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依變項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進度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大致可分以下四個階段:準備階段、實驗階段、資料處理 與分析階段、撰寫研究報告階段。本研究之研究進度表與研究流程呈現如表 3-4 與圖 3-2,玆分別說明如下:

表 3-4 實驗步驟與時間表

時間 實 施 過 程

93.7-94.8 確定研究主題,收集與閱讀相關文獻並編擬教學課程 94.9 發表論文計劃

94.9 選取正式樣本

94.9.18 所有受試學生進行前測

94.9.20 進行試探性教學 94.10-95.1 開始實驗課程

95.1 所有受試學生進行後測、填寫問卷和晤談 95.2-95.7 資料分析與處理並撰寫研究報告完成論文

無教學介入 對照組

教學介入

蒐集文獻 編製問卷 擬定教材

試探性教學

實驗組

實施前測與分派組別

選擇測驗工具

實施後測與晤談

資料處理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析 資料處理分析實 驗 處 理 階 段

準備階段

圖 3-2 研究流程圖

一、 準備階段

研究者首先從個人所學之相關領域中,構思若干個研究問題,在經過資料的 蒐集與閱讀,並與指導教授進行多次的討論,加以逐一過濾、篩檢後,確定了本 研究的主題。在確定本研究的主題後,研究者除多方蒐集、閱讀相關文獻外,更 常常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架構與可行性,並著手教學活動設計。

(一)教學活動設計

本研究教學活動設計,係指研究者參考陳淑絹(1991)編製的創造性問題解 決訓練課程,根據Parnes(1977)所提的「創造性問題解決過程五步驟」之理論 架構,並參考文獻,配合六年級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內容(例如,小水滴的 旅行,物體的熱脹冷縮與氣候等學習單元)編製而成,依指導教授的指導回饋,

並且和任教自然科的同事互相討論後,所改編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其中 包含科學問題的探索和科學實驗設計,來進行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教學(課 程如附錄一)。由研究者親自帶領兩班實驗組活動,每次活動約為四十至五十分鐘。

(二)測驗工具的選擇:採用吳武典與詹秀美博士於2002年編製的「問題解決能 力測驗」與洪文東博士2001年所研製的「科學創造力測驗」。

(三)評分標準:依據測驗工具設計者所訂定之評分標準,由研究者與兩位取得 碩士學位並熟悉自然科教學的資深教師等三位評分者評分,取其平均分 數,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方面每一小題最多有3個答案最多得分為六分,

若原始分數差距超過2分,再委請第四位評分者評分,在「科學創造力測驗」

方面每一題最多有12個答案,最多12分(獨創性除外),若原始分數差距超 過4分,則委請第四位評分者評分。

二、 實驗階段

此階段可分以下六個階段

(一)選取正式樣本並尋求行政協助:本研究以台中地區某國小六年級的四個班 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徵得施測的班級導師與家長同意後,隨機分派兩班 為實驗組,進行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教學;兩班為對照組,則未接受 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教學。

(二)實施試探性教學:研究者在訓練課程擬妥時,曾利用早修時間進行兩次試 探性教學。根據教學過程與學生反應,調整教材內容及單元設計,其修正 過程簡述如下:

1.發現學生在進行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之腦力激盪時,提出想法的常是能 力較好的學生身上,無法達到每位學生都可藉腦力激盪活動來思考的目的。

因此,改為每位小組成員先獨自思考,再輪流於小組中發表,互相討論、評 鑑與整理,以使每位學生都能經驗腦力激盪的歷程,並在交互討論過程更熟 悉腦力激盪活動。

2.原課程設計教師說明課程活動內容為 5 分鐘,學生從事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 課程活動的時間為 15 分鐘,發現時間匆促,有的學習活動因說明不足導致學 生不了解與學生活動未能在時間內完成,無法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將學 生從事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活動的時間增加為 20 分鐘,而教師說明課程 活動內容時增加為 10 分鐘。

3.在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教學下,上課都準時出席,雖然學生停止早修時 間的自由看書或體能活動,但還問研究者何時要再上這樣的課程。因此更增 加研究者信心。

(三)實施前測:於實驗處理前一星期給予受試者問題解決能力測驗,而科學創 創造力測驗題目少(三題)為避免重複練習與記憶效應,故未做前測。

(四)實驗處理:實驗組學生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課程教學,實驗組學生教學時 間為每週二下午第二節綜合活動課、週二下午第三節綜合活動,及彈性課程 時間皆為四十分鐘,整個教學課程共進行十二週,共十六次。對照組學生則 未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茲將教學課程實施程序分述如下。

1.準備活動階段:第一節課的準備活動有三:(1)將學生分組:依自然課原分 組方式分組。(2)發資料夾。

2.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六週):上課前一週先施以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測。利用綜合活 動課和彈性課程練習創造性問題解決(CPS)各階段基本的思考技術(如腦力 激盪法),利用下課前五分鐘,歸納與總結學習要點,並於課堂中完成學習 單及心得,教師記錄札記。

(2)第二階段(四週):學習並練習使用創造性問題解決(CPS)的模式。利用 下課前五分鐘,歸納與總結學習要點,並於課堂中完成學習單及心得。教師 記錄札記。

(3)第三階段(二週):使用創造性問題解決(CPS)的模式,來進行科學實驗 設計,利用下課前五分鐘,歸納與總結學習要點,並於課堂中完成學習單及 心得。課程結束後填寫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教學意見調查表。

(五)實施後測:施以問題解決測驗後測與科學創造力測驗。

(六)晤談:實驗組依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後測成績分為高、中、低三組,每組一 名共六名學童接受半結構性晤談。兩組科學創造力測驗成績分為高、中、

低三組,每組二名,共十二名學童接受創造力測驗個別晤談,採全程錄音,

時間為 20 分鐘至 40 分鐘。

三、 資料處理與分析階段

(一)量的資料處理與分析:在進行完前後測的評分工作以後,研究者便將受試 者在測驗上的得分結果逐一輸入電腦,以便進行量化的分析工作。

(二)質的資料處理與分析:蒐集學習單、學習心得、半結構性晤談、問卷開放 性問題等加以分類整理,進行編碼和質的分析工作。

四、 撰寫研究報告階段

研究者將根據資料處理結果,撰寫研究結果與結論,完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