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休閒運動效益之定義

效益(benefit)與功能(function)雖字義不盡相同,但所表達的意義極其相近。「功能」

一詞在辭彙中的解釋為「效用」,與效益在休閒領域中所呈現的意義是一致的。相關論 文甚少明確敘述其中不同者,多一併討論,引用之文獻內涵多相同,故本論文在此亦不 強調其區別。從事休閒活動後所獲得的效益觀點來定義,蔡文慈(2006)將休閒效益定 義為個人在自由時間裡基於個人自願、自主意識,對於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所產生之體

驗,主觀評估其對於身心有正向助益之個人感受。以休閒運動為休閒方式來定義,學者 張少熙(2003)認為休閒運動效益,被視為休閒運動者在休閒運動參與過程中,其休閒 運動需求與渴望獲得滿足而產生的利益。

綜合以上學者的說明得知,休閒運動效益的定義可指,在工作餘暇時,依個人喜好 所從事的身體活動,在體驗過程後能得到生理、心理、心靈的滿足感。

二、休閒運動效益理論

(一)茲先將國內外相關學者對休閒運動效益與功能的說明敘述如下:

國外學者 Parker (1976) 指出休閒功能為:對個人的功能,包含鬆弛、 娛樂及個人 發展;對社會的功能,包含社會化、娛樂及整合。Iso-Ahola (1980) 認為人們從事休閒 活動有以下的功能:1.經由遊戲與休閒參與可獲得社會化經驗而進入社會;2.藉由休閒 所增進的工作技能有助於個人的表現;3.可以發展並維持人際行為與社會互動技巧;4.

娛樂與放鬆;5.藉由有益的社會活動增加人格的成長;6.避免怠惰及反社會行為。Russell (1987) 指出休閒活動乃是在自由的時間與自由的意願下所選擇參與的有意義性活動,參 與休閒有七項重要的價值,分別為身體健康(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智慧發展(intellectual development)、人格發展(character development)、社會適應(social adjustment)、創造性(creativeness)以及幸福感和滿足感(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Beard 與 Ragheb (1980) 的研究指出,休閒的參與至少提供以下身、心、靈的助益:1.心理上 的滿足;2.知性的滿足,刺激個體學習及充實知識;3.社交上幫助,人際關係的拓展;

4.放鬆、紓壓;5.增進體能與健康;6.滿足個人感官的刺激與美感的需求。Sneegas (1986) 的研究發現「休閒活動」是生活品質中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因為休閒能夠讓個人得到自 我認同、社會互動、以及自我發展的功能。在 Driver, Brown, 與 Peterson, (1991) 編撰 的「休閒的益處」(Benefits of Leisure)一書中,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休閒的益處,這些項 目大致分為身體及身心性的益處、心理的益處及社會性的益處三大類。針對生理效益方 面,Berger 與 Wankel (1991) 從運動生理學指出參與體能性的休閒活動可以帶來許多效 益,如增強心肺適能、鍛鍊肌力、提昇肌耐力、促進柔軟度、強化骨架以及體重管理等 休閒效益。學者 Bammel 與 Burrus-Bammel (1996) 提出休閒活動可使個體遠離壓力環 境、解除憂慮、精力恢復、浪漫想像、精神煥發、及積極參與耗用體力的活動,而使參 與者達到放鬆的目的。Driver, 等強調效益對人或實質環境中是需求獲得正向的改善,包 含人際關係、體適能、預防社會問題或穩定群體等,在個人方面可說是一種特別的心理 滿足的經驗。

國內學者中高俊雄(1995)指出休閒效益是指可以改善身心狀態和滿足需求的內 容,亦即一個人參與休閒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改善其身心狀態、滿足其需求的內容,稱為 休閒效益,包括:1.均衡生活品質:抒解生活壓力、豐富生活品質、調劑精神情緒。2.

健全生活內涵:維持健康殱適能、啟發心思智慧、增進家庭親子關係、促進交友關係、

關懷生活環境品質。3.提升生命品質:欣賞創造真善美、肯定自我能力、實踐自我理想。

吳淑玲(1996)認為,休閒除了彌補的功能外還可 1.增進身體健康;2.促進心理健康;

3.擴展個人經驗;4.增加個人知識;5.促進家庭和諧;6.預防青少年犯罪;7.增進工作效 率、提高工作士氣。廖榮利(1995)也認為,休閒活動有助於個人身體的舒暢和安全、

情緒穩定和個人成長。黃立賢(1996)認為,休閒不只是對個人心理和身體有幫助,對 家庭、文化、工作、社會化、經濟各層面都有貢獻。馮麗花(1998)把休閒活動歸納五 種功能:1.個人方面:促進身體健康、增進心智發展與人際關係;2.家庭方面:增添親 情的交流等;3.社會方面:有社會教育、社會整合、社會福利、預防犯罪與疾病治療;

4.經濟方面:能休養生息、振奮精神、更新體力、疏通工作壓力,增強自我充實感和再 創造的能力,創造經濟成長;5.學校教育功能:利用社團的休閒活動學到群體關係、活 用學識、激發潛能、自我實現。陳中雲(2001)歸納國、內外學者的觀點,針對個人休 閒經驗, 認為休閒效益包括心理效益、生理效益、社交效益以及教育效益等四個層面,

