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世界公民素養的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世界公民素養的意涵

第一節 世界公民素養的意涵

本研究首先探討世界公民素養的意義,對世界公民素養中所隱含之內容作 深入瞭解,進而釐清世界公民應具備的素養內涵。

壹、公民素養的涵義

我國學者對於”citizenship”一詞有不同的翻譯,迻譯為:「公民資格」、「公民 身分」、「公民資質」、「公民素養」或「公民素質」等。其中「公民身分」和「公 民資格」著重法律、政治的意義,強調公民的身分地位、權利及義務的討論(蘇 峰山,1996);「公民素養」和「公民資質」重視公民應具備的素質,包括知識、

情感、態度、德行、價值與能力等(張秀雄,1999)。從教育的觀點而言,譯成

「公民資質」和「公民素養」較為適當,實不宜侷限於政治或法律上著重權利 及身分的傳統意義,而應涵蓋一個健全的民主公民必須具備的知識、責任、德 行、態度、價值及能力。因此,「公民資質」和「公民素養」較能表達要培養怎 樣資質或素養的公民(張秀雄,1999),故本研究採用「公民素養」的譯法。下 列乃就國內外學者對” citizenship”一詞之涵義,加以整理論述。

公民素養(citizenship)的涵義在學術上有諸多討論,以下研究者針對自由主 義、公民共和主義、社群主義及多元文化主義之論點加以整理:

一、自由主義的公民素養觀

自由主義代表 Tomas H. Marshall 從權利的觀點來界定公民素養,強調公 民素養乃是來自於公民參與而產生共同擁有的權利。Marshall 認為:公民素養 適用以保證每個人都是完整及平等的社會成員,而只有透過增加人民的公民權 利,才能確保他們身為社會成員的歸屬感。Marshall 綜觀英國近三個世紀的民 權發展,將公民素養畫分為三個主要權利範疇,分別為(Marshall,1963,引自 蘇峰山,1996):

1. 市民權(civil rights):指尊重個人自由的權利,包括言論與思想自由、擁 有私有財產與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為十八世紀的公民權利。

2. 政治權(political rights):主要是參與政治決策過程的權利,而且公民本身 具有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換言之,乃人民參與政治的權利;為十九世 紀的公民權利。

3. 社會權(social rights):此為一套概括適當的經濟安全、共享文明社會遺 產與生活水準的權利,包括公民教育、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與老人年金,

是維持最低生活水準所必須的權利;為二十世紀的公民權利。

Marshall以權利來界定公民素養的說法,只強調被動權利的取得,而不要 求參與公共生活的義務,近年來受到許多的批評。其批評主要有二:第一類的 批評認為公民素養不僅要強調公民的權利觀念,更應強調其具備的責任與德行 的性質。第二類的批評著眼於公民素養與集體認同之間的關係(Kymplica&

Norman,1994,引自蘇峰山,1996)。

為此,一樣為自由主義代表的 Galston 詳盡地列舉出「負責的公民素養」

需要具備的四組德行(Galston,1991,引自蘇峰山,1996):

1. 一般的德行:如勇氣、守法、忠誠;

2. 社會的德行:如獨立、開放;

3. 經濟的德行:如工作倫理,能延緩自我滿足的能力,能適應經濟和科技

上的變遷;

4. 政治的德行:如有能力辨別且尊重他人的權利,願意只要求他人付得起 的代價;有能力評估公務人員的表現,願意投入公共事務的討論。

二、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素養觀

公民共和主義有別於自由主義強調個人的權利,主張以公民德行或是公 民資格來界定公共善,並且將民主政治視為達到公共善的一種政治形式。

Pratte(1988)認為一個人成為好公民的先決條件是擁有公民德行,包括:愛 國、勇氣、人性尊嚴、認同感、隱私權、自主性、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包容、

公民服務、主動參與等。

公民共和主義強調發展公民的品質與特質,而公平與正義須由人民自己加 以維護,政治活動的參與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個人是國家或共同體的一部 份,公民素養意味著參與作判決與擔任公職的權利(Aristotle,1981,引自沈宗 瑞,2001)。所以公民共和主義強調——透過教育,來養成公民實踐公民德行 的動機,鼓勵公民參與公共領域;在參與的過程中,透過互動展現自身人格,

完成自我實現目標。因此,對公共事務參與的意願與能力成為公民素養的條件。

三、社群主義的公民素養觀

社群主義的公民素養強調一種社群整體性和公共善,在此社會中的成員必 須相互地承諾(mutual commitment),個人願意為了社會整體或社會其他成員的 福祉,從事必要的犧牲。社群主義的公民素養,是建立在對公共善的認同﹙劉 阿榮、林麗菊,2000﹕120﹚。

Conover(1995)從社群主義的觀點指出:公民素養定義了個人與政治社 群(political community)間的基本關係,而政治社群又是由成員與制度所共 同組成的,因此公民素養指的就是個別公民與制度之間的關係。在這基礎上,

每個公民需回答的問題是: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Conover 進 一步指出公民素養包含了三個要素,分別是(引自張秀雄,2002):

1. 法律的要素:指的是成員的法律地位,包括誰有資格成為公民?公民的

權利與義務為何?

