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

第一節 不良貸款概說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5

第五章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處置

第一節 不良貸款概說

第一項

不良貸款的定義 第一款 貸款的定義

在 1978 年改革開放之前,國有企業之資金均由國家財政無償劃撥,基本上 並無債務問題。但自 1979 年開始,部分地區與行業開始試行「撥改貸」—由原 先財政無償撥款改為銀行貸款。1983 年 7 月 1 日國家宣布停止財政對國有企業 流動資金的撥款。

中國人民銀行所制訂的《貸款通則》第 2 條規定:「本通則所稱貸款人,係 指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貸款業務的中資金融機構。本通則所稱借款人,係 指從經營貸款業務的中資金融機構取得貸款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 和自然人。本通則中所稱貸款係指貸款人對借款人提供的並按約定的利率和期限 還本付息的貨幣資金。本通則中的貸款幣種包括人民幣和外幣。」依此規定,貸 款即為專有名詞,特指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貸款業務的中資金融機構做為 貸款人,對借款人提供的並按約定的利率和期限還本付息的貨幣資金。準此,只 有金融機構(主要為銀行)所提供的借款,才可稱為貸款,其餘非金融機構所提 供的,只能定性為民間借貸。此一根據主體不同而區別法律行為之規定,對嗣後 貸款債權移轉時,受讓者是否需同樣為金融機構,產生了爭議。

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資產可以分為國外資產、儲備資產、對中央政 府債權、對其他部門債權和對非貨幣金融機構債權等五類,而債權僅有後三項,

至於貸款,則是債權中,以貸款呈現的部分,因此,在概念上,資產>債權>貸 款。

第二款 不良的定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7

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

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 要的法律程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在 2001 年 12 月,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制訂《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同時要求銀行計提貸款損 失準備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於 2007 年公布的《貸款風險分類指引》

繼續使用五級分類。

三、 一逾二呆與五級分類的差異與並行

一逾二呆係依據貸款逾期的時間來區別,則只要貸款還沒到期,就可以視為 正常,這樣的分類方法無助於銀行和監管機構控制貸款風險。五級分類則是依據 貸款能否回收之風險來區別。兩者在基本原則上就出現差異,分類方法和分析方 式自然更加不同。舉例來說,A 企業向銀行借款五筆,其中一筆已經到期,但 A 企業無法如期如數償還,若按一逾二呆分類方法,只有到期的那筆貸款會被認定 為不良,其餘四筆則仍然視為正常貸款。可是若依據五級分類,其餘四筆貸款回 收風險,已經因為 A 企業的還款能力出現問題,而應列為不良貸款。

一逾二呆分類方法一直到 2012 年才正式停用,而五級分類則在 1999 年已經 大面積試行,兩者並行十餘年。銀行必須依據兩種分類方法提供兩套不良貸款的 數據。無疑,五級分類下的不良貸款率將高於一逾二呆分類下的不良貸款率。

下表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分別依據一逾二呆以及五級分類所統計之不良貸 款率。

表 10 國有商業銀行不同口徑統計之不良貸款率 單位:%

銀行 分類 1999 2000 2001 2002

中國工商銀行

一逾二呆 32.1 29.4 25.8 22.5 五級分類 42.6 34.4 30.1 26.0

中國農業銀行

一逾二呆 48.2 39.8 35.1 30.4 五級分類 58.3 44.2 42.2 3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8

中國銀行

一逾二呆 32.8 28.2 24.2 18.8 五級分類 44.6 33.0 32.4 25.6

中國建設銀行

一逾二呆 19.9 18.1 14.9 11.9 五級分類 27.3 20.3 19.4 15.3 資料來源:各行年報

四、 實際運用上的落差

即便採用五級分類,但為避免不良率過高,大陸銀行在計算不良債權時,也 有故意鑽漏洞,例如《貸款風險分類指引》第 7 條第 1 款規定:「對貸款進行分 類時,要以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營業收入作為貸款的 主要還款來源,貸款的擔保作為次要還款來源。」但在實務上,銀行卻反而將擔 保視為主要還款來源,以致出現如 A 公司未向銀行支付利息已逾 90 天,雖依據 國際標準及《貸款風險分類指引》,應列入不良債權計算,可因 A 公司所提供給 銀行之擔保品價值仍高於其向銀行借貸之金額,便不計入不良債權計算,因為本 息足以償還。

第二項

不良貸款形成的制度性因素

在世界各國,一般銀行業放款必然會發生債務人無法償還貸款的情況,這原 本就不可避免,甚至應該說這是計算在內的風險,就如同保險業的被保險人不可 能沒有人出險的道理一樣,只要適當評估,不良貸款的風險並不足以影響銀行業 之經營。

但是中國大陸國有商業銀行的虧損,主要並非來自於市場風險所造成之損 失。首先,中國的資本帳戶並未開放、匯率亦由政府管制,因此匯率風險並非虧 損主因;其次,中國大陸的銀行存放款利率受到行政管制,所以銀行之間並不需 為利率進行價格競爭,因此利率風險亦非虧損主因。最後,國有商業銀行的放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9

