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篇修辭原則與語種變換類型間的分配律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二)

5.2 語篇修辭(Textual Rhetoric,簡稱 TR)

5.2.2 語篇修辭原則與語種變換類型間的分配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1)在入碼運作原則中切割占 10.2%,其中以閩南語轉碼國語作切割占語種 變換類型最多數6 筆,顯示文本人物偏向以較正式的國語作切割以利訊 息的入碼與解碼。凸顯在此原則中占23.8%,文本人物主要是運用國語 轉碼閩南語15 筆及閩南語轉碼國語 12 筆來達到話題或訊息凸顯的目標。

(2)在表達原則中,美學面向占 20.4%,其中國語轉碼為閩南語占 17 筆為最 高,文本人物多以說閩南語為主,因此從國語轉入閩南語作美學效果在 表達上較容易被接受與引起共鳴。而在表達面向中,有7 筆為國語轉英 語是此準則的最高個數,此種轉碼類型在文本中多數使用於董斯文對妓 女們做英語教學。

(3)在清晰原則中的清楚明顯準則所占比例極高達 24.5%,文本人物偏向以 國語轉碼為閩南語(23 筆)及英語轉碼為國語(9 筆)來達成此目標。文本人 物以非知識份子居多,以轉碼入閩南語的方式較能達成清楚明顯的目的

;而英語轉碼為國語主要還是為董斯文教英語時所使用。

(4) 經濟原則只有表達的方便性一項準則,其中國語轉入英語就占了 11 筆,

多為董斯文所用,因為董斯文為英語老師,對他而言一些詞彙如:

bar-girl-to-be、nick name 或 good manners 等轉碼為英語比較容易及方便 表達。

2. 依表 12 所示,在語篇修辭中語種變換的六個類型裏,從國語轉入其他語言或 方言有94 筆,占語篇修辭語碼轉換的 63.9%,顯示文本中人物在語碼轉換上,

偏好以國語轉碼其他語言或方言來做訊息處理。其中又以國語轉閩南語的比例 最高,占44.2%,原因可能是與國語政策的推行,國語被訂定為官方語言並廣 泛被使用在教育與傳播媒體中有關。

另外,國語轉英語占19.7%,此類轉碼比例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在文本敘述 的年代,台灣社會只有上層階級的人士才有可能懂英語,但也並不是所有社會 位階較高的人都懂英語。英語雖然在當時被視為具有社會優勢的高階語言,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真正具有英語操控能力的人畢竟還是極少數,因此國語轉入英語的比例就不高 了。表12 所顯示的數據多數是小說主角董斯文在對妓女們做英語教學時所使 用的語碼轉換。

由閩南語轉碼到其他語言者,占語篇修辭語碼轉換的25.2%,位居第二。

其中,閩南語轉國語最多,達17.7%。從表 12 中,我們注意到文本中人物只 會以閩南語轉碼為日語和客語,卻無由閩南語轉入英語的語料。針對閩南語轉 碼為日語的部分,台灣地區閩南語人士許多是在日據時期受過日本教育,就算 日語流利程度不是很高,至少都可以作基礎溝通或是具有日語詞彙能力,或者 是因為職業關係(如文本中從事「性工作」)在對話中需要使用日語詞彙,但日 語畢竟不是這些人物的母語,閩南語才是他們操控較好的語言,因此相較之下

,由閩南語轉入日語的比例就很低了。

另外,因為文本中基本語言為閩南語的人物,其教育程度偏低其所接觸的 社會環境較難接觸到英語,所以文本中無閩南語轉入英語的語料。

5.2.3 整體語碼轉換中語篇修辭原則與語用策略的分佈狀況

本節描述文本中語碼轉換背後有哪些語用策略被用來達成語篇修辭的各種 目的。語料分析結果如13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依表13 所示,文本中為達到語篇修辭的語碼轉換所使用的策略如下:訊息 有無(添加訊息、詢問)、全面瞭解(解釋、糾正、確認、澄清)、比較、話題轉換(主 題、段落)及指涉(具體、替代)五類 11 項。語料總數 147 筆中,語用策略所占比 例高低排序如下:全面瞭解43.5% > 指涉 36.7% > 訊息有無 10.2% > 話題轉換 8.8%> 比較 0.7%。

為達全面瞭解,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技巧為解釋(24.5%),其他技巧(含糾正、

澄清、確認)均為少數,顯示在文本的語篇修辭中,人們語碼轉換多數是為了解 釋的功能。而在指涉(36.7%)中,有 27.2%是替代功能,顯示人們會以修辭美學的 概念,在語碼轉換時做字的替代,以便更有效率地表達所要談論的詞彙意義,並 兼具對白在美學上的修辭技巧。在訊息有無的策略中,詢問占6.8%是添加訊息 (3.4%)的一倍,顯示文本中人物溝通時或因為對其他語言或方言能力不足,或者 希望對方以自己熟悉的語言或方言作解釋來取得更多訊息時,便以詢問策略作語 碼轉換獲得更多資訊。話題轉換中的主題切割(4.8%)和段落切割(4.0%)所占比例 差不多,表示為了主題和段落的區分所做的語碼轉換機率較無明顯的差異。

以訊息有無中的添加訊息及詢問的語用策略來達到清晰原則中的清楚明顯 占7 筆,顯示文本人物較傾向以訊息有無達成清楚明顯準則。而全面瞭解策略被 使用於入碼運作原則中的凸顯有23 筆及清晰原則中的清楚明顯有 29 筆為最多 數,其中運用解釋的語用策略在凸顯中有13 筆,清楚明顯中有 14 筆,遠超過全 面瞭解中的其他功能策略。以話題轉換達成入碼運作原則有11 筆,其中主題策 略占6 筆為最多數。

