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統計學習觀點所設計的華語語詞學習方案

第五章 結論與教學建議

第二節 以統計學習觀點所設計的華語語詞學習方案

我們嘗試以統計學習的觀點出發,設計一個提供給外籍學生的中文語 詞學習的流程,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中提示學生以透過環境汲取語言訊息的 方式學習,引導學生將這樣的概念應用到生活中,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前 進力。整合前一小節中提到的幾個重要教學建議,我們可以配合初學者的 學習單元,規劃以下的教學方案。

一、教學目的:在自然閱讀的情境中練習語詞識讀。

二、教學對象:初學中文的外籍學習者,學時約在30小時上下,或僅 有極少識讀中文經驗的外籍學生,且目前的居住環境為主要使用中文的區 域(如台灣)。

三、教學主材料:咖啡廳飲料單或同類型的分類菜單。

四、教學目標與預期學習成果:學生在經過本教學流程後,應可掌握 該真實材料中,代表各飲料類別的中文語詞以及常見飲料語詞,並識讀出 來。學會中文菜單中飲料名稱的中文語詞組合順序,並應用至未曾讀過的 菜單材料中。能正確使用在點購飲料時可能使用到的簡單句子。

五、教學前置準備:教師收集幾種不同的飲料單做為準備,找出每張 飲料單中皆一致出現的語詞組合,優先列為此單元的教學重點。由於真實 材料中的組合和訊息來源相當多,教師需先過濾材料。

六、預期進行時間:50分鐘。

七、教學流程與步驟:

(1)暖場討論,5分鐘。如:在台灣,你最喜歡的飲料店叫什麼名字?

你最喜歡什麼飲料?如果你不懂中文字,你怎麼點飲料?你用英文點飲料 還是用中文點飲料?你想學會哪種飲料的中國字?

說明:和學生進行簡短的對談,導入學習主題,提示本日學習目的。

本段不限以中文或學生能使用的其他語言進行交談,只要能帶起學習和討 論的氣氛,以便順利導入下一個學習階段即可。

98

(2)學習點餐時常用的短句,10分鐘。教師在黑板上以拼音寫下點餐時 經常用到句子,如:請問你要什麼?我要三杯咖啡。冰的還是熱的?多少 錢?我們有咖啡、果汁、茶。

說明:學生學會常用的點餐句型後,可搭配閱讀飲料單和其他同學討 論互動或進行角色扮演等任務。

(3)快速掃描學習材料,3分鐘。請學生先掃描一次飲料單上的中文 字,可以用鉛筆把已經認識的字圈選出來。

說明:使學生熟悉即將閱讀的材料,並了解學生已辨識的中文字。

(4)尋找重複出現的組合,5分鐘。將飲料單依照飲料類別分成數個小 區塊,請學生逐字閱讀小區塊當中的文字,找出重複出現的中文字組合,

並以鉛筆圈出。

說明:引導學生注意材料當中重複出現的中文字組合,發現可能的詞 語界線。此階段會圈出數個符合區塊類別意義的中文詞組合,如:在「拿 鐵」區塊中,可能會圈出綠茶拿鐵、原味拿鐵、焦糖拿鐵、香草拿鐵、草 莓拿鐵…等皆具有「拿鐵」一詞的品項。

(5)形音義標記練習,10分鐘。教師提供(4)當中所圈選出來的語詞之發 音,並解釋其意義,使用字卡協助學生記憶字形、字音、字義。亦可搭配 步驟(2)當中所學習到的句子進行簡短的會話練習。

說明:在學生找到重複出現的語言形式後,教師協助學生建立關於該 語言形式在語音和語意方面的理解。此階段中語詞的學習價值在於掌握品 分類的名稱,學會基本的類別名稱後,學習者在接觸新的菜單時,可使用 同樣的方式快速找出產品的大類別。

(6)找尋跨類別中重複出現的語詞組合,並學習該語詞的語音和語意,

10分鐘。逐字閱讀比對,請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圈選出跨類別中重複出 現的語詞組合,並以字卡帶領學生練習語詞的形音義配對。

說明:引導學生發現跨類別的語詞組合,在此階段中,學習者會圈出 數個代表飲品口味的語詞,如:香蕉、焦糖、草莓、蜂蜜等等。由於步驟

(3)中已經要求學生圈選出材料中的主要類別,並在材料單上留下記號。因 此在此階段中,學生透過不斷圈選類別語詞前的修飾語詞,而重複經驗到 中文組詞結構之「定語 + 中心語」結構。

(7)綜合練習,3分鐘。由教師或學生讀出指定的產品名稱,學生在飲 料單上指出對應的中文語詞,可搭配分組競賽的方式進行。若學生已經相 當熟悉各種飲品名稱的配置,則可以搭配步驟(2)當中的短語進行角色扮演 練習。

說明:本階段的練習目的為加強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材料的熟悉度,

並能快速識讀學習過的材料。

(8)分派學習任務,2分鐘。說明學習任務:學生於課後嘗試利用課程 中所學會的語詞至真實環境中,施行方式為探索學校或住家附近的咖啡廳 或飲品販售處,以手機拍攝包含今日課程中所學到的幾個語詞以及產品,

