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習投入之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第二節 學習投入之探討

學習投入是近年來高等教育的主要關鍵,越了解學習投入,越能讓學生有 效的學習,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越有成就,也越有毅力去不斷學習(Pittaway, 2012)。在學習當中呈現高度投入的學生會積極主動去參與自己喜歡的學習,並 且熱衷的致力於學習之中(Abbott-Chapman et al., 2014; Kuh, 2001c; Kuh et al., 2008)。且學生的學習投入的培養是比學生的學習成就更重要的,因為它代表著 學生對於學習的一種態度。學習投入代表著學生有時間及精力去投入於有目的 教育活動之中,並參與有效的教育訓練,有此可知學習投入越高,也就代表著 學生越積極於學習之中(Kuh et al., 2008)。除此之外,當學生投入於學習之中,

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有研究顯示出,學習投入是一種良好的習慣,當習慣 養成了,就會不斷地去影響學生的成就,在學習上也相較於其他學生來的有毅 力(Carini et al., 2006; Kuh et al., 2008)。綜合上述,學習投入不只是一個行動,

更是代表著學生的一種積極的態度(Pittaway, 2012)。

一、學習投入之定義、影響因素及理論 (一)學習投入定義

所謂投入是指,學生對事物的涉入、參與、承擔及專注。國外學者研究學 習投入行之有年,其中 G. D. Kuh (2009)認為學習投入係指學生在個人學習中的 行為、感覺與思考的歷程,而最重要的是學生致力於具有教育性目標活動所花 之時間與精力,尤其是須透過與他人互動,才能使這些活動具有意義。Krause and Coates (2008)將投入定義為學生為自己貢獻努力的素質,而這些素質和教育 方面有目的活動將有直接預期的成果。

而更有學者認為,學習投入是著重在去了解學生在什麼樣的學習活動當中 會投入,以及要如何在高等教育當中展現高品質的學術成就,更重要的是要讓 學生去了解其感知學習能力及其發展成果(Krause & Coates, 2008)。有研究者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了解學習投入有兩個優點,其一是教師將會使用學習者中心的教學方法來提 升學習投入,學習者中心的教學方法是一以學習者為主的教學方法,是一個尊 重學生的人本教學法。另外,教育主旨本是去了解學生如何去建構他們自己的 知識,因此去了解學習投入,也就代表著去了解學生如何建構他們的學習過 程,進而去了解學生知識的形成(Zepke et al., 2014)。由此可知,學習投入是一 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了解學習投入的狀況,教師將能針對學生的需求設計教 學法,更能了解學生如何學習新知。

學習投入是指如何讓學生變成一個在形塑他們學習的過程當中變成一個主 動積極的學習者(Zepke et al., 2014)。而學習投入影響範圍由大至小,大可以到 國家對於學習和教學的政策,小至可以發展學生個人的學習計畫(Zepke et al., 2014)。由上述可知,學習形塑的重要性,其影響力是十分強大的,小可以影響 學生的學習計畫,大則可能會影響到國家對於教育的政策。Abbott-Chapman et al. (2014)指出,學習投入是可以分為兩方面的,其中一方面是關於學生的「情 感方面」,如果學生具有高度的學習投入,則代表學生是「喜歡」或「享受」學 校的生活,因此如果學生碰到比較困難的課程,他是十分享受在課程當中,他 覺得那不是痛苦,而是學習;且在學校也較為樂於與教師或同儕互動。另外一 方面則是關於學生的「行為方面」,如果學生投入與學習當中,其行為會表現於 學生的出席率、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及學生是否有充足的動機去學習。

更重要的是,越早培養學生在學習的投入,更易形塑學生在學習上的態度,他 們也會更願意去學習(Krause & Coates, 2008)。

(二)影響大學生學習投入之因素

大學生學習成就的高低影響有很多因素,但學生是否投入於學習當中,是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Carini et al., 2006)。而大學生是否投入於學習之中,會 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學生動機、學生的自我概念、學生的目的感、學生 對於學生的自我歸屬感、教師教學、師生互動、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課堂內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是否對於學生有價值、學校行政的角色及非學校體制的影響,例如:家庭、同 儕、健康和政府,這些都和學習投入有關係。(Abbott-Chapman et al., 2014;

Barber et al., 2013; Crumbaugh & Maholick, 1964; Krause & Coates, 2008; Kuh, 2001c, 2007 ; Kuh et al., 2008; Zepke et al., 2014)。

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影響學生是否投入學習之中。教學方法如果使用開放 式問題,讓大學生去探索學習,可以讓大學生投入於學習之中(Zepke et al., 2014)。Kuh (2001c)則認為果教師提供的教學方法是需要讓大學生思考的,例 如:批判思考、問題解決及有效的溝通,都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投入程度。

除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之外,學校機關如果設立學習社群也可以讓大學生投入於 學習之中,學習社群是一個由學校所提供的團體,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學生 組成,討論內容也是這些大學生興趣的內容(Krause & Coates, 2008; Kuh,

2007 )。學習社群也可以讓大學生更快速的進入學術軌道,讓大學生更知道的興 趣,使大學生更能投入於學習之中。除此之外,教師與學院機構更需要去了解 學習投入,他們應該提供補救的機會去補償大學生在學業上準備上的不足,例 如:由年長的大學生來帶領大學生學習、發展學業補救教學或解決大學生的家 庭金錢上或種族上的問題(Krause & Coates, 2008; Kuh, 2001c; Kuh et al., 2008)。

