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第四節 以變應變的組織管理

一、權變理論之觀點

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是管理學者在 20 世紀的 60 年代末至 70 年 代,以經濟管理與系統管理為基礎而發展出的管理學理論。當時美國正處於政治與 經濟動盪不安的時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以色列以及支持他的國 家,而禁止出口石油,使得油價猛然上漲二倍多,更觸發了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此稱之為第一次石油危機。

權變理論便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興起,在這樣的環境狀況下,過去追求適用於 大眾且著重組織內部的管理理論,如:科學管理理論,其理論認為最有效率的管理 方法,是透過科學及標準化的方式對組織內的成員進行管理。像這樣的管理方式在 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時卻顯得力所不及,因此大眾開始認為管理不會只有一種形 式,應該權宜應變,管理的方式會根據當時所處的環境狀況及組織內部條件,而有 所改變調整,此即為權變理論,簡單來說就是最好的組織策略方式是必須根據環境 狀況而做出變化的。

權變理論自 1964 年提出後,各種針對此一理論的研究便如雨後春筍般的出 現,開創了權變理論各種不同的面相,其中最主要包含三個面向:第一種為系統 權變的組織結構理論,如上述所提到 20 世紀的 60 年代至 70 年代,正處於社會 變革,當時經濟與科技都在迅速的發展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組織的結構也開 始形成越來越複雜的模式,因此組織結構與管理學者從更弘觀的視野出發,重新 思考設計組織結構,試圖從系統的結構關係與動態活動間,建立一定條件下的最

(Fred Luthans),他在 1976 年時出版了《管理導論:一種權變學說》,系統地 介紹了權變管理理論。他認為權變管理就是考慮到環境的變化與組織結構的功能 有關,在變動的環境中有機(彈性)式(organic organization)結構組織有較好的 適應力,穩定環境中機械(剛性)式(mechanistic organization)結構組織有較高 的效率。這一類研究都將組織定義為一種開放系統,側重於組織與社會環境之間 相互關係的研究,擴大了組織結構的領域更加深了權變研究的深度。

第二種面向的權變研究則是以美國管理心理學者約翰·莫爾斯(J.J.Morse)和 傑伊·洛希(J.W.Lorscn)根據「複雜人假定」14所提出的新管理學理論,主要見於 1970 年《哈佛商業評論》雜誌上發表的《超 Y 理論》(Super Theory Y)一文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Y 理論有實際的證辯,但它只強調特殊性而忽視了普遍性,難以擺脫太理想化的狀 況。

最後一種面向也是權變觀點中最被廣泛討論的研究「權變領導理論」,此一理 論觀點主要研究與領導行為有關的情境因素,其認為領導是一種複雜的行為,不僅 包含了領導者本身的行為還有賴於周圍的環境因素,在此之前關於組織管理中領 導者的研究都是以領導者特質和行為研究為出發,以領導者個人的因素來討探管 理的現象,不同程度的忽略了領導現象與領導環境的相互關係。

其中最具代表的學者為費德勒(Fred Fiedler),亦是最早的權變理論創始人。

費德勒是美國當代著名的管理學家與心理學家,他的研究是從領導者性格特徵和 行為習慣出發,認為組織是一開放式系統,權變應為領導者與人際關係、環境因素 與工作結構三個構面交互作用的過程,好的領導者會根據情況進行管理,在這個理 念下,一個好的領導人會根據情境隨時調整領導方式,讓組織在更好的狀態中,所 以領導人與情境的契合程度才是影響組織效能的關鍵。他所提出的「權變領導理 論」開創了領導學中一個新的階段,不再侷限於領導者特質或領導者行為的研究,

而是將研究的重點放在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與環境、被領導者以及領導現象間的 交互作用。

費德勒認為沒有一種領導的模式是適合於任何情境之下的,領導的成功與否,

取決於領導模式與情境因素配合的程度而定。他於 1962 年採取案例研究的方法,

經過十五年的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下,從中歸納出有效領導的權變模型,試圖結合領 導人的特質與行為,並將其與情境分類分析出理想的管理模式。費德勒的權變理論 不僅僅只是對領導的方式作出了分類,更重要的是深度討論各種領導模式如何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分發揮其最大的功能。領導者的行為以及追求的目的通常都是具有多樣性的,因為 領導者對於組織內的需求是有所不同的,費德勒即以此需求為最基本的架構出發,

將領導的模式歸納成兩大類,即任務取向以及關係取向,顧名思義此兩大類分別以 完成工作任務以及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為各自的主要需求,費德勒將此界定為領 導者的領導模式。