上傳至指定的教學網路空間。或索取店家之飲料單,以相同的步驟圈選出 課程中所學到的語詞。並於下次上課時將材料帶來,介紹該店家所販售的 飲品種類。

說明:本階段任務設置的主要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探索周遭之語言環 境,在不同的環境中重複經歷相似的語言型態。由於在課程中教師已經協 助學習者掌握一些正確的語詞組合,學習者可以此經驗為起點,在不同的 情境下鞏固所學,並嘗試把尋覓語詞規則的經驗擴及到其他語詞的學習識 讀上。

100

以上教學方案中,教師透過導引學習者關注真實材料中重複出現的語 言形式,以及外顯式的語詞意義教學,合併為一個從統計學習觀點出發的 教學方案。這個教學方案的精神在於引導學習者透過接觸環境中的真實材 料而歸納出一些基本的語言組合規律。某些語言形式由於其配對出現的比 率較高,成為一種組合規律。從學用合一理論 (usage-based theory)的「規則 尋覓」的角度出發,教學者引導學習者關注具有較高緊密度的文字組合, 常提及的外顯式的教學指導 (explicit instruction)。但由於此種類型的教學方 式常將語言的形式和意義獨立於整個環境脈絡外,而使得學習語言的方式

如 : 重 音 、 拼 讀 語 音 對 應 規 律 等 訊 息 。 類 似 的 研 究 包 括 Apfelbaum、

Hazeltine 及 McMurray (2013)以一年級的英語學習者所進行之訓練,希望受 試者學會英語當中的母音以及拼讀時的所對應的語形。在他們的訓練中,

實驗者並未告知對應的規律性,但受試者需要判斷目前所接觸到的拼字組 合是否和訓練階段中所看到的拼字組合相同,並給受試者關於判斷結果之 正誤的回饋。該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能以隱性學習的方式掌握這些拼讀 的對應規律,而且若受試者在學習過程中經驗更多種類型的子音框架組 合,更有助於他們掌握母音的拼讀對應。這些研究都提示了語言本身所具 有的各種規律性不一定要透過課室的講授來學習,而確實有機會由重複接 觸環境中的語言材料而掌握。

此外,語言作為社會互動的產物,亦同時攜帶了眾多環境脈絡於其 中,傳遞了語言所處環境所搭配攜帶的各種層級的訊息,可能是互動對象 的表達動作、語言使用的場域特定性等等,而這些訊息對於建構一個完整 的語言系統具相當程度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更重要的是,環境脈絡所 提供的搭配訊息,提供了學習者更多接觸不同語言範例的機會,而能使得 學習更為深刻。

多數人的第一語言習得或學習經驗,是建立在探索未知、未具規律的 環境經驗上,都需要從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訊號當中總結歸納出適合的規 律以形成對外在環境的詮釋。此種歸納歷程,整合了多種人們先天配備的 認知能力運作(如統計學習能力),這些能力有時需要注意力的大量投入,

有時卻能以隱性學習的形式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在第二語言學習 時,不論教學者或學習者皆可以考慮將部分的學習模式調整成更符合認知 系統處理訊息的慣性,並將教學材料以有利於認知機轉處理的形式傳達給 學生。鼓勵學習者嘗試在不同脈絡下的語言運用,使學習者不但練習使用 課堂中的語言知識,也在重複接觸語言下,自然地(以隱性學習的方式)

掌握語言所攜帶的其他可能組合資訊。以語言的特質以及人們所具有的基 礎認知能力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適性而教或將有益於學習者以更有效 率的模式掌握語言的組織型態,以及語言和環境線索的各種層次組合。

102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工業技術研究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2011)。工研院文字轉語音 Web 服務【網頁 資料】。2013年5月31日,取自 http://tts.itri.org.tw/

周文帥、馮速(2006)。漢語分詞技術研究現狀與應用展望。山西師範大學學

報,20(1),25-29。

林千翔、張嘉惠、陳貞伶(2010)。結合長詞優先與序列標記之中文斷詞研究。

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15(3-4),161-179。doi:10.30019/IJCLCLP.201009.0001

林仁一(2012)。物理的斷詞線索對一般大學生閱讀效率的影響:一個眼球軌跡

追蹤的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台南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昱成(2009)。詞間空格對國小正常及閱讀困難學生閱讀效率之影響。國立成

功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台南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孫茂松、鄒嘉彥 (2001)。漢語自動分詞研究評述。當代語言學, 3(1),22-32。

陳家興、蔡介立(2016)。詞彙邊界線索影響閱讀中文表現的眼動證據。中華心

理學刊,58(1),19-44。doi:10.6129/CJP.20160304

陳振宇(2013)。學語言是學到了什麼?從語言的多面向樣貌探討語言教學的新

路徑。臺灣華語教學研究,7,1-12。

陳稼興、謝佳倫、許芳誠(2000)。以遺傳演算法為基礎的中文斷詞研究。資訊

陳稼興、謝佳倫、許芳誠(2000)。以遺傳演算法為基礎的中文斷詞研究。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