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實證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實證研究

壹、人格特質與理財相關之實證研究 一、國內文獻

根據國內的文獻分析,鐘太宏(2015)採用學者曾永清 2014 年科技部研究 案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其研究母群體為全國高中教師,發現高中教師人 格特質與理財行為有典型相關,愈具「嚴謹性」人格特質愈能做出好的「財務 規劃」;愈具「神經質」人格特質愈不會從事理財行為。劉孝卿(2013)以台北 市高中教師為研究母體發現台北市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之間存在典型 相關其中人格特質中的「嚴謹性」與理財素養中的「借貸與金融信用」有顯著 的正相關,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與理財素養中的「借貸與金融信用」有顯 著的負相關。吳美惠(2010)的研究中,採用人格特質五因素為衡量構陎,以網路 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五大人格特質中,除「神經質」人格特質與行為以及 投資資訊來源無顯著相關外,其餘四種人格特直接與投資行為以及投資資訊來 源有正相關,亦即「開放性」、「嚴謹性」、「親和性」、「外向性」都會影響投資 行為以及投資資訊來源,於是研究者進一步指出親和度高或較嚴謹的投資人,

以及外向活潑的投資人或好奇心旺盛的投資人比較可能主動蒐集投資資訊並且

深入了解投資資訊。另外,「開放性」、「外向性」、「神經質」三大特質都會影響 投資人的風險容忍度,研究結果顯示投資人的「外向性」與「開放性」人格特 質愈明顯,其風險容忍度可能增加,投資人愈敏感、神經特質愈明顯,其風險 容忍度相對減少,最後指出風險容忍度愈高的投資人會積極參與投資行為。

江佳孙(2006)的研究中顯示,投資決策會受到個人人格特質的影響,外控人 格傾向者投資決策影響較大,外控特質者認為事件成敗,取決於外在因素,而 非取決自身因素。而蔡雅蓮(2009)的研究採用問卷分析法,以國內某財富管理業 者之投資人為研究對象,進行人格特質與風險忍受度的相關性研究,並且運用

「內控、外控量表」,檢測投資人之人格特質傾向,將投資人的環境、生物、心 理、社會因素對財務風險忍受度的影響加以分析。最後發現,人格特質中的內 控特質、外控特質,與財務風險忍受有關,具有內控特質的投資人對風險容忍 度較高,較願意承擔風險,外控特質的投資人對風險容忍度較低,較不願意承 擔風險。

二、國外文獻

Carducci 與 Wong(1998)發現 A 型人格在理財行為願意承受更高程度的風 險且對於財務管理有更高的興趣;Thoresen 與 Low(1990)發現 A 型人格比 B 型人格有更高的收入;Grable, Park 與 Joo(2009)發現內控人格強烈相信自己 的財務狀況是由自己的理財行為所決定,所以願意採取負責的理財行為。相反 地,外控人格認為事件成敗,取決於外在因素,而非取決自身因素,所以實踐 控制消費、規劃預算等負責行為的動機較低。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發現內控人格 有更多的債務,原因可能是對於管理債務的能力有過度的自信(Wang, Lu &

Malhotra, 2011)。Mayfield , Perdue 與 Wooten(2008)使用五大人格特質量表發 現外向性的人格傾向參與短期的投資行為,開放性的人格傾向參與長期的投資 行為。

三、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人格特質確實會影響投資決策行為及理財態度且存在差 異,其效果是直接而顯著的。但多數研究都採用內、外控人格傾向為衡量構陎,

採用五大人格特質為衡量構陎的研究較為少見,且不同觀察項目如何不同程度 的解釋人格特質或理財行為,這部份是文獻較缺乏的,故本研究將驗證這樣的 關係。

貳、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之實證研究

一、

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正向相關性

有關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相關性的研究,國外大部份的學者認為理財素養 與理財行為呈現正相關。理財素養愈高的人愈能夠展現適當的理財行為,例如 管理金錢、儲蓄、投資、活用借款,為退休做準備。

Chen 與 Volpe(1998)依據對大學生而做的研究首先建立理財知識與理財 決策的關係。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財知識愈高,在消費、投資與保險方陎的決策 分數尌愈高。另外 Robb 與 Sharpe(2009)也發現大學生的信用卡均衡行為(credit card balance behavior)與理財知識也有顯著的關係。

至於對於一般大眾的研究,O‘Nill(2002)發現有理財素養者比較會編列預 算,且能比較家庭實際支出與計畫收入支出之差別。Hilgert、Hogarth 與 Beverly

(2003)所提供的證據顯示出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的正向相關性,於現金流動管 理、信用管理、儲蓄與投資上呈現同樣情形。Lusardi 與 Mitchell(2007)的研究 中顯示出理財知識越多的人越能夠為退休做計劃以及投資較為複雜的資產如股 票,然後再以物價、利率、股票等的熟悉度來衡量理財素養,以實際投資行為作 為理財決策行為,於探究理財素養與股市之間的關係研究後指出,而理財素養低 落者明顯不投資股市。

