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前述文獻探討與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幾項教育上的應用與未來進 一步研究等方面之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高中學校、教師與未來研究者參考。

壹、 對政府、教育相關單位的建議

一、在師資培育課程增設「理財課程」學分學程,增進教師財務規 劃能力

在現今臺灣社會中,教師的薪資屬中等且穩定,尤其在金融風暴後及目前 不景氣的狀況下,有政府保障的公立學校教師的穩定收入往往令人稱羡。但大 家也必須知道教育部規定教師不得從事其他兼職工作,使得教師收入的唯一來 源僅是學校薪資,因此這也是相對下的一種「風險」,所以教師們用理財來增加 個人財富。從過去在校園中的跟會、定存,到現在利用課餘之時從事股票、基 金、房產、保險等理財投資,自然對理財工具會產生的風險高低有所瞭解,誠 如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教師的理財行為中以「信用借貸」的正向理財行為是得 分最高的,「財務規劃」得分最低,這正好與上述的教師從事的課餘投資行為相 呼應,並非教師即不從事有任何風險偏好的投資,但也顯示相較之下教師從事 投資時較不看重財務規劃,很有可能個人的投資是集中在少數單一面向,例如 股票或房地產。此種理財行為若遇見單一事件(例如政府政策影響房價)的突 然衝擊,很有可能會嚴重影響個人財富或破產,故必須小心謹慎了解及選擇理 財工具。

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師學習理財課程的多寡對「收支平衡」、「保險與風險」

及「儲蓄投資」的理財行為有顯著影響,理財知識愈豐富的老師在這三方面越 有正向的理財行為,故研究者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該要求師資培育機構在師 資培訓課程中開設「理財素養」相關課程,讓準教師們尚在學校中有機會系統

地學習理財知識,理解財務規劃的重要性,並為高中及各級學校教師開設暑期 或假日進階的理財實務、理財課程規劃,以確保高中及各級學校教師不會因為 個人理財行為之風險影響教學品質,並且也可以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正向的理財 價值觀。

二、提升神經質教師的理財行為意向

在前面統計分析的結果中,我們可以明確地觀察到具有神經質人格特質的 教師其與各項的理財行為相關係數為負值,根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在做決策時為 其神經質特質影響,以致難以下決定,甚至畏縮而放棄理財行為的規劃。因此,

若能針對具有這些人格特質的教師做有系統與計劃性的一系列理財決策與規劃 模式介紹課程,增進其從事理財行為的自信,進而才能提升其與五種理財行為 的相關性。

貳、 對學校的建議

一、增進教師參與進修研習的意願

理財教育在我國未曾正式與全面的實施,因此過去的教師們多半自行進修 或與同好研究來取得理財相關知識或實務經驗,有時親身付出代價才習得經驗 的成本不低。在目前的教育現場針對教師理財教育的進修研習課程提供的選項 不多,而且若非公務派出參與,教師得利用空堂或自行調課參加進修或研習,

如此無疑更是阻礙進修學習的意願,若學校行政方面能多鼓勵教師出席參與並 配合協助調排課,則必然可以增加教師進修的誘因。

三、提提供教師多元的理財課程進修的管道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的人格特質對理財行為具有相關性,開朗樂觀的人格 特質多會從事正向的理財行為。由花旗基金會與婦女救援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顯 示,教師已是青少年理財資訊第二管道來源,影響高中學生的理財觀除了媒體

外,父母親的期望會形塑高中生的金錢觀及理財行為,教師在課堂中的潛在課 程亦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故研究者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在教師研習課程中 開設多元的理財理論課程與實務課程,以符合不同人格特質的教師需求,並增 進教師的理財知識。

參、 對教師的建議

一、積極參與理財相關研習,累積理財知識提升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學的資本,在現今全球化下,任一經濟體有任何變化 均會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影響難以想像,教師唯有不斷充實自己,累積跨學科的 知識,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資訊中解讀訊息,與學生分享即時且正確的資訊,因 此,自我不斷進修與研習新穎的理財知識,進而認識不斷推陳出新的金融商品 並與學生分享,不但可利人亦可利己。

