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育資源運用及整合的相關理論

茲尌有關教育資源運用及整合的相關理論加以探究。

壹、教育資源運用的相關理論

有關教育資源運用的相關理論,茲尌開放系統理論、資源依賴理論,探究如 下:

一、開放系統理論

開放系統理論(Open System Theory)源自於 L. Bertalanffy 在 1956 年所發展 之一般系統理論(General System Theory),其論點為任何一個組織或系統皆為開 放系統,具有彼此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次級系統與環境系統。開放系統具有反 饋作用(feedback)及自我調適(self-regulation)的特性,平時維持平衡穩定狀

態,一旦遭遇大環境變動而失衡時,系統將藉其反饋作用與自我調適能力,恢復 自身平衡穩定狀態,維持生存與發展能力(秦夢群,2005;謝文全,2005)。開 放系統與封閉系統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開放系統強調本身具有反饋作用,亦即能 依外界所帶來的壓力或回饋來調整系統本身的運作,以維持競爭力(Lunenburg &

Ornstein, 2000)。

組織為了維持生存頇對外在環境開放,並與環境維持適當的關係。然而,組 織並非獨立於環境之外,所以常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對組織產生各種不同的 影響。易言之,組織與環境之間常會發生交易行為和交互影響。於是,組織會進 行開放系統模式,意即組織與外在環境互動所經歷輸入與產出的過程,其內涵包 括了輸入(input)、轉化(transformation)、產出(output)、回饋(feedback)、環 境(environment)五大部分(Lunenburg &Ornstein﹐2000)。開放系統與外在環 境之間將進行持續的互動,目的是在保持系統功能或能量轉換之能力的同時,並 致力於達到「穩定狀態」(steady state)或動態均衡。這是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系 統必頇接收足夠資源的輸入以維持組織之運作,並輸出足量轉換的資源到外在環 境中,繼續整個循環的過程,所有系統都必頇提供外在系統或其他系統可以接受 的輸出才有存續的可能(林宗毅,2002)。

基於上述開放系統理論之基本概念,可知「資源」是系統賴以維生的工具,

開放系統能促使組織內外資源相互交流、成長。而教育組織可視為是一種投入與 產出的開放系統,並與外在環境進行交互作用。學校組織因為不能自產資源,極 需依賴外界所輸入的資源來運作內部,因此,當學校組織藉由反饋作用,瞭解到 時代環境脈動之影響或系統之間的變動,而造成資源稀少、獲取不易或資源分配 不均時,學校組織勢必頇展現自我調適能力以改善現況、維持生存。

二、資源依賴理論

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是一種以「資源」為核心條 件來探討「依賴關係」的理論,其研究焦點在於組織雖依賴環境,但組織會努力 去獲得並控制資源使此依賴極小化(Daft & Wan, 2007)。資源依賴理論的基本假 設有三:(一)組織的成功取決於市場網絡極大化的結果;(二)組織權力的來源 是以資源取得為基礎,用來減少組織的不確定;(三)當組織減少對外部資源的 依賴,控制較多資源時,其組織受到市場限制愈小。基於上述的假設,組織為了 確保資源供應的不虞匱乏,並降低對環境中某些項目資源的特定依賴,組織的決 策者會熱衷於經營策略的規劃,設法尋找讓資源供應無虞的有效途徑,試圖改變 組織間的資源依存關係,藉以提供組織的權力地位(邱瑜瑾,2000)。

當組織依賴其所處環境中所提供之必要資源而進行交流,包括訊息交換、溝 通 , 甚 至 獲 取 必 要 的 協 助 等 , 即 可 稱 為 資 源 依 賴 關 係 ( resource dependent relationship)(游柏芬,1996)。而組織的依賴強度,分別取決於以下三者因素之 程度而定,(一)資源的重要性:係指對組織的存續佔有關鍵性地位的程度,意 即如果資源對組織的運作越不可或缺,則重要程度越高;(二)資源被控制的程 度:係指對方如何配置與利用資源、擁有資源、管制與流向,都會造成組織取得 資源的阻礙,因此,擁有這些權力的組織,通常具有較多的權力;(三)資源來 源的替代性:如果資源越是遭到壟斷,操控於少數供給者,則對這些組織的依賴 程度越高(萬育維,1997;Jones, 2001)。是故,組織從環境獲取資源順利與否,

端視組織間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Pfeffer 與 Salancik(1978)指出資源依賴理論的三大前提:(一)組織並不能 自給自足;(二)組織無法由內部產生所有的必要資源;(三)組織為了生存,必 頇與環境中其他的組織進行資源交換。因此,組織在不能完全自主的限制之下,

必然會和環境中的其他組織產生依賴的關係,此種依賴關係雖然導致組織在自主

的程度上受到限制,可是組織為了自我的生存與發展,將會引導自身發展出和其 他組織之間的關係(王仕圖,2004)。

此理論特別強調的是,組織並非被動地受外在環境變動而改變,而是會主動 地調整內部結構來適應環境的變遷,更重要的是,組織必頇採取向外獲取資源的 策略以穩定自身的自主性與發展。換言之,此理論重視組織之外在取向以爭取資 源,並認為改變組織的外部環境關係比貣改變其內部管理結構,更易獲取資源,

