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語碼定義

2.1.3 語碼轉換的條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王(2001)兩人無重複之處:說明(explanation)、確保完全理解(ensuring complete comprehension)、拒絕(refutation)、鄉土味(local flavor)、社會地 位標示(status label)、自我風格呈現(desire for varity of style)11

2.1.3 語碼轉換的條件

郭蕙瑜(2005:11)指出進行語碼轉換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第一是要具有

「足夠語彙字庫」(verbal-repertoire);第二,是要有「識別不同社會場域」

(institutionalized domains)的能力。就如 Hymes(1971)認為,要具備有溝通 知能(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也就是,要具備有要在什麼時候,什麼 場合中,對什麼人,以什麼方式,說什麼話的判斷能力。

2.2 語碼轉換(語碼雜用 CODE-SWITCHING)現象的定義

本研究是以廣義的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來指稱狹義的語碼轉換 (混碼 code-switching)與語碼混用(夾碼 code-mixing),本節將討論混碼與夾碼的定 義。

2.2.1 混碼(code-switching)與夾碼(code-mixing)的定義

回溯社會語言學界研究語碼轉換的歷史,較具關鍵與影響力的是Gumperz和 Blom(1986)對挪威北部一個只居住著1300位居民的小漁村(Hemnesberget)的研 究;雖然在他們兩位之前,有其他學者如Barker(1947)12、Weinreich(1953)13也曾 做過語碼轉換現象的研究與探討,而Vogt(1954)的著作“Language Contacts”更是 被語言學界認為是「首次啟用code-switching一詞」的文章(Alvarez-Cáccamo 1998;

Benson 2001);但是直到Gumperz & Blom(1972)在篇名為“Social Meaning in Linguistic Structures”的研究,才真正掀起了各種跨領域學界對語碼轉換研究的熱

11 郭蕙瑜(2005):《語碼轉換之社會心理功能-以國小 ESL 班級學童語言表現為例》,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12 Barker, George. 1947. Social Functions of Language in a Mexican-American Community. Acta Americana 5: 185-202.

13 Weinreich, Uriel. 1953. Languages in Contact. The Hague: Mouton.

甚至是說話風格交替使用現象的共同術語」15。Grosjean (1982:145)說語碼轉換 就是「在同一次的話語交談中,兩種或多種語言的交替使用」。16Gumperz (1982: 根據Milroy & Muysken (1995:7),「語碼轉換」發生於雙語或多語者間在同一 個對話之間的交替使用19。Gal (1988:247)說:「語碼轉換是一種被用來建立、

跨越或消除族群藩籬的交談策略;對話者運用他們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以語碼轉 換來創造、喚起或改變人際關係」20。Brice & Brice(2000)說明「語碼轉換是包含 完整句子、片語或詞、或是從其他語言借入字彙的使用」21

14 Heller(1988:1)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communicative episode”

15 Hymes (1974) defines only code-switching as “a common term for alternative us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varieties of a language or even speech styles”

16 Grosjean (1982:145) ‘‘the alternate us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the same utterance or conversation’’

17 Gumperz (1982: 97) defines code-switching as a discourse phenomenon in which speakers rely on juxtaposition of grammatically distinct subsystems to generate conversational inferences.

18 Myers-Scotton (1993:3)“Codeswitching is the selection by bilinguals or multilinguals of forms from an embedded variety (or varieties) in utterances of a matrix variety during the same

conversation. ”

19 Milroy & Muysken (1995:7)“the alternative use by bilinguals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the same conversation”

20 Gal (1988:247) “codeswitching is a conversational strategy used to establish, cross or destroy group boundaries; to create, evoke or change interpersonal relation with their rights and obligations”

21 Brice & Brice(2000) “Code switching includes the use of complete sentences, phrases, and borrowed words from another languag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Hymes (1974)、Gumperz (1982)、Bokamba (1989) 和Myers-Scotton (1995)都 提出語碼轉換是包含不同語言間或同一語言及其變體(variety)間的轉換;更指出 這種現象是話語參與者間權利與義務關係。Bokamba (1989)、 Brice & Brice (2000) 都提出了語碼轉換的範圍包括字彙、片語和句子間的轉換現象,而Bokamba並且 指出語碼轉換在會話中發生的頻率比書面語高。Myers-Scotton (1995)論述語碼轉 換是高度理智運用的表現。Gal (1988)則強調了語碼轉換在會話策略運用上對人 際關係的影響;它也被視為是一種策略,Monica Heller(1989)在對加拿大Quebec 和Ontario做社會語言學研究時,就曾將語碼轉換視為社會溝通、政治權力與經濟 協商策略。

