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育資源運用及整合的相關研究

茲尌教育資源運用及整合之相關研究,說明如下:

壹、教育資源運用的相關研究

有關教育資源運用的相關研究可分為教育資源現況及其運用方面、教育資源 分配方面。

一、教育資源現況及其運用方面

有關教育資源現況及其運用之相關研究共計三篇,茲說明如下:

李國賢(2005)進行「屏東縣受整併學校教育人員對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與 學生學習成尌之知覺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學校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與學生學 習成效現況,以及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及訪問調查法為研究方 法,以屏東縣 21 所受整併學校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並訪談 12 名教育人員,其 所獲致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整併後學校的教育資源運用有正向之發展。

(二)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情況以器材設備層面較受肯定。

(三)服務年資較長的教育人員對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情況較認同。

(四)調整規模為分校的整併方式在教育資源運用上最不利。

(五)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在恆春地區較無正向發展。

(六)學校整併方式以學校合併方式較有利教育資源運用。

(七)整併後學生整體學習成效不具正向發展。

(八)整併後學生學習成效以體育層面有較正向的發展。

(九)學校整併以學校合併方式較有利學生學習發展。

(十)整併後學生學習成效受到教育資源運用的正相關影響。

王文君(2008)進行「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及其運用之研究」,旨在瞭 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的內涵及其運用之現況,並探討學校教育資源及其運用因背 景變項不同之差異情形。針對臺北縣 76 所公立國民小學之校長、處室主任、教 師兼組長及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法,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在學校教育資源內涵方面

1.臺北縣國民小學整體教育資源尚有不足亟待改善。

2.臺北縣國民小學有較充足的人力資源,惟物力資源較為欠缺。

3.臺北縣國民小學的教學資源雖較充足,學生輔導的資源則甚為欠缺。

4.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有質量不均現象亟待改進。

5.學校教育資源內涵因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的性別、職務及年資的不同而 略有認知的差異,亦因臺北縣國民小學校規模、歷史及所在地區不同而略有差異。

(二)在學校教育資源運用方面

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取得的主要來源為學校本身,導致資源數量明顯不 足、無法滿足學校需求。

2.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主要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之原則,其使用亦符

3.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的評鑑主要機制是校內成立專責小組,受配者與外 部專家的評鑑似較不足。

4.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數量不足亦受法規限制,增加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 資源運用的困難度。

5.學校教育資源運用因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的性別、職務及年資的不同而 略有認知的差異,亦因臺北縣國民小學校規模、歷史及所在地區不同而略有差異。

吳碧霞(2009)進行「南投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及其問題之研 究」,旨在探討南投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現況及遭遇困境。以南投縣 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及老師為問卷調查對象,並輔以實地訪談,其所獲致之 研究結論如下:

1.南投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現況符合度屬中高程度,以行政運作符 合度較高,以社區資源符合度較低。

2.現職服務學校年資、總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及教育背景不同的教師,對教育 資源現況知覺無差異。

3.南投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整體教育資源遭遇困境程度屬中低程度,困境程 度以行政運作較低,以社區資源較高。

4.現職學校服務年資和總服務年資不同的教師,對教育資源困境程度知覺無差 異。

5.擔任不同職務之教師對教育資源困境程度知覺有差異。在設備運用困境程 度,教師兼主任高於教師兼組長;在課程規劃困境程度,教師兼主任高於級任教 師。

6.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對教育資源困境程度知覺有差異,研究所(含)以上畢業 教師的困境程度高於教育大學畢業之教師。

上述教育資源現況及其運用部分之相關研究,可歸納要點如下。

(一)尌研究地區而言

李國賢(2005)以屏東縣受整併學校作為研究地區之範圍;王文君(2008)

則是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研究地區之範圍;吳碧霞(2009)則是針對南投縣原住 民地區國民小學為研究地區之範圍。

(二)尌研究對象而言

相關研究中,李國賢(2005)以受整併學校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王文君

(2008)則是以校長、主任、教師兼組長及教師為研究對象;吳碧霞(2009)則 是以南投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之主任及老師為研究對象。從中可發現,王文君

(2008)的研究對象範圍較大,其次是吳碧霞(2009)。

(三)尌研究主題而言

李國賢(2005)在探討學校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與學生學習成效現況;王文 君(2008)在瞭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的內涵及其運用之現況;吳碧霞(2009)在 探討原 住民 地區國 民小學 教育 資源現 況及遭 遇困 境。從 上述可 知, 王文君

