),大三學生最

=7%)。「空有夢想者」則以大四以上學生最多(N=29,百分比=20%),大ㄧ學生 次之(N=15,百分比=16%),大二學生最少(N=8,百分比=7%),而「疏離者」 行動」分量表(F=.96,p>.05)並不會因為不同年級而有所不同。

Levene 的變異數同值性檢定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Levene=3.85,p<.05)及

「明確目的感」分量表(Levene=5.42,p<.05)皆達顯著,表示「參與宗教信仰活 動程度」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及「明確目的感」分量表之離散情形有顯 著差異。但在「積極行動」分量表(Levene=1.61,p>.05)之中未達顯著,表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與宗教信仰活動程度」在「積極活動」分量表之離散情形並無明顯差異。

而在整體考驗結果發現,參與宗教信仰活動程度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F=3.71,p<.05)與「明確目的感」分量表(F=4.96,p<.05)是達顯著的,經過事 後比較(Scheffé)發現「每周參加ㄧ次宗教信仰活動」的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

總量表及「明確目的感」量表是大於「從不參加宗教信仰活動」的學生。

表 4- 15參與宗教信仰活動程度在大學生目的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摘要表 參與宗教信仰活動程度在大學生目的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之摘要表

變項 平方和 自由度 (df)

平均

平方和 F 顯著性 事後

比較 η2 明確目的感 181.51 4 45.38 4.96 .001*** (2)>(1) .043

積極行動 64.86 4 16.22 2.00 .093 .018

大學生目的感

總量表 429.86 4 107.47 3.71 .006** (2)>(1) .032

註:(1)從不參加宗教信仰活動、(2)每周參加兩次宗教信仰活動

次之(平均數=18.97),而東部最低(平均數=18.86)。

表 4- 16不同區域之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Leven 的變異數同質性檢定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Levene=1.11,p>.005)、

「明確目的感」分量表(Levene=1.21,p>.005)及「積極行動」分量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五) 不同大學類型在大學生的目的感之差異分析

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各分量表之平均數、標 準差之統計結果如下表 4-19 所示,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不同取向之目的感 統計摘要表如下表 4-20 所示,不同大學類型在大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 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如表 4-21 所示。

由下列表 4-19 可以得知,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 表、「明確目的感」分量表和「積極行動」分量表中皆以公立大學(「大學生目 的感」平均分數=33.35、「明確目的感」平均分數=14.20、「積極行動」平均分 數=19.14)平均得分最高。

表 4- 19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公立大學 私立大學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明確目的感 285 14.21 2.95 164 13.80 3.28

積極行動 285 19.14 2.75 164 18.70 3.03

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285 33.35 5.20 164 32.51 5.83

而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可由表 4-20 得知,而不同大學 類型之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可由表 4-19 得知,其中「有目的感者」以公立 大學(N=96,百分比=34%)居多,而「三分鐘熱度者」則是以私立大學學生居多 (N=18,百分比=11%),最後「疏離者」則是以私立學校(N=76,百分比=46%) 居多。而在卡方檢定的結果發現,χ2(3)=1.80,p>.05,並未達顯著水準,因此表 示不同大學類型與不同大學生目的感取向之間是沒有顯著關聯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 20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之統計摘要表 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之統計摘要表

變項 有目的感者

三分鐘熱 度者

空有夢想

者 疏離者 總和

χ2 p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公立大學 96 34% 29 10% 43 15% 117 41% 285 100%

1.80 0.615

私立大學 46 28% 18 11% 24 15% 76 46% 164 100%

總和 142 32% 47 11% 67 15% 193 43% 449 100%

但在獨立樣本 t 檢定可以得知,變異數同質性在「明確目的感」分量表 (F=4.26,p<.05)中卻並有達顯著,則表示「不同大學類型」在「明確目的感」

的離散情形有顯著差別。但在 t 值與顯著性上,「明確目的感」分量表(t=1.30,

p>.05)卻沒有達到顯著。除此之外,不管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F= 2.33,

p>.05)及「積極行動」分量表(F= 2.17,p>.05)之中皆未達到顯著,表示在「不 同大學類型」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及「積極行動」分量表的離散情形並 無顯著差異。