二、透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知識

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產生學習遷移是教學活動的目標,透過 活動設計,讓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理財經驗的高中生學習理財,無論是藉由投資 理財遊戲網站或是課堂擬訂財務規劃、控制收支、記帳等活動,都能讓學生從 中學習到理財的先備知識,且可為將來省去付出代價的經驗。

肆、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之對象為高中教師,因此結果的推論有其侷限性,所以建議未來的 研究者可以延伸研究對象的範圍,所得的結果勢必更具代表性。

二、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主要透過調查研究法,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並分析高中教師人格特 質與理財行為的現況與差異情形。問卷調查無法掌握受室者填答的狀況,被調

查者心理知覺和意願表達為限,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若能在時間、精力、

金錢等因素允許的情況下,採行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所得資料將更為客觀與 周全。

三、在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係採前人編制人格特質與理財行為問卷,在題數上有所控制,雖然已 經盡量涵蓋各層面,但難免疏漏,未來研究者可再精進問卷題目內容,以達測 驗目的。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王佳茹(2013)。人格特質、內外控信念、人際關係與劇校生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 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王芳醴(2015)。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 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 徑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89607 0049%22.&searchmode=basic

行政院金融管理委員(2008)。國民金融知識調查。2010 年 2 月 1 日,取自學術調查 研究資料庫。http://survey.sinica.edu.tw。

余昭(1989)。人格心理學。台北:三民。

吳明隆(2008)。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武典(1977)。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自我概念、社會互動之關係及其改變技 術。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9,163-178。

呂秋萍(2011)。台北縣國中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70 71223%22.&searchmode=basic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 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 中原大學,桃園市。

林欽榮(2002)。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邱明真(2004)。金融理財專員之核心能力, 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 以C 銀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取自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10631

施啓文、張怡筠(2000)。台灣投資人之人格特質及其投資獲利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 研究。取自 http://people.dyu.edu.tw/paper/9219691_c.pdf

洪有義(1978)。肢體殘障學生內外控制信念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1,113-121。

洪瑞禧(2009)。綜合高中學生金錢態度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9076873159161912831

胡立霞(2000)。國小教師教學視導風格選擇取向與教師人格特質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徐寶聲(2006)。留德、法之中國大學生人格特質、價值觀、生活型態及消費行為之

研究(未出版之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婦女救援基會(2011)。46%國中生:老師談理財勝電視 http://www.twrf.org.tw/d_s/index_report.html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 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瓊嬌,杜佳錞、陳美伶與黃棠翌(2011)。理財知識、金錢態度與個人特質對消費 者理財行為之影響。萬能學報,16,161-174

許雅婷(2012)。花蓮縣公立高中職教師人格特質、風險態度與金融理財工具偏好 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彰化市。

郭欣易(2000)。人格特質與激勵偏好、工作態度、工作表現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郭泓伶(2015)。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彭盈潔(2012)。五大人格特質量表之效度驗證-以某遊戲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中央大學,桃園市。

曾永清 (2015)。教育程度、家庭所得對理財知識與理財行為路徑模式之探究。高 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8),49-68。

曾永清(2013)。大學生理財素養及其相關因素徑路關係之檢驗。高等教育,6(8),

1-29。

曾永清、呂秋萍。(2014)。父母理財教導對國中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報, (23),139-172。

黃美筠(2008)。理財教育融入中小學課程的必要性---由其重要性與課程內涵析論 之。公民訓育學報,19,25-54。

黃堅厚(2002)。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

楊美怡(2002)。人格特質、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對後現代主義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

三個世代之比較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 http://ir.lib.isu.edu.tw/handle/987654321/6562

楊國樞(1989)。心理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楊雅帆(2009)。國小學生家長金錢態度、人格特質與其家庭理財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葛樹人(1988)。心理測驗。台北:桂冠圖書。

維基百科(2015)。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8%88%E7%95%AB%E8%A1%8C%E 7%82%BA%E7%90%86%E8%AB%96

劉孝卿(2013)。臺北市高中教師人格特質與理財素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蔣世平(2010)。共同基金投資人人格特質對投資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灣大學,台北市。

鄭俊英(2008)。理財人員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以 A 銀行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

蕭郁瑩(2013)。高中個人理財教育教師教學準備模式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鍾立薇(2007)。金錢態度以及風險容忍度對理財行為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鍾立薇(2007)。金錢態度以及風險容忍度對理財行為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