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五條港文化園區和台江生態文化園區的旅遊環境

第一節 五條港文化園區的位置和氣候

(一) 位置

根據台南市政府(http://www.tncg.gov.tw/default.asp)所提供 的資料。五條港文化園區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內,這裡是由台江陸化形 成的區域。郊商利用天然形成的五條港道,運輸貨物以連結府城與鹿 耳門外港,帶來了五條港區的興起與繁盛,故而清朝時期台南府城的 商業經濟發展跟五條港區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二次戰後,這裡的行政 區稱為西區。民國九十三年一月一日中區和西區合併而成為中西區。

行政區域東以北門路一段及大同路一段與東區為鄰,南以健康路一段 及永華路與南區為界,西以中華西路二段、民權路四段與安平區接 壤,北以成功路、文賢路、武聖路、和緯路五段,沿鹽水溪與北區接 壤。面積 6.4486 平方公里。

由於此區是漢人在台灣最早開發的的區域之一,府城有將近兩百年 的時間是台灣的統治中心,所以這裡古蹟眾多,經過市府規劃之後,

成為了非常適合散步遊覽的區域。區內古蹟密度極高,民俗活動在本 區內也常見,因為廟宇眾多的原因,使得人文歷史相當豐富,同時具 有新舊混雜的景觀,成為顯著特色。

中西區內,較知名的有中正路沿線商圈等。中正路商圈創立自日治 時期,因海安路地下街之故,曾沒落近十年,雖然在台南市政府極力

改造北安路後,商業漸有回春現象。但主要商業中心在此十年內,已 經移轉至台南火車站附近。

近年來中西區由於土地有限,加上早期都市規劃的影響下使得住居 空間狹小,故許多人口已遷至如東區或安平區等鄰近新興市區。

但是本區也因在日治時代市區改正後引進了西方的巴洛克式街 道,以及湯德章紀念公園為中心的放射狀道路,這些都已經成為台南 市的主要特色道路之一。

而五條港文化園區的「五條港」,分別是指由北而南的新港墘港、

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及安海港(圖 3-1-2)。

楊秀蘭 (2004清代台南府城五條港區的經濟與社會)所撰論文中 所闡述的五條港分別是:

(1)新港漧港:位置是在五條港區的最北邊,是五條港中最晚形成、

最遲陸化淤塞的水道,屬德慶溪的分支。本來是要作為運送城內居民 的糞便、水肥之用,所以也叫糞溝墘港。由城內德慶溪順水而下,有 分汊硓古石港流經集福宮及兌悅門,因為形狀像是新月一樣,所以又 稱為「月港」。

(2)佛頭港:佛頭港曾是五條港中水道最寬且最長的一條河道,港 道運貨的大宗為福杉。從鎮渡頭向西北,轉東直至景福祠,往昔再從 此分王宮港(通米街廣安宮)、媽祖港(通大天后宮)、關帝港(通開基 武廟)。景福祠前的杉行街,是杉木集中堆放的專業街道。

(3)南勢港:是五條港中較早開發的河港,港道進口附近的海安宮,

盡頭處的水仙宮,皆祀水神,並成為三郊辦公之處,這港口是整個五 條港的樞紐,但是在光緒年間,水仙宮一帶已淤積成陸。

(4)南河港:乾隆 4 年(1739)巡道鄂善建接官亭及風神廟於鎮渡頭 旁,即南河港港道旁,故而昔日來台官員均於此地上岸,是乾、嘉年 間府城的主要出入門戶。在南勢港之南,自鎮渡頭向東沿伸至大井頭 附近,是五條港中最早開海港。輸運的貨物以南北雜貨、藥材為主。

(5)安海港:五條港中位置最南,有三條重要的支流,在六姓府附

近分叉為(由北而南)松仔脚港、外新港、番薯港。番薯港是清代番薯、

蔗糖的輸出專用港,故名。

(二)氣候

本區地處亞熱帶地區,兼受季風影響,由於北迴歸線之南,屬於平 原熱帶氣候,因此氣溫偏高,由表 3-1-1 可知,依據中央氣象局 1971-2000 年統計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 22.3℃。每年六月至九月氣 溫最高,達 28.4℃以上;同時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一、二月月均溫在

表 3-1-2 台南月平均降雨量統計表(1971-2000)

19.9 28.8 35.4 84.9 175.5 370.6 345.9 417.4 138.4 29.6 14.7 11.3 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