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 提出待答問題;第三節對本研究中重要之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範圍 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臺灣國民教育的發展過程,在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之下,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教育資源結構性的不公,對於整體國民教育品質造成不利的影響(孫志麟,

1998)。然而興辦國民教育所需之各項教育資源大部分卻來自於地方政府的挹 注,各縣市政府因財政能力不同而有不同的教育資源分配方式(林佳瑩、蔡毓智,

2006)。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影響所及是學校的辦學品質,而學校教育品質影響學 生的受教品質,學生的素質攸關國家的進步與發展,基於此,近年來中央主管機 關為解決長久以來縣市或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積極投入大量的教育資源,各縣 市地方政府無不積極爭取教育資源的挹注。然而,教育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 不竭,爰此,教育資源的管理遂成為需加以關注的焦點。

近十幾年來,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思潮重視教育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

(Hanson, 1998),臺灣亦不能置於世界各國潮流之外,進而推動學校本位管理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目的在透過分權化及去科層化之手段,授權 學校相關人事、經費、課程教學等核心事項自主經營,並要求相對績效責任,以 改善教育品質(陳俊生、林新發,2003)。透過更多自主與彈性的賦予,各校開 始量身訂作未來發展,首先,衡量本身所具備的資源條件,之後進行教育資源的 規劃、取得、配置、使用與評鑑,以提升管理效率,足可見得教育資源的運用對

學校經營的重要性。畢竟,充足的教育資源攸關辦學良窳,但教育資源是否能透 過學校的規劃、配置與使用與評鑑,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亦或是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或效益才是學校經營的關鍵。

教育資源係指為確保教育活動之進行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條件。教育 資源運用可能產生四個問題,包括:一、資源未完全使用;二、資源未充分使用;

三、資源誤用;四、資源重置(黃政傑,1994)。例如:隨著科技化時代之來臨,

中央主管機關積極補助學校設置數位化白板設備,然而有的學校使用次數寥寥無 幾,資源投入後卻未完全使用或未充分利用,實屬浪費。再者,就偏遠地區小學 而言,因學校規模小,教師授課時數受限,英語專長教師要兼上數學課,體育專 長教師要兼上社會課,造成資源的誤用。另有學校申請到經費蓋新教學大樓後,

舊大樓教室與設備卻荒廢了,形成浪費。大部份學校幾乎都是自行辦理各項教學 活動與行政業務,學校之間往往因缺乏聯繫或支援而造成資源上的浪費(林文 正,2001)。在當前教育資源並不充裕之際,若徒有資源卻任由資源分配與運用 不當,都會使得所投注的教育資源難以發揮真正的成效(吳浚碩、魏鈺,2009)。

職此之故,探究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運用之情形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在教育資源的運用歷程上,隨著學校本位管理的推動,學校不再是被動的配 合中央主管機關或地方政府行事,反而可積極主動的對自身教育資源進行規劃、

配置、使用與評鑑,然而,縣市政府因財政能力不同,各校所獲取的教育資源亦 不同,學校運用教育資源的實際情形如何?位於偏遠地區的學校是否會因自身資 源匱乏,較鄉鎮地區或省(縣)轄市在資源的運用上無法有效掌握?大規模的學 校是否因學校班級數多所獲教育資源較多,在資源的運用上反而較為充裕,亦較 小規模的學校能有效管理?創校年數較長的學校是否會因校務穩定而較能有效 對教育資源進行管理以發揮更大效益?而教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運用之情形是 否會因其位於不同縣市、學校地區不同、學校規模大小不同以及校齡不同而有所

差異呢?教師是經營與管理學校的成員之ㄧ,教師每天頇運用教學資源或班務資 源,而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在其工作內容中,可能較能掌握學校教育資源運用 的情形,他們知覺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情形會因此和級任教師或科任教師有所差 異嗎?教學年資較久的教師會因長期了解學校運用教育資源的情形,而與資淺教 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情形有所不同?因此,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 教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現況之差異情形,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資源本身是靜態的,要透過組織內與組織間的妥當運用和合作,才能發揮到 最大的效用(萬育維,1998)。然而,當學校透過與他校或機構合作,進行教育 資源整合的互動時,彼此的意願、態度、價值觀、目標、哲學信念、資源需求、