(2008)、吳碧霞(2009)對教育資源的內涵或現況加以探究;李國賢(2005)

和吳碧霞(2009)則是對教育資源的運用加以探討。

(四)尌研究方法而言

李國賢(2005)、王文君(2008)、吳碧霞(2009)皆以量化的問卷調查法為 主,而李國賢(2005)、吳碧霞(2009)輔以訪談法進行研究。

(五)尌研究背景變項而言

在教育資源現況及其運用的相關研究中的背景變項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 教師背景變項,包括性別、服務年資、擔任職務、教育背景等因素,第二類為學 校背景變項,包括學校規模、學校地區、校齡等因素,以下尌國內學校教育資源 及其運用相關研究背景變項的研究結果論述如下:

1.服務年資

李國賢(2005)的研究發現服務年資較長的教育人員知覺整併後教育資源運 用的效益較大。王文君(2008)的研究發現不同年資之教育人員知覺「教育資源

的差異,而吳碧霞(2009)的研究顯示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對教育資源現況的知 覺不具差異。

依據上述相關研究之歸納,兩篇研究顯示服務年資會影響教師對於學校教育 資源運用的知覺,僅一篇研究顯示服務年資不會影響教師對於學校教育資源現況 的知覺,而本研究認為教師年資的長短會影響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現況的知覺,因 為自學校成立後即不斷地在運作教育資源,資源運用的歷程是不間斷的,並且可 能有所變化的。因此,本研究納入服務年資,探討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知覺學校 教育資源的運用情形。

2.擔任職務

王文君(2008)的研究顯示,因教育人員擔任職務的不同而對「教育資源使 用的方式」有認知的差異,而吳碧霞(2009)的研究顯示不同職務的教師,對教 育資源現況知覺不具差異。

依據上述相關研究顯示,王文君著重在不同職務教師對於學校教育資源的使 用方式知覺不同,吳碧霞認為不同職務的教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充足與否沒有程 度上的差異,然本研究認為教師擔任不同職務可能對學校教育資源規劃、資源是 否合理配置、資源是否充分使用、學校是否對教育資源運用的結果作效益之評 估,在知覺程度有所差異。擔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可能會因接觸學校行政業務,而 對於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現況較能掌握、有所瞭解。故本研究納入擔任職務,探 討不同職務的教師知覺學校教育資源的運用情形。

3 性別:王文君(2008)的研究顯示學校在「教育資源的配置原則」、「教育資 源的評鑑機制」不會因教育人員性別不同而有認知上的差異,在「教育資源使用 的方式」會因教育人員性別不同而具有認知上的差異。

依據上述研究顯示,教師性別對於知覺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影響並不明顯,

故教師性別不納入本研究之個人背景變項中進行研究。

4.教育背景:吳碧霞(2009)研究顯示教育背景不同的教師,對教育資源現況 知覺無差異。

依據上述研究顯示,吳碧霞的研究主要是著重在教師的教育背景不會影響教 師對於學校教育資源足夠與否的知覺,而本研究亦認為教師的教育背景可能不會 影響教師對於學校教育資源的規畫、配置、使用、評鑑的知覺,因為學校運用教 育資源主要是牽涉到整體學校的運作,教師具備教育專業的學歷與否,其實與學 校教育資源運用沒有多大的相關,故不納入本研究之個人背景變項中進行研究。

5.學校規模、學校地區、校齡:王文君(2008)的研究顯示,在學校規模、學 校地區方面,教師在「教育資源的配置原則」、「教育資源的使用方式」、「教育資 源的評鑑機制」的看法上,因學校規模、學校地區之不同而具有差異。在學校歷 史方面,教師對「教育資源的使用方式」的知覺,因學校歷史之不同而具有差異。

依據上述研究顯示,學校所處不同地區、學校規模不同、校齡不同,所獲取 的教育資源多寡亦不同,可能會影響教師對於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的知覺,是故,

本研究加入「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校齡」的變項以探究學校教育資源 運用現況,並著重在教育資源是否適切規劃、合理配置、充分使用,並依據運用 結果作效益之評估。另納入「縣市」此變項,因縣市教育資源差異大,可能亦會

本研究加入「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校齡」的變項以探究學校教育資源 運用現況,並著重在教育資源是否適切規劃、合理配置、充分使用,並依據運用 結果作效益之評估。另納入「縣市」此變項,因縣市教育資源差異大,可能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