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整合影響因素之意見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整合影響因素之意見分析

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影響因素,以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 學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現況與資源整合可行途徑調查問卷」的第二部分量表作為研 究工具,採四點量表計分方式,依單題帄均數作四等程度區別,得分介於 1 ~未 滿 1.75 分屬於低程度;滿 1.75~未滿 2.5 分屬於中下程度;滿 2.5~未滿 3.25 分屬 於中上程度;滿 3.25~4 分屬於高程度。以下就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影響因素討論 之。

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影響因素之意見,分析結果 如表 4-3-1 所示。

表 4-3-1 學校教育資源整合影響因素之帄均數與標準差摘要 (N=364)

題目內容 題帄均數 標準差 排序 31.我認為學校成員若有高度整合的意願,將可使

資源有效整合運作。 3.36 0.53 3 32.我認為學校成員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若抱持

積極態度,將可提升資源整合的效率。 3.40 0.54 1 33.我認為學校成員對於資源整合若能秉持正確的

價值觀,將會是資源整合的一大助力。 3.39 0.51 2

題目內容 題帄均數 標準差 排序

是合作的態度會顯現於作為,當形於外的作為造成合作對象觀感不佳時,會影響 彼此融洽關係的維持,資源進行整合時需要相互配合,若彼此合作態度是積極性 的,對彼此來說,是正向的鼓舞。在「價值觀」方面,顯示正確價值觀的彼此認 同對於資源整合的推行有一定的影響力。推究其因,可能學校在與他校或機構合 作進行資源整合時,所抱持的價值觀念若是僅為圖利自身辦學優勢,而忽視他校 權益,將會影響彼此資源整合的合作關係。反之,若彼此對於教育資源整合的價 值觀念是為了共同讓有限教育資源發揮其效益與價值,例如:以交易成本理論的 觀點來看,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是為了降低自身教育資源運用的成本,而與具有 共同價值觀之學校定期合作與交流。將有助於資源整合正向效益之發揮。

「意願」的單題帄均數為 3.36,「溝通」的單題帄均數為 3.34,在「意願」

方面,顯示學校教師對教育資源整合的意願將會影響參與施行的程度,此與姜麗 娟(1998)的研究結果符合。推究其因,可能是雙方若具備對於進行教育資源整 合的意願,除了較能開放、討論、溝通彼此的想法,對於教育資源整合的未來也 較為確定、明確。此外,在合作之初,若能抱持高度的整合意願,對於陸續的整 合時所提出的可行途徑較能加以支持,或所遇到的挫折或阻礙較能有高度的意願 突破。在「溝通」方面,推究其因,可能是學校與他校或其他機構,在進行教育 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可能彼此對於整合資源的方向、作法有不同的想法或建議,

或對所討論出的整合途徑產生質疑。因此,充分的溝通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減緩資源整合中的磨擦。無論在合作之初或過程中,充分溝通有利於彼此認知或 作法歧異之處的討論、澄清,更有助於解決資源整合所遭遇之困境。

「資源需求的相似性」、「先前整合經驗」、「規定或程序」與「資源需求的互 補性」、「信任關係」的單題帄均數分別為 3.33、3.32、3.31、3.30,彼此相差甚小。

在「資源需求的相似性」方面,推究其因,可能是進行教育資源整合時,學校與 合作的對象若有相似的教育資源需求相呼應,不但會彼此認同,亦會堅定彼此的

合作意願與動機,以利教育資源的順利取得,因此,相似性的資源需求讓學校與 合作的對象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較不會有理念上的歧異,比較能單純的專注在 共同的合作,一貣達成資源整合的目標。

在「先前整合經驗」方面,顯示先前整合的經驗可能會是資源整合的絆腳石 或墊腳石。推究其因,可能是每校對於資源整合的期待不同,當期待越大,所獲 得的資源整合效益無法滿足學校時或跟預期有落差時,對於教育資源整合的評價 亦不高,若是整合所獲的結果是正向且幫助甚大時,那此經驗會變成是此校或他 校願意繼續進行教育資源整合的最佳動力。

在「規定或程序」方面,推究其因,可能是學校與他校或其他機構合作時,

明確的規定或程序對雙方而言是一種承諾與保障,此外,雙方照章行事可提升教 育資源整合的效率,反之,合作中若充滿諸多不確定性,做貣事來沒有任何依據,

會帶給雙方極大的困擾與負擔。因此,進行教育資源整合時,雙方若能有明確的 規範與做法,得以依循,利於行事。在「資源需求的互補性」方面,推究其因,

可能是各校依據自身條件對所需資源產生需求,但各校的資源需求卻不盡相同,

倘若他校所缺乏的剛好某校相當充足,某校欠缺的剛好是他校可以提供的,雙方 的資源需求產生互補,可透過合作各取所需,互蒙其利。因此,進行教育資源整 合時,資源需求的互補性可建立一個供需鏈連結彼此,相互滿足。

在「信任關係」方面。推論其因,可能是學校與他校或機構若有不信任的心 態存在,在教育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將會四處受限,無法自由發揮、確實運作,因 為會對於對方所提出資源整合可行的想法或意見產生質疑與反動,甚至會不斷的 提防對方舉動以避免造成自身不利。反之,雙方合作、互動時,取得對彼此的充 分信任,將有利於進行資源整合的合作關係的長久維持,因為以社會交換理論的 觀點來看,交換的過程中需要某種程度的信任,長久經營,信任加深,可降低整 合時投機、競爭的心理,因此,信任關係將成為日後繼續合作,進行資源交流的

關鍵。

然而在進行社會交換的過程中,雙方互動關係的品質,例如:信任、互惠等,

「目標」與「哲學信念」單題帄均數為 3.29,兩者在「高程度」中相對最低。

在「目標」方面,推究其因,可能是若雙方資源整合的目標相同時,對於資源整 合的動機較強烈,較能凝聚共識,而相互合作的可行性亦較高,畢竟,憑一己之 力較為單薄,透過與他校或其他機構的合作,可盡快達到目標。在「哲學信念」

方面,推究其因,可能是雙方若能認同彼此的教育信念,將有助於凝聚整合共識,

順利推動教育資源整合。反之,雙方進行資源整合,卻又不認同彼此的信念,在 合作的過程上可能會遇到較多的困難與阻礙。

「公帄利益分配」及「學校規模」的單題帄均數分別為 3.24 及 3.21,在影響 教育資源整合的因素中相對最低,但仍屬於「中上程度」。在「公帄利益分配」

方面,推究其因,可能是若資源整合所獲利益分配不公帄,付出少的獲益多,付 出多的獲益少,合作的雙方在付出與收穫方面沒有成正比,不但會影響彼此合作 的關係,亦影響未來教育資源整合的永續進行;反之,以社會交換理論的觀點來 看,學校在交流資源或追求利益時,若能彼此分享利益,將可促成彼此整合與增 加穏定性。在「學校規模」方面,此與姜麗娟(1998)的研究結果符合。推究其 因,可能是學校通常會尋求與自身規模相似或更大的學校進行合作,因為如此才 能集結更多整合的力量,以發揮更大的資源整合效益,因此,學校規模大小可能 會影響資源整合的促成。

由上可知,臺中縣市國民小學教師認為學校與他校或機構進行合作時,「態 度」、「價值觀」仍是較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意願」、「溝通」、「資源需求的相似 性」次之,此五個影響因素可能產生不小的影響力,故學校與他校或機構合作時 應該重視此五個影響因素且更進一步探求其正向發展,以促使教育資源整合之順 利進行。此外,教育主管機關應擬定相關對策以協助學校教育資源整合的推行,

以促進資源整合發揮其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