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休閒運動阻礙的定義

所謂的休閒阻礙(leisure constraints),大部分的研究者在研究調查或是分析上,均假 定休閒阻礙是抑制休閒活動的偏好,妨礙參與休閒活動,或是降低休閒需求的因素(Searle, M. & Jackson, E. L. 1985)。因此對休閒活動產生抑制、妨礙、降低活動效果的行為,即 為休閒阻礙。因此,Jackson, E. L. (1988) 之研究將阻礙明確的定義為:凡偏好一項活動,

但受到幹擾以致無法參與此項活動的任何因數,皆視為阻礙。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則指出,人們原本存有一項休閒偏好,但由於休閒阻礙因素的介入,使得此休閒偏好無 法實現參與。排除休閒阻礙的介入,則休閒偏好可以繼續進行。

國內的研究中,張少熙(2000)指出狹義的休閒阻礙為:人們傾向參與一項活動,

然而受到一項或一項以上的原因影響,而不繼續進行此一活動者均屬休閒阻礙。鍾瓊珠

(1997)認為休閒阻礙係指抑制或減少休閒活動參與次數和愉快感的種種因素,亦即在

休閒行為過程中,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參與休閒的頻率、持續性及參與品質的因數。陳 藝文(2000)認為「休閒阻礙」是指抑制或中斷參與休閒活動的種種因素,使得人們不 論原本有意或無意參與一項休閒活動,這些因素稱為休閒阻礙。劉芳遠(2001)將休閒 阻礙定義為:影響休閒活動參與的任何相關因素:包括避免參與、中斷參與或減少參與 休閒活動的次數和時間。賴家馨(2002)則將休閒阻礙定義為:任何阻止或限制個人經 常性或持久性參與某種喜好的休閒,或是減少個人參與的慾望,降低參與過程中所獲得 的滿足感之因素。

綜合以上學者的說明得知,「休閒運動阻礙」的定義指,使參與者休閒運動參與意 願降低的情況即屬之。

二、休閒運動阻礙理論

在參與阻礙研究中,學者 Mull, Bayless, Ross, 與 Jamieson (1997) 認為影響休閒運 動需求之因素可歸納為四種影響層面:

(一)地理變數:氣候、基本設施、人口密度及分佈。

(二)人口變數:性別、年齡、收入、職業、教育。

(三)人格變數:社交個性、保守個性、領導個性。

(四)消費者行為變數:使用率、消費動機、價格敏感度、品質敏感等。

學者 Crawford 與 Godbey (1987) 指出,阻礙個體休閒喜好與休閒參與的影響因素 分為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礙、及結構性阻礙三類。

析言之,此三種型態如下:

1.個人內在阻礙(intrapersonal constraint):指個人心理狀態及喜好,作用於阻礙與喜好、

喜好與遊憩參與間的交互影響,包括沮喪、慾望、壓力等。

2.人際間的阻礙(interpersonal constraint):指人與人間相互影響的結果,使得阻礙與休 閒喜好及休閒參與均有交互的影響。

3.結構性的阻礙(structural constraint):指介於遊憩喜好及參與之間的影響因素,包括家 庭生命週期、氣候、工作時間。結構上的阻礙極易因高度喜好而克服之。

Crawford, Jackson, 與 Godbye (1991) 進一步認為這三種阻礙是以階層方式來運作,並提 出在參與休閒活動發展整個過程的基本模式,所提出的模式清楚的定義休閒阻礙的階 層,說明個人內在、人際間的、結構性的三大阻礙階層是先後階層性的,是依序碰到的,

休閒阻礙的出現如何開始影響這些休閒喜好與引導這些參與影響。其模式如圖 2-4 所示。

圖 2- 4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綜合以上休閒阻礙理論探討得知,阻礙的三個層面是個體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 礙、結構性的阻礙。三者有階層的關係外,還有順序的結構。因此,休閒阻礙的理論常 被引用到運動參與阻礙上。本研究所探討的「休閒運動參與阻礙」便依照此休閒阻礙理 論為基礎,研究構面上可分成「個體的休閒運動參與阻礙」、「人際間的休閒運動參與 阻礙」及「結構性的休閒運動參與阻礙」等三個層面。

三、休閒運動阻礙相關研究

(一)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構面

為確實瞭解國中生在休閒運動參與主要阻礙構面情形,研究者亦針對各專家學者所 提出之休閒運動參與阻礙之研究構面,歸納整理如表 2-4 所示。

個人內在阻礙 人際間的阻礙 結構性的阻礙

休閒喜好 人際關係協調或調

整人際關係

參加或 不參加

資料來原:引自“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 。高俊雄,

2004,頁 65。臺北市: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表 2- 4 休閒運動參與阻礙研究構面彙整表

