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二)

5.2 語篇修辭(Textual Rhetoric,簡稱 TR)

5.2.5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2) 國語轉英語的功能有:詢問(1 筆)、確認(1 筆)及替代性(9 筆)。替代性 的9 筆中,主要是替代像「OK」、「service」(此字在文本中均為董斯文 對錢議員或惲醫生等知識份子所說的,且基於董斯文的職業為英語教師 的理由,所以筆者推論它為英語)、「bar-girl-to-be」及「idea」等對董斯 文而言以英語表達較為方便的字詞。

(3) 閩南語轉日語全為具體性的指涉功能有 4 筆。過去台灣在日本殖民下,

許多字詞彙已被融入閩語當中,而成為閩南語例如:「沙西米」和「阿 殺力」是因為要指涉的字詞在閩南語中無相對應的字詞,所以便以日語 具體替代。

4. 表達原則(Expressivity Principle)

表達原則的語種變換類型有:國語轉閩南語、國語轉英語、閩南語轉國語、

閩南語轉日語及英語轉國語五種,因為此原則中的表達面向及美學面向個數較集 中於解釋、具體性及替代性,其他功能個數偏低,所以筆者僅提出個數較多的功 能和語種變換並將此原則中的兩種面向合併描述。

(1) 文本中人物以國語轉閩南語達到表達面向的解釋(3 筆)及美學面向的替 代性(15 筆)功能。

(2) 國語轉英語使用於表達面向的具體取代(6 筆)及美學面向(4 筆)的功能。

在美學面向的30 筆語碼轉換中,有 17 筆為國語轉閩南語,它的功能是詢問 及替代性。國語轉英語、閩南語轉日語都和富於表達面向一樣是為了具體和替代 的功能,筆者認為主要是要炫耀自己對其他語言的能力或區別自己與對方的身分 不同以加大彼此距離。閩南語轉國語除了有1 筆替代性外,還有解釋的功能。而 閩南語轉客語是為了詢問及解釋的作用。

5.2.5 小結

在入碼運作原則中,文本中發話者多以國語和閩南語互轉來達到解釋與劃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主題或段落與添加訊息的功能。在清晰原則中,使用解釋的功能居多數。在經濟 原則的易於表達中,人們主要因為話題(如上述例子)、談話雙方的基本語言(對所 要說的語言能力不足),而選擇較具經濟且方便的語言轉碼。在表達原則中,表 達面向及美學面向個數較集中於解釋、具體性及替代性,其他功能個數偏低。

5.3 人際修辭(International Rhetoric,簡稱 IR)

本節將討論整體語碼轉換在人際修辭情境中的分佈狀況、人際修辭情境與語 種變換類型間的分配律、整體語碼轉換在人際修辭情境與社會語用技巧的分佈狀 況及人際修辭情境、社會語用技巧與語種變換類型的分配律。

5.3.1 整體語碼轉換在人際修辭情境中的分佈狀況

本節將討論在人際修辭目的之下,轉碼在社會情境中的比例狀況。分析結果 如表15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

