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

一、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差異比較

由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就讀年級、課後補習情形、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等四項背景變項中,在不同性別、就讀年級、課後補習情形、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皆有顯著差異存在。下列依不同背景變項分別敍述之:

(一)性別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各構 面中,在「知識需求」構面上達顯著差異。經由平均數比較發現,男生在「心理 需求」、「健康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知識需求」構面上皆高於女生。

此結果與過去相關研究(胡文琪,2010;曾瑞怡,2005)相符。過去研究結果顯 示男生在參與動機的「心理需求」、「健康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知 識需求」上顯著高於女生。

學者高俊雄(2000)指出,傳統上女性和男性在社會角色扮演的差異,導致 兩性休閒參與以及兩性對休閒的認知也產生差異。父母對女性的監督較多,反 之,多數家長對於男性的管教方式較為開放,在參與休閒運動通常有較高的支持 與鼔勵,然而對於女性的休閒參與較期待及塑造偏向靜態的活動。根據學者 Cherney 與 London (2006)在調查 5-13 歲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兒童對於休閒活動參 與的情形中發現,性別是個重要的因素。男孩會比女孩花更多時間在參與運動性 的休閒活動,而女孩大部分時間花在看電視。而根據王淑芳、顏效禹、何佩玲、

張碧芳與呂昌明(2008)對於影響國中學生運動行為之性別差異研究的結果顯 示,在運動自我效能、運動享樂感、運動結果期望、同儕的支持、運動自我調節

(計畫、目標)方面,男生都是顯著高於女生的。學者 Constantinou, Manson, &

Silverman, (2009)研究指出在運動中,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具有技術及競爭力,以 及男孩子是更懂得去創造競爭的氣氛。

綜上所述,男生在休閒運動參與較獲得鼓勵與支持,而女生則較受到限制,

在較多的鼓勵與支持下男孩會比女孩花更多時間在運動性的休閒活動,參與運動 的機會多,就容易在運動中提昇運動技術、增加運動知識、強化體適能、發展良 好人際關係、獲得成就感,因此,在休閒運動參與上男生會有較強的動機。

(二)就讀年級

本研究結果發現,就讀不同年級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各構面中,在「健康需求」構面呈現顯著差異。經 Scheffe’s 事後比較發現,三 年級在「健康需求」動機上高於一年級。此結果與過去相關研究(胡文琪,2010)

頗為相符合,其研究結果顯示,高年級在「健康需求」動機上高於低年級。

青春期階段(12 歲至 18 歲)主要的發展任務之一即是接納自我的身體,在 此階段隨年齡的增加對自己身體的變化極為敏感,因此體型意識在其自我概念中 占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在同儕團體的認同及媒體瘦身廣告大肆渲染之下,更讓 青少年重視自己的體型(賴翠琪,2002)。陳湘茹(2008)於研究中也發現,國 三學生對於外表評價顯高於國一的學生。換言之,或許在青春期國中階段,隨年 齡的增長對自我體型的意識也越重視,因此,國三的學生較國一學生較注重體型 的健美,期望透過休閒運動的參與來獲得較健康的體型。

(三)課後補習情形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課後補習情形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 動機各構面中,在「心理需求」、「健康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構面呈 現顯著差異。經由平均數比較發現,有參與補習的學生在「心理需求」、「健康需 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動機上皆高於沒有參與補習的學生。

此結果與過去相關研究(胡文琪,2010)部份相符。胡文琪(2010)研究結 果有參加課後補習者在「健康體適能」動機上高於課後沒有參與補習者。黃壬要

(2003)研究結果顯示,課後有參加補習者的運動期待得分較無參加補習者高。

綜上所述,有參與課後補習的學生對運動有較高的期待。

或許是有參加課後補習的學生自我可運用的時間較少,會更期待從事休閒運 動的機會,進而有了更強的參與動機,因此,有參加課後補習的學生參與休閒運

動的動機高於沒有參與補習的學生。

(四)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 動參與動機各構面中,「心理需求」、「健康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知 識需求」等五個構面均達顯著差異。經 Scheffe’s 事後比較發現,每週休閒運動 參與頻率三次以上及一至二次的學生,在「心理需求」、「健康需求」、「成就需求」、

「社會需求」、「知識需求」等五個構面,高於沒有參與休閒運動的學生。而每週 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三次以上的學生,則在「心理需求」、「健康需求」、「社會需求」

等三個構面,高於每週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一至二次的學生。

此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王振宇,2009;胡文琪,2010;曾瑞怡,2005;賴 溢宏,2005)頗為相符。上述研究結果皆是參與運動頻率高者在「心理需求」、「健 康需求」、「社會需求」動機上高於參與運動頻率低者。