表 2- 5 休閒運動參與阻礙構面統計表

為人際間因素(白家倫,2005;李昭儀,2009;洪連進,2009;陳月琴,2009;陳佳蕙,

2007;陳素娥,2006;陳肇華,2009;許智傑,2009;黃景耀,2009;曾瑞怡,2005;

賴溢宏,2005);再其次為結構性因素(白家倫,2005;李昭儀,2009;陳月琴,2009;

陳佳蕙,2007;陳素娥,2006;陳肇華,2009;許智傑,2009;黃景耀,2009;曾瑞怡,

2005;賴溢宏,2005),均是休閒運動阻礙研究的重要構面。

透過文獻的歸納後發現,各學者專家針對不同對象在休閒運動參與阻礙的研究中,

最常探討的構面為「個人在內在因素、人際間因素、結構性因素」這三個構面。因此本 研究在探討「新竹縣公立國中休閒運動參與的阻礙」上,便以這三個主要構面來研究。

(二)不同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參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 1.性別

在阻礙的「個人內在因素」構面上,女性顯著高於男性的研究有(許智傑,2009;

陳青雲,2009;吳承典,2003;廖建盛,2003;洪志忠,2007;陳高彬,2006;陳素娥,

2006;曾瑞怡,2005;賴溢宏,2005)。在「人際間因素」構面上,女性顯著高於男性 的研究有(曾瑞怡,2005;賴溢宏,2005)在「結構性因素」構面上,女性顯著高於男 性的研究有(曾瑞怡,2005;賴溢宏,2005)。在「場地設施因素」構面上,女性顯著 高於男性的研究有(朱紹文,2009)。在「個人外在因素」構面上,女性顯著高於男性 的研究有(陳青雲,2009;吳承典,2003;廖建盛,2003;洪志忠,2007)。在「安全 性因素」構面上,女性顯著高於男性的研究(陳素娥,2006)。在「缺乏技能因素」構 面上,女性顯著高於男性的研究有(謝鴻隆,2004)。在「缺乏機會因素」構面上,女 性顯著高於男性的研究有(謝鴻隆,2004)。

2.就讀年級

在阻礙的「個人內在因素」構面上,不同年級在阻礙因素上,達顯著差異的研究 有,陳高彬(2006)在宜蘭縣國中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中,

發現八年級阻礙顯著高於七年級、九年級阻礙顯著高於七年級。在「設施因素」構面 上,達顯著差異的研究有,陳高彬(2006)在宜蘭縣國中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 阻礙因素調查研究中,發現八年級阻礙顯著高於七年級。

3.課後補習

在阻礙的「個人認知阻礙因素」構面上,有參加課後補習的學生阻礙顯著高於未參 加課後補習的研究有(陳素娥,2006)。在「結構性阻礙因素」構面上,有參加課後補 習的學生阻礙顯著高於未參加課後補習的研究有(陳素娥,2006)。在「人際間阻礙因

素」構面上,沒有參加課後補習的學生阻礙顯著高於有參加課後補習的有(胡文琪,

2010)。

4.每週休閒運動參與頻率

在參與阻礙的「個人內在因素」構面上,每週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的學生,達顯 著差異的研究有,賴溢宏(2005)在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 素之研究,發現每週參與頻率一次大於二次,二次大於三次;胡文琪(2010)在基隆市 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每週參與頻率為沒有參與的阻礙 顯著大於一次、二次及三次以上。在「人際間因素」構面上,達顯著差異的研究有,賴 溢宏(2005)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每週參 與頻率一次大於二及三次;胡文琪(2010)在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 礙因素之研究,發現每週參與頻率為沒有參與、一次及二次的阻礙顯著大於三次以上。

參與阻礙的「結構性因素」構面上,每週不同休閒運動參與頻率的學生,達顯著差異的 有,胡文琪(2010)在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發現每 週參與頻率為沒有參與的阻礙顯著大三次以上。

.小結

綜合以上學者的說明得知,休閒阻礙的定義是指,使參與休閒意願降低的情況即屬 之。依據休閒阻礙理論得知,阻礙的三個層面是個體內在阻礙、人際間的阻礙、結構性 的阻礙。三者有階層的關係外,還有順序的結構。因此,休閒阻礙的理論常被引用到運 動參與阻礙上。本研究所探討的「休閒運動參與阻礙」便依照此休閒阻礙理論為基礎,

在研究構面上可分成「個體的阻礙」、「人際間的阻礙」及「結構性的阻礙」等三個層 面,以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性別、就讀年級、課後補習、每週參與休閒 運動的頻率等背景變項上,探討新竹縣公立國中學生在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