包括:1.心理效益:包含肯定自我、獲得成就感,自我滿足、自我實現、消除緊張、紓 解壓力,愉悅心情、增添樂趣、發洩情緒、舒暢身心、欣賞創造真善美及獲得特殊體驗 等。2.生理效益:包含維持體能、保持健康、獲得休息、消除疲憊、改善控制疾病、調 劑精神及恢復精力等。3.教育效益:包含增進行為技能、拓展知識領域、刺激心智、啟 發創意、激發個人潛力、培養多元興趣及促進活動技巧等。4.社交效益:包含增進家人 感情、促進朋友情誼及拓展社交圈等效益。洪煌佳(2002)將休閒效益的概念區分為個 人效益及社會效益兩大向度。個人效益乃是對個人有直接影響的休閒效益,如生理效 益、心理效益及社交效益等;而社會效益的範疇超越個人效益,係對於社會大環境有益 的休閒效益,如經濟效益、社會福利效益及環境效益等。

由以上眾多學者的論述可知,「休閒效益」一詞的意義十分複雜廣泛,有以心理學、

生理學、社會學及經濟學等不同的觀點做探討,也有從教育、功能、需求及遊憩體驗的 角度來研究。然而休閒的效益與功能,無論在個人、家庭、社會的大小範圍,或是有形 無形的心理、生理上,都有絕佳的助益,是眾學者都肯定的,休閒活動效益與功能巨大,

確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二)效益與目標的結合

另有學者從指標的觀念,探討休閒效益的內涵,茲先引述如下:

Witt , 與 Ellis, (1985) 指出,休閒功能的指標應包括:

1.休閒能力(perceived competence&control in leisure):個體在休閒活動時,覺得自己是有 能力的,可以從事任何自己想從事的休閒活動。

2.有能力滿足休閒的需要(Ability to meet leisure need):覺得需要休閒時,或想從事某種 休閒活動時,有能力去滿足它。

3.有能力深度的參與休閒(Ability to depth of involvement):是否能深度參與休閒活動。有 些人在參與活動時,常常心有旁騖、無法專注、以至於無法集中精神在休閒活動上,就 不易有休閒效益。

4.能盡興參與休閒(Ability to achieve playfulness in leisure):有些人參與休閒活動時,抱 怨東、抱怨西,不僅自己無法盡興,同行的人遊興也可能大受影響。

因此 Witt, 等強調休閒活動是種能力,而非興趣,其效益也須從能力的指標上評估。

Berger, 與 Wankel, (1991) 也提出效益為達成目標的觀點,所以評估休閒效益時,

最重要的是去評估休閒活動是否能幫助個體達成自身需求的目標,而不以一種客觀的態 度去評估達成目標的過程。Ajzen (1991) 指出休閒效益即為休閒目標之達成,包括參與 休閒能達成之目標,以及參與者相信休閒能幫助他們達成目標,並獲得某些好處,而且 後者的重要性更甚於前者。學者吳淑玲(1996)認為:從事休閒活動,主要有休息(rest)、

輕鬆(relax)、娛樂(recreation)、求新(renew)、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等五種目的。從 目標達成的觀點來評估休閒效益,更能具體明確的評估休閒的重要,此派說法亦不可忽 視。

(三)休閒效益系統模式

Mannel, 與 Stynes, (1991 ) 將休閒效益整合為一系列模式,並認為人們在參與休閒 時受到環境、活動、時間、心境的刺激,而產生生理、心理、環境、經濟、社會之影響,

這些影響經由人們的評價後,就產生了休閒效益。Mannel, 等提出一個休閒效益系統模 式,如圖 2-5 所示。

圖 2- 5 休閒效益系統模式

綜上所述,依據休閒效益系統模式運用在休閒運動效益上,內容包含生理、心理、

環境、經濟、個人及社會等各個構面,本研究則定義為在空閒時間(free time)從事的身體 活動,藉以獲得各方面功效及滿足,並使個人獲得愉悅感及提升生活品質。

三、休閒運動效益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構面

為確實瞭解國中生在休閒運動效益主要構面情形,研究者亦針對各專家學者所提出 之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構面,歸納整理如以表 2-6 所示。

政策與管理資資訊之需求

休 閒

環境 活動 時間 心境 輸入與刺激

產出過程

生理 經濟 環境 社會 心理 輸出或影響

評價過程

價值 效益

社會價值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修改自“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by R.

C. Mannell, and D. J. Stynes, 1991, p.464. In B. L. Driver, P.J. Brown,and G.L Peterson(Eds.),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 Inc.

表 2- 6 休閒運動效益研究構面彙整表

陳永安,2007;謝大才,2007),以上均是休閒運動效益研究的重要構面。

綜合以上學者所提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構面,依其研究構面之統計整理分析如表

2-7 所示。

振,2008)。在「心理因素」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張國振,2008)。

在「生理因素」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余瑋舲,2009;張國振,2008)。

在「自我實現因素」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余瑋舲,2009)。在「心智 因素」構面上,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張國振,2008)。在「人際因素」構面上,

男性顯著高於女性的研究有(洪連進,2009;廖國翔,2008;楊胤甲,2006)。

2.就讀年級

在效益的「社交運動因素」構面上,不同年齡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上,達顯著差異 的研究有,張治文(2007)在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

在效益的「社交運動因素」構面上,不同年齡在休閒運動參與效益上,達顯著差異 的研究有,張治文(2007)在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