1. 社會標記(41.5%):權力(20.7%)> 親密(9.6%)> 熟悉(5.9%)> 諧和力(5.2%)。

2. 態度(26.7%):評價(24.4%)> 避免尷尬(2.2%)。在評價中,負面評價(23.7%)52

> 正面評價(0.7%)。

3. 社會距離順應調整(19.3%):社會定位 (9.6%)> 趨離(5.9%)> 趨近(3.7%)。

5.3.2 人際修辭情境與語種變換類型間的分配律

本節將針對人際修辭的社會情境與語種變換的分配律做說明描述。語料分析 結果如表16。

52 經筆者向陳芳明教授請益所得,《玫瑰玫瑰我愛你》書名實取於《美國美國我愛你》之諧音,

以諷刺當年社會普遍的崇美心態,整本小說諷刺意味濃厚,所以負面評價的比例偏高為自然現 象。這裡的負面評價主要是:反諷、責備、拒絕等。

Contextual Aspects, 功能策略= Functional Devices, A=情境內容, B=情境 面向, C=語種變換類型;在括弧中為個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人際修辭的語碼轉換類型主要有四種,包括:國語轉閩南語(46.7%)、國語 轉英語(16.3%)、閩南語轉國語(35.6%)、閩南語轉日語(1.5%)。整合之後,可見 以國語轉碼為其他語言有85 筆,占人際修辭語碼轉換的 63.0%,而以閩南語轉 碼為其他語言有50 筆占 37.0%,此結果顯示文本中華人偏好透過由國語轉出的 轉碼方式來達到情境溝通中的語言使用功能要求。

至於文本中,語種變換類型與情境功能類別及支類別的分配律,簡述如下。

(由於表 16 顯現語料分布極為分散,所以僅就個數較高者進行描述,其餘略而不 談。)

1. 國語轉閩南語(63 筆):以態度中的負面評價 22 筆占最大量;其次為社會標 記中的權力11 筆;其他為熟悉 8 筆, 親密 7 筆, 諧和力 6 筆。

2. 閩南語轉國語(48 筆):以社會標記中權力有 13 筆占最多數;其他數量多寡 依序為態度中的負面評價10 筆,社會距離順應調整中的社會定位 8 筆,

社會標記中的親密6 筆。

3. 國語轉英語(22 筆):以社會距離順應調整中的趨離 8 筆占最多數,其次為 社會定位占4 筆。

至於閩南語轉日語在此種語碼轉換中僅有社會標記中的權力2 筆。在上述四 種語種變換類型中,以國語與閩南語的互轉占大多數(82.3%)。

文本顯示人際修辭中的語碼轉換裏,標記權力者占多數(20.7%),且多數為 國語與閩南語的相互轉換,而且閩南語轉入國語與國語轉入閩南語數量很平均只 差1.5%。筆者認為閩南語雖為台灣多數人口的母語,但因為國家語言政策如推 行國語運動與國語(Mandarin)被定為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的關係,國語和 閩南語間一直存在著並用關係,誠如上述因為台灣說閩南語的人口占多數的緣 故,文本中人物在展現諧和力上也常以國語轉為閩南語。

如表16,顯示在情境的場合面向中,文本人物較常以閩南語轉入國語(5 筆) 做為正式性的強調。而在社會面向的社會距離順應調整中,以國語轉入英語(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表17 顯示,為達到人際修辭的語碼轉換社會情境目標所用的功能策略如 下:幽默、生動、反諷、鄉土味、貶抑(訓斥、指責、抱怨)、挫折、稱讚、炫耀、

緩和、強調(引起注意、對比)、反駁、澄清、糾正、解釋、提議(建議、警告)、

要求程度(請求、命令)、專門化等 22 項功能。其中,貶抑所占的比例最高 29.6%(40 筆),由此可見語料中,在人際上的語碼轉換最大部分是貶抑功能,其次是反諷 15.6%(23 筆),反駁居第三位占 13.3%(18 筆),其他功能的比例都在 10%以下。

在文本中,各項功能技巧均有其特定社會情境功能的分配與作用。以下將列 舉其中幾項所占個數較多的做說明:文本人物以生動來縮短社會距離或做人物描 摹。以貶抑來加大社會差距,或表明說話者自身的態度。以反諷做權力上差異的 強調或做態度上的負面評價。在語用技巧上,文本人物通常以反駁的方式做社會 標記中社會定位標示。

在人際溝通中,貶抑屬於負面的交際行為,為了顧及對話雙方的面子、維繫 彼此正面的情感,人們通常會運用語碼轉換作為緩和的工具,藉以達到訓斥、指 責及抱怨的功能。

5.3.4 人際修辭情境、社會語用技巧與語種變換類型的分配律

本節將以社會情境(Contextual Aspects)為討論的座標主軸,對社會情境 (Contextual Aspects)、語用功能策略(Pragmatic Devices)與語碼轉換三者之間的相關 對應使用狀況做綜合說明。相關語料如表18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1. 場合面向