5.2.4 語篇修辭原則和語用策略與語種變換類型的分配律

本節將對文本中,語篇修辭原則與語用策略在語種變換上的分配情形作詳細 的各別分析探討。從表14 的計量結果顯示個數有些分散,所以不做百分比的呈 現,僅做趨向描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為了達成不同的語用功能,人們會因為不同的語篇修辭原則做不同類型的轉 碼,茲分述如下:

1. 入碼運作原則(Processibility Principle)

(1)切割 (to segment)

在切割準則中以國語轉閩南語、國語轉英語及閩南語轉國語為多數,

描述如下:

發話者往往將段落做清楚切割以利對方做訊息解碼。在小說文本中 使用國語轉閩南語和閩南語轉國語來達到解釋與劃分主題或段落的功能,

而閩南語轉國語還多了添加訊息的功用。

a. 國語轉閩南語是因為談話對象均為以閩南語為基礎語言的人士,所以 將語碼轉到閩南語,在對事件的解釋上對聽話者而言較為清楚易懂;以 此轉碼方式做主題(3 筆)和段落(1 筆)的切割也起著易於解碼以利溝通繼 續進行的功能。

b. 閩南語轉國語有 3 筆是為了段落分明的作用,主要考量應該也是基於 談話對象的因素。另外,有時人們會因為怕自己對國語的能力不足,所 以以對方較熟悉的語言對訊息做添加解釋。

c. 國語轉碼英語是為了作段落切割(3 筆),運用於文本內董斯文的教學中,

為讓不懂英語的妓女們了解自己的說明。

(2)指派凸顯程度(To assign degrees of prominence)

在指派凸顯程度中,語種變換有:國語轉閩南語、國語轉英語、閩南 語轉國語及英語轉國語,描述如下:

a. 國語轉閩南語在凸顯的程度共 35 筆中占了 15 筆,主要的語用策略為:

添加訊息、詢問、解釋、糾正、確認、澄清、對比、主題強調及替代性;

也就是國語轉閩南語在文本語篇修辭的凸顯準則下,除了話題轉換中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段落和指涉中的具體性外,幾乎被使用於表12 其餘的語用技巧來達成 此目的。其中,全面瞭解所占筆數最多共10 筆,其他的個數均為 1 筆。

b. 國語轉英語僅為替代功能(3 筆),原因或許是發話者發話瞬間在腦中的 字彙庫中找不到對應字,亦或是為了對原始字彙的維持。

c. 閩南語轉國語共有 12 筆,功能為:添加訊息、解釋、確認、澄清、段 落分明、具體及替代功能。其中,全面瞭解的解釋(4 筆)及澄清(3 筆) 占的個數較多,其他功能均為1 筆。

d. 英語轉國語只有全面瞭解中的解釋(5 筆)功能,主要是使用在文本主角 董斯文的教學時。

所以在此部分,不管是國語轉閩南語或閩南語轉國語,都有添加訊 息、解釋、確認、澄清及替代性的功能。文本中,人們多數以自己較易操 控或聽話者較熟悉的語言做語碼轉換,來達成上述的語用功能。筆者發現 在文本的六種語碼轉換中,人們習慣以國語與閩南語兩種語言互相轉換以 達到凸顯程度的準則。

2. 清晰原則(Clarity Principle)

在清晰度中分為清楚明顯與避免歧義。

(1)標示明顯度(to identify transparency)

在標示明顯中,語種變換有:國語轉閩南語、閩南語轉國語及英語轉 國語,描述如下:

a. 國語轉閩南語占目標為清晰原則語料 38 筆中的 23 筆,訊息有無占 4 筆,全面瞭解占19 筆,其功能及個數多寡排序為:確認(9)> 解釋(5)>

澄清(3)> 糾正(2)、添加訊息(2)及詢問(2),因此我們看到清晰度在文本 中,多以使用語用策略的訊息有無與全面瞭解達成。雖然文本主角董斯 文對國語和閩南語的操控能力相當,因其職業是老師,所以多半以國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和其他人物交談,又因其他主要人物多半是以閩南語為基礎,故在溝通 交流中,將語言轉碼為多數人熟知的閩南語,會呈現較高的清晰度。

b. 閩南語轉國語分別有訊息有無中的詢問占 1 筆,及全面瞭解中的解釋 占2 筆,澄清占 1 筆。

c. 英語轉碼為國語有訊息有無中的詢問占 2 筆,及全面瞭解中的解釋占 7 筆。

(2)避免歧義(to avoid Ambiguity)

在清晰度的38 筆中,避免歧義只有 2 筆,分別有國語轉閩南語及閩 南語轉國語兩種語種變換的型式,筆者初步認為文本人物以糾正的策略達 成避免歧義的目標;這兩筆都是在董斯文對妓女作英語教學時使用的轉換

3. 經濟原則(Economy Principle)

在經濟原則下的語種變換類型有:國語轉閩南語、國語轉英語及閩南語轉 日語,描述如下:

(1) 國語轉閩南語在易於表達的語碼轉換中是為了解釋(1 筆)的功能。在文 本P.51 錢議員對董斯文說明台北妓女不到花蓮服務的原因,轉碼為閩 南語的「大月」,意思就是國語的「生意好的月份」,在過去台灣以閩南 語為基礎語言的華人圈中,民間的四季節日多以「大月」和「小月」來 代表國語的「旺季」與「淡季」。

在經濟原則的易於表達中,人們主要因為話題(如上述例子)、談話雙方

在經濟原則的易於表達中,人們主要因為話題(如上述例子)、談話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