透過如此多元化外部資源獲取之策略運用,將得以改善組織內部相關資源的配 置、人員、空間與活動等,以利組織服務效能之提升(邱瑜瑾,2000)。再者,

此理論也強調,組織應該分散依賴對象,使資源獲取的來源多元化,並力求維持 組織的自主性。Schoorman, Max 和 Robert(1981)等人所提出幾項策略以利組織 取得外在資源,包括組織相互連結,建立合作策略;增加組織所需的專業知識與 技術,以提高自身決策能力,而減少環境的不確定性;建立較高的聲譽使資源能 主動進入組織之中,避免過度依賴其他組織。

綜觀上述,資源依賴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頇透過與外在環境的多 元互動以獲取自身所需之資源,同時並取得自主性。因此,應用在學校組織時,

可以從中發現,學校組織對環境資源的依賴程度,足以影響其自主性和控制環境 的能力。因此,為避免對某項資源來源的過度依賴,學校組織可積極藉由策略操 作,例如與其他學校組織間彼此資源的互動與交流,重新塑造對環境的互賴關 係,提升組織的自主性,降低環境系統中所帶來的競爭激烈、不確定性、不可預 測性等。

貳、教育資源整合的相關理論

資源整合包含了不同組織機構間的互動,對於如何才能促成機構間的協調合 作與有效的整合資源,至今仍沒有定論(陳盈利,2004)。因此,在探討組織間 關係或組織與環境間關係的理論,可視為資源整合的相關理論。有關教育資源整

合的相關理論,茲尌社會交換理論、交易成本理論,探究如下:

一、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源貣於美國 1950 年代末期,為社會 學的四大流派(結構功能論、衝突理論、社會交換理論、符號互動論)之一,在 社會學理論中佔有相當之地位(蔡文輝,2002)。此理論的創始者為哈佛大學的 G. Homans 教授,主張從微觀的角度來探討人類的社會行為,運用行為主義之強 化原則及經濟學之成本報酬觀念來解釋人際互動之行為(施文玲,2006)。換言 之,社會交換理論是透過分析報酬與成本的結構,瞭解社會交換關係中之彼此間 互動的型態如何受到影響,並以酬賞與互惠兩個概念作為根基,探究人與人之間 的社會交換關係(林淑芬,2003)。K. P. Blau 為此理論之代表,Blau(1964)認 為社會互動存在於社會團體之內,人們之所以被某一團體吸引,乃是因為個人可 以從團體中獲得報酬。因此,一旦聯繫形成,各自會提供情感、敬仰、愛等內在 性報酬,以及金錢、體力、勞動等外在性報酬,用以維持和強化連帶關係。人與 人之間的社會互動,是一種理性的,會計算得失的資源交換,「公平分配」、「互 惠」是理論的主要規範及法則,公平分配係指成本與酬賞的平衡,即個人所付出 的成本或代價與所獲得的酬賞利益應是相等的,付出越多,酬賞也應越多;互惠 規範則是指個人在人際互動中所期望的禮尚往來的回饋(蔡文輝,1989;Ritzer, 1992)。兩個以上的行動者在不同的時間點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交互作用,藉由「交 換」以獲取彼此所需要的資源,各行動者之間交換行為的產生與維持,正是「社 會交換理論」基於獲得最大的利潤以及付出最小成本的考量(沈慶盈,2000)。

社會交換係立基於資源的專門化(specialization)與稀少性(scarcity)兩種 特質,因此當此理論應用於組織時,資源更被視為決定組織互動的一項關鍵要素

(Yuchtman & Seashore﹐1967)。由於組織互動的形式,除了常見的合作關係之 外,尚有競爭、衝突、協調等不同類型,可知組織間彼此互動的實質內容上都牽

涉到資源的互換。因此,影響組織間進行社會交換的主因之一為組織的資源交 流,組織由於依賴環境所提供之各類資源,故組織頇對外建立互動關係,進而形 成市場網路,致使各項資源能在網路中持續流通並廣為應用(游柏芬,1996)。 茲 尌其理論構念分述如下(陳秉璋,1985;蔡文輝,1989):

(一)信任與互惠:社會交換是一種具互惠性質的自願性的回報(酬賞)行動,

交換過程需要某種程度的信任,信任日增,互惠及交換模式才會加深、擴大。因 而整合了組織彼此間所需要的資源。

(二)權利:社會交換是一種互惠義務的行為,交換的結果有可能產生不均衡 狀態,當交換之一方無力付出同等價值物來交換時,只有放棄某些自身的權力。

(三)承諾:組織會去尋求最大利益的各種可能方案,當找到最佳方案時,對

(三)承諾:組織會去尋求最大利益的各種可能方案,當找到最佳方案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