總括來說,語碼轉換是指操雙語或多語者,在同一語言情境中,依照自己的 心理動機或所處環境的適切性需求來選擇所要使用的語言(或稱語碼),並在多種 語碼間做交替互換,以達溝通目的的一種語言行為;而且語碼轉換通常被認為是 兩種或多種語言、方言及其變體並置使用的現象。此處所謂的語言變體,一方面 是指同屬一種語言的各種區域性或社會性方言,同時也指同一種語言的各類文體 形式。語碼轉換中的語碼是指對話溝通中所使用的語言系統,它可以是一種語言 或方言等。在多語並存的台灣社會,語碼轉換不僅出現在口語中,同時也出現在 書面語如本研究所要討論的小說文本中。

Bokamba (1989)為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下定義的同時,他也替夾碼(語碼 混用code-mixing)做說明,「夾碼(語碼混用code-mixing)是人們為達成溝通的前提 下,將諸如詞綴、字彙、詞或片語、子句等不同語言單位崁入交談話語中,將彼 此所聽到的與理解的語碼做協調,以便推斷彼此話語意圖」22。Muysken (2000:

1)解釋夾碼「code-mixing 是指當來自兩種語言的各種詞彙與語法特徵出現在一 個句子當中的所有情況」23。而 Bhatia and Ritchie (2004)表示夾碼「code-mixing 指

22 Bokamba (1989) “code-mixing is the embedding of various linguistic units such as affixes (bound morphemes),words (unbound morphemes), phrases and clauses from a co-operative activity where the participants, in order to infer what is intended, must reconcile what they hear with what they understand.”

23 Muysken (2000:1) “code-mixing refers to all cases where lexical items and grammatical feature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的是基本上來自兩個不同語法系統的不同語言單位如詞素、字彙、修飾語、片語、

子句和句子,在一個句子中的混用」24。簡而言之,夾碼(語碼混用code-mixing) 是由一個語言到另一語言間,語言單位的移轉現象。

在我們的實際應用上,語碼轉換(混碼 code-switching)和語碼混用(夾碼 code-mixing)在界定上容易讓人造成混淆。而語碼轉換又是一種錯綜複雜的語言 現象,要精確下定義並不容易。本研究以廣義的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

涵蓋狹義的語碼轉換(混碼)及語碼混用(夾碼)。

2.3 語碼轉換現象分類

語碼轉換的分類會因研究學者的研究範疇而有所不同,本論文僅將與本研究 對語料分析相關的分類提出來探討。

2.3.1 情境型、隱喻型和對話型語碼轉換

Gumperz (1972,1982)曾把會話中的語碼轉換提升為心理層面,並將之當作一 種社會現象來看待,認為語碼轉換隱含著心理動機,且標示著話語參與者間關係 的改變,經由這個現象使彼此確定相互間的情感關係、溝通方式以達成溝通目標

。Blom & Gumperz (1972) 在對挪威所做的一項關於語碼轉換的研究中,提出社 會、語境和情感因素對人們語碼轉換的行為有著重要影響,並將語碼轉換做以下 分類:

1. 情境型語碼轉換 (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

語言變體的使用和情境因素及社會關係密切相關,對話參與者在什麼場 合(如:工作、學校、家裡),做什麼樣的活動(如:公開演說、正式協商或特 殊的儀式),對誰談話(如:政府官員、朋友、家人或陌生人)等,都深受到這

from two languages appear in one sentence”

24 Bhatia and Ritchie (2004) “code-mixing refers to the mixing of various linguistic units (morphemes, words, modifiers, phrases,clauses and sentences) primarily from two participating grammatical systems within a sentenc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些情境因素影響;當其中一項因素有變化時,對話參與者的語碼也會跟著變 動。經由語碼轉換來達到人際溝通所要達成的社會心理及語言使用目的。例 如:在Blom & Gumperz (1972)對挪威的研究中發現,老師在課堂授課時,通 常會使用標準語Bokmål,但是當他們要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時,他們會採用當 地方言Ranamål。這顯示社會情境和語碼擇用有直接關係。