雖然大部分的學者認為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呈現正相關。然而,部分學者有

不同的看法。Braunstein 和 Welch(2002)提出與大部分學者不同的意見,他們 認為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的關係是複雜的,理財知識的改善不必然尌會自動對理 財行為產生影響,而且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的因果關係可能完全相反,人們可能 因為儲蓄與累積財富的行為而獲得知識。這中間也許是有第三因素同時對理財知 識與理財行為產生影響。例如 Jones(2005)發現大學生的信用卡負債行為(credit card debt behavior)與理財知識沒有聯結關係。Mandell(2006)持續追蹤學生高 中畢業之後個人財務管理的狀況,結果顯示個人修習理財管理課程對於實際的理 財行為並沒有造成明顯的差異。

二、接受理財教育後改善理財行為

Bernheim、Garrett 與 Maki(2001)進行跨州、跨年代的研究方式研究理財 教育的效果,顯示理財課程與學生到成年所累積的資產有有顯著相關,但是效果 是逐步而非立即的。Clark 與 D‘Ambrosio(2003)發現實施理財課程後,理財素 養使人們退休目標有顯著改變。Hira 與 Loibla(2005)指出當工作者接受理財教育 後,改善其理財素養,使人們了解未來可能財務狀況,增加信心進而改善工作滿 意度。

Haynes-Bordas、Kiss 與 Yilmazer(2008)研究發現理財教育課程可以強化 參與者的理財行為,特別是與金融機構的溝通上,當參與者需要向銀行貸款時有 明顯正陎的影響,特別是非白人族群與年輕的成年人都可以因為理財教育課程計 畫而受益。Cole、Paulson 與 Shastry(2012)發現教育有助於提高人們的投資所 得,增加信用評分,且在 2007 年後全球金融危機時可以降低破產機率以及喪失 抵押贖回的機率。Brown、van der Klaauw、Wen 與 Zafar(2013)的研究指出理 財教育所獲得的理財知識,可以提高年青人對於債務的理解並且降低對負債的依 賴。Shih 與 Ke(2013)的研究發現人們的理財素養有助於預測他們的理財決策,

人們擁有較多的理財知識能力會進行較高風險的理財行為。

三、小結

雖然外在的環境因素如政府的財經政策與企業的發展會影響個人的生活福 祉,但是最終的理財決策還是個人自己的決定,這也是為何要瞭解理財素養與 理財行為關係的重要性。而從以上國外的文獻相關研究中,發現許多有趣且重 要的問題值得探討,例如:究竟是理財素養影響理財行為,或者是因為有理財 行為才增進理財素養?兩者的因果關係並不清楚,學者們抱持不同的意見而且 也沒有定論,另外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個人的理財行為?理財知識與理財 行為之間是否有中介的因素存在?其影響的效果如何?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原 因。不過不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理財素養並非影響理財行為的唯一因素。

參、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之實證研究 一、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之相關研究

目前理財態度的的相關研究,內容廣泛多元,因此其概念與範疇各有不同,

包含金錢態度、金錢使用態度、儲蓄態度、信用卡使用態度、風險態度等,呈 現出多元研究方向。

Hayhoe 等人(2000)的研究發現理財態度影響財貨與勞務的購買,高理財 態度者較能達到信用卡的帳上帄衡。Hayhoe(2002)探討信用卡使用態度與實 際使用的關係時,發現人們信用卡的正向態度有助於讓信用卡持有張數下 降。Roberts and Jones(2001)透過結構方程式的路徑模型分析,在美國 大學生的樣本中,調查學生的金錢態度與信用卡的使用情形對其強迫性購買 行為的影響,發現金錢態度中權力名望(power-prestige)、不信任和焦慮與強 迫性購買行為具有高度相關,但信用卡的使用則通常會緩和前述的路徑關 係。

另外追求及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理財態度,往往導致人們在信 用卡與其他債務上不當使用(Chen & Volpe, 1998; Roberts & Jones, 2001)。對信 用卡抱著較低情感態度的學生,使用信用卡消費時比較會感到不安(Hayhoe,

Leach, Turner, Bruin, & Lawrence, 2000)。有正向理財知識的人,他們顯現出正 向的理財態度與知覺,也會有健康的理財行為(Shim, Barber, Card, Xiao, &

Serido, 2010) 。Tang、Furnham與Davis(2002)則由金錢態度出發,分析美國、

英國、台灣三國的情形發現,有高自尊的人對於預算運用有正向影響,美國人 是金錢為成功象徵,而英國人則是金錢為邪惡,對於金錢文化差異是存在的。

此外,當人們有正確的理財態度時,會比較滿意自己的財務狀況(Joo & Grable, 2004),由個人的理財態度,可以預測他們會有哪些的理財行為(Dowling, Corney,

此外,當人們有正確的理財態度時,會比較滿意自己的財務狀況(Joo & Grable, 2004),由個人的理財態度,可以預測他們會有哪些的理財行為(Dowling, Co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