表 4- 21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目的感之 t 檢定之分析摘要表 不同大學類型之大學生在目的感之 t 檢定之分析摘要表

變項 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平均差異 自由度(df) 標準誤差異 t 顯著性(雙尾) 明確目的感 .40 311.76 .31 1.30 .20

積極行動 .44 447 .28 1.58 .11

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 .85 447 .53 1.59 .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六) 家庭排行在大學生目的感之差異分析

在家排行不同之大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與各分量表之平均數、

標準差之統計結果如下表 4-22 所示,在家排行不同之大學生在不同取向之目的 感統計摘要表如下表 4-23 所示,在家排行不同之大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總 量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如表 4-24 所示。

在家庭不同排行的大學生方面,請詳見表 4-22,其中不管在「大學生目的 感」總量表、「明確目的感」分量表及「積極行動」分量表平均得分皆以「獨 子」得分最高(「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平均數=33.48、「明確目的感」分量表 平均數=14.30、「積極行動」分量表平均數=19.18)、「老大」(「大學生目的 感」總量表平均數=33.20、「明確目的感」分量表平均數=14.08、「積極行動」

分量表平均數=19.12)次之。「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與「積極行動」分量表皆 以老么(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平均數=32.85、「積極行動」分量表平均數

=18.82)平均得分最低,而「明確目的感」分量表則是以中間平均得分(平均數

=13.97)最低。

表 4- 22家庭不同排行之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家庭不同排行之大學生在目的感層面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變項 獨子 老大 中間 老么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明確目的感 33 14.30 2.89 181 14.08 3.25 75 13.97 3.15 160 14.03 2.91 積極行動 33 19.18 2.68 181 19.12 2.90 75 18.91 3.02 160 18.82 2.79

大學生目的感

總量表 33 33.48 5.21 181 33.20 5.64 75 32.88 5.65 160 32.85 5.22

而家庭不同排行的大學生在目的感取向可由表 4-23 得知。而其中在「有目 的感者」,在老大(N=62,百分比=34%)的比例佔多數、中間(N=25,百分比

=33%)次之,獨子(N=8,百分比=24%)最少。「三分鐘熱度者」則是以獨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N=5,百分比=15%)占多數、老大(N=21,百分比=12%)次之,中間(N=5,百分 比=7%)最少。「空有夢想者」則是老么(N=26,百分比=16%)最多、中間 (N=12,百分比=16%)次之,老大(N=24,百分比=13%)最少。而「疏離者」則 是以獨子(N=15,百分比=46%)居多、老么(N=71,百分比=44%)次之,老大 (N=74,百分比=41%)最少。而在卡方檢定的結果發現,χ2(9)=4.18,p>.05,並未 達顯著水準,因此表示家庭不同排行的大學生與不同大學生目的感取向之間是 沒有顯著關聯的。

表 4- 23家庭不同排行之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之統計摘要表 家庭不同排行之大學生在不同目的感取向之統計摘要表

有目的感者 三分鐘熱度

空有夢想者 疏離者

總和 χ2 p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個數 百分比

獨子 8 24% 5 15% 5 15% 15 46% 33 100%

4.18 0.899 老大 62 34% 21 12% 24 13% 74 41% 181 100%

中間 25 33% 5 7% 12 16% 33 44% 75 100%

老么 47 29% 16 10% 26 16% 71 44% 160 100%

總和 142 32% 47 11% 67 15% 193 43% 449 100%

而在家不同排行的大學生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Leven 的變異數同質性檢定在「大學生目的感」總量表(Levene=.67,

p>.05)、「明確目的感」分量表(Levene=1.39,p>.05)及「積極行動」

(Levene=.20,p>.05)分量表之中皆未達顯著,表示在家不同排行的大學生在

(Levene=.20,p>.05)分量表之中皆未達顯著,表示在家不同排行的大學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