規定或程序、利益分配想法、學校規模、先前整合經驗等亦有所不同,可能都會 影響教育資源整合的進行。學校教育資源的整合是一件巨大工程,會牽涉到許多 複雜的影響因素,可預見整合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路上佈滿正面與負面影響因 素,惟影響教育資源整合的因素皆應加以探討。因此,瞭解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 源整合之影響因素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教育資源的整合所牽涉的資源內涵複雜,各項教育資源整合可能所遭遇的困 難亦不盡相同。例如人力不足、增加學校成員工作負擔、學校成員或社區民眾意 願不高、欠缺資源整合交流機制、行政手續困難與繁瑣、學校共享或借用設備或 場地時可能造成資源受損、學校對可運用的資源資訊不清楚等等,然而,教育資 源整合所帶來的總體效益是相當宏觀且巨大的,因此面臨可能遭遇的困難更應加 以探討與重視,因為每一教育改革或教育措施之推行所挹注的成本、經費、資源 皆蔚為可觀,所面臨的風險亦需謹慎評估,避免顧此失彼。此外,正所謂凡事豫 則立,不豫則廢,若能在規劃、執行教育資源整合前,對教育資源整合可能所遭 遇的困難先加以探究,擬定策略或配套措施因應之,將有助於減少未來教育資源 整合之阻礙。因此,探討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整合可能遭遇之困難為本研究動

機之四。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合途徑可以是一個利器,亦可以是 一個暗器。若不瞭解所使用的整合途徑,所造成的後果將會是一種傷害。以小校 整併為例,日本發現裁併小校對農村衝擊極大,農村不但會消失,也無法降低失 業率。日本發覺其後果之嚴重性,轉而開始支持偏鄉小學的再生(胡慕情,2009)。 教育部長吳清基認為有時整合並不是整併成一個學校,資源能共享也是種整合的 可行途徑(慶正,2010)。同區域中同質性高的學校可互為結盟,利於發展主題 課程、研發教材甚至舉辦教師研習分享成果,反之異質性高的學校則是可將學校 之間的資源藩籬加以打破,建立資源交流與分享系統(林天祐,2007)。畢竟,「廊 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慎子‧知忠篇》,若各 校願意透過資源整合的可行途徑,共享資源、交流資源、互補互助,才不致使既 有的資源重複浪費,而能調配出多餘的資源,產出更多的使用效益。若能將學校 內外現存之教育資源作有效地組合,將可使資源發揮其最佳效用。因此,探討國 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可行途徑為本研究動機之五。

有關教育資源運用的現況,王文君(2008)將教育資源分為人力資源、物力 資源以及財力資源,並以校務運作的五面向,分別是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學 實施、學生輔導以及教師專業,瞭解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足夠與否,並比較 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包括性別、職務、年資、學校規模、學校歷史、學校地區,

對於上述各層面中教育資源現況知覺的差異情形,以及對於資源的取得、資源配 置的原則、資源使用的方式、資源使用效益的評鑑機制知覺的差異情形。吳碧霞

(2009)則是將教育資源分為五面向,分別是行政運作、設備運用、師資素質、

課程規畫及社區資源,以瞭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充足與否,並比較不 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包括年資、職務、教育背景,對於上述各層面教育資源現況 知覺的差異情形。有關教育資源整合部分,林文正(2001)、陳世聰(2004)、蘇

啟昌(2004)著重在外島或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整合之探討,李月貞(2008)

則是著重在探討中部地區國小與社區的資源共享。而本研究為因應資訊科技的發 達,將資訊資源納入教育資源的範疇加以探討,此外,把教育資源充足與否納入 教育資源使用層面中做現況的探討,以教育資源的規劃、取得、配置、使用以及 評鑑五層面探討學校教育資源運用整體及各層面情形,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教 師,包括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歷史、學校地區、縣市,對於上 述各層面中教育資源運用知覺的差異情形。

在服務年資方面,自學校成立後即不斷地在運作教育資源,資源運用的歷程 是不間斷的,並且可能有所變化的,因此,本研究納入服務年資,探討不同服務 年資的教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的運用情形。在擔任職務方面,擔任行政職務的教 師可能會因接觸學校行政業務,而對於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現況較能掌握、有所

在服務年資方面,自學校成立後即不斷地在運作教育資源,資源運用的歷程 是不間斷的,並且可能有所變化的,因此,本研究納入服務年資,探討不同服務 年資的教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的運用情形。在擔任職務方面,擔任行政職務的教 師可能會因接觸學校行政業務,而對於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現況較能掌握、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