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Copied!
1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研 究 生:吳盛文 指導教授:吳慧卿. 中華民國 101 年 7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3)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2011 年 7 月 研究生:吳盛文 指導教授:吳慧卿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與休閒 運動效益之影響情形。以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 19,850 人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國中 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益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 查,採分層叢集隨機抽樣,有效樣本數為 1,596。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 數變異數分析、Scheffe’s 事後比較、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 歸納如下:一、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以有從事休閒運動的學生最多, 有 955(59.8%)人,其中平均每週從事休閒運動三次以上的人較多,有 557(34.9%) 人。在最常參與的運動類型中,從事球類運動的學生最多,有 605(63.4%)人。二、 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以「心理需求」動機最高,以「知識需求」為最低。而在休閒運 動阻礙因素方面以「個人阻礙」為主要阻礙來源,最不受「人際阻礙」之影響。在休閒 運動效益上以「心理效益」最受重視, 「社會效益」得分最低。三、研究對象的「性別」、 「就讀年級」 、 「課後補習」 、 「參與頻率」等四個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 運動阻礙因素皆有顯著差異存在;而「課後補習」 、 「參與頻率」等兩個變項,在休閒運 動效益有顯著差異存在。四、就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與休閒運動效益 三者的關係而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對於「休閒運動效益」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力, 但亦可藉由降低「休閒運動阻礙」以增加「休閒運動效益」。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 常舉辦不同組別、層級的運動競賽,並開放運動場館及提高運動器材的妥善率以降低阻 礙之發生,以滿足學生之運動參與動機,提高休閒運動參與頻率,進而獲得較多的休閒 運動效益。. 關鍵詞: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 i.

(4) A Research on Participants’ Leisure Sport Motivation, Constraints, and Benefits for Student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July, 2011 Graduate Student: Wu, Cheng-Wen Advising Professor:Wu, Hui-Chi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motives, constraints, and benefits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for student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A total of 19,850 student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agreed to join this study as research subjects. Implementing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n Motives, constraints, and Benefits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for Students from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this study conducts proportionat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While the effective sample size is equal to 1,596,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Scheffe’s post comparison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nd many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conducted for data processing. The mai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Regarding the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955 out of the 1596 students (59.8%) had participated in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ies. On average, 557 out of the 955 students (34.9%) had done sport three or more times per week. Meanwhile, regarding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or sport,”605 out of the 1596 students (63.4%) had mostly engaged in ball games. 2.Regarding the “motives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most students had engaged in sports activities, because of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while only a few people were doing sports just because of their “knowledge needs. ”Meanwhile, regarding the constraints factors, “personal factor” was the primary impediments while the “interpersonal challenge” being the least significant factor. Finally, regarding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mental benefits” are most acknowledged while “social benefits” the least. 3.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motives and constraints factors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in terms of the four background variants (i.e., gender, grade, after-school cram sessions, and participatory frequency). Meanwhil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in terms of the two background variants (i.e., after-school cram sessions and participatory frequency). 4.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es, constraints factors, and benefits of leisure sport. ii.

(5) participation, motives can exert a direc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benefits gained from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Nonetheless, the benefits gained from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can also be increased by lessening the constraints factors. According to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chools should hold sports competitions regularly across different groups or different grades, build stadiums, well-prepare and lower the failure rate of sports equipment, so as to satisfy motives and elevate the frequency of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among students while gaining more benefits from leisure sport participation.. Keywords: Leisure Sports, Motivation, Constraints, Benefits of Leisure Sports. iii.

(6) 謝 誌 經過研究所三年的學習,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承蒙指導教授吳慧卿博士,在研究方向與架構上之諸多啟迪及悉心指導。 尤其,慧卿老師親切謙和的待人處事風格,更是最佳身教典範,在此致上 最高的謝意。稿之初成,復承口試委員蕭嘉惠博士、鄭惠萍博士於論文口 試當日,旁引指正,提供精闢的意見與關懷,使本論文內容的取捨與研究 架構指引更嚴謹的完成,特於卷首誌之,謹表謝忱於萬一。 在校修業期間,復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所有老師的指導與教 誨,使我在學術的領域上提昇視野增廣見聞,在此亦以最誠摯的心謹致謝 忱。 在研究方法和統計方面的知識上,特別要感謝仁愛國中吳常榮老師、師 大博士班郭哲君先生等大力的協助及指教。感謝同窗好友,在修業期間相 互鼓勵與扶持。 最後要感謝父母,在我求學歷程與論文撰寫期間給予我最大的空間及 支持,因為你們的體貼與體諒,使我無後顧之憂,可專注於研究得以完成 本論文,更是讓我永銘於心。最後,謹將此論文獻給最親愛的家人、師長 以及關心、支持協助過盛文的每一個人,有你們真好,謝謝大家。. 吳盛文 謹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2012 年 7 月 21 日. iv.

(7)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5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休閒運動的定義及分類 ...................................................................................... 7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三節 休閒運動阻礙理論與相關研究 ........................................................................ 23 第四節 休閒運動效益理論與相關研究 ........................................................................ 29 第五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益相關研究 ............ 37 第六節 本章總結 ............................................................................................................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4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63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66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67. 第肆章 結果與分析 ........................................................................................... 68 第一節 研究樣本特性分析 ............................................................................................ 68 第二節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 益量表之內涵分析 ............................................................................................ 70 第三節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 v.

(8) 益分析之差異比較 ............................................................................................ 75 第四節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之 結構分析 ............................................................................................................ 84. 第伍章 討論 ....................................................................................................... 91 第一節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 ........................................................ 91 第二節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 益之內涵 ............................................................................................................ 9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 及休閒運動效益之差異比較 ............................................................................ 95 第四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之結構情形 .............. 10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107 第一節 結論 .................................................................................................................. 107 第二節 建議 .................................................................................................................. 109. 引用文獻 ............................................................................................................ 111 一、中文部份 ................................................................................................................. 111 二、英文部份 ................................................................................................................ 120. 附錄 ................................................................................................................... 125. vi.

(9) 表. 次. 表 2-1 休閒運動分類................................................................................................................ 9 表 2-2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研究構面彙整表.......................................................................... 19 表 2-3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構面統計表.................................................................................. 20 表 2-4 休閒運動參與阻礙研究構面彙整表.......................................................................... 26 表 2-5 休閒運動參與阻礙構面統計表.................................................................................. 27 表 2-6 休閒運動效益研究構面彙整表.................................................................................. 33 表 2-7 休閒運動效益構面統計表.......................................................................................... 35 表 3-1 新竹縣公立國中預視問卷抽樣表(不含特教班、體育班)…………………….47 表 3-2 預試問卷有效率.......................................................................................................... 48 表 3-3 問卷審閱委員名單...................................................................................................... 49 表 3-4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描述性統計一覽表...................................................................... 50 表 3-5 休閒運動阻礙描述性統計一覽表.............................................................................. 51 表 3-6 休閒運動效益描述性統計一覽表.............................................................................. 52 表 3-7 參與動機預試問卷保留、刪除題項表...................................................................... 54 表 3-8 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55 表 3-9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量組合信度分析摘要表(刪除題項後).................................. 56 表 3-10 休閒阻礙預試問卷保留、刪除題項表.................................................................... 58 表 3-11 休閒運動阻礙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 58 表 3-12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量組合信度度分析摘要表(刪除題項後)............................ 59 表 3-13 休閒運動效益預試問卷保留、刪除題項表............................................................ 60 表 3-14 休閒運動效益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61 表 3-15 休閒運動效益量表組合信度分析摘要表(刪除題項後).................................... 62 表 3-16 新竹縣各校應抽樣學生人數.................................................................................... 64 表 3-17 正式問卷有效率........................................................................................................ 65 表 4-1 研究樣本描述性統計表……………………………………………………………..69 表 4-2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構面排序分析表.......................................................................... 70 表 4-3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各構面題項平均值排序表.......................................................... 71 表 4-4 休閒運動參與阻礙構面排序分析表.......................................................................... 72. vii.

