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益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運動阻礙相關研究

曾嘉珍(2006)針對臺北市運動舞蹈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發 現,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呈顯著負相關,動機愈高阻礙愈低。其中參與動機的「外在與 健康需求」、「知性需求」、「人際需求」、「他人影響」及阻礙因素的「個人內在阻礙」及

「環境結構阻礙」等六個預測變項達到顯著水準。許思源(2007)針對新竹科學園區員 工生活滿意度模式之實證研究發現,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會直接負向影響休閒運動阻礙。

王振宇(2009)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研究變項整體上呈現負相關,其中達顯著的 構面有健康適能(參與機動)與場地設施、親友因素、個人內在因素、機會與經驗因素

(阻礙因素);人際需求(參與機動)個人內在因素(阻礙因素);心理需求(參與機動)

個人內在因素(阻礙因素)。

綜合上述所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運動阻礙具有負向的相關,也就是當個體 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愈高時,則休閒運動阻礙程度愈低。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運動效益相關研究

許美玉(2009)以瑜珈參與者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結果顯示,參與 動機與休閒效益有顯著正相關,亦呈現正向顯著影響。林秀英(2009)以台南縣市大學 生為對象,研究志願服務參與者之動機、阻礙與效益關係發現,參與志願服務感受「參 與動機」負荷愈高,則參與效益愈高;感受的「外在期望」負荷愈高,則感受的「生理

效益」愈高、「教育效益」愈低。吳科驊(2006)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

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發現,「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有正相關存在。

綜合上述所知,休閒運動動機及休閒運動效益具有正向的相關,也就是當個體的休 閒運動參與動機愈高時,其休閒運動效益愈高。

三、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相關研究

廖國翔(2008)以臺北地區網球運動參與者休閒效益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

網球運動參與者整體休閒效益與整體休閒阻礙的相關情形為顯著負相關。休閒效益四個 構面「心理效益」、「自我滿足」、「生理效益」、「健身效益」,與休閒阻礙四個構面「人 際阻礙」、「結構性阻礙」、「個人內在阻礙」、「生理阻礙」,呈現顯著負相關。林秀英(2009)

以台南縣市大學生為對象,研究志願服務參與者之動機、阻礙與效益關係發現呈現負相 關。其中參與志願服務感受「結構阻礙」負荷高,則參與效益低;感受「個人阻礙」、「人 際阻礙」和「結構阻礙」負荷愈高,則「社會心理效益」和「教育效益」愈低。李昭儀

(2009)針對桃園縣老人大學學員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阻礙與休閒運動效益之相關 研究發現,整體休閒運動阻礙與休閒運動效益達顯著相關,又相關值為負值,故休閒運 動效益與休閒運動阻礙有負相關,即休閒運動阻礙越大,感受休閒運動效益越低。趙元 芝(2007)以台中縣立清水國中學生為對象,研究網路休閒行為、休閒阻礙與休閒效益 結果顯示,休閒阻礙的「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礙」、「結構性的阻礙」三構面,

與休閒效益的「心理效益」、「教育效益」、「社交效益」三構面皆呈負相關。

綜合上述所知,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具有負向的相關,也就是當個體的休 閒運動阻礙愈高時,則休閒運動效益愈低。

四、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動效益相關研究

洪連進(2009)在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者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 運動效益之研究-以羽球、健身、舞蹈運動為例研究結果顯示,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者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對「休閒運動效益」有正向中等程度的影響力,而「休閒運動參 與動機」對「休閒運動阻礙」、「休閒運動阻礙」對「休閒運動效益」皆只有負向低度影 響力。

李昭儀(2009)從事桃園縣老人大學學員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阻礙與休閒運動 效益之相關研究發現,「休閒運動動機」與「休閒運動阻礙」之間有極低度正相關,即

「休閒運動動機」越高,「休閒運動阻礙」越高。「休閒運動動機」與「休閒運動效益」

之間有正相關,即「休閒運動動機」越高,感受「休閒運動效益」越強烈。「休閒運動

休閒阻礙

身心方面

身心舒暢

外在因素 人際互動

休閒動機

休閒效益

個人因素

心理效益 社交效益

資料來源:引自“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張 少熙,2003,頁 147。臺北市:師大書苑

自我實現 恢復功能

自我成長

休閒資源

生理效益

阻礙」與「休閒運動效益」之間有負相關,即「休閒運動阻礙」越大,感受「休閒運動 效益」越低。

學者張少熙(2003)提出休閒運動歷程的動態循環模式,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 運動阻礙與休閒效益的運作模式中具有方向與順序的路徑關係。在「休閒運動動機」中

「自我成長」最為重要,而在「休閒運動阻礙」過程中,「外在因素」重要性亦高於其 他三個因素,至於「休閒效益」則是由「心理效益」扮演主要的角色。在休閒運動歷程 路徑分析模式關係的過程中,「休閒運動動機」與「休閒運動阻礙」有正向的路徑關係,

而「休閒運動阻礙」與「休閒效益」亦有正向的路徑關係,此外,「休閒運動動機」與

「休閒效益」亦有正向的路徑關係。如圖 2-6 所示。

圖 2- 6 休閒運動歷程模式圖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休閒運動的「參與動機」、「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三者 的相關研究中,循環模式皆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對於「休閒運動阻礙」及「休閒運 動效益」二個變項皆具有影響力,「休閒運動阻礙」對「休閒運動效益」具有影響力,

但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休閒運動效益三者間的影響關係至今尚未有

一致的定論。故本研究以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為對象,休閒運動歷程的動態循環模式為 基礎架構,試圖瞭解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休閒運動效益之間的相互 影響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