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定義

所謂「動機」學者張春興(2005)指出,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

並導引使該種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所以動機一詞是心理學家對個體行為的原 因及其表現方式的一種推理性的解釋。由於人類行為變化極大,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 個普遍被接受的定義,有好幾個不同的術語,如驅力(drive)、需求(needs)、欲望(desire)、

激勵(excitation)等,也常被用來表示類似的意義。雖然動機是引發個體行為的動力,但 它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現象。動機是使個體行為產生及持續的內在動力,而由動機而產 生的行為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張春興,2005)。

換言之,動機可以說是人類行為的原動力,許多行為的發生都必須先有動機,才會 有再進一步的行為產生(黃鴻斌,2003)。人的行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有他的動機,激 勵他去從事某項活動(許樹淵,2000)。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理論

(一)動機理論

心理學家大致可分為心理分析學派、行為學派、認知學派、人本學派及社會學習學 派,因為動機研究的複雜性,不同學派之專家學者亦提有不同的動機理論。簡述如下:

1.心理分析學派(Psychoanalytic Approaches)

提出「心理分析論」,以均衡作用及唯樂主義兩種原則來解釋動機,並以潛意識動 機為其獨特見解。

2.行為學派(Behavioral Approaches)

以效果律、驅力減降論、增強原理來說明動機,為「行為論」。 3.人本學派(Humanistic Approaches)

提出「需求層次論」及自我實現傾向來解釋動機,並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

4.認知學派(Cognitive Approaches)

提出的「認知論」認為個體會自我決定行為和內在主動的求知。

5.社會學習學派(Social Learning Approaches)

「社會學習論」提出預期價值論、控制信念,以及自我效能論對動機的做解釋。

由以上論述得知,對動機的分類與解釋雖各有不同,可以確定的是,動機是引起行 為產生的先決心理機制,進而導引行為產生的歷程。

此外,因為學派的不同,對動機的看法與歷程的解釋不一。統整並簡述如下:

1.需求動機

美國最著名的人本心理學家 Maslow (1943) 的看法,認為人類所有行為係由「需求」

所引起,心理的整體發展有五種層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屬於本能的需求,食、

衣、住、行等均涵蓋在此需求。「安全需求」:指生命安全及免於威脅與恐懼的需求,有 秩序、安寧 舒適之工作環境亦屬之。「社交需求」:指廣交朋友、參與團體活動等歸屬 感及參與感。「尊重需求」:指自我尊重及被人尊重的需求,為地位、信心及權威的表徵。

「自我實現需求」:為最高層次的需求,指充分運用自己的能力技術及潛力從事研究、

創作以達自我成就之境界。當較低層次的需求達到目標而獲得滿足時,隨之而產生的較 高一層的需求。因此 Maslow 的動機論乃是一種「需求層次論」;又因動機層次的升高 是以需求的滿足為基礎,所以也稱為「需求滿足論」。

2.成就動機

美國心理學家艾肯遜(Atkinson, 1964) 認為,個人對事、對物對人都有一種追求成功 的傾向,此種傾向可稱為個人的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因此,成就動機是指 個人認為重要或有價值工作,不但願意去做而且力求完美的一種內在心理歷程(張春 興,2005)。人類的心理傾向具有完成有意義、追求成功、較高難度的工作,或解決問 題,而成就動機的強弱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同時與個人的性格有關。個人成就動機的 強弱,將決定於個人對其面臨情境的認知。有較高成就動機者,會有較高水準的工作表 現(陳瓊茶,2003)。

3.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是指在沒有獎賞的情形下,一個人樂意去做某件事,並且在做某件事時得 到滿足與樂趣(Bakker, Whitin, & Vander, 1990)。內在動機是自發的內生動力,不靠外在 的誘因所激發,同時和個人的滿足與樂趣有關。Deci, 與 Ryan (1987) 認為,內在動機 源自於「勝任能力」與「自我抉擇」,當活動帶給個人體驗到勝任能力和自我抉擇的感 受時,容易促使個體引發內在動機而更能投入於活動中。換言之,當一個人勝任感愈強

時,自我決定也增高,做這件事的控制信念就會從外控轉移到內控,其內在動機亦隨著 增高。

4.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的行為則是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也就是一個人參加一項活動的原因是 為了達到某些目標或酬賞,換言之,他是受到外來力量的影響而參與活動,而非純粹為 了活動本身,一旦這些外在報酬消失,個體參與這項活動的行為便會減少或消失 (Iso-Ahola, 1980)。更具體的來說,外在動機所指涉的外在報酬就像是金錢、社會認同及 懲罰等。

由上述動機種類得知,「需求動機」是在得以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願意更加努力 的意願。「成就動機」乃強調一個人願意對於其認為有價值的事,努力達成期望。「內在 動機」是指一個人對某事物表現出的興趣,並願意努力參與這件事,而參與的過程中得 到樂趣及滿足感。「外在動機」則是為了獲得某些目標或酬賞為目的,而去參與一件事。