(10) 表 4-5 休閒運動阻礙各構面題項平均值排序表.................................................................. 73 表 4-6 休閒運動效益構面排序分析表.................................................................................. 73 表 4-7 休閒運動效益各構面題項平均值排序表.................................................................. 74 表 4-8 不同性別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差異情形.................................................................. 75 表 4-9 不同年級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差異情形.................................................................. 76 表 4-10 不同課後補習情況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差異情形................................................ 77 表 4-11 不同參與頻率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差異情形 ........................................................ 78 表 4-12 不同性別之休閒運動阻礙差異情形........................................................................ 79 表 4-13 不同年級之休閒運動阻礙差異情形........................................................................ 79 表 4-14 不同課後補習情況之休閒運動阻礙差異情形........................................................ 80 表 4-15 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之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差異情形........................................ 80 表 4-16 不同性別之休閒運動效益差異情形........................................................................ 81 表 4-17 不同年級之休閒運動效益差異情形........................................................................ 81 表 4-18 不同課後補習情況之休閒運動效益差異情形........................................................ 82 表 4-19 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之休閒運動效益差異情形................................................ 83 表 4-20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及效益驗證性因素分析適配評鑑表............................ 85 表 4-21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量效度分析摘要表(正式問卷)............................................ 86 表 4-22 休閒運動阻礙因素量效度分析摘要表(正式問卷)............................................ 87 表 4-23 休閒運動效益量表效度分析摘要表(正式問卷)................................................ 88 表 4-24 研究整體模式適配度摘要表.................................................................................... 89. viii.

(11) 圖. 次. 圖 2-1 休閒、休閒活動、休閒運動關係圖............................................................................ 8 圖 2-2 促進自我實現的相關因素.......................................................................................... 17 圖 2-3 休閒動機追求和逃避特性關係圖.............................................................................. 18 圖 2-4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 25 圖 2-5 休閒效益系統模式...................................................................................................... 33 圖 2-6 休閒運動歷程模式圖 .................................................................................................. 39 圖 3-1 研究架構圖…………………………………………………………………………..4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3 圖 4-1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休閒運動效益結構分析示意圖…………...90. ix.

(12)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之主要目的在於陳述本研究之內容與範疇,依其屬性之不同,擬分為第一節問 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研究限制;第六 節名詞操作性定義等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節 問題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起飛,科技日新月異的創新與進步,使國人平均年收入提高,工作 時間縮短,閒暇時間增多,休閒活動的需求及意願也相對提高。政府自 2001 年開始實 施週休二日後,在休閒教育的加強、正當休閒活動的推展、休閒設施的興建、提供休閒 旅遊資訊、建置網際網路及語音查詢等措施皆有所提昇,使國人對休閒品質的追求提 高,讓生活變得更輕鬆、有趣,生命更有活力。在休閒中得到樂趣和滿足感,帶動了國 民對休閒生活的重視。這一切似乎說明瞭「休閒時代」已經來臨(洪志忠,2007)。 休閒活動種類繁多,其中又以休閒運動為最好的活動之一。Bloland (1987) 針對青 少年提出參與休閒運動的八大好處:一、使學生有機會體驗成就和能力;二、促進創造 力和自我表達;三、提升學生的自我成長與自我地位;四、使學生自我實現與發現個人 的人生意義;五、發展個人特質與人格;六、發展人際與社會技巧;七、達到且維持心 理、生理的健康;八、促進學業進步。雖然休閒運動對青少年的益處極多,但根據教育 部(2007)在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的調查,顯示在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學生平均約 有 65%,且隨著年齡增長有日益嚴重的趨勢,從國小學生的 48%身體活動量不足情形逐 漸增加,至大學更高達約 80%。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活動量不足,不僅會產生肥胖、不 健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能將這個問題延續到成人期,相關研究發現兒童及青少年時 期的身體活動量與成人時期的身體活動量有顯著的相關(Dennison, Straus, Mcllits, & Charney, 1988)。 基於上述調查及研究發現,改善身體活動量不足,在兒童及青少年求學階段是關鍵 的時期。研究者從不同的理論觀點來探討影響兒童及青少年身體活動的因素:有些探討 著重於外在情境(如環境、政策或社區營造)對身體活動量的影響,有些以關注瞭解個 體的心理因素對運動行為的影響,即是以心理學的取向探討身體活動量不足的問題。本 研究即是以這個方向來探討,首要瞭解個體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也就是什麼原因影響 個體選擇去或不去運動以及持續運動與否。如能瞭解兒童及青少年的休閒運動參與動.

(13) 2. 機,除了可提供有關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的研究依據外,也可讓老師、教練、家長或政府 相關人員依此來設計介入策略以提升青少年的身體活動量,進而養成規律休閒運動的習 慣。 吸引人們投入某一種休閒運動的因素很多,但是動機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討論主題 (Goodale & Witt, 1989)。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個人若擁有良好的體能,不僅能勝任日常 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的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情況。因此,從事休閒運動獲得 較佳的體適能也是參與動機之一。以心理的觀點來說,學者 Mannell, 與 Kleiber (1997) 主張,自由的感受與內在動機是用來判斷休閒經驗最重要的標準。參與休閒運動所獲得 的成就感、挑戰自我、休閒娛樂、能力表現、舒解壓力、刺激獲得以及好奇等。由此得 知,心理的感受也是從事休閒運動的主要動機之一。從社會的觀點來看,學者 Wankle (1993) 提出社交動機是影響到休閒運動參與的主要因素之一,透過休閒運動的參與達到 社交的目的,透過從事休閒運動來發展人際關係也是主要動機之一。綜上所述,從事休 閒運動的動機眾多,每個人參與的動機皆有所不同,各種動機皆可驅使個體參與休閒運 動的因素。根據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2011)提到全國各縣市國中學生體適 能表現上,新竹縣國中生之體適能成績在全台各縣市屬後段。研究者現為新竹縣國中教 師,有責任協助縣內國中學生提昇體適能水準,強化國家未來主人翁的競爭力。因此, 如何增強新竹縣國中學生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以增進其休閒運動參與頻率,進而提高 體適能水準、滿足心理需求、發展良好人際關係,此為本研究重要性之一。 其次,現代人雖然有充裕的休閒時間,但仍有許多阻礙參與休閒運動的因素,如年 齡、性別、興趣、課業、個性、家庭背景、同伴、場地設施、氣候以及交通等。人們對 於休閒運動的興趣和參與情形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造成限制參與或者參與後的體驗感 受不佳,而這些影響因素皆稱為休閒運動阻礙。根據國外學者 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提出的休閒阻礙三因素模式,包含了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及結構性阻礙三種不同 性質的阻礙因素。Crawford, Jackson, 與 Godbye (1991) 進一步認為這三種阻礙是以階層 的方式來運作,並提出參與休閒活動發展整個過程的基本模式。此模式清楚的定義休閒 阻礙的階層,說明個人內在、人際間的與結構性的三大阻礙階層具先後階層性,是依序 碰到的,解釋了休閒阻礙的出現如何影響這些休閒者的參與行為;強調人們原本存有的 一項休閒偏好,但由於休閒阻礙因素的介入,使得此休閒偏好無法實現參與,排除休閒 阻礙的介入,則休閒偏好可以繼續進行。瞭解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對於推動青少年參與 休閒運動有很大的幫助。本研究擬透過瞭解休閒運動的阻礙,降低其阻礙因素後,增加.

