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中、英、日之跨語言比較

前文介紹漢語在四類動詞的論元結構,漢語不使用構詞變化標記論元轉 換,只有在非對格動詞的使動形式,才需要經由複合輕動詞進行使動化;然 而在其他構詞系統豐富的語言中,往往透過構詞變化標記動詞的使動與起動 形式。以西班牙語與土耳其語為例,這兩個語言在進行論元轉換時皆有構詞 標記:在西班牙語中,論元轉換後須在不及物形式的動詞後加上一個反身附 著詞素(reflexive clitic)「se」,如例 22(b)2所示;而在土耳其語中,依不 同動詞類別其構詞變化亦有不同,其中一類在及物形式中須在動詞中插入致 使語素(causative morpheme)「ir」,如 23(a);另一類則須在不及物形的動 詞中插入反致使語素(anticausative morpheme)「il」,如 24(b)所示:

22. 西語 (a)及物形式:El enemigo hundio´ el barco.

西語 (a)及物形式:(譯:敵人沉了這艘船。)

西語 (b)不及物句:El barco se hundio.

西語 (a)及物形式:(譯:這艘船沉了。)

23. 土語一 (a)及物形式:Du¨s¸man gemi-yi bat-ır-mıs¸.

土語一 (a)及物形式:(譯:敵人沉了這艘船。)

土語一 (b)不及物句:Gemi bat-mıs.

土語一 (a)及物形式:(譯:這艘船沉了。)

24. 土語二 (a)及物形式:Hırsız pencere-yi kır-dı.

土語二 (a)及物形式:(譯:小偷打破窗戶。)

土語二 (b)不及物句:Pencere kır-ıl-dı.

土語二 (b)不及物句:(譯:窗戶破了。)

本論文以英語與日語為母語之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因此以下討論分別討 論英語與日語在論元轉換的構詞表現。英語在進行動詞論元轉換時,其構詞 變化為零形式,如下例句 25(a)與 25(b):

2 例句(22-24)摘錄自 Montrul (2000)

25. 及物形式:(a) I opened the window.

不及物句:(b) The window opened.

由上可知,及物形式與不及物形式的動詞皆為「open」,不因其論元結 構不同,而有插入相對應的語素,如土耳其語的「ir」、「il」與西班牙語的

「se」。

一、 及物動詞

在漢語中及物動詞的合法形式為及物形式,如 26(a),不定名詞組作為 主題的主題句則為怪句,如例 26(b),缺乏賓語的不及物形式亦為怪句,如 26(c)。在英語中可允許及物形式,如 27(a),但不可允許主題句 27(b)

與不及物句 27(c)。在日語中可允許及物形式 27(a)與主題句 27(b),但 在單句中不允許不及物形式,如 27(c):

26. (a)及物形式:我吃蛋糕了。

(b)主題句:?一個蛋糕(我)吃了。

(c)不及物句:?我吃了。

27. (a)及物形式:I have eaten the cake.

(b)主題句:*The cake (I) have eaten.

(c)不及物句:*I have eaten.

28. (a)及物形式:私はケーキを食べました。

(b)主題句:ケーキを(私は)食べました。

(c)不及物句:?私食べました。

由上可知,漢英的語言表現相同於皆允許及物形式與皆不允許不及物形 式,相異於漢語常用主題句,而英語少用主題句。漢日的語言表現皆相同,

允許及物形式與主題句,而在單句中不允許不及物形式。因此對於以英語、

日語為母語之學習者,像 26(c)這種缺乏受事賓語的不及物形式為匱乏輸 入,目標語環境無法提供,但在學習者的母語系統可以找到對應的病句形式。

二、 使動─起動轉換動詞

在漢語中轉換動詞同時具有使動與起動形式,並且論元轉換為零形式,

如 29(a)與 29(b);但不允許由外論元作為施事主語的不及物形式,如 29

(c)。在英語中轉換動詞亦具有使動與起動形式,並且不需構詞變化,如 30

(a)與 30(b);同時也不允許由外論元作為主語的不及物形式,如 30(c)。 在日語中也具有使動與起動形式,但需要構詞變化表示動詞的使動與起動語 意,如 31(a)與 31(b);而在單句中日語亦不允許外論元作為主語的不及 物形式,如 31(c):

29. 及物形式:(a)我開窗戶。

不及物句:(b)窗戶開了。

不及物句:(c)*我開了。

30. 及物形式:(a) I opened the window.