Krause and Coates (2008)認為與同儕合作是一個跳脫「正規教室」的框架,也建 立了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網絡,在這個網絡之中是允許學生去分享他們的知 識,且最重要的是能夠增進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如同臺灣近年來推行的

「學習共同體」、「翻轉教育」與「學思達」其實都希望學生能夠過合作之中學 習,進而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這帶得走的能力並不是知識,而是希望學 生能夠喜愛學習,投入於學習之中。

另外,大學生的學習投入和教師的效能有正向關係(Pittaway, 2012; Zhao &

Kuh, 2004)。如果大學生學習投入程度高則教師在教學上的效能程度也會;反 之,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會影響到大學生學習投入,例如教師的熱情、幽默 及是否與學生有眼神上的接觸等等行為都會影響學生學習投入(Zepke et 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4)。也有研究指出,學校環境對於學習投入的重要性,教職員有責任使環境 建構成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地方(Abbott-Chapman et al., 2014; Krause & Coates, 2008; Pittaway, 2012),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促使學生越投入於學習之中 (Abbott-Chapman et al., 2014)。除此之外,教師給大學生的回饋也是很重要的,

有學者指出,如果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適當的回饋,將會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進 而去讓學生投入於學習當中(Kuh, 2007 )。除了給予大學生適當的回饋之外,更 可以提供機會讓大學生去學習如何和同儕一起解決問題、讓大學生更願意獨立 學習。實習也是協助大學生投入學習的一種方式,實習可以幫助大學生去發展 興趣,且經歷這些經驗會讓學生不斷的去進修學習(Kuh, 2007 )。

另外,有研究指出,深度學習可以使大學生投入學習之中,所謂深度學習 是相反於表面學習的,表面學習就如同過去教育的填鴨式教學,只教導大學生 去記憶知識,著重在記憶的技巧與死背知識;但深度學習不只是著重在記憶知 識,更著重在去了解這些知識背後的意義(Laird, Shoup, & Kuh, 2005)。使用深 度學習就必須透過下列幾種方法:

1. 廣泛閱讀

2. 融會貫通的學習 3. 與教師或同儕討論 4. 將知識與生活結合。

由此可知,深度學習可以培養大學生大量投入於學習之中,讓大學生在學 習當中找到興趣及意義,最後達到好的學業成就。

更重要的是,種族、信仰、性別、家庭的社經地位和家庭收入都會影響學 生是否投入於學習之中(Abbott-Chapman et al., 2014; Kuh, 2007 ; Kuh et al., 2008;

Kuh, Kinzie, Buckley, Bridges, & Hayek, 2011; Pittaway, 2012; Zepke et al., 2014)。

Kuh (2007 )認為學生是否有良好的學業成就其實和進入大學之前是否有良好的 學術培養、是否有好的學業成就、家庭的收入多寡及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有相 關。而擁有好的學業成就也就代表著學生對於學業的投入(Carini et al., 20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Kuh et al., 2008)。

(三)學習投入之理論

學習投入並無一個非常明確的理論,國內學者大多將學習投入的層面主要 分為三種:認知投入、情意投入與技能投入(胡綺祐,2011;郭庭芳,2010;

楊致慧,2013;簡瑋成,2012;吳舒靜,2014)。但近年來國外學者跳脫已學生 為主體的學生投入研究,而是著重在了解學校環境及教師的行為怎樣促使學習 投入,以下為本研究所參考之兩位國外學者之理論架構:

1.學習投入架構

學者 Pittaway (2012)的研究當中將認為學生的學習投入是受到環境及其他 會讓學習投入的元素所形成的,他認為學習投入以個人投入為中心,與其他四 個投入(學業投入、專業投入、智力投入與社交投入)互相作用,以下就四個投 入做詳細的敘述:

(1)學業投入(academic engagement)

在學業投入上,學生為了成功,通常都會(Pittaway, 2012) a. 積極的控制他們的學習(時間規劃、監控學習)

b. 成為一個有效的做筆記的人

c. 能夠有效地成為一個閱讀者及聽者 d. 有效的解決問題

e. 和熟悉於其他學業技能,例如:如何有效地收集資訊和資料收集 關於學業投入,Krause and Coates (2008)認為,學生的讀書習慣及策略是很 重要的,如果學生並沒有培養好的讀書習慣及好的讀書策略的話,學生將難以 投入於學習之中。尤其是剛入學的大學生,他們正在一個學習的轉換時期,因 為高中教育是一個制式化、填鴨式的教育,如果在高中-大學轉換時期,學生無 法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和策略,學生可能無法投入於學習當中。

(2)智能投入(intellectual engage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果學生在學習上投入智能,學生會不斷地問問題,不斷地強化個人知識並 且敞開心胸接受不同的新知(Pittaway, 2012)。智能投入可以增進學生在學業成就

如果學生在學習上投入智能,學生會不斷地問問題,不斷地強化個人知識並 且敞開心胸接受不同的新知(Pittaway, 2012)。智能投入可以增進學生在學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