對象大多為國有企業,理論上來說,國有企業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客 戶風險屬於較低的層級,因此信貸管理技術亦非虧損主因。

在中國大陸國有商業銀行的虧損,主要是基於制度性的因素,國有商業銀行 受到政府的壓力,必須放款給國有企業,銀行自己也傾向如此,因為若放款給民 營企業,萬一變成不良,銀行人員動輒遭受質疑操守,徒生困擾。反觀貸放給國 有企業,即便變成不良貸款,中央或地方政府也會提供隱性擔保,再不成,還會 有財政來填補國有商業銀行的虧損。因此而致國有商業銀行放貸的主要對象是國 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又有天生制度性的低效率與天生的逃廢債傾向(不賴白不 賴)。在這樣的結構下,國有商業銀行對國有企業的貸款,就會如同飛蛾撲火,

前仆後繼,至死方休。

因此,要處理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就要先處理公有制下的政府、銀行與 企業的結構性問題。

第三項

不良貸款的規模

在上世紀 90 年代末期,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因不良貸款過高,處於實質破產 狀態,自 2000 年起、至 2005 年間,歷經三次剝離,總數達 2 萬 4745 億元之不 良貸款後,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才下降至可接受之水平。

表 11 1996 至 2004 年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餘額和比率 單位:億元人民幣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餘額* 11575 14280 21453 25027 19522 18774

% 24 27 35 39 29 25

餘額# 13947 16924 24518 28236 22866 22473 22081 19641 15751

% 29 32 40 44 34 30 26 20 16 資料來源:施華強245 *按照一逾二呆分類計算。#按照五級分類計算。

245 施華強,國有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調整因素和嚴重程度:1994-2004,金融研究,2005 年第 12 期,第 28 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0

僅僅十餘年間,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又回復至當年的數額。根據中國銀 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後改制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之資料246顯 示,自 2012 年起,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及比率急速攀升:

表 12 2011 至 2018 年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餘額和比率 單位:億元人民幣

上表數字其實並未能夠真正反映不良貸款的實際狀況,原因是漏計了國有商 業銀行每年以利潤去核銷掉的不良貸款。根據新華社報導247,中國銀保監會最新 公佈的數據顯示 2018 年中國整體商業銀行以利潤核銷不良貸款達 9880 億元、

2017 年核銷 7290 億元,另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統計248,2011 年至 2016 年中國的 銀行業核銷了約 1 萬 4000 億元。還有因為中國大陸官方對不良貸款五級分類的 統計標準與其他國家之標準不一致,所導致原本應該列入不良(次級、可疑、損 失)的,還放在關注類249、甚至正常類。

另一個值得注意之點是,2004 年的不良貸款餘額為 1 萬 5751 億元,約與 2016 年的不良貸款餘額相當,但 2004 年的不良貸款率高達 16%,而 2016 年的不良貸 款率,卻僅有 1.74%。由此足見,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下降,很大一部份 原因是因為國有商業銀行的放款餘額增加所致(也就是計算之分子不變,但分母 增加,以致比率降低)。

246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Page/110009&current=1 ,最後訪問日期 2019 年 5 月 9 日。

247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1/25/c_1124039220.htm ,最後訪問日期 2019 年 12 月 9 日。

248 IMF Country Report No. 17/358. p. 24, footnote 10.

249 2018 年底商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高達 3 萬 4555 億元,參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3954F0B0DF6C47F2AB36C1085791F448.html,最後 訪問日期 2019 年 12 月 9 日。

年度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餘額(億元) 4279 4929 5921 8426 12744 15122 17057 20254 增額(億元) NA 650 992 2505 4318 2378 1935 3197 比率(%) 1.00 0.95 1.00 1.25 1.67 1.74 1.74 1.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1

固然現今中國大陸的經濟量體與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已經非當年的狀 況,但是 2 萬 4745 億元仍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第四項

不良貸款的影響

一、 使銀行經營出現風險

銀行的不良貸款若長久無法回收,就必須列記為損失,並與銀行的資本充 抵。隨著損失的增加,充抵資本的數額也會相應增加直至資本不足以充抵損失,

造成「技術破產」,亦即形式上銀行因為資金游動性仍然足夠,所以仍正常營運,

但實質上若銀行進行清算,股東已經無股本可以取回之狀態。

二、 影響銀行貸款能力

銀行的貸款能力受到「存款準備金」、「存貸比」、「資本適足率」等限制。當 不良貸款增加,銀行可以承做貸款的數額就會下降,影響銀行貸款的能力。

三、 影響銀行經營效益

依據銀行會計準則之規定,銀行應收利息視為當年實收利息並計入當年收 入,且以此計繳稅金。所以,即便銀行並未從不良貸款賺得利息,銀行仍然必須 為不良貸款所孳生之利息收入繳納營業稅與所得稅。銀行等於增加了雙重負擔,

加重了稅務成本,影響了銀行的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