(14) 3. 新竹縣國中生休閒運動機會,此為本研究重要性之二。 再其次,現今國人的休閒型態仍以從事消極性活動較多,大多強調短暫性、大眾化、 低生產性的活動,如觀看電視、逛街等,這些活動無法提供參與者較深入的效益,最後 會導致這些參與者產生無聊感,所以應提倡多參與能帶來長期效益的休閒運動(Stebbins, 1980)。在過去許多研究中,學者高俊雄(1996)指出休閒運動對生理調整、心理適應及 生活品質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持續規律的運動在生理層面上,可提高身體的適應能 力,增進及維持體能,保持健康、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延緩老化;在心理 層面上,可提升工作表現與心智活動層次和能力,增進自信心,改善焦慮等多種好處(羅 明葵,2001)。休閒運動是達到健康、追求高品質生活及擁有幸福的必經途徑(Godbey, 1990)。但在台灣社會中,由於太過重視課業成就的結果,導致學生對自我評價多半來自 學業成就的表現,鮮少有人關注其休閒運動經驗與成就的重要性(張玉玲、余嬪,1998) 。 因此,體育教師應鼓勵學生除了上體育課外,平日多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從事身體活動, 培養個人運動習慣,如此不僅可以調適課業壓力又可提高學習的效率。新竹縣民原本職 業型態多屬農業,但在科學園區進駐之後,轉向工商發展,家長對子女的課業要求日益 重視,對休閒運動及體能要求亦日益忽視,故本研究期望透過對新竹縣國中生的休閒運 動之研究,瞭解影響其運動參與的因素,藉以增進其休閒運動效益,此是本研究重要性 之三。 過去研究較多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多研究 其中二個變項的相關性,較少同時研究三個變項間的相關性及影響程度。在研究對象的 選擇上多以高中生、大專生及各級學校教師為主。在研究的地域上,近年來新竹縣由農 業轉向工商業,家長重視課業表現而忽視休閒運動及體能表現,造成新竹縣國中生體適 能逐年下滑。因此,本研究以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瞭解學生在放學後或假 日閒暇時間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以及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參與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 運動效益三個變項間的相關性及影響程度,期望將研究結果,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在擬定 政策上有所裨益,在新竹縣各國中實施休閒運動教育上,發展更為順利。.

(15)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問題背景之敘述與相關文獻之分析,本研究具體目的如下: 一、瞭解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 二、瞭解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 益之現況。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 素、休閒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 四、探究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 益三者間的影響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問題背景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之主要課題如下: 一、瞭解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為何? 二、瞭解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 之現況為何? 三、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 素、休閒運動效益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探究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 三者間的影響情形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註冊於新竹縣公立國中一、二、三年級男、女學生 (不包含特教班、體育班)為研究對象,藉由「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阻礙因素與休閒運動效益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於 101 年 3 月 12 日至 101 年 3 月 30 日進行調查,以瞭解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運動效益 之差異及影響情形。.

(16)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旨在採用問卷調查法探究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 休閒運動效益之差異及影響情形,研究者雖縝密掌控整體之研究流程,但仍無法全盤探 討。研究中受到之部份限制,茲羅列如下: 一、本研究礙於時間、人力及物力等因素之限制,以新竹縣公立國中為研究對象。研 究結果僅呈現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現況,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 二、本研究以新竹縣公立國中一般學生(不包含特教班、體育班、私立國中學生)為研 究對象,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特教學生及私立學校學生。 三、影響國中生休閒運動的相關因素既多且廣,本研究僅針對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 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益三個變項為本研究之主題,因此,其餘 可能與本研究變項產生關係的因素,皆不在研究探討範圍之內。 四、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施測過程嚴謹,但受試者可能於填答時受情緒、認 知及問卷回答之態度等主觀因素影響,對問卷內容有所保留。研究者無法完全掌 控受試者填答之真實性,僅能假設受試者在填寫問卷時皆能據實回答。.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所界定之相關名詞,解釋如下: 一、休閒運動 (recreational sport) 本研究中「休閒運動」意指在學校正課結束放學後閒暇時間,學生出自個人意願, 選擇運動項目進行身體的活動。時間上的界定為週一至週五放學後及週休二日、國定 假、寒暑假,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每次運動至少 30 分鐘,從事運動時會感到有點喘 及流汗,又稱為「課後休閒運動」(after-school recreational sport)。休閒運動的分類方式, 參考曾安男(2009)將休閒運動分為球類運動、技擊(防衛)運動、戶外運動、水中及 水上運動、民俗運動、健身運動、舞蹈類運動等七類,作為本研究之休閒運動分類。 二、參與動機 (motivation) 所謂「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該活動,進而導引該項活動朝向某一目標 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張春興,2005)。學者Beard 與 Ragheb (1983)則將休閒動機分 為:知識性動機、社會性動機、能力精進動機、避免刺激性動機。 本研究中「參與動機」係指研究對象主觀評估引發自身從事休閒運動行為及維持休 閒運動行為的因素。參考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相關研究後,統計參與動機研究構面大致可.

(17) 6. 分為:社會需求、健康需求、知識需求、心理需求、成就需求、逃避等六個構面。並依 照六個構面延伸出題項,發展成「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量表」。量表選項分數由 1 至 5 表 示。其得分越高表示動機越強,得分越低則表示動機越弱。 三、阻礙因素 (Constraints) 學者 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指出人們原本存有一項休閒偏好,但由於休閒阻 礙因素的介入,使得此休閒偏好無法實現參與,排除休閒阻礙的介入,則休閒偏好可以 繼續進行。學者 Crawford, Jackson, 與 Godbye (1991) 提出這三種阻礙是以階層方式來 運作,說明個人內在、人際間的、結構性的三大阻礙階層是先後階層性的,克服不同階 層的休閒阻礙則可進行休閒運動。 本研究之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指個體有意願從事休閒運動,然而受到某些外在或內在 的因素影響,導致無法或很少去參與休閒運動。本研究以學者 Crawford, Jackson, 與 Godbye(1991)提出的休閒阻礙理論為基礎,休閒運動阻礙因素構面可分為:個人內在 阻礙、人際間的阻礙、結構性的阻礙等三個構面,統計相關研究題項後發展成「休閒運 動參與阻礙量表」。量表選項分數由 1 至 5 表示。其得分越高表示阻礙越高,得分越低 則表示阻礙越低。 四、休閒效益 (benefits of leisure) 在 Driver, Brown, 與 Peterson (1991)編撰的「休閒的益處」 (Benefits of Leisure)一 書中,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休閒的益處,這些項目大致分為身體及身心性的益處、心理 的益處及社會性的益處三大類。強調效益對人或實質環境中是需求獲得正向的改善,包 含人際關係、體適能、預防社會問題或穩定群體等,在個人方面可說是一種特別的心理 滿足的經驗。 本研究中「休閒效益」係指個人於從事休閒運動後,能夠協助參與者改善身心健康 狀況或滿足個人需求的感受,因此又稱為「休閒運動效益」 。參考休閒效益相關研究後, 統計休閒效益研究構面大致可分為: 「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及自我實現效益」 等四個構面。並依照四個構面延伸出題項,發展成「休閒運動效益量表」。量表選項分 數由 1 至 5 表示。其得分越高表示獲得的效益越多,得分越低則表示獲得的效益越少。 五、背景變項 (personal backgrounds variables) 本研究中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就讀年級、課後補習情形、每週休閒運動參與頻 率、參與休閒運動類型為等五個變項。並以研究工具「新竹縣公立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 動機、阻礙因素與休閒效益調查問卷」之「基本資料」為代表。.

