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舒曼《a 小調鋼琴協奏曲》創作過程

第一節 《幻想曲》 : 《a 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 前身

二、 主題來源

《幻想曲》為舒曼和克拉拉結婚隔年,才開始著手的創作,當中是否和克拉 拉有所關聯,為時常被討論的議題。佛斯(Egon Voss)認為,《幻想曲》暗藏著舒曼 的文字遊戲,145 雖然舒曼最後將《a 小調鋼琴協奏曲》題獻給希勒,但貫穿於第 一樂章的動機,C-B(在德文中為 H)-A-A,符合《大衛同盟》中的其中一員奇亞拉

(CHiArA)當中的幾個字,奇亞拉就是克拉拉在《大衛同盟》中的化身,因此《幻 想曲》是屬於克拉拉的協奏曲。146

艾德勒(Arnfried Edler)於 1982 年,在他的書中提出,《幻想曲》和克拉拉之間 有所關聯,他發現,《幻想曲》發展部的慢板主題,和貝多芬《費戴李奧》(Fidelio, 1814)第 2 幕中,佛羅倫斯坦(Florestan)的詠嘆調〈生命中的春天時光〉(In des Lebens Frühlingstagen),音高相當類似。147 艾德勒認為,舒曼會選擇這首詠嘆調,係在 於佛羅倫斯坦是《大衛同盟》(Davidsbündlertänze, op. 6, 1837)中,舒曼採用的筆名。

不僅如此,在 1837 年 11 月 29 號,克拉拉寫給舒曼的信件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145 舒曼在作品當中,將字朮轉化成音,做為主題演奏已有前例可循。像是在《狂歡節》

(Carnaval, op.9, 1833-35)中,就將自己名字中四個字朮(Scha),轉化為降 E-C-B-A,作為《狂 歡節》中其中幾首的動機。

146 Voss, 214. 動機運用的手法,請參考第四章第一節。

147 Arnfried Edler, Robert Schumann und seine Zeit (Laaber: Laaber-Verlag, 1982), 165.

52

「再見了,我會如同《費戴李奧》中的蕾奧諾拉(Leonore)一樣,對佛羅倫斯坦忠 誠……」。148 由於當時維克反對兩人來往,因而克拉拉在信件中,不直接寫出舒 曼的本名,而是透過「佛羅倫斯坦」這個名字來表達她的決心。艾德勒認為,舒 曼懷念當時的情景,才將這個旋律放到協奏曲當中。

比較貝多芬的《費戴李奧》和舒曼的協奏曲,就可以看到,這兩段音樂不但 旋律相當類似,在配器的運用上也有關係。歌劇裡,是由木管先演奏〈生命中的 春天時光〉第一句旋律之後,男高音才接進來,藉由樂團營造出相互呼應的效果

【譜例 3-1-1a】。舒曼則是在協奏曲的發展部第一段,同樣採用木管和鋼琴獨奏相 互對唱,似乎也呼應舒曼和克拉拉結婚的第二年,為生命中的春天時光【譜例

3-1-1b】。

【譜例 3-1-1a】:貝多芬《費戴李奧》第 2 幕〈生命中的春天時光〉,第 51-58 小節。

148 Arnfried Edler, ‗‗Große Form als thematische Dramaturgie: Ü berlegungen zum Kopfsatz von Schumanns Klavierkonzert a-Moll op. 54, ‖ in Robert Schumann und die große Form : Referate des Bonner Symposions 2006, ed. Bernd Sponheuer and Wolfram Steinbeck (Frankfurt am Main: Lang , 2009), 176. 文中,也提出了舒曼其他受到克拉拉影響的作品,來佐證他的論 點。

53

【譜例 3-1-1b】:舒曼《a 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第 156-161 小節。

另一方面,斯諾夫基克(Thomas Synofzik )於富士比 1997 年所拍賣的舒曼手稿 中,發現其中一首未出版的卡農,旋律和協奏曲發展部慢板雷同。拍賣的內容為 兩首以呂克特(Friedrich Rückert, 1788-1866)的詵所寫的卡農,其一收錄於《選自呂 克特《愛的春天》的十二首詵》(Zwölf Gedichte aus F. Rückerts Liebesfrühling, op. 37,

1841)當中的第 7 首—〈美是春天的慶典〉(Schön ist das Fest des Lenzes),給女高 音和男高音的二重唱;和一首從來沒有公開演出和出版的卡農草稿。這首卡農草 稿,同樣為給女高音和男高音的二重唱,歌詞採用呂克特的詵—〈我是你的樹〉(Ich

bin dein Baum)。相同的歌詞,舒曼於 1849 年另外譜曲,為《愛的遊戲》(Minnespiel,

op. 101, 1849)中的第五首,係給女中音和男低音的二重唱。149 歌詞如下:

149 Thomas Synofzik, ―Ein Rückert-Kanon als Keimzelle zu Schumanns Klavierkonzert op.

54, ‖ Die Musikforschung 58 , no. 1 (1/3 2005): 31.

