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人格特質的定義與類型

張春興(1991)認為人格是個人在對於他人、對自己和對事物,甚至是適應 整個環境所顯示出的獨特個性。這些獨特個性分別自遺傳、環境、成熟、學習 等因素影響下,表現於身心各方陎的特徵所組成,而這些特徵具有相當持久性 與統整性。由於人格是一個抽象的心理概念,為了顯示人與人之間人格的差異,

尌有人格特質的分類理論。

二、人格特質的類型

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不僅是心理的特徵,也是決定人類外顯行為 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人格特質常被用來預測行為,所以被應用在各領域之 中。心理學家對人格的研究相當多元,因此發展出不同的類型。以下分別加 以說明:

(一) 五大人格特質模型(The Big Five Modle)

在人格特質理論領域裡,現今廣為心理學家所接受的是五大人格特質。研 究並提出人格五大人格特質的學者很多,其中又以 Costa 和 McCrae(1992)對 此五大特質的命名最具代表性,分別為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嚴謹性

(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 、親和性(Agreeableness)與神經質

(Neuroticism)。以下表 2-1 呈現五大人格特質之內涵:

表 2-1 五大人格特質表

人格特質構陎 因素

親和性 體貼 Consideration 同理心 Empathy

互依性 Interdependence 信任 Trust

思慮敏捷 Thought ability 開放性 Openness

嚴謹性 注意細節 Attention to detail 盡忠職孚 Dutifulness 責任感 Responsibility 專注工作 Work focus 外向性 適應力 Adaptability

競爭力 Competitiveness

成長需求 Desire for advancement 成尌需求 Desire for achievement 活力 Energy level

影響力 Influence 主動力 Initiative 風險承擔 Risk taking 社交性 Sociability 領導力 Taking charge

神經質 情緒控制 Emotional control 負陎情感 Negative affectivity 樂觀 Optimism

自信 Self-confidences 壓力容忍力 Stress tolerance 開放性 獨立 Independence

創造力

Innovativeness/Creativity 人際機伶 Social astuteness 集中思考 Though focus 洞察力 Vision

資料來源:Costa 和 McCrae(1992)

尋找重要的人格特質對於人格評量工具的發展而言具有莫大的貢獻,若人 格評量工具能夠區分出每個人在人格特質向度的強度或數目的多寡,即能定義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至於五大人格特質的測量部分,Costa 和 McCrae(1992)曾 依據五大人格特質理論發展人格特質調查表(Neuroticism-Extraversion-Openness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NEO-PI」),由 181 項所構成,有不錯之信效度。

但後來 Saucier(1994)認為人格量表題目過多,施測耗時,讓被施測者易生疲憊 之心,因此發展出一套更適合的 Mini-Marker 量表,成為 40 題簡要的人格量表,

除了兼具效益,又不失信效度,因此在人格特質的各項研究中被廣泛運用。

(二)內外控取向(locus of control)

內外控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 Rotter 提出的一種個體歸因 傾向的理論,旨在對個體的歸因差異進行說明和測量。該理論將個人對事件結 果的歸因分成兩類。對第一類型的人來說,個人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取決於 個體在做這些事情時的努力程度,所以相信自己能夠對事情的發展與結果進行

控制。此類人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內部,稱為內控者。對第二類型的人來說,個 體生活中多數事情的結果是個人不能控制的各種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他們相 信社會的安排,相信命運和機遇等因素決定了自己的狀況,認為個人的努力無 濟於事。這種人傾向於放棄對自己生活的責任,他們的控制點在個體的外部,

稱為外控者。

由於內控者與外控者理解的控制點來源不同,因而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與 行為方式也不相同。內控者相信自己能發揮作用,陎對可能的失敗也不懷疑未 來可能會有所改善,陎對困難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他們的態度與行為方式 是符合社會期待的。而外控者看不到個人努力與行為結果的積極關係,陎對失 敗與困難,往往推卸責任於外部原因,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企圖尋 求救援或是賭博式的碰運氣。他們傾向於以無助、被動的方式陎對生活。對控 制點的不同認知會影響個體的情緒、期望、動機和行為,從而對其生活、工作、

學習、健康等產生間接的影響(智庫百科, 2014)。

(三)A/B 型人格:

A 型人格又稱 A 型行為類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是個人在語言、心 理與動作上,表現出異常的急迫感、積極性、競爭性、好勝心、敵對性與攻擊 性的特質或行為組型,B 型人格尌是缺乏這些特質或行為組型的表現。早期身 心學理論家已經指出好勝心與敵意太強的人,患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危險性較高。一九五○年代心臟病學家福里曼(M.

Friedman)與羅森曼(R. Roseman)根據臨床觀察所得,率先發展 A 型行為組型的 概念,並視冠狀動脈心臟病為一危險因素。一九五○年代與一九六○年代流行病 學界的測量研究發現,A 型人格招致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性,約為 B 型人格的 兩倍(教育大辭書,2014)。

三、小結

至成為預測學業、工作績效以及臨床評估心理疾病的指標。A/B 型人格模型較多使 用在臨床醫學上,因為分析需要心理學與醫學專業素養,加上所涵蓋的範圍過廣,

在探討教師人格特質上,恐難以進行測量與分析。而且不管是 A/B 型模型或是內 外控取向理論,相較之下又過於簡單的分化成兩類型,類似連續光譜上的兩個極 端,但是通常人們不會是純粹屬於其中一型,有可能是兩種成分的混和,本研究目 的並非將教師區分成兩類,評斷優劣,加上二分法較難以呈現出教師的多元性,故 捨棄此兩類型的人格特質理論。

本研究考量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的適切性,參考依據 Saucier(1994)發展 的 Mini-Marker 量表作為探求人格特質的研究工具,此量表由於採用具有全球認 可的五大人格特質理論,加上已普遍運用在實務界,因此是一組評估個人穩定特 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