(1)正式性(formality)

依表18 在正式性的 8 筆語碼轉換,其功能技巧有:輕重程度調整、

反駁及專門化。

人們以國語轉英語及閩南語轉國語達到專門化的功能,顯示在文本描 述的時代中,人們偏向以當時的高階語言英語和國語表現專業與知識。閩 南語轉國語還有引起注意與反駁的功能。在台灣,當人們為了引人注意,

強調個人立場(如反駁)或對場合及議題的嚴肅性時,會使用較為正式的國 語。

(2)參與感(involvement)

參與感共有9 筆,其功能技巧有:挫折、輕重程度調整、反駁與修護。

a. 國語轉閩南語有輕重程度調整和修護的功能。在文本中,董斯文與錢 議員為了引起非知識份子們的注意,會以「你們知道莫?」、「你們大家 知道莫?」、「還講什麼,你知道莫?」等句子做轉換增加聽話者參與度 來達成輕重程度調整中的強調與修護中的澄清功能。

b. 國語轉英語僅有表示挫折的功能。

c. 閩南語轉國語除了在輕重程度調整上要引起注意外,還有反駁的作用

,與上述正式性中論點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2. 社會面向

(1) 社會距離順應調整 (accommodation of social distance)

社會距離順應調整共有26 筆,其功能技巧有:生動、反諷、貶抑、

挫折、稱讚、炫耀、輕重程度調整、反駁及修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a. 國語轉閩南語:共 7 筆,文本人物以此達到生動、貶抑、稱讚、輕重 程度調整與反駁等作用。對於說閩南語人口為多數的社群,閩南語 (如俚語、俗諺)在人際溝通上較國語更易達到生動的效果,例如每 當選舉時期,候選人往往會以閩南語的俚語、俗諺來吸引選民的注 意。在文本中,由於非知識份子的比例多於知識份子,閩南語是文 本中多數人的基礎語言,所以轉用閩南語以達成趨近的目標。而為 達到趨離的作用,人們通常也會用閩南語轉國語來實現。

b. 國語轉英語:共 12 筆,在語料中相對於妓女院老闆們,主角董斯文是 英語老師,社會位階較高,所以他運用國語轉英語做貶抑中的訓斥

、指責、抱怨與挫折、炫耀,以便與妓女院老闆們做關係上的切割 達到趨離的目的。

c. 閩南語轉國語:共 7 筆,主要的功能為反諷、反駁與修護。

人們以國語轉閩南語做指責、引起注意和反駁以凸顯社會階級上的定 位。以國語轉英語和閩南語轉國語做反諷以區隔身份。在社會定位中,人 們傾向以轉碼為較高階的語言做反諷,以達到兼具社群區隔與諷刺的雙重 效果。

(2)社會標記(social status)

在社會標記的54 筆中,其功能有:幽默、生動、反諷、鄉土味、貶 抑、稱讚、輕重程度調整、反駁、修護、提議、要求及專門化。

a. 國語轉閩南語:共 31 筆,其作用是:幽默、生動、反諷、鄉土味、貶 抑、輕重程度調整、反駁、修護、提議、要求及專門化。

b. 閩南語轉國語:共 20 筆,其功能為:幽默、反諷、貶抑、稱讚、反駁、

修護、要求及專門化。在說閩南語的社群中,以國語做稱讚有加乘 的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c. 國語轉英語:共 1 筆,其作用為專門化。閩南語轉日語只執行貶抑(共 2 筆)的功能。

不論國語轉閩南語或閩南語轉國語都具有反諷、貶抑、反駁、修護、

要求與專門化的功能,或許表示談話對象間的關係與談話者的語言能力影 響著語碼轉換的類型。

(3)態度(attitude)

在態度的36 筆中,其功能技巧有:反諷、貶抑、稱讚及輕重程度調

在態度的36 筆中,其功能技巧有:反諷、貶抑、稱讚及輕重程度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