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Puccio(2000)指出,科學創造力研究始於二十世紀初,到了中葉便佔有一 席之地。創造力相關研究,廣受各界人士的重視,其重要原因包括有:發展人類 超乎智力層次的潛能、工商業能快速成長、人力資源有效利用、有助於效率的領 導、發現更新更好的問題解決策略。創造力對社會的發展、對所有領域均有貢獻、

對知識本質的貢獻、對人類的自然現象、精神健康的重要觀點及強化學習過程。

從以上的觀點,科學創造力是相當重要的,但科學創造力可以培育嗎?如何 培育?值得我們去探討。

創造力可以培育嗎?國內外有學者認為創造力是人類的自然現象,正如其他 能力一樣,雖有層次或程度上的差異,但創造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洪文東,1997;

洪振方,1998;Guilford,1986)。曾有研究者訪談近三十年諸多領域深具創造力 的人士,追溯研究其成長與表現過程的相關影響因素,指出人類的的創造力並非 純然的與生俱來,成長、學習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扮演重要的角色(杜明城譯,

1999)。最近國內實證性研究也顯示創造力可以透過教育加以培育的(余瑞虔,

1999;王貴春,2000;劉誌文,1994;張振松,2002)。兒童階段應該是一個最 富有創意的階段,兒童天生的好奇心、豐富的想像力,使得他們經常能夠以有別 於成人的方式,新的眼光來觀察描述周圍的世界(黃鴻博,2000),教育部在創造 力教育白皮書也指出小學生雖然較難在文化層次做出創造,但在個人層次的創造 並非難事(教育部,2002),既然創造力不是少數天才所具有,因此可以加以培育 與推廣。

至於科學領域方面如何激發培養創造力培育?洪振方(1998)認為需要把握 以下幾點原則,發展豐富的科學知識基礎、尋找相似問題、警覺習慣想法的限制、

突破習慣想法、重新知覺與理解問題、不輕易否決不可行的理念、嘗試並列兩個 無關的理念、並尋求兩者的關係及其意義、在可行的想法中旁出新的想法、認知 見習科學家探索問題的思考過程,從互動的反思討論中激發創造力。而梁家棋

(1998)也提出促進科學創造力的八點方法。科學知識基礎、科學實驗的適當運 用、給予較抽象化、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強調科學發現的動態過程、塑造適當的 環境情境、勇於突破習慣的想法、多利用概念的合併、類比推理、思考實驗、差 異性事件等各種思考的方法、在可行的想法中,另找一些新的想法(如:一題多 解)。由上述觀點,研究者認為在科學教育中善用創造思考的教法,可以增進學生 的科學創造力。

Yager(1990)曾提出科學的六大領域,為科學的概念知識領域(concept domain)、過程技能領域(process domain)、創造力領域(creativity domain)、

態度領域(attitude domain)、應用與結合領域(application and connections domain)、科學本質的世界觀領域(world view domain)。此科學六大領域是息息 相關的,需要有科學的概念知識、過程技能、態度,才能產生科學的創造力,並 且將創造力的產物應用於生活中或建構理論,因此科學概念知識是科學創造力不 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江新合、唐偉成(1999)也指出科學創造力是一種「重新理 解與建構」的能力,也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但這個潛能卻受到科學知識 層面、科學技能層面(如科學過程能力、實作能力、後設認知的管理能力……)、 動機與態度層面(如興趣、個人需求、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必須藉著教育 的手段,增強這三個層面對個體的影響力。可見科學知識、技能與態度對科學創 造力的培育是不可忽視的。

洪振方(1998)提出在科學教學活動歷程,提供適當的思考問題、啟示 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激發學生心智的變通性,協助學生對問題作整體的考 慮,以及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集中全力去探索、發現、深思、反思、討 論來解決疑難獲得知識等,是可以增進學生科學創造力的一種途徑。Glynn 和 Yeany 指出鼓勵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協助學生發展其思考與創造的能力

(引自熊召弟、王美芬、段曉林、熊同鑫譯,1998)。黃鴻博(2001)認為要提升 學生科學創造力,可以從以下三方向去著手。消極排除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與 態度、積極鼓勵創造性問題解決與思考、納入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而洪文東

(2000)指出從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就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而 言,創造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創造的過程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再從 科學的邏輯觀點而言,科學的創造力之不同於一般創造力主要在其科學探究過程 中強調的邏輯一致性,透過科學探究問題的過程才能突顯科學創造力之獨特性。

由以上學者專家的論點來看,提供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童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

探索、反思與討論,對科學創造力的提升相當有助益。本研究的創造性問題解決 訓練課程中提供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童以本身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從問題解 決的過程中增進其科學創造力。

提供一個合適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內在的好奇心,以引導學生探索自 然,動手操作及學習科學的興趣,即為一個培養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可行途徑

(王千倖,1999)。李賢哲(1999)提出從動手做的興趣中,更可激發學童未 來在就學及就業中的創造潛力。洪榮昭等人(1997)也曾提出十大研發能力來 論述日本產業、學校與社會三方面,如何致力於創意培育。其中學校教育方面,

可強調課題設定、資訊收集、製品構想、產品設計製作、計劃作成、實驗測試和 文件寫作。因此創造力的培養與激發應強調體驗,讓大家從作中體驗,並享受 創造之樂趣(教育部,2002)。所以動手玩科學,不僅可以從遊戲中提高學童興

趣,習得科學知識,對於創造力的培育也是有正面影響。

從以上的專家學者對科學創造力培養的觀點來看,學校的教學對學生的科學 創造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響力。在教學設計方面,可以提供學生豐富的科學基礎 知識,設計良好的創造思考教學活動,讓學生透過科學探究、問題解決的歷程,

在積極、支持的學習氣氛中,協助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習慣創造技能,完成 創作。

本研究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鼓勵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時,多 探索、發現、思考與討論問題,協助學生發展其思考與創造的能力,來提升學生 的科學創造力。

第四節 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