(18)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就相關文獻進行探討,第一節為休閒運動的定義及分類;第二節為休閒運動參 與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休閒運動阻礙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休閒運動效 益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五節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相 關性之研究;第六章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休閒運動的定義及分類 一、休閒的定義 休閒(leisure)一詞源自拉丁文「licere」,亦即「被允許」(to be permitted),指的是擺 脫生產勞動後的自由時間或自由活動(鄧建中,2002,頁 5)。Leisure 英文翻譯為中文 為, 「閒暇、閒、空閒、餘暇、暇、空、閒空」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對於「休」的解釋為 「歇息」,「閒」的解釋為「空暇無事的時間」、「與正事無關的、隨意的」、「多餘的」。 學者張少熙(2003)則將休閒定義為「個體在自由選擇的時間狀態下,得到心靈滿足的 一種感覺與狀態」 。 「休閒」在時間上強調個人所有時間扣除必須時間及必要時間,且自 我能掌控的時間,不在乎從事的活動,可以達到心理愉悅的感覺。學者高俊雄(2004) 則認為休閒是一種經由自主選擇決定,有意識的行動,同時,休閒著重於行動過程中感 受、體驗和行動的結果與意義。國外學者 Kelly (1996) 將休閒分成時間、活動及體驗三 個概念,在時間上是指排除責任義務剩餘的時間或自由時間;活動上意指活動的形式或 活動的意義;體驗上則是參與者的認知、感受或心思狀態,綜合三個概念,「休閒」的 定義是指在某一時間從事某項活動過程中,所體驗到的自由與內生滿意。 張良漢(2002)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 相關研究」中認為「休閒」是廣義大範疇的詮釋,其涵蓋休閒活動及休閒運動的內容, 都是用工作以外閒暇時間自由自在選擇喜愛的活動,以達生理及心理的放鬆,享受樂趣 之目的。而三者的關係為:休閒較為抽象,涵蓋面最廣;休閒活動內容較為明確;休閒 運動則重視身體的活動。其關係情形詳如圖 2-1。.

(19) 8. 休閒 Leisure. 休閒活動 Recreation. 休閒運動 Recreation Sport. 圖 2-1 休閒、休閒活動、休閒運動關係圖 資料來源:引自“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休閒運動阻礙及. 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張良漢,2002,12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綜合以上所述,「休閒」意指在自我可支配的時間去從事活動,並從活動中得到心 理、生理愉悅的感覺,而休閒包含了休閒活動及休閒運動,休閒運動又為休閒活動的方 式之一。 二、休閒運動的定義 行政院體委會(2000)將休閒運動界定為在自由時間內,經自由選擇參與的體能性 運動或休閒娛樂性運動,休閒運動可以使人獲得快樂、趣味與健康。鄧建中(2002)認 為休閒運動是閒暇時所從事的活動,是一種生活方式,個體可藉由所從事有興趣的活動 中得到愉悅及滿足,更可從參與不同型態的活動裡累積不同經驗,進而使人生更為美 好,它是無論男女老幼在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項活動。張少熙(2003)研究台灣地區中 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時,將休閒運動定義為:「當閒暇時,依自己的意願或興 趣,選擇從事有益於身心發展的體能性活動或運動」。黃金柱(2007)認為休閒運動指 的是,透過不同類別的活動或身體之參與,讓參加者得到身、心、靈和社會等層面發展 的益處。 綜觀上述學者對休閒運動的觀點,「休閒運動」除了在時間上須達到「休閒」的條 件外,由個人自由選擇從事身體的活動,並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愉悅的感覺。 三、休閒運動的分類 運動是休閒活動其中一項的重要內容,休閒運動也是現代人利用運動的參與來追求.

(20) 9. 健康生活的新指標。休閒運動的種類繁多,國內多位學者及相關研究均有不同的分類方 式,較常見的休閒運動分類方式有球類運動、技擊(防衛)運動、戶外運動、水上運動、 民俗運動、健身類運動、舞蹈運動、冒險性運動、親子運動、聯誼性運動、參觀運動競 賽及競賽類運動等,共計 11 類。其中以球類運動作為分類方式之一的有(吳承典,2003; 孫慶彰,2006;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楊燕餘,2006);技擊(防衛)運動的 有(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吳承典,2003;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楊燕餘, 2006) ;戶外運動的有(吳承典,2003;孫慶彰,2006;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 楊燕餘,2006);水上運動的有(孫慶彰,2006;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楊燕 餘,2006);民俗運動的有(孫慶彰,2006;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楊燕餘, 2006);健身運動的有(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楊 燕餘,2006);舞蹈運動(黃世民,2009;曾安男,2009;楊燕餘,2006), 歸納相關研究後發現,較常被使用的分類方式為「球類運動」 、 「技擊(防衛)運動」 、 「戶外運動」 、 「水上運動」 、 「民俗運動」 、 「健身運動」 、 「舞蹈運動」 。詳如表 2-1 所示。 表 2- 1 休閒運動分類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分類內容 /年代 中 華 民 依休閒運 競賽類運動 國 體 育 動 的 目 健身類運動 學 會 的,將休 (2000) 閒運動分 七類 冒險類運動 聯誼性運動 防衛性運動 親子運動 參觀運動競賽 吳 承 典 依休閒運 挑戰冒險性 (2003) 動 的 屬 性,將休 閒運動分 戶外遊憩性 成五類 球類活動性 健身防衛性 舞蹈律動性 (接下頁). 內容項目 壘球、羽球、網球、足球、棒球、桌球等。 太極拳、國術、有氧舞蹈、土風舞、韻律舞蹈、 元極舞、外丹功、慢跑、健行、游泳、騎自行 車等。 攀岩、潛水、高空彈跳、賽車、滑草、越野車、 衝浪、登山、鐵人三項等。 郊遊、露營、遊樂區旅遊、高爾夫、保齡球等。 擒拿、空手道、劍道、跆拳道、拳擊等。 捉迷藏、溜滑梯、盪鞦韆、放風箏、舞蹈、體 操等。 參觀職業運動或一般錦標賽比賽。 高空彈跳、滑翔翼、攀岩、潛水、賽車、漆彈 射擊、泛舟、拖曳傘、溯溪、滑板、越野車、 滑草、浮潛、直排輪、釣魚等。 跳繩、健行、騎自行車、放風箏、散步、慢跑、 飛盤、登山、游泳等。 慢速壘球、籃球、棒球、撞球、排球、保齡球、 足球、羽球、桌球、網球、木球、槌球、高爾 夫等。 氣功、太極拳、外丹功、擒拿、國術、跆拳道、 重量訓練等。 韻律舞蹈、有氧舞蹈、土風舞、元極舞、呼啦 圈、體操等。.