(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學者Iso-Ahola (1989) 明白指出,在休閒行為中沒一個因素比動機更能激勵行為,

動機除了是個人從事休閒行為的理由外,也指引著行為的方向。學者Crandall (1980) 認 為瞭解那些因素會激勵人們參與休閒活動是很重要的,這些知識在解釋和預測休閒行為 時是相當基礎並且必要的,此外這些知識也可應用在休閒服務傳送的實際情境之中。相 似的概念,學者Beard 與 Ragheb (1989) 亦強調休閒動機的重要性。將動機研究的理 論,應用於休閒運動中考察,相關學者主要有以下見解。

1.Iso-Ahola (1989) 指出休閒動機是一動態的性質,而非一成不變的理論。其具有下列三 種特徵:

(1)休閒動機會因時而異,會隨著生命週期而改變。

(2)休閒動機會因人、因地而異,會隨個人成長背景與社會化過程而改變。

(3)休閒動機會因情境而異,會隨著所處情境不同而改變。

2.Beard 與 Ragheb (1989) 研究經過因素分析發現休閒動機有四個主要因素:

(1)智力性成分:包含學習、探索、發現、創造或想像。

(2)社交性成分:包含友誼和人際關係、他人尊重二項需求。

(3)勝任-熟練性成分:包含為了獲得成就、掌握、挑戰、競爭。

(4)刺激-逃避性成分:包含逃脫生活中過多的刺激及避開社會的接觸,為了追求休息

及鬆弛自己(王薰禾,2004,21 頁)。

根據上述學者的理論基礎認為,如果每個人都是因為相同的理由來回應刺激,那就 沒有必要引入動機的概念。也因為人們是因為不同理由的驅使而從事休閒活動,研究這 些不同的理由、起源和成因,就成為了解休閒行為的核心,並可做為休閒方案規劃之參 考。因此,在探討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內容上,常使用下列幾個構面:

1.社會需求

人際關係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某種目的的交互作用(Schutz, 1976)。人際 關係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某種目的而產生交互作用的狀態或歷程,其中包括依個人對另 一個人的知覺、評鑑、瞭解及反應等成分,亦即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想法及做法

(許任榮,1992)。然而更廣義的人際關係包括文化制度模式與過程方面,亦是社會關 係(張宏文、邱文芳,1996)。人們有與他人、社會互動的需求。因此,人們會藉由參 與他人、家人接觸與共處,進而獲得此方面的需求(林東泰,1992)。根據 Heinzelmann, 與 Bagley (1970) 研究發現,有 95%的人喜歡與他人一起運動,或是參與團體性的運動,

甚於單獨一個人運動。參與休閒運動的益處,就是活動可以帶動一個人進入到社會互動 中;就社會接觸的機會而言,社交互動可以是此運動行為的一種附加特色並且可能是一 種參與目標;就運動本身而言,雖然社交動機是外在的,但是社交上的互動能在活動的 背景中產生樂趣。因此,社交上的動機對於休閒運動的參與將會是正相關的。社交動機 是當作一種潛在促成健身運動與身體活動樂趣的因素,進而會影響到對休閒運動的出席 與堅持(Wankle, 1993)。整體而言,參與休閒運動除能認識新朋友外,可以使人與人的距 離拉近、增進朋友間友誼,同時參與相同休閒運動項目的人有著較高的認同感,即對該 團體或運動有較高的隸屬感。因此,在現代化科技社會裡,休運動是處理人際關係及開 啟溝通管道的最佳工具。

2.健康需求

一個人的體能,主要包括健康體能和運動體能兩部分;健康體能要素包含肌力、肌 耐力、柔軟度、心肺耐力、體脂肪百分比等;而運動體能是由敏捷、協調、平衡、速度、

反應,瞬發等所組成。個人若擁有良好的體能,不僅能勝任日常工作,有餘力享受休閒 娛樂的生活,又可應付突發緊急情況的身體能力,具備參與各項休閒活動的運動能力,

能夠充分享受休閒運動的樂趣。運動是休閒活動的重要內容,休閒運動也是人類追求健 康生活的新指標。休閒運動種類繁多,個人運動之目的及興趣有所不同,所喜愛與選擇 的運動項目便會有所差異。一般人常基於內在與外在動機交互作用所影響,為了免於疾

病纏身以及追求身體的健康、心肺功能的提升、肌肉功能的維護、身體各關節的適當伸 展、維持適當的體重與體脂肪百分比等需求,在休閒時間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動態型式的 休閒運動,例如慢跑、游泳、網球、有氧舞蹈等,來獲得健康需求的滿足。參與休閒運 動,首先要重視「選擇」的問題。到底要選擇那一種休閒運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需要,

病纏身以及追求身體的健康、心肺功能的提升、肌肉功能的維護、身體各關節的適當伸 展、維持適當的體重與體脂肪百分比等需求,在休閒時間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動態型式的 休閒運動,例如慢跑、游泳、網球、有氧舞蹈等,來獲得健康需求的滿足。參與休閒運 動,首先要重視「選擇」的問題。到底要選擇那一種休閒運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