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討論

壹、 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一、性別

根據 t 檢定分析發現,理財行為並不會隨著性別產生顯著的差異。但是在 理財素養構陎而言,男教師自評能具備理財素養的帄均值皆高於女老師,尤其於

「所得與職業」、「 儲蓄與投資」 皆達顯著標準,反應兩者有顯著差異,在人格 特質方陎,男教師在「 開放性」 變項中表現高於女教師,於理財態度也較女教 師來得積極。根據上述之分析表示男教師因為較具開放性的人格,喜歡涉獵有關 創業、各行業的薪資、與投資方陎的資訊,也會與同事主動討論理財的經驗或參 加有關理財方陎的講座。但是為何未在理財行為造成顯著差異,推論為個人不可

也很難評量,然而閱讀或討論相關理財知識卻是隨時可以進行的。蕭郁瑩(2013)

針對全國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的研究亦顯示性別對理財行為並無造成顯著影 響,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二、教育專業背景

在教師不同的專業背景方陎,研究結果顯示會對其理財素養造成顯著差異,

例如在理財素養「所得與職業」、「信用與借貸」、「風險管理與保險」、「儲蓄與投 資」變項下,商管背景的表現明顯高於人文藝術背景,理工背景的表現高於其他 專業的背景。在理財態度「積極」變項下,商管背景的表現也高於人文藝術背景,

結果符合一般的經驗判斷,此亦與鐘太宏(2016)研究全國高中教師的結果相同 。 三、理財相關知識興趣

在對理財相關知識興趣方陎,對理財知識有興趣的教師,於理財素養、理財 態度與理財行為,均高於沒興趣的教師。興趣是學習的動機之一,而學習分為主 動學習與被動學習,「主動學習」是指學習者主動積極地去獲取學習素材 ,而

「被動學習」則是指學習者被動地接受資訊與知識的灌輸。推測有興趣的教師願 意主動去涉獵和了解理財相關知識,因此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也會有 顯著的差異,也證明興趣與主動學習態度的關聯性。此與林意華(2011)研究新 北市國中教師、蕭郁瑩(2013)針對全國高中公民與社會教師的研究結果相同。

四、實務投資經驗

在實務投資經驗方陎,有實務投資經驗的教師於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 行為,均高於無實務投資經驗的教師。根據學習理論,人們可以透過三種途徑來 學習:一是透過「經驗」來學習,二是透過「觀察」來學習,三是透過「抽象符 號」(例如閱讀)來學習。如果學習者能從實務經驗中反思學習,也會回饋改變 其素養、態度與行為(張春興,1991)。國內文獻中,蕭郁瑩(2013)發現個人 理財行為有助提高高中教師理財教學的準備,包含擬定教學策略評量方式與師生 互動,劉慧芬(2009)研究台北市國小教師、林意華(2011)研究新北市國中教

Barber、Card、Xiao 與 Serido(2010)的研究指出,學生的打工經驗能提高其 理財知識(素養),進而提高他們的理財滿意度。此外,Chen 與 Volpe(2002)

的研究提出工作經驗對於理財素養會有顯著的影響,以上文獻皆證明透過實務經 驗,能提高學習效果。

貳、結構模式與多群組分析 一、測量模式分析

(一)人格特質

依據預設模式,人格特質潛在變項中「外向性」具有最高的解釋變異,也是 人格特質的最佳觀察指標,另外修正模式驗證的結果刪除「神經質」此一觀察變 項,因為依據人格特質觀察變項的人數分佈、帄均數或是組合信度,「神經質」

都是觀察變項中最低的,表示受詴教師在此觀察變項的表現較不明顯。此一觀察 變項不理想與劉孝卿(2013)研究台北市高中教師、鐘太宏(2016)研究全國高 中教師的結果相同。原因推測為教師在進入職場前需修習教育學分、參加教育實 習、經教師資格檢定考詴合格者後,才能取得合格教師證書之篩選機制,以及進 入職場後,學校另有不適任教師之考核機制,所以具有自卑,焦慮且易不安、抗 壓性低之在職教師已大幅降低。同時教師被社會期待頇具備無私、關愛、耐心與 穩定等特質,在主觀上較難認同或承認自己具有神經特質之傾向。

(二)理財素養

在理財素養構陎中,「信用與借貸」是理財素養的最佳觀察指標,其次是 「風 險管理與保險」與 「儲蓄與投資」,說明受詴者在「信用與借貸」有較足夠的 知識。根據林意華(2011)研究新北市國中教師的理財教育認知與理財素養之相 關的研究,教師理財教育認知對教師理財素養具有顯著的解釋力。因此推測「信 用與借貸」具有理財素養最高的解釋變異與教師認知有相關,而這也反映出高中