(21) 10. (續上頁) 研究者 分類方式 分類內容 /年代 孫 慶 彰 針對研究 球類運動 (2006) 對象與研 究主題, 水上運動 分成五類 民俗性運動 戶外運動 親子運動 黃 世 民 參考休閒 球類運動 (2009) 運動相關 文獻,分 健身運動 成為七類 水上運動 民俗運動 舞蹈運動 技擊(防衛)運動 戶外運動 曾 安 男 參考各學 球類運動 (2009) 者研究與 見解,將 休閒運動 戶外運動 分為八類 民俗運動. 內容項目. 籃球、羽毛球、躲避球、足球、排球、木球、 保齡球、撞球、網球、棒球、壘球、桌球等。 游泳、潛水、划船等。 跳繩、踢毽子、扯鈴等。 登山、騎腳踏車、慢跑、直排輪、快走等。 郊遊、露營、遊樂區旅遊、風景區旅遊等。 排球、籃球、羽球、桌球、慢速壘球、保齡球、 網球撞球、高爾夫球、槌球。 重量訓練、外丹功、元極舞、瑜珈。 浮潛、釣魚、游泳、風浪板、潛水。 呼拉圈、扯鈴、氣功、放風箏。 土風舞、有氧舞蹈、街舞、韻律舞、社交舞。 跆拳道、太極拳、國術。 散步、慢跑、自行車、快走、滑板車、直排輪。 網球、棒球、籃球、保齡球、桌球、羽毛球、 撞球、槌球、木球、板球、足球、高爾夫球、 壘球、迷你高爾夫球、回力球等。 登山、郊遊、散步、慢跑、快走、野外健行、 溯溪、直排輪、滑草、釣魚等。 放風箏、扯鈴、踢毽子、踩高蹺、玩陀螺、舞 龍舞獅等。 舞蹈類運動 土風舞、社交舞、有氧舞蹈、芭蕾舞、熱門舞 蹈、方塊舞、現代舞、韻律舞等。 健身運動 瑜珈、國術、太極拳、太極劍、推手、重量訓 練、外丹功、元極舞等。 技擊運動 空手道、跆拳道、拳擊、劍道、擊劍、柔道、 角力、射擊、射箭等。 水中及水上運動 游泳、划船、水上摩托車、衝浪、滑水、潛水、 空域運動 跳水、風浪板等。 定向運動、冒險性休閒運動等。 楊 燕 餘 針對研究 球類運動 排球、籃球、羽球、桌球、慢速壘球、保齡球、 (2006) 對象、地 網球撞球、高爾夫球、槌球。 區性與研 水上運動 浮潛、釣魚、游泳、風浪板、潛水。土風舞、 究主題, 舞蹈運動 有氧舞蹈、街舞、韻律舞、社交舞。 分成七類 戶外運動 散步、慢跑、自行車、快走、滑板車、直排輪。 民俗運動 呼拉圈、扯鈴、香功、放風箏。 技擊(防衛)運動 跆拳道、太極拳、國術。 健身運動 重量訓練、外丹功、元極舞、瑜珈。 本研究自行整理(依姓氏排列) 本研究參考曾安男(2009)於彰化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之研究, 將休閒運動分為七類,分別為球類運動(網球、棒球、籃球、保齡球、桌球、羽毛球、 撞球、槌球、木球、板球、足球、高爾夫球、壘球、迷你高爾夫球、回力球等)、技擊 (防衛)運動(空手道、跆拳道、拳擊、劍道、擊劍、柔道、角力、射擊、射箭等)、 戶外運動(登山、郊遊、散步、慢跑、快走、野外健行、溯溪、直排輪、滑草、釣魚等)、 水中及水上運動(游泳、划船、水上摩托車、衝浪、滑水、潛水、跳水、風浪板等)、 民俗運動(放風箏、扯鈴、踢毽子、踩高蹺、玩陀螺、舞龍舞獅等) 、健身運動(瑜珈、 國術、太極拳、太極劍、推手、重量訓練、外丹功、元極舞等) 、舞蹈類運動(土風舞、.

(22) 11. 社交舞、有氧舞蹈、芭蕾舞、熱門舞蹈、方塊舞、現代舞、韻律舞等),作為本研究之 休閒運動分類。 綜上所述,參與休閒運動是最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活動方式之一。因此,本研究 將休閒運動類型分成球類運動、技擊(防衛)運動、戶外運動、水中及水上運動、民俗 運動、健身運動、舞蹈類運動等七類,以國中學生為調查對象,探討休閒運動參與現況。. 第二節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定義 所謂「動機」學者張春興(2005)指出,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 並導引使該種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所以動機一詞是心理學家對個體行為的原 因及其表現方式的一種推理性的解釋。由於人類行為變化極大,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 個普遍被接受的定義,有好幾個不同的術語,如驅力(drive)、需求(needs)、欲望(desire)、 激勵(excitation)等,也常被用來表示類似的意義。雖然動機是引發個體行為的動力,但 它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現象。動機是使個體行為產生及持續的內在動力,而由動機而產 生的行為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張春興,2005)。 換言之,動機可以說是人類行為的原動力,許多行為的發生都必須先有動機,才會 有再進一步的行為產生(黃鴻斌,2003)。人的行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有他的動機,激 勵他去從事某項活動(許樹淵,2000)。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理論 (一)動機理論 心理學家大致可分為心理分析學派、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學派及社會學習學 派,因為動機研究的複雜性,不同學派之專家學者亦提有不同的動機理論。簡述如下: 1.心理分析學派(Psychoanalytic Approaches) 提出「心理分析論」,以均衡作用及唯樂主義兩種原則來解釋動機,並以潛意識動 機為其獨特見解。 2.行為學派(Behavioral Approaches) 以效果律、驅力減降論、增強原理來說明動機,為「行為論」。 3.人本學派(Humanistic Approaches) 提出「需求層次論」及自我實現傾向來解釋動機,並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 4.認知學派(Cognitive Approaches).

(23) 12. 提出的「認知論」認為個體會自我決定行為和內在主動的求知。 5.社會學習學派(Social Learning Approaches) 「社會學習論」提出預期價值論、控制信念,以及自我效能論對動機的做解釋。 由以上論述得知,對動機的分類與解釋雖各有不同,可以確定的是,動機是引起行 為產生的先決心理機制,進而導引行為產生的歷程。 此外,因為學派的不同,對動機的看法與歷程的解釋不一。統整並簡述如下: 1.需求動機 美國最著名的人本心理學家 Maslow (1943) 的看法,認為人類所有行為係由「需求」 所引起,心理的整體發展有五種層次的需求。包括: 「生理需求」 :屬於本能的需求,食、 衣、住、行等均涵蓋在此需求。 「安全需求」 :指生命安全及免於威脅與恐懼的需求,有 秩序、安寧 舒適之工作環境亦屬之。「社交需求」:指廣交朋友、參與團體活動等歸屬 感及參與感。 「尊重需求」 :指自我尊重及被人尊重的需求,為地位、信心及權威的表徵。 「自我實現需求」:為最高層次的需求,指充分運用自己的能力技術及潛力從事研究、 創作以達自我成就之境界。當較低層次的需求達到目標而獲得滿足時,隨之而產生的較 高一層的需求。因此 Maslow 的動機論乃是一種「需求層次論」;又因動機層次的升高 是以需求的滿足為基礎,所以也稱為「需求滿足論」。 2.成就動機 美國心理學家艾肯遜(Atkinson, 1964) 認為,個人對事、對物對人都有一種追求成功 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稱為個人的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因此,成就動機是指 個人認為重要或有價值工作,不但願意去做而且力求完美的一種內在心理歷程(張春 興,2005)。人類的心理傾向具有完成有意義、追求成功、較高難度的工作,或解決問 題,而成就動機的強弱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同時與個人的性格有關。個人成就動機的 強弱,將決定於個人對其面臨情境的認知。有較高成就動機者,會有較高水準的工作表 現(陳瓊茶,2003)。 3.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是指在沒有獎賞的情形下,一個人樂意去做某件事,並且在做某件事時得 到滿足與樂趣(Bakker, Whitin, & Vander, 1990)。內在動機是自發的內生動力,不靠外在 的誘因所激發,同時和個人的滿足與樂趣有關。Deci, 與 Ryan (1987) 認為,內在動機 源自於「勝任能力」與「自我抉擇」,當活動帶給個人體驗到勝任能力和自我抉擇的感 受時,容易促使個體引發內在動機而更能投入於活動中。換言之,當一個人勝任感愈強.