2. 隱喻型語碼轉換(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

這類語碼轉換是為了傳達特定的社會隱喻意義,話題(Topic)是影響語碼 轉換的主要因素,外在的情境因子對語言的擇用並無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即 使在情境因素改變的情況下,說話者仍會使用自己心中既定的語碼,來傳達 言外之意及心理動因,如表示强調、引人注意、表示某種情感,傳達某種信 息等溝通效果。根據Blom & Gumperz (1972)的觀察,挪威當地居民的銀行職 員彼此打招呼或詢問有關家庭事務時使用Ranamål,而當他們在談論生意交 易時就傾向使用標準語Bokmål。這說明了人們在談論私人事務時傾向用方言

,而當所談論的話題較為正式或嚴肅時,人們會使用標準語。

3. 對話型語碼轉換(Conversational code-switching)

Gumperz (1982:59) 認為「對話型語碼轉換是在同一次的對話交談中,

屬於不同語法系統或其子系統間兩種語言的並置現象。這種語碼交替常混雜 在同一句子中,傳達同一訊息。」25,因此提出對話型語碼轉換功能方面的六

種基本分類(已在本章 2.1.2.1 列出)。Erica McClure & Malcolm McClure(1988) 指出對話型語碼轉換是附屬於情境型語碼轉換的,並且這兩種語碼轉換的發

生因素都是先由社會認同引起的。26

25 “Conversational code switching can be defined as the juxtaposition within the same speech exchange of passages of speech belonging to two different grammatical systems or subsystems”

(Gumperz 1982:59).

26 Monica Heller(ed), Code-switching:Anthropological an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Berlin, New York, Amsterdam:Mouton de Gruyter, 1988, P. 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Stroud(1998)27在一篇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小村莊Gapun 所做的研究文 章中,曾提出對話型語碼轉換具有表達社會文化意義的本質。在表現族群意識 的他碼(they-code)和我碼(we-code)語碼轉換時各個語碼間的結合,都有促成以 下幾種修辭與風格效果:標示直接與描述性言談(reported speech)間的區別性、

澄清和強調訊息、複述(iteration)、證實訊息、標示說話者參與涉入(involvement) 的程度。

同時,Stroud 在分析 the kros(Gapun 當地的一種言談類型)的語用功能時,

也以俄國文學理論家巴赫汀(M.M. Bakhtin)的眾聲喧嘩(Heteroglossia 或稱多音 交響Polyphone)和雙聲語(Double-voiced words)概念,來說明 Gapuners 對語言 使用的意識形態和傳統社會文化鑲嵌在語言中的意圖與價值觀。

2.3.2 句間轉換、句內轉換和附加語碼轉換

Poplack(1980)依語言結構區分了三類語碼轉換:句間語碼轉換

(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內語碼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與附加語碼轉 換(Tag switching)。

1. 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

句子和句子間的轉換;說話者顧慮到聽話者的語言能力,或者因為對其 他相關因素的考量,在說話時以句子為單位做語碼轉換,這種轉換發生在兩 個句子或子句的分界處。

2. 句內語碼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

這是同一句子中語言單位的轉換,它涉及到句子或子句內部的轉換。說 話者因為特殊社會心理的目的,為了加強特別的話語效果,在言談中句子的 句首、句中、或句尾插入另外一種語言的語碼,稱為句內語碼轉換,有些學 者也稱它為夾碼(code-mixing,簡稱 CM),是句子內的轉換,主要是單字與片

27 Auer, Peter (ed.)(1998).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 :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 .London : Routledge.(P.321-3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語的代換(Tay 1989)。

3. 附加語碼轉換(Tag switching)

指的是在單一語言表達的句子或子句中,插入另一種語言表述的附加成 分(tag)加強語氣;有時候也包含言談標記(discourse markers),像OK、all right 或well等。也就是說話者為了突出其雙語的特色,在原本使用的語言中,插入 意義相同的語句、詞語或感嘆詞來加強語氣。它可以出現在句子的任何位置。

專家學者們對於如何將句間語碼轉換與句內語碼轉換這兩種現象作釐清 一直有爭議。針對學者們的論點,我們歸納出以下幾點看法:

1. 以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指稱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以語 碼混用(code-mixing)是用來指句內語碼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這些 學者有:Auer (1998),Bokamba (1988),Hamers & Blanc ( 1989),Haust &

Dittmar (1998),Kachru (1983), Kamwangamalu (1992),David Li (1996),

K.K.Luke (1984),Morrow (1987), Sridhar and Sridhar (1980) 等。

2. 李平(1997)認為在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與句內語碼轉換

2. 李平(1997)認為在句間語碼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與句內語碼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