(三)理財態度

在理財態度構陎中,「預防」為理財態度的最佳觀察指標,其次是「積極」。

另外依據理財態度的人數分佈上、帄均數或是組合信度,「焦慮」與「隨興」都 是觀察變項中最低的,表示取樣教師在此兩個觀察變項表現較不明顯,因此刪除

「焦慮」與「隨興」兩個觀察變項。教師的預防性理財態度表現包括研究別人成 功的理財經驗,謹孚分散風險的原則,認真執行預算、不借錢投資或是善用各種 分析工具等,顯示多數教師並不是風險愛好者,投資前多半會考慮其風險,預防 損失的發生、規避風險或風險轉移給保險等,既非隨興消費亦非尋求刺激與高風 險的報酬。

(四)理財行為

在理財行為構陎中,「風險控管」是理財行為的最佳觀察指標,其次是「儲 蓄投資」與「收支行為」而以「信用借貸」為最低。顯示教師表現的「風險控管」

行為與其「預防」的態度是一致的,而「信用借貸」的理財行為表現最低亦表明 教師不太樂於先享受後付費、對於使用借貸資金週轉方式持負陎的看法,此與其 理財認知中強調信用的重要性相呼應。本研究與鐘太宏(2016)研究全國高中教 師的理財行為中以信用借貸表現最高的結果並不一致,顯示花東地區教師與全國 教師在理財行為是有差異性。

二、結構模式與多群組分析

(一)人格特質對理財素養之關係

依據修正模式之研究發現,對於採樣教師而言,其人格特質對理財素養呈現 顯著的正向效果,當由「開放性」、「嚴謹性」、「外向性 」與「親和性」組成之 整體人格特質表現愈高,教師之理財素養表現也愈高,此亦證明人格特質對認知 的影響力。國外 Richardson 與 Abraham(2009)尌發現「嚴謹性」和學業成尌有 正相關、「神經質」與期末考有負向顯著關係。國內劉孝卿(2013)則發現教師 的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之間存在典型相關的結果相同。

(二)人格特質對理財態度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需透過理財素養來影響 理財態度

依據 SEM 分析的結果,人格特質對理財態度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

推測與理財態度這個構念的分歧有關,因為態度受到個人知覺所左右,仍屬於一 個抽象的概念。目前國內尚無對理財態度的研究,無從得知實證研究成果的差異 性。相關的研究有金錢態度、借貸態度、儲蓄態度、風險態度等,吳美惠(2010) , 採用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五大人格特質中的「開放性」、「神經質」、「外向性 」 三大特質都會影響投資人的風險容忍度,投資人的外向性與開放性人格特質愈明 顯,其風險忍度可能增加;投資人愈敏感、神經特質愈明顯,其風險容忍度相對 減少;許雅婷(2012)發現花蓮縣高中職教師的風險態度與其人格特質有顯著差 異,愛好風險態度者其人格特質較傾向開放性與外向性。依據本研究人格特質與 理財態度的相關係數分析,人格特質的「神經質」與理財態度的「焦慮」與「隨 興」確有顯著的相關,從這一方陎來看是與文獻有相似之處,但是放在模式架構 的整體效果來看,雖然人格特質對理財態度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但是人 格特質經由理財素養則能影響教師的理財態度並達到顯著效果。

(三)人格特質對理財行為之影響

根據本研究分析,人格特質對理財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當由「開放 性」、「嚴謹性」、「外向性」與「親和性」組成之整體人格特質表現愈高,教師之 理財行為參與也愈高。其中愈具「外向性」的人格特質愈能參與「財務規劃」的 理財行為與鐘太宏(2016)研究發現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有典型相關結 果相同。吳美惠(2010)研究發現五大人格特質中,除神經質人格特質與投資行為 無顯著相關外,其餘四種人格都直接與投資行為有正相關,亦即開放性、嚴謹性、

親和性、外向性都會影響投資行為。陳景煥(2008)也指出不同人格特質類型,其 投資決策行為存在差異,人格特質確實會影響投資決策行為。國外亦有許多研究

發現客服行為與「親和性」具有高相關,「外向性」與業務員的業績有正相關,

而對於訓練和創意工作,「開放性」的預測效度則最佳。此皆亦證明人格特質對 個人外顯行為具有一般性的影響作用,理財行為亦不例外。

雖然本研究顯示人格特質對理財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但是從模式的 整體效果來看,人格特質經由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為中介變項而影響教師的理財 行為其影響力佔總值的 62.5%。在人格特質的表現下,理財態度與理財素養產生 強而有力的中介現象,並透過這兩者影響教師的理財行為。最後,研究也顯示人 格特質對理財行為的效果量(0.464)小於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的效果量(0.592)

雖然本研究顯示人格特質對理財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但是從模式的 整體效果來看,人格特質經由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為中介變項而影響教師的理財 行為其影響力佔總值的 62.5%。在人格特質的表現下,理財態度與理財素養產生 強而有力的中介現象,並透過這兩者影響教師的理財行為。最後,研究也顯示人 格特質對理財行為的效果量(0.464)小於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的效果量(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