54

原文 中譯

Ich bin dein Baum, o Gärtner, dessen Treue Mich hält in Liebespfleg' und süßer Zucht, Komm, dass ich in den Schoß dir dankbar streue Die reife dir allein gewachs'ne Frucht.

Ich bin dein Gärtner, o du Baum der Treue!

Auf andres Glück fühl' ich nicht Eifersucht:

Die holden Ä ste find' ich stets aufs neue

Geschmückt mit Frucht, wo ich gepflückt die Frucht.

我是你的樹!噢!園丁啊!你的忠誠 特的詵集《愛的春天》(Liebesfrühling)創作的其中一首。151 舒曼在婚姻日記中,

記錄了創作的時間:「週一到週五,11 號,我完成了源自呂克特《愛的春天》的九 曲集》(Ritornelle in canonischen Weisen, op. 65)。另外一首卡農並沒有出版,也沒

150 在此特別感謝蔡永凱學長協助這首詵的翻譯。

151 ibid.

152 瑞區,頁 258 和 259。

55

有放入其他作品集當中,可以推測舒曼於 1841 年 5 月,已把這段旋律用到《幻想 曲》當中,因而沒有出版。卡農旋律和《幻想曲》發展部的慢板旋律相似,作曲 家除了以這段主題做為全曲的動機發展之外,更讓協奏曲同時融入了藝術歌曲中 歌詞的意義【譜例 3-1-2】。153

【譜例 3-1-2】:舒曼未出版卡農,〈我是你的樹〉,給女高音和男高音。出自於 Thomas Synofzik, ―Ein Rückert-Kanon als Keimzelle zu Schumanns Klavierkonzert op.

54,― Die Musikforschung 58 (2005), no. 1, 31.

斯諾夫基克提到,舒曼將卡農女高音和男高音之間的二重唱,改成《幻想曲》

中,鋼琴上聲部以及豎笛之間的對話,拍號從原本的 6/8 拍擴充為 6/4 拍。鋼琴伴 奏的部分,卡農草稿只寫上了前三小節,並皆為降 A 大調 I 級分解和弦。154 我們 嚐詴對照《幻想曲》的樂譜,發現在和聲的運用上,卡農草稿與協奏曲鋼琴獨奏

153 Synofzik, 30.

154 ibid., 31.

56

的部分相同,旋律只更動了少部分的節奏和音高,像是卡農草稿中,第 12 小節和

14 小節的 c1和降 g2,在《幻想曲》中,分別更改為降 b1和 f2。卡農草稿中特殊的 大跳音程,並沒有消失,像是卡農旋律中,第 15 小節的增四度下行降 g-c,仍運 用到協奏曲中,但更改為第 171 小節,由鋼琴演奏的完全四度下行 f-c。回應的男 高音以及協奏曲中的豎笛,並沒有更動,旋律在協奏曲的第 175 小節,仍為完全 五度下行降 b-降 e。舒曼除了將卡農的旋律運用在《幻想曲》中,更進一步在協奏 曲鋼琴和木管樂器對唱間,加入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製造回聲般的音效,造成 兩句之間的間隔變得更寬,但仍保持兩個聲部間相互模仿的性質。

斯諾夫基克認為,這首卡農草稿兩聲部間的模仿方式,和過去卡農主要以八 度、四度、五度模仿不同。155 我們可以透過樂譜看到,這首卡農在第 2 小節,由 女高音演唱第一句之後,男高音以低七度模仿(c2-降 d1),第 12 小節,男高音仍以 低七度模仿(降 b1-c1)第二句,到了第 18 小節,第三句男高音則改以低六度模仿(降

g2-降 b1),第一句兩個聲部沒有重疊,第二句重疊的部分只有一個小節,之後重疊 的地方越來越多。在協奏曲中,兩聲部之間仍維持一個小節左右的間隔,直到第 四次的模仿,彼此之間並沒有間隔,之後緊接演奏共同旋律,結束發展部第一段。

可惜的是,於拍賣目錄中,只提供卡農草稿的第一頁,無法看到全曲的樣貌,

比照卡農和呂克特的歌詞,兩段歌詞只各剩下最後一句。我們可以推測,在未出 版卡農的第二頁,作曲家可能採用和協奏曲類似的音高,如果將剩下的歌詞,套

155 ibid.

57 Schumann-The Artist and the Women),陳秋萍、游淑峰 譯 (台北:高談,2006),294。

158 Boris Berman,《鋼琴彈奏法》(Notes from the Pianist's Bench),廖皎含 譯 (台北:五 南,2009),95-96。

58

6/4 拍的音樂律動,分割成 3/8 拍來演奏,讓曲子變得像 12/8 拍,如果回歸到 6/4

拍的演奏方式,似乎更符合舒曼原本為卡農所寫的旋律。速度也許不用演奏到

=72 這麼快,但較快的演奏速度才能符合藝術歌曲演唱的速度,也更符合舒曼想傳 達的。159

159 Synofzik, 32.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