但關於領導與情境,不少研究將情境論與權變論混淆或是交互作用,因此考量 後續陳述脈絡之使用,以下會先將此兩個理論之重點加以釐清說明。情境論系指強 調環境因素對領導效能具有絕對影響之理論(陳慶瑞,1995,頁 5),認為組織的 結構條件、人員的特性等都是影響領導的情境因素,也就是所謂的「時事造英雄」

的觀點,有怎樣的環境因素就會有怎樣的領導。而權變理論則是強調環境因素與領 導形式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領導的效能。

上述三個研究面向的權變理論皆是以系統作為思考問題的依據,通過組織間 各子系統、內部間互相聯繫,以及組織和所處環境間的聯繫,來確認的各項變數關 係與結構類型,它強調關注環境變數與管理技巧方式之間的關係。權變理論被許多 研究者認為是未來的管理的方向,特別是權變領導理論更被廣泛的研究,因為其統 合了領導現象與組織的複雜性,不再只是領導者本身的行為結果,而是思考領導過 程中各項要素的交互過程,創造了較完善的領導管理體系。

權變理論發展的歷史雖然很短,但卻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論以「事」為中心原則 的管理方式,以及人群關係學派過度在意人際關係而忽略理性面的思考,最重要的 是破除這兩學派認為組織都應是同一管理的原則。權變理論的發展,讓人們從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的面向開始思考組織、工作與人之間的複雜性,更有助於管理者分析個別情況以及 了解變數間的關係,提供一種彈性的模式來對應多變的環境。

二、權變理論之運用

權變理論學者 Donaldson 主張「組織成效決定於管理方式與組織所處的情境是 否適合,兩者需配適,組織才有可能產生最好的成效」因此為了設計出最適合的組 織結構,領導或管理者必須對於情境變數非常了解,無論是環境或是技術方面,如 此才能做出因應。然而,權變理論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要實行起來卻十分困難。作 為一種實踐的行為理論,強調變化的重要,但因組織情境的各不相同,而無法有統 一的標準或是管理守則,每個管理者都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制定自己的管理模式,

因此無法形成通用的管理職能原則。權變理論實行困難的問題在於組織的情境行 為相當複雜,彼此之間會交互影響,情境中也有許多不相干的事物,必須真的深入 組織找出關鍵性因素,方能發展出適當的管理方式。

無可否認權變理論雖未能帶來直接性的普遍管理通則。但卻提供人們在管理 的問題處理上另一種思維方法,管理者必須根據組織的現實條件狀況以及外部環 境,採取相對應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人們開始意會到組織內的行為或是環境並 非一成不變的,每個組織都是獨特的,因此管理者更應該專注於現實情況的研究,

與組織狀況的分析,不再只是以靜態的角度或理論看待管理行為,權變理論讓我們 對組織管理的動態有了新的體認。

本研究認為,權變理論所主張的因時制宜,以變應變非常適用於組織個案的 分析研究,其中學者費德勒的權變領導理論,相當強調情境因素與領導效能間互 相影響的過程,跳脫以往傳統制式以認為領導者特質是一切的真理或定律,更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合用於個案的角度去衡量,做出最適宜組織的決策。雖然此一理論在行銷業界未 獲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程度是十分廣泛的,尤其針對教育行 政管理的探討,更是早在 1986 年學者陳慶瑞便以全台灣小學為探討之對象,針 對權變領導理論進行比較研究,藉以探究在教育界的適用性。而後續更有許多研 究者針對個案學校以權變理論來探討權變與學校效能的革新,研究生梁進雄

(2004)以權變領導理論探討國中運動代表隊教練領導之行為,以了解不同領導 情境對領導效能的影響。權變領域之所以在教育領域有廣泛的討論,在於引領學 校發展的本不該是制式的方式,而是需要針對各種不同層面不同環境的學校來各 自規劃學校的發展與建置,特別在學校的課程與教學中,更是有必須根據學校特 色提升教育效能,同時也說明了權變理論在組織管理上的影響力。

而後續更有不少研究運用至企業經營以及組織變革領域的探討中。繆敏志與 林少龍(2000)就曾在亞太管理評論發表期刊《企業外在環境、組織變項與組織變

而後續更有不少研究運用至企業經營以及組織變革領域的探討中。繆敏志與 林少龍(2000)就曾在亞太管理評論發表期刊《企業外在環境、組織變項與組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