(24) 13. 時,自我決定也增高,做這件事的控制信念就會從外控轉移到內控,其內在動機亦隨著 增高。 4.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的行為則是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也就是一個人參加一項活動的原因是 為了達到某些目標或酬賞,換言之,他是受到外來力量的影響而參與活動,而非純粹為 了活動本身,一旦這些外在報酬消失,個體參與這項活動的行為便會減少或消失 (Iso-Ahola, 1980)。更具體的來說,外在動機所指涉的外在報酬就像是金錢、社會認同及 懲罰等。 由上述動機種類得知, 「需求動機」是在得以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願意更加努力 的意願。 「成就動機」乃強調一個人願意對於其認為有價值的事,努力達成期望。 「內在 動機」是指一個人對某事物表現出的興趣,並願意努力參與這件事,而參與的過程中得 到樂趣及滿足感。 「外在動機」則是為了獲得某些目標或酬賞為目的,而去參與一件事。.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學者Iso-Ahola (1989) 明白指出,在休閒行為中沒一個因素比動機更能激勵行為, 動機除了是個人從事休閒行為的理由外,也指引著行為的方向。學者Crandall (1980) 認 為瞭解那些因素會激勵人們參與休閒活動是很重要的,這些知識在解釋和預測休閒行為 時是相當基礎並且必要的,此外這些知識也可應用在休閒服務傳送的實際情境之中。相 似的概念,學者Beard 與 Ragheb (1989) 亦強調休閒動機的重要性。將動機研究的理 論,應用於休閒運動中考察,相關學者主要有以下見解。 1.Iso-Ahola (1989) 指出休閒動機是一動態的性質,而非一成不變的理論。其具有下列三 種特徵: (1)休閒動機會因時而異,會隨著生命週期而改變。 (2)休閒動機會因人、因地而異,會隨個人成長背景與社會化過程而改變。 (3)休閒動機會因情境而異,會隨著所處情境不同而改變。 2.Beard 與 Ragheb (1989) 研究經過因素分析發現休閒動機有四個主要因素: (1)智力性成分:包含學習、探索、發現、創造或想像。 (2)社交性成分:包含友誼和人際關係、他人尊重二項需求。 (3)勝任-熟練性成分:包含為了獲得成就、掌握、挑戰、競爭。 (4)刺激-逃避性成分:包含逃脫生活中過多的刺激及避開社會的接觸,為了追求休息.

(25) 14. 及鬆弛自己(王薰禾,2004,21 頁)。 根據上述學者的理論基礎認為,如果每個人都是因為相同的理由來回應刺激,那就 沒有必要引入動機的概念。也因為人們是因為不同理由的驅使而從事休閒活動,研究這 些不同的理由、起源和成因,就成為了解休閒行為的核心,並可做為休閒方案規劃之參 考。因此,在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內容上,常使用下列幾個構面: 1.社會需求 人際關係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某種目的的交互作用(Schutz, 1976)。人際 關係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某種目的而產生交互作用的狀態或歷程,其中包括依個人對另 一個人的知覺、評鑑、瞭解及反應等成分,亦即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想法及做法 (許任榮,1992)。然而更廣義的人際關係包括文化制度模式與過程方面,亦是社會關 係(張宏文、邱文芳,1996)。人們有與他人、社會互動的需求。因此,人們會藉由參 與他人、家人接觸與共處,進而獲得此方面的需求(林東泰,1992) 。根據 Heinzelmann, 與 Bagley (1970) 研究發現,有 95%的人喜歡與他人一起運動,或是參與團體性的運動, 甚於單獨一個人運動。參與休閒運動的益處,就是活動可以帶動一個人進入到社會互動 中;就社會接觸的機會而言,社交互動可以是此運動行為的一種附加特色並且可能是一 種參與目標;就運動本身而言,雖然社交動機是外在的,但是社交上的互動能在活動的 背景中產生樂趣。因此,社交上的動機對於休閒運動的參與將會是正相關的。社交動機 是當作一種潛在促成健身運動與身體活動樂趣的因素,進而會影響到對休閒運動的出席 與堅持(Wankle, 1993)。整體而言,參與休閒運動除能認識新朋友外,可以使人與人的距 離拉近、增進朋友間友誼,同時參與相同休閒運動項目的人有著較高的認同感,即對該 團體或運動有較高的隸屬感。因此,在現代化科技社會裡,休運動是處理人際關係及開 啟溝通管道的最佳工具。 2.健康需求 一個人的體能,主要包括健康體能和運動體能兩部分;健康體能要素包含肌力、肌 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體脂肪百分比等;而運動體能是由敏捷、協調、平衡、速度、 反應,瞬發等所組成。個人若擁有良好的體能,不僅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 娛樂的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具備參與各項休閒活動的運動能力, 能夠充分享受休閒運動的樂趣。運動是休閒活動的重要內容,休閒運動也是人類追求健 康生活的新指標。休閒運動種類繁多,個人運動之目的及興趣有所不同,所喜愛與選擇 的運動項目便會有所差異。一般人常基於內在與外在動機交互作用所影響,為了免於疾.

(26) 15. 病纏身以及追求身體的健康、心肺功能的提升、肌肉功能的維護、身體各關節的適當伸 展、維持適當的體重與體脂肪百分比等需求,在休閒時間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動態型式的 休閒運動,例如慢跑、游泳、網球、有氧舞蹈等,來獲得健康需求的滿足。參與休閒運 動,首先要重視「選擇」的問題。到底要選擇那一種休閒運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需要, 那就必須視個人的生活習慣與體能狀況之個別差異而定,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其所 做的健康活動也有所不同。運動生理專家林正常博士認為,每一個人最好能擁有兩樣運 動技巧,一樣是自己能夠做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等),另一樣是與親朋好友共同 享樂的無氧運動(如羽球、網球、桌球等)。因為有氧運動是心肺功能的維持與增進, 無氧運動除能維持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協調性、敏捷之外,趣味性更是最大的吸 引力(林正常、王順正,2002)。因此,一個人為達成身體健康與體適能力的動機需求 時,必須以多方向組合的運動方式參與,才是追求身體健康之道。 3.知識需求 知識(知覺與學識)是需要理智地判斷,也就是說一種「認」與「知」問題。「認 知」(cognition)是一種內在心理的知覺歷程,其獲得的方式,乃個體透過與環境、教育、 行為及經驗等互動的關係模式中,習得並轉化成對於某一概念具明確且清楚的認識,經 由正確認知的歷程,獲得正確的人生價值(曹以樂,2003) 。簡單的說, 「認知」是一種 過程、行動、能力或結果(林正文,2001)。因此,休閒運動知識需求乃個人對於包含 獲得有關休閒運動的知識、技能、態度或行為等事項,加以組合統整,轉化成個人經驗 及知識的過程。休閒運動中知識需求,除本身對活動的參與外,若能再配合運用有計劃 性的休閒教育,則該動機追求也才能快速達到實現。 Kelly (1990) 認為,休閒與教育是不可分的。游又嘉(2004)認為,休閒教育是一 種完整發展的過程,透過休閒教育的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對休閒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並 且將這些知識與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增加個人自我的瞭解,也促進社會的祥 和。根據趙麗雲(2002)檢視國內青少年休閒運動相關研究,結果超過 80%的青少年需 要「運動方法」指導,而需要「運動規則」指導的青少年將近 90%。由此可見,青少年 對休閒運動教育指導的需求頗為殷切。教導別人或能接受別人教導休閒運動相關的知 識、態度、技能,或進一步能夠學習到良好休閒生活的規劃能力,均有助於休閒運動的 發展或面對日後知識經濟社會的挑戰。因此,培育休閒運動專業人員,才能將正確有效 的休閒運動知能,教導給一般社會大眾,達到全民從事休閒運動的目的。 4.心理需求.

