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之實證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之實證研究

壹、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國外文獻 Thoresen 與 Low(1990)發現 A 型人格比 B 型人格有更高收入;

Grable、Park 與 Joo(2009)發現內控人格強烈相信自己的財務狀況是由自己的 理財行為所決定,因而願意採取負責的理財行為,而外控人格認為事件成敗取 決於外在因素,所以實踐控制消費、規劃預算等負責的行為機率較低;Wang、

Lu 與 Malhotra(2011)研究發現內控人格有更多債務,其原因可能是對於管理 債務的能力過度自信所致;Mayfield、Wooten 與 Grady(2008)發現外向性的人 格傾向參與短期性的投資行為,開放性的格傾向參與長期性的投資行為。

3. 國小學生家長在金錢態度與人

b.不同年齡對股票、共同基金、房地 有更多的理財技能就能有效的管理金錢(Carswell, 2009;Collins, 2007)。 O’Neill

(2002)發現有理財素養者比較會編列預算,且能比較家庭實際支出與計畫收 入支出之差別(曾永清、呂秋萍,2014)。Hilgert、Hogarth 與 Beverly(2003)

所提供的證據顯示出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的正向相關性,於現金流動管理、信 用管理、儲蓄與投資上呈現同樣情形(呂秋萍,2011)。Lusardi 與 Mitchell(2007)

的研究中顯示出理財知識越多的人越能夠為退休做計劃以及投資較為複雜的資 產如股票。

Chen 與 Volpe(1998)依據對大學生而做的研究首先建立理財知識與理財 決策的關係。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理財知識愈高,在消費、投資與保險方面的決 策分數就愈高。另外 Robb 與 Sharpe(2009)也發現大學生的信用卡均衡行為

(credit card balance behavior)與理財知識也有顯著的關係。

Clark 與 D’Ambrosio(2003)發現實施理財課程後,理財素養使人們退休目 標有顯著改變。Hira 與 Loibla(2005)指出當工作者接受理財教育後,改善其 理財素養,使人們了解未來可能財務狀況,增加信心進而改善工作滿意度。

Lusardi、Van Rooij 與 Alessie(2007)觀察理財素養與理財決策行為,以物價、

利率、股票等的熟悉度來衡量理財素養,以實際投資行為作為理財決策行為,

發現低理財素養者,他們有較少的投資行為,理財行為多來自朋友的建議(曾 永清、呂秋萍,2014)。

部分學者對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呈現正相關有不同的看法。Braunstein 和 Welch(2002)提出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的關係是複雜的,理財知識的改善不必 然就會自動對理財行為產生影響,而且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的因果關係可能完 全相反,人們可能因為儲蓄與累積財富的行為而獲得知識(呂秋萍,2011)。Perry 與 Morris(2005)就指出心理的因素如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對理財知識與 理財行為產生中介效果。Jones(2005)發現大學生的信用卡負債行為(credit card debt behavior)與理財知識沒有聯結關係。Mandell(2006)持續追蹤學生高中畢

業之後個人財務管理的狀況,結果顯示個人修習理財管理課程對於實際的理財 行為並沒有造成明顯的差異(呂秋萍,2011)。Borden(2008)的研究也發現理 財知識與理財負責行為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參、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之相關研究

Lo、Repin 與 Steenbarger(2005)認為操盤手的交易技巧不一定是天生的,

不同的人格特質類型經過適當指導和練習也能夠執行同樣交易方式,其中外向 性人格特質與其交易表現呈現正相關,交易時的情感狀態是影響交易表現的重 要因素。「內控性」、「紀律性」都是影響金融理財專員工作績效的因素,亦即 相信凡事靠自己努力、成功是靠勤奮而非運氣,以及能調整自己行為適應環境 的理財專員,其工作績效愈佳(邱明真,2004)。亦有實證結果發現員工「勤勉 審慎」、「情緒穩定」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鄭俊英,2008)。

楊美怡(2002)指出愈是內向、情緒不穩定的消費者,愈是會從事不固定 或不確定的消費行為,有理性特質的消費者愈不會參酌他人意見後再進行購 買。Perry 與 Morris(2005)發現內控型與外控型在理財行為有著反向關係,亦 即外控型的個人理財行為分數不高,較不具有負責任的理財行為;反之內控型 的個人理財行為分數較高,較具有負責任的理財行為。內控較高的人,有較高 的投資理財、扶養家人、儲蓄的理財行為(張瓊嬌,杜佳錞、陳美伶與黃堂翌,

2011),施啓文與張怡筠(2000)亦指出內控型的台灣投資人在投資報酬率與 生活滿意度較高。蔣世平(2010)亦認為具有內控特質的投資者較偏好風險程 度較高的投資商品。

楊雅帆(2008)指出金錢態度、人格特質與家庭理財三者之間,除了人格 特質的情緒敏感性與家庭理財有負向關係,其餘明顯為正向關係,且發現國小 學生家長之金錢態度、人格特質對國小學生家長的家庭理財具有預測力;生活 型態為保守傳統型的教師較願意購買年金保險(魏子翔,2012);公立高中職

教師不同風險態度其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風險愛好集群其人格特質上較傾向 經驗開放性及外向性(許雅婷,2012)。

基於過去的研究多朝向從個人情緒及內外控的人格特質所從事的理財與消 費行為做探討,而理財行為也偏向金錢管理。本研究以 Costa 與 McCrae 的五大 人格理論為人格作分類,理財行為的面向除了金錢管理,亦加入風險與財務規 劃,剖析此五種類型的人格特質在理財行為上面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