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問題、假設與架構,應用SPSS 及AMOS 進行資 料分析。

一、驗證性因素分析

在進行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前,為確認結構方程模式中各測量系統用以估 計四個潛在變項的各個觀察變項,其組合信度、估計參數顯著水準、標準化殘 差常態分佈等是否達到要建構結構方程模式應有的水準,本研究應用AMOS 進 行一階驗證性因素分析。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帄均數及標準差描述受訪者各項基本資料,

及各觀察變項的調查結果。

三、差異檢定分析 (一) 帄均數檢定

本研究以帄均數檢定,驗證基本資料與各觀察變項之調查結果:其值是否 高於3.00,並達.05 顯著水準。

(二) t 考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應用t 檢定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在性別、教育程度、教育 專業背景、修習理財相關課程、對理財知識的興趣、有理財實務經驗、服 務學校背景等於「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理財行 為」有無顯著差異,是否達顯著水準並應用 F 檢定,若顯著水準達0.05 以 下,將進一步以薛費法(Scheffe method)進行事後比較。

四、結構模式分析

為說明內生潛在變項與內生顯性變項之間的關係,外生變項的測量是為說明外

(2)外生潛在變項的測量模式

項對內生潛在變項路徑係數矩陣,Γ是外生潛在變項對外生潛在變項路徑 係數矩陣;δ是結構模式的殘差向量。

(2)結構方程式

本研究根據文獻資料建構之初始模式為1因3果之單向(recursive)

因果模式,所謂單向係假設內生潛在變項與外生潛在變項間存在線性關係,並 將該模式之方程式設定為

ε111ξ1+δ1

ε221ξ1+β12ε1+δ2

ε331ξ1+β21ε1+β22ε2+δ3

本研究將藉由測量模式各觀察變項資料的蒐集與統計分析,獲得ε及ξ的估 計值,再進行結構方程式分析,以獲得γ1131、β1222 等線性迴歸係數估計值,

最後將依據這些係數估計值來檢視該外生潛在變項(因)對內生潛在變項(果)

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效果。

3.參數估計及因果模式辨識

本研究將應用 Amos 進行參數估計,獲得 Λy,Λx,ξ,ε,δ,ε,Γ,Β,δ 等各項參數之 估計值,在估計過程中,檢視 Amos 是否終止估計並回饋警語。由於在估計路 徑係數過程中可能產生無意義或不正確結果,因此,本研究將檢視是否有收斂 失敗或不合理估計值,如標準誤過大,變異數為負的現象。其次,本研究也將 檢視所有誤差變異是否未達顯著水準(t 值>1.96)。模式評鑑結果假如不理想,

本研究即參考 Hayduk (1987)的建議,採取以下補救方式予以處理:

(1)刪除不必要的變項。

(2)以最少的路徑重新建構理論上的SEM 模式。

(3)將測量模式誤差變項變異數設為固定參數。

(二)適配度檢定

(1)絕對適配度(Absolute fit)

本研究將以系列指標,檢視整體模式之絕對適配度:

i. GFI 和AGFI 是否> .90;

ii. RMSEA 值是否< .08;

iii. SRMR 值是否<.05 ;

假如未能達到此等標準,將修改預設模式。

(2)簡約適配度(Parsimony fit)

本研究也將以下列指數檢視初始理論模式的簡約適配狀況:

i. PGFI 值、PNFI 值、PCFI 值是否>.50;

ii.預設模式的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是否<5 iii.預設模式的CN值是否>200。

假如未能達到此等標準,將修改預設模式。

(3)增值適配度(Increamental fit)

本研究將檢視NFI 值、IFI 值、TLI 值、RFI 值和CFI 值等增值適配度指數 是否都為.90 以上。假如未能達到此等標準,將修改預設模式。

2.模式內在結構適合度

本研究將計算預社設模式所估計的參數是否均達顯著水準;潛在變項的組成 信度是否> .5。假如統計分析結果未能達到此等標準,本研究將修改預設模式。

五、多群組分析

接著進行多群組分析比較,以進一步驗證本研究預設模式,在加入此三個 分組變項(性別、理財知識的興趣與理財實務經驗)之後,各群組的因素模式、

因素負荷量、測量係數、結構係數,結構共變係數矩陣,觀察其有無顯著差異。

(一)多重模式的適配度檢定

本研究將採用三種多重模式的適配度檢定,模式一為參數均未限制參數

(Unconstrained)模式,不做任何模式參數限制;模式二為測量係數

(Measurement weights) 模式,設定群組的測量係數相等;模式三為結構係數

(Structural weights)模式,增列群組的結構係數相等。

1、基本適合度檢定

(1) 研究者將檢視各觀察變項之誤差變異有無負值,誤差變異是否都達到.01 以上顯著水準。模式的估計參數與所屬潛在變項之間的因素負荷量是否都符合 理想標準,以判定模式的基本適合標準是否良好,有無違反模式辨認規則。

(2)本研究將檢視各群組多元相關帄方(R2)值是否高於0.60 以上,標準化徑路 係數是否皆為正數,以判定是否與原先預設架構相符合。

(3) 本研究將檢視不同群組的潛在變項參數間差異的臨界比值,依據各徑路 係數的參數差異決斷值判定各徑路係數是否相等,是否存在「組間不變性」

( group-invarient )或組間恆等性。

2.不同群組模式潛在變項之間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將依據不同群組變項之標準化因素負荷量及是否達顯著水準(p

<.001),判定哪一個潛在變項所呈現的效果最高,或所呈現的群體間效果差異 最大。

3.綜合判斷

最後,本研究將以下列統計檢定量,依據適配的標準或臨界值,判斷初始 模式在各群組的適配狀況。

(1) 基本適配度指數 i. 有無負的誤差變異量 ii. 標準誤是否很小

iii. 誤差變異是否都達顯著水準

本研究將以系列指標,檢視整體模式之絕對適配度:

i. GFI 和AGFI 是否> .90;

ii. RMSEA 值是否< .08;

iii. SRMR 值是否<.05 ;

(3)簡約適配度(Parsimony fit)

本研究也將以下列指數檢視初始理論模式的簡約適配狀況:

i. PGFI 值、PNFI 值、PCFI 值是否>.50;

ii.理論模式的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是否<5 iii.理論模式的CN值是否>200

(4)增值適配度(Increamental fit)

本研究將檢視NFI 值、IFI 值、TLI 值、RFI 值和CFI 值等增值適配度指 數是否都為.90 以上。

(5)本研究將使用巢狀模式比較測量係數模式、結構係數模式、結構共變 異數模式等三個模式之增加的卡方值是否過大;增加量顯著性 p 值分是否均 達.05顯著水準;增值適配指標量的變化值或增加量是否都很小,檢視測量 係數模式、結構係數模式、結構共變異數模式等三個限制參數模式之 群組徑路模式是否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