不及物句:(b) The window opened.

不及物句:(c) *I opened.

31. 及物形式:(a)私は窓を開けました。

不及物句:(b)窓が開きました。

不及物句:(c)*私は開けました。

由上可知,漢英的語言表現完全相同,皆可允許使動形式與起動形式,

且轉換時皆為零形式,此外漢英亦皆不允許外論元作為主語的不及物句;而 漢日的語言表現,相同於皆具備使動形式與起動形式,相異於漢語為零形式,

日語使用構詞標記使動與起動形式,此外漢日亦相同於不允許單句時外論元 作為主語的不及物形式。因此對於以英語、日語為母語之學習者,像 29 (c)

這種缺乏受事賓語的不及物形式為匱乏輸入,目標語環境無法提供,但在學 習者的母語系統可以找到對應的病句形式。

三、 非對格動詞(Unaccusative)

在漢語中,非對格動詞為單論元結構,其受事論元位於動前主語位置,

為起動形式,如例 32(a);若要形成使動形式,則必須與輕動詞複合,並將

受事論元移至動後,如 32(c),否則即為病句如 32(b)。在英語中這類動 詞具備起動形式,如 33(a),但無需構詞變化即可進行論元轉換,產生使動 的及物形式,如例 33(b);日語亦具備使動與起動形式,並且需要構詞變 化,才可進行論元轉換,如例 34(a)與 34(b):

32. (a)不及物句:這條毛巾乾了。

(b)及物形式:*我乾了這條毛巾。

(c)及物形式:我弄乾這條毛巾。

33. (a)不及物句:The tower dried.

(b)及物形式:I dried the tower.

34. (a)不及物句:このタオルが乾きました。

(a)不及物句:(譯:這條毛巾乾了。)

(b)及物形式:私はこのタオルを乾かしました。

(b)及物形式:(譯:我弄乾這條毛巾了。)

由上可知,漢英的語言表現相同點為同樣具有使動與起動形式,惟漢語 必須加上輕動詞如 32(c),英語則為零形式,如 33(b);漢日的語言表現 相同點為皆具有使動與起動形式,相異點為日語有不同的形態變化標記使動 與起動義,而漢語只有在使動形式才須要加上輕動詞。因此對於以英語、日 語為母語之學習者,像 32(b)這種缺乏輕動詞的非對格使動形式為匱乏輸 入,無論在目標語環境或在學習者的母語系統皆無法接觸到該語言輸入。

四、 非作格動詞(Unergative)

非作格動詞在漢語、英語與日語中,皆為單論元的不及物形式,如 35

(a)、36(a)與 37(a),並且皆不允許其作為及物動詞,產生使動用法,

例 35(b)、36(b)與 37(b):

35. (a)不及物句:我跑了很久。

(b)及物形式:*我跑了他。

36. (a)不及物句:I ran for a longtime.

(b)及物形式:*I ran him.

37. (a)不及物句:私はたくさん走りました。

(b)及物形式:*私は彼をたくさん走りました。

由上可知,在語序的排列上,漢英的語言表現完全相同,漢日的語言表 現亦完全相同。因此對於以英語、日語為母語之學習者,像 35(b)這種將 非作格動詞當成使動用法的及物形式為匱乏輸入,目標語環境無法提供,但 在學習者的母語系統可以找到對應的病句形式。

本小節在轉換動詞、及物動詞、非對格動詞以及非作格動詞的跨語言表 現比較,將作為後續第三章第二節實驗假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