(27) 16.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休閒是一種自由自在的存在狀態,一種心靈感受的狀 況。Mannell, 與 Kleiber (1997) 主張,自由的感受與內在動機是用來判斷休閒經驗最重 要的標準。由此得知,休閒的重心是一種愉悅的、昇華的心理狀態。根據相關研究的瞭 解,人們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是多元且廣泛的,如生理性、社會性及心理性的動機等。 在心理性動機方面上,如獲得成就感、挑戰自我、休閒娛樂、能力表現、舒解壓力、刺 激獲得、以及好奇等。因此,休閒運動可視為一個或多數人在自主的心境狀態下,於最 適當的時間與空間,不強調結果與勝負,不僅能使身體能獲得健康,提升社會地位、社 交關係與職業發展,也能使心理獲得滿足、愉快、放鬆、消除壓力、解悶等,進而防止 可能產生的病態心理或偏差行為。 5.成就需求 高俊雄(2004)認為,休閒是一種體驗,是一個人追求卓越,超越顛峰或邁向生命 最高品質的境界,也就是代表一個人生活在一種自由無礙的情況下,得以開拓自己的潛 力,發展自己的特質;也就是說,休閒的功能不是消極的個人放鬆、娛樂或打發時間; 相反的,休閒需要積極投入相當的精神與努力,以達到完成、實現並提昇自尊的境界。 從自我實現的觀點,在工作或其他責任義務的活動中,雖然存在著客觀上的約束或限 制,但是透過對活動的參與投入,開拓自我的天份、能力和潛力,在這過程逐漸去蘊育 豐富、細膩、精緻的生活體驗,依然可以促進自我實現的形成,Kraus (1990) 強調,在 休閒活動中可提供人們滿足自我表現的慾望,同時藉由表現的過程中促使個體獲得成就 感、自信心以及受到他人的尊重。如圖 2-2 所示。.

(28) 17. 開拓個人的天份 、能力與潛力. 融入活動並完成 扮演的角色. 自 我 實. 現. 蘊育豐富、細膩 精緻的生活體驗. 資料來原:引自“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 。高俊雄, 2004,頁 34。臺北市: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圖 2- 2 促進自我實現的相關因素 6.追求與逃避 Iso-Ahola (1989) 提出個人參與休閒行為的理由,具有兩個基本的動機特性,分別 為追求與逃避,在逃避每天環境方面,個人可以離開人際社交的世界,例如個人的問題、 麻煩、困難、失敗、朋友和家庭。逃脫是一個有力的休閒動機,以應付個人生活中的自 然性阻礙。另外休閒動機的特徵,則是追求參與休閒活動的心理滿意,主要是自我決定、 勝任能力、挑戰、學習、研究和放鬆,而個人通常想要去參與休閒活動也常因為社會關 係和人際關係所影響。另一方面也指出參與休閒活動是因為可以在整天的例行事務和壓 力中,提供新奇事物或改變。而追求個人獎賞、逃避人際環境、追求人際獎賞、逃避個 人環境,會因為人、時、地、物、情境及個人智力、社交能力的不同,而有改變。如圖 2-3 所示。.

(29) 18. 追求個人獎賞. 逃避人際環境. 追求人際獎賞. 逃避個人環境. 圖 2- 3 休閒動機追求和逃避特性關係圖 資料來源:引自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頁 19)。鄭順聰,2001,未出版。國立林口體育學院,桃園縣。 由此可知,在探討休閒運動參與的動機的內容上有,(一)社會需求:社交動機是 當作一種潛在促成健身運動與身體活動樂趣的因素,進而會影響到對休閒運動的出席與 堅持(Wankle, 1993);(二)健康追求:一個人的體能,主要包括健康體能和運動體能兩 部分。運動是休閒活動的重要內容,休閒運動也是人類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指標。個人若 擁有良好的體能,不僅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娛樂的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 急情況的身體能力,具備參與各項休閒活動的運動能力,能夠充分享受休閒運動的樂 趣;(三)知識需求:游又嘉(2004)認為,休閒教育是一種完整發展的過程,透過休 閒教育的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對休閒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並且將這些知識與技能應用在 日常生活中,不僅增加個人自我的瞭解,也促進社會的祥和; (四)心理需求:Mannell, 與 Kleiber (1997) 主張,自由的感受與內在動機是用來判斷休閒經驗最重要的標準。由 此得知,休閒的重心是一種愉悅的、昇華的心理狀態; (五)成就需求:Kraus (1990) 強 調,在休閒活動中可提供人們滿足自我表現的慾望,同時藉由表現的過程中促使個體獲 得成就感、自信心以及受到他人的尊重; (六)追求與逃避,Iso- Ahola (1989) 提出個人 參與休閒行為的理由,具有兩個基本的動機特性,分別為追求與逃避,「逃避」意指在 逃避每天環境方面,個人可以離開人際社交的世界,例如個人的問題、麻煩、困難、失 敗、朋友和家庭;「追求」則是指追求參與休閒活動的心理滿意,主要是自我決定、勝 任能力、挑戰、學習、研究和放鬆,而個人通常想要去參與休閒活動也常因為社會關係 和人際關係所影響。.

(30) 19. 三、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構面 為確實瞭解國中生在休閒運動參與主要動機構面情形,研究者亦針對各專家學者所 提出之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構面,歸納整理如下表 2-2 所示。 表 2- 2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研究構面彙整表 作者 研究 動機構面 /年代 對象 王薰禾 國小 放鬆心情、成就需求、心理需求、健康適能、追求卓越、建議與 (2004) 學生 鼓勵、社會需求 朱紹文 國中 健康需求、心理需求、成就滿足、人際互動、自我認知 (2009) 教師 李仁佐 高中 社會需求、健康需求、知識需求、放鬆娛樂、成就需求 (2007) 學生 李昭儀 老人大 身心健康、社交互動、能力成就、充實生活 (2009) 學學員 李嘉慶 國小 健康與適能、成就性需求、知性追求、社會需求 (2002) 教師 張少熙 國中 自我成長、人際互動、舒暢身心、恢復功能 (2003) 教師 張嘉洲 中老 健康紓壓、人際互動、追求體驗、提昇能力、自我成長 (2006) 年人 陳月琴 國小 健康需求、知識需求、心理需求、運動技能、運動樂趣 (2009) 學生 陳仲傑 高工 健康追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心理需求、知性需求 (2006) 教師 陳青雲 國小 利益認知、健康適能、成就需求、心理需求、人際關係 (2009) 學生 陳高彬 國中 舒暢身心、社會期望、自我成就、運動技能、健康身心 (2006) 學生 曾瑞怡 高中職 心理因素、健康因素、社會需求因素、知識需求因素、刺激避免 (2005) 學生 因素 黃景耀 社會需求、健康需求、知識需求、心理需求 大學生 (2009) 賴溢宏 高中職 逃脫、社會/人際關係的需求、健康體適能、放鬆/休息/娛樂、知 (2005) 學生 識需求、心理需求 謝鴻隆 (2004). 國小 學生. 社會需求、健康需求、知識需求、運動技能、運動樂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依姓氏排列).

