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蓮縣與台東縣高中職教師的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 態度與理財行為的路徑關係。本章共分為四個部份,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價值與研究現況;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假設,乃根據研究動 機提出本研究所欲瞭解的現象及其所延伸的待解決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說明本研究重要名詞的定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提出本研究於研究對 象的選擇以及研究過程可能遭遇之不足或受限之處。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近年來歷經金融海嘯等重大金融事件的發生,曓露出個人理財素養的高低 直接對個人在財務方陎的決策與經濟生活造成關鍵影響,因而引發各國對理財 素養 (financial literacy)議題的重視,理財素養與相關理財行為亦漸漸引貣討 論。一個成熟發展健全的國家,其內部必需有個穩定發展的公民社會,而其中 的理想公民素質,應該包含理財的素養。擁有理財素養不僅對於個人未來的理 財福祉具有長期的後果、幫助家庭做出更佳的財務決策、更有助於促進社會繁 榮與厚植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Hogarth, 2002)。反之,個人若沒有足夠的理財 素養,影響所及不僅是個人貧富而已,可能還會衍生家庭及社會問題(Klemme, 2002)。

有鑑於認識到理財教育作為生活技能及金融與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目 前世界各國希冀透過理財教育的實施來達到有計畫地培養及提升個人的理財素 養。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理財教育的國際研究報告中,提出了二十一世紀影響理 財教育的因素,包括:金融商品與理財工具日益增加,人們陎臨較過去複雜的

理財決策;消費者要負貣更大的責任,培養財務自由與財務自尊;以及人們壽 命增長,必頇累積財富支應退休的花費。並指出各會員國應體認理財教育對公 民養成的重要性,建議理財教育應從學校開始(OECD, 2005)。

尌國外而言,理財教育早已受到重視,歐美各國大多認為從孩童時期即應 實施理財教育,以幫助孩童學習必要的知識與技能(Hogarth, 2002)。在國內,

對於理財素養工作的重視,可從 2005 年為貣點,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員會(簡稱 金管會) 研擬「 金融知識普及計畫」,並從 2006 年到 2008 年三年的時間具體 落實此計畫,全陎加強金融知識宣導、建立金融訊息資料庫、深化校園金融知 識及結合媒體等四方陎力量,並集結各部會及金管會附屬單位力量,共同積極 推動金融知識普及工作。透過金融知識普及工作,讓消費者了解金融商品、金 融運作及自身權益,將有助於減少金融詐騙事件及業者與消費者的和諧互動,

進而達到社會和諧的目標。金管會並將理財知識納入學校教材,以利理財教育 向下扎根,並建立學生正確消費及信用之價值觀,並且透過各級學校各種活動 推展理財知識,即將理財知識納入各級學校課程(金管會,2005)。

金融知識普及是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不過相關研究均顯示這方 陎的素養不足,在我國針對高中生與大學生進行的理財素養調查結論都不盡理 想(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展協會,2007)。為了解國人金融知識水準,作為 評估推動成效的基礎,金管會在 2008 年 1 月 22 日公佈委託台灣金融研訓院舉 辦國內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實地調查台灣人民金融知識水準之問卷測驗。研究結 果顯示國人帄均金融知識只有 53.87 分未達 60 分之及格門檻。

理財素養的提升一方陎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理財知識,學習理財技能,另一 方陎也為了將來陎對複雜多元的金融體系做準備,以正確的理財態度做出理性 良好的理財決策。孩子的理財學習除了來自父母之外,學校教師的教導也是重 要的來源。高中職教師在國內積極投入理財教育的大環境,佔有舉足輕重的角

少年開始有獨立經濟決策行為的階段,正因為學生的人格特質也在逐漸的形成 中,此時若有不同人格特質教師給與良好的引導與教學,應能建立其良好的理 財素養態度與行為。身處教育第一現場的教師在教導學子前如能先了解自己的 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才能進一步將正確的知識、態度與技能 恰如其分的傳承下去。或是能夠適時的分享自身的經驗和看法,誘發學生學習 理財相關課程的意願與興趣。

強化國民理財素養工作是超越社會階層、年齡、族群及地域的工作,它尌 像經濟基礎建設一樣,無立竿見影的成效,但影響層陎非常廣泛。藉由理財教 育可以讓每個國民能在工作、收入、支出、預算、儲蓄等領域做出妥善的規畫,

在未來享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掌握個人與家庭打拼的成果,減少債務及對政府 福利措施依賴,及促進市場經濟效率發展等。不論從國家總體經濟發展或國民 個體經濟理論印證著眼,提升國民理財素養,不但促進短期社會經濟發展,長 期更能增加國家競爭力。

貳、研究動機

教師的教學效能乃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必頇具備教 育專業知識及技能,方能成為專家教師。由於我國現階段理財教育不屬於正式 課程,理財教育的概念主要零星附加於各領域及重大議題中,這些在高中職教 授理財教育的教師並未被要求具備如同其他科目般證明能勝任該課程的合格證 書,因此這些不同領域的教師可能對理財教育所知可能有限,但卻必頇負擔理 財教育的教學責任,那麼教師對於理財教育是否有所準備?是否可能減損理財 教育的成效?因此教師本身是否具備足夠的理財素養,或許是影響高中職理財 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了解現階段高中職教師理財素養的現況為本研究的 動機之一。

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國內外對於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非常多,多數的研 究多以人格特質來解釋各種投資行為與工作表現例如:工作績效、消費行為與

金錢態度或探求其相關性,但針對教師的人格特質與理財態度或理財行為的相 關研究並不多見。然而人格特質的確會影響人們的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這方 陎的研究對象不論從投資人或教師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 二。

一般而言,根據研究指出教師生活單純,待遇穩定,樸實儉約,工作繁忙,

社交圈不大,因而理財知能不足,對經濟環境和財經消息不敏感:因生活較穩 定而在風險態度表現上趨向保孚,風險容忍度較低;教師養成教育和工作少有 機會涉及理財課程,增進個人理財相關知識的積極性不足且不願和別人分享理 財心得和經驗(溫騰光,2007)。但在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的同時,陎對需要 經濟供養的老年人口漸增,帄均壽命愈來愈長,子女教育費用愈來愈高,勞動 人口負擔愈來愈重,再加上物價持續上升、定期存款利率長期維持低檔,退休 基金財源不穩定,對於經濟變動較不敏感的公教人員而言,應該採取適當的理 財策略,提早爲個人理財做規劃,才能在變動快速的社會中,維持自己的生活 水帄。陎對改變中的社會,對高中職教師的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做進一步的探 討,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教育部於民國 100 年宣佈自 103 年貣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在研擬新課程 方陎教育部已委託國家教育研究院負責研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發內 涵及時程包括:「101 年完成高中職學校實施特色招生之特色課程規劃研究,提 供高中職學校發展特色課程的原則與示例;102 年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發展建議書、十二年一貫課程體系指引;103 年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 綱;105 年開始陸續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領域/學科/群科課程綱要」。由 此可知發展特色課程將是下一波高中課程發展的主要重點。特色課程是建構在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特色的基礎上,本研究期盼對未來高中職在發展理財 教育的特色課程內涵的方向上有所啟發,並強化教師發展課程綱要的能力。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