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一至實驗八結果彙整

第四章 綜合討論

第一節 實驗一至實驗八結果彙整

本研究探討的主要議題為以華語為二語的學習者的語詞統計學習表 現。統計學習在過去的20多年的研究中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證據,支持統 計學習機制和人類的語言學習有密切的關連性,是一種不需要太多注意力 涉入即可自動運作的認知能力,能協助人們在遇到新的訊號輸入時,發現 其中隱含的規律性。過去關於統計學習和語言習得之間的關聯性的研究,

主要以聽覺管道的材料為主。雖然有部分研究探討視覺管道的統計學習效 果,但材料多以圖形為主,少有以真實文字為材料的研究。

中文文字的排版具有「無詞間空格」的特性,因此讀者在閱讀中文時 並無法由文本上發現語詞界線的物理線索。那麼讀者是依據什麼線索將語 詞由連續的中文字當中切割出來呢?本研究採用兩種不同的實驗派典,探 討學習者是否能由連續的中文字串當中,找到語詞的界線,完成斷詞作 業。我們假設讀者在解決閱讀時的斷詞挑戰,所依據的線索是相鄰文字間 的銜接概率值。銜接概率較高者代表兩個相鄰文字單位間的銜接強度較 高,能以先出現的語言單位預測隨後出現的語言單位,而銜接概率較低者 則代表此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的黏著度較低 ,因此較有可能是詞界線的位 置。而此處所提到的閱讀,乃指涉讀者觸接到閱讀材料時的視覺處理階 段,未涉及到字音字義的提取和閱讀理解的層面。

研究中一共進行了八個統計學習的實驗,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實驗派 典。實驗一到實驗五採用 Saffran 等人 (1997)過去用在探討聽覺管道統計學 習的實驗派典,實驗六到實驗八則是採用了Fiser 與 Aslin (2002)探討視覺管 道的統計學習派典。

實驗一以6個中文雙音節詞,模擬自然語言的構成,組合成一個包含數 種銜接概率的連續中文音節串,共計有3600個中文音節。這個音節串以固 定速率播放,中間沒有停頓或其他的語音線索可供受試者找出語詞的界 線。受試者聽完此音節串後參加測驗,其作業為由兩個中文雙音節語詞中

挑選出一個曾經聽過的組合。結果顯示受試者的平均答對率為 .57,p

82

測試。實驗六重複驗證了Fiser 與 Aslin (2002)以抽象圖形進行的實驗程序和 視覺統計學習效果。實驗中使用了12個抽象圖形,以3個圖形為一組,形成 4組圖形詞。每個圖形詞各隨機重複72次後,形成一串包含288個圖形連續 圖形串。每個圖形詞內相鄰的兩圖形間的銜接概率為1,圖形詞間相鄰兩圖 形的銜接概率為 .33。每個圖形以固定的速率由螢幕中央的遮蔽物後出現,

向螢幕邊緣移動後繞回遮蔽物之後,下一個圖形由反方向以相同方式呈 現。受試者觀看完連續圖形串的動畫後,參與測驗,從兩個圖形詞選項當 中挑選出見過的圖形組合。受試者的平均答對率為 .77,p < .001,顯示受 試者可以掌握材料中的統計規律性,並以此判斷圖形詞的界線。

實驗七將實驗六材料的12個圖形全數置換為韓文字母,並招募未曾有 過韓語學習經驗的受試者,檢測受試者是否能在相同的材料呈現方式下,

處理連續的真實語言符號中的統計資訊。實驗七受試者平均答對率為 .65,

p < .01,顯示受試者能掌握真實文字訊號間的銜接概率資訊,並以此判斷 韓文字母詞的詞界線。

為進一步釐清可能影響視覺管道統計學習表現的因素,實驗八採用實 驗四的材料串,以修改自Fiser 與 Aslin (2002)的實驗派典呈現。受試者的平 均答對率為 .67,p < .001。該實驗的結果提示了即使材料串中的統計資訊 略複雜,以中文為二語的受試者,在重複接觸該中文字串後,仍能掌握其 間的統計分布規律,並以此找出語詞的界線。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