(31) 20. 綜合以上學者所提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構面,依其研究構面之統計整理分析如 表 2-3 所示。 表 2- 3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構面統計表 類別(因素構面). 研究者 /年份. 研究 對象. 王薰禾 (2004) 朱紹文 (2009) 李仁佐 (2007) 李昭儀 (2009) 李嘉慶 (2002) 張少熙 (2003) 張嘉洲 (2006) 陳月琴 (2009) 陳仲傑 (2006) 陳青雲 (2009) 陳高彬 (2006) 曾瑞怡 (2005) 黃景耀 (2009) 賴溢宏 (2005) 謝鴻隆 (2004). 國小 學生 國中 教師 高中 學生 老人大 學學員 國小 教師 國中 教師 中老 年人 國小 學生 高工 教師 國小 學生 國中 學生 高中職 學生. ●. ●. ●. ●. ●. ●. ●. ●. ●. ●. 社會 健康 知識 放鬆 心理 成就 刺激 運動 運動 需求 需求 需求 娛樂 需求 需求 逃避 技能 樂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學生. ●. ●. ●. 高中職 學生 國小 學生. ●. ●. ●. ●. ●. ●. 15/15. 13/15. 12/15. 合計. ●. 其 它. ●. ●. ●. ●. ●. ●. ●. ●. ●. ●. ●. ● ●. ●. 7/15. ●. 7/15. ●. 6/15. 3/15. ●. ●. 3/15. 2/15. 6/1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依姓氏排列) 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構面上,多數研究認為最重要的是社會需求(王薰禾,2004; 朱紹文,2009;李仁佐,2007;李昭儀,2009;李嘉慶,2002;張少熙,2003;張嘉洲, 2006;陳月琴,2009;陳仲傑,2006;陳青雲,2009;陳高彬,2006;曾瑞怡,2005; 黃景耀,2009;賴溢宏,2005;謝鴻隆,2004);其次為健康需求(王薰禾,2004;朱.

(32) 21. 紹文,2009;李仁佐,2007;李昭儀,2009;李嘉慶,2002;張嘉洲,2006;陳仲傑, 2006;陳青雲,2009;陳高彬,2006;曾瑞怡,2005;黃景耀,2009;賴溢宏,2005; 謝鴻隆,2004);再其次為知識需求(王薰禾,2004;李仁佐,2007;李嘉慶,2002; 張少熙,2003;張嘉洲,2006;陳月琴,2009;陳仲傑,2006;陳高彬,2006;曾瑞怡, 2005;黃景耀,2009;賴溢宏,2005;謝鴻隆,2004),均是休閒運動動機研究的重要 構面。第四為放鬆娛樂(王薰禾,2004;朱紹文,2009;李仁佐,2007;陳仲傑,2006; 陳青雲,2009;曾瑞怡,2005;賴溢宏,2005);第五為心理需求(王薰禾,2004;張 少熙,2003;張嘉洲,2006;陳月琴,2009;陳高彬,2006;賴溢宏,2005;謝鴻隆, 2004) ;第六為成就需求(王薰禾,2004;朱紹文,2009;李昭儀,2009;李嘉慶,2002; 陳仲傑,2006;陳青雲,2009)。 透過文獻的歸納後發現,各學者專家針對不同對象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的研究中, 最常探討的構面為「社會需求、健康需求、知識需求、放鬆娛樂、心理需求、成就需求」 這六個構面;其中放鬆娛樂、心理需求構面兩者重疊性頗高,經過題項的分析後發現, 放鬆娛樂屬心理需求的一部份,因此將放鬆娛樂回歸心理需求構面中。其次,依據國外 學者 Iso-Ahola (1989) 所提出個人休閒理論中追求與逃避的動機特性,以及 Beard 與 Ragheb (1989) 提出休閒動機四項因素中的刺激-逃避性成分,逃避生活中過多的刺激及 避開社會的接觸,為了追求休息及鬆弛自己。因此「逃避」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中也是 非常重要的一個構面。根據上述因素本研究在探討「新竹縣公立國中休閒運動參與的動 機」上,便以「社會需求、健康需求、知識需求、心理需求、成就需求、逃避」這六個 主要構面來研究。 (二)不同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之相關研究 1.性別 在參與動機的「社會需求」研究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賴溢宏,2005; 陳仲傑,2006;朱紹文,2009;陳青雲,2009)。在參與動機的「健康需求」研究構面 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賴溢宏,2005;陳高彬,2006;陳青雲,2009);反 之則有(胡文琪,2010)。在參與動機的「成就需求」研究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 的研究有(朱紹文,2009;陳青雲,2009)。在參與動機的「放鬆娛樂」研究構面上, 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陳高彬,2006) ;在參與動機的「心理需求」研究構面上, 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賴溢宏,2005;朱紹文,2009;胡文琪,2010);反之則 有(陳青雲,2009)。在參與動機的「逃避」研究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

(33) 22. (賴溢宏,2005)。在參與動機的「知識需求」研究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 有(胡文琪,2010)。在參與動機的「人際需求」研究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 究有(胡文琪,2010)。 2.就讀年級 在參與動機的「社會需求」研究構面上,不同年級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程度上達顯 著差異相關研究有,陳高彬(2006)在宜蘭縣國中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 調查研究中,發現七年級較九年級、八年級較九年級傾向於「社會期望」之參與動機; 王薰禾(2004)在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發現五 年級學童顯著比六年級學童有較強烈的參與動機。在參與動機的「健康需求」研究構面 上,不同年級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程度上達顯著差異相關研究有,陳高彬(2006)在宜 蘭縣國中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中,發現七年級較九年級傾向於 「健康身心」之參與動機;王振宇(2009)在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 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五年級的學生其參與動機大於六年級的學生。胡文琪(2010)在 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 「三年級」高於「一年 級」,「三年級」高於「二年級」。在參與動機的「成就需求」研究構面上,不同年級在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程度上達顯著差異相關研究有,陳高彬(2006)在宜蘭縣國中生課後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中,發現七年級較八年級、七年級較九年級傾向 於「自我成就」之參與動機;王薰禾(2004)在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 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發現五年級學童顯著比六年級學童有較強烈的參與動機。在參與 動機的「心理需求」研究構面上,不同年級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程度上達顯著差異相關 研究有,王振宇(2009)在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發現五年級的學生其參與動機大於六年級的學生;王薰禾(2004)在高雄地區國民小學 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發現五年級學童顯著比六年級學童有較強烈 的參與動機。 3.課後補習 在參與動機的「健康需求」研究構面上,有參加課後補習的學生顯著高於未參加課 後補習的學生的研究有(胡文琪,2010;黃壬要,2003)。 4.每週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在參與動機的「社會需求」研究構面上,每週休閒運動參與頻率達顯著差異的相關 研究有,王振宇(2009)在臺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藝文及運動服務業、休閒服務業工作、製造業工作、批發業及其

為建立永續經營理念,宜以兼具三生一體之共識與做法,確實依據休閒農場

The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Meatless Day” from Pupils~A Case of PinTung County Fang Liao Junior

• 請打開 Word, 利用字型功能區任意設定 10 種不同 字型文字... 德霖休閒事業管理系

大公段木香菇農場位於台東縣大武鄉山豬窟休閒農業區 上,海拔 516 公尺,40 餘年來的環境保育之下,目前農場 裡林業資源

有感過去於休閒事業管理系的學習非常充實與快樂,因此於 93 年 3

結合 NPO 或 NGO 團體基於組織使命及發展推動文化與教育、觀光與

4.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 40 學分,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人 文」 、 「生活、科技與資訊」 、 「健康與休閒」 、 「全民國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