2. 心理的要素:指的是公民認同(citizen identity),也是一種公民意識,指 公民在該政治社群中經由瞭解本身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和社群成員間的 關係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這種公民認同可以塑造公民彼此關係的本質,

創造公民之間的團結,進而提昇社會的凝聚力。

3. 行為的要素:指的是有關公民角色在公共領域活動方面的實踐,亦與公 民德行有關。

劉阿榮(2002)整理社群主義幾位代表人物的觀點,歸納出三個共通的公 民素養要素如下:

1. 公民的國家認同:社群主義除了重視社群的公共善,並主張個人不能抽 離社群及文化背景,更不能忽略國家的認同。社群的意義在於它的文化 資源,語言文化幫助人們認清自己。所以理想的公民素養之ㄧ即是對社 群與國家的認同。

2. 公民的積極參與:公民對於公共事務能主動關心並積極參與,不但能從 參與中體認自我的存在,也會促使自我與他人互動,加深對社群的歸屬 與認同感。而公民的積極參與範圍並不只限於政治性的參與,Taylor 認 為凡是社群成員所關心的共同事務,即是公民活動的領域;MacIntyre 更具體的指陳,公民的積極參與應從地方社群做起,如家庭、鄰里、工 作處所、學校等。

3. 公民的德行實踐:公民德行包括一般德行、社會德行、政治德行、經濟 德行等。而社群主義更強調社群的共識與公共善,社群主義的公民德行 是產生於一種自發性的實踐,這種自發性來自於——公民體認到群我關 係的共同命運,和公民對社群的認同及歸屬感(彭如婉,1998)。

四、多元文化主義的公民素養觀

Young 以多元文化主義(cultural pluralism)的觀點主張「差異公民素養觀」

(differential citizenship),認為現存的族群壓迫與宰制形成的原因,源於當代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兩股主要思想的論爭,無論是從個人或是從社群的角度出

發,兩者皆是建立一種強調共同的公共社會的理想,在這種預設了一個認同共 同的平等政治理想前提下,意味著一種壓迫性的認同邏輯,將異質性化為同質 性,差異的被排除是無法避免的(章玉琴,1999)。

因此,多元文化主義的公民素養觀主張從政治或司法的制度面,賦予族 群的權利,以解決族群受壓迫所導致的衝突(Williams,1995,引自張秀雄,

2002)。換言之,是希望使差異政治的理想成為可能,族群成員能確保獨特的 利益與權利,以減緩社會中文化多元而分歧的群族衝突(Taylor,1992;

Young,1990,引自章玉琴,1999)。

綜合以上學者對公民素養之論述,研究者發現不同的觀點對 citizenship 的 意涵有不同的解讀。自由主義強調個人權利的保障,公民共和主義透過公民德 行的實踐達成社會共善,社群主義著重認同感的培養凝聚社群意識,而多元文 化主義則強調弱勢族群利益的保障。雖然不同主義對於 citizenship 的主張不同,

然而卻可歸納出 citizenship 的五個重要層面,即權利層面、德行層面、責任層 面,以及認同作用和對差異的尊重與承認。其皆在探討公民在社會中應扮演的 角色、擁有的權利範圍、踐履的責任、對社群的認同程度、教育應培育公民具 備之知識與態度能力等範疇。

就上述論點,亦可發現公民素養的定義會因不同時代和社會現況,而形成 不同公民素養的涵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全球化趨勢下,公民素養已超 越傳統國家與政府的界線而逐漸擴大,現代公民素養的概念,不再只是關注個 人權利的賦予與資格,而必須從世界與全球的觀點去形成「世界公民素養」

﹙global citizenship﹚(林秀玲,2006)。因此,研究者認為身為二十一世紀的 世界公民,僅以上述各派的公民素養觀點來期許自我是不足的,現代公民應以 全球視野及世界公民素養的觀點來展現實際行動,以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

貳、世界公民素養的意涵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面臨世界公民觀形成之際,公民活動將如何運作、如

何影響。研究者藉由探討世界公民素養的概念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公民所應具 備的素養、能力及行動。

一、世界公民素養的意義

世界公民素養(global citizenship or cosmopolitan citizenship)從其字面上來 看,中英文的解釋皆在說明此一概念所提之公民素養具有世界觀與全球視野之 特色。世界公民(cosmopolitan),希臘字根的cosmos指世界(world);polis指城市 (city)。世界公民是以太陽為國界,這種以全人類對象的權利義務論述,稱為

「世界公民素養」(Fine&Cohen,2002,引自陳雪雲,2008:113)。

江宜樺(1998)將世界公民素養視為ㄧ種道德,即在人類社會中,迎向他 人,有意識地反思自我生活,跨越阻隔,發展出普世道德。世界公民以人類關 懷為己任,以自我為核心,有意識地跨越家庭、鄰里、地方團體、城市人和國 家等範疇,開展一種世界大同的胸襟。

世界公民總會(Association of World Citizens,簡稱 AWC2,2000)對於

世界公民總會(Association of World Citizens,簡稱 AWC2,2000)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