在心理方面,學者 Kavussanu, 與 McAuley, (1995)研究發現經常從事運動者 較樂觀,因規律運動而減少特質性焦慮和提高身體自我效能,以及體驗較多規律 運動所帶來的正面經驗。此外,根據 Heinzelmann, 與 Bagley (1970) 研究發現,

有 95%的人喜歡與他人一起運動,或是參與團體性的運動,甚於單獨一個人運 動。社交動機是當作一種潛在促成健身運動與身體活動樂趣的因素,進而會影響 到對休閒運動的出席與堅持(Wankle, 1993)。每週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三次以上的 學生,有更多人際互動的機會,因此,社交動機會更強。在健康促進上,行政院 衛生署(2010)在運動的指引中說明,從事改善心肺耐力及身體組成的運動,建 議規律運動行為頻率能每週至少 3 次,每次至少 20 分鐘,運動時心跳率應達最 大心跳率 60%以上,稍為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

綜上所述,在心理需求上,規律運動較者能體驗運動所帶來的正向經驗;在 社會需求上,透過參與運動有較多的機會發展人際互動;在健康需求上,規律運 動是促進健康最好的方式之一。因此,運動參與頻率越高,參與動機也就越強。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差異比較

由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就讀年級、課後補習情形、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等四項背景變項中,在不同性別、就讀年級、課後補習情形、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皆有顯著差異存在。下列依不同背景變項分別敍述之:

(ㄧ)性別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各構 面中,在「個人阻礙」、「結構性阻礙」、「人際間阻礙」構面上皆達顯著差異。經 平均數比較發現,女生在「個人阻礙」、「結構性阻礙」、「人際間阻礙」構面上皆 高於男生。此結果與過去研究(李仁佐,2007;陳素娥,2006;曾安男,2009;

曾瑞怡,2005;黃景耀,2009;賴溢宏,2005)結果相符。上述研究皆發現女生 在運動參與阻礙顯著高於男生。

根據王宗吉(1996)研究指出,男女因生理上的不同,社會價值觀的差異,

造成了許多不平等的現象。例如:傳統社會觀念刻板印象之影響,認為女性皮膚 白就是美,而在氣象報告中提醒民眾出門要做好防曬措施已成為常見報導。視廣 告中有關美白保養品之廣告量也令人印象深刻,無形之中,社會現象塑造女性應 該要減少暴露在戶外之活動。而許忠義(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女生參 與運動阻礙主要來自個人意識形態阻礙,她們怕運動會使自己變得像男人婆(像 是長出肌肉、小腿變粗、怕曬黑、怕髒、怕流汗),或是不想在男生面前出糗,

像是技術不佳、尖叫。對女性而言,運動員盡情地揮灑汗水及奮力撕吼,就難免 會與骯髒、不斯文劃上了等號。在結構性阻礙上,徐耀輝(2003)指出運動中的 性別階級化情形,舉凡運動規則、項目、場地、設施等,都傾向有利於男性的規 劃。甚至對女生而言,學校與社區的運動遊憩空間都是性別化的,男生佔據了學 校與社區的主要運動空間,而女生則偏好較為靜態的空間,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們 認為在公開的場域中,她們的身體是受到男性所注視的(許忠義,2007)。

綜上所述,國中階段的男女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以致女生在運動參與上較 男生保守;女性在生理結構也有可能是降低運動參與的原因,使得在參與運動時 所受到的限制比男生高出許多;在場地設施上,傾向有利於男性從事運動。因此,

女性感受到較多的運動參與阻礙。

(二)就讀年級

本研究結果發現,就讀不同年級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的休閒運動參與阻礙 各構面中,僅在「結構性阻礙」構面呈現顯著差異。經Scheffe’s 事後比較發現,

三年級、二年級在「結構性阻礙」構面上高於一年級。研究結果與過去的研究(李 仁左,2007;陳高彬,2006;曾瑞怡,2005;趙麗雲,2002)頗為相符。研究結 果顯示高年級較低年級有較高的結構性阻礙,主要的阻礙因素是時間不足、場地 設備不佳、人數過多造成場地擁擠。換言之,高年級的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所遇 到的阻礙,主要是年級愈高課業愈繁忙,造成參與休閒運動的時間不足。

(三)課後補習情形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課後補習情形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 阻礙各構面中,在「人際間阻礙」構面上達顯著差異。經平均數比較發現,沒有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課後補習情形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 阻礙各構面中,在「人際間阻礙」構面上達顯著差異。經平均數比較發現,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