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聯合國於1948年在「世界人權宣言」裡正式宣告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閒暇的權 利85,也就是說休閒是基本人權。在工業革命早期,一般民眾不是工作過度就是太 貧窮,無法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或是根本沒有空閒時間可利用。但隨著收入增 加,工時減少,休閒文化也隨之開啟。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 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快速無疑成了一種崇拜,追求快速 之後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生理、心靈上的問題。《慢活》一書認為,慢活在於重新利 用時間,心平氣和地與人、文化、工作、自然、自我的身心建立有意義的聯繫86。 於是,愈來愈多人放棄匆忙與快速,選擇加入腳踏車熱潮,學習用悠遊與放鬆,

感受生命的怡然自得。

腳踏車的發展目的從最早的娛樂用途漸漸演變為交通代步工具,現今則已經 進入休閒、運動的時代,騎腳踏車的意義已跟從前大不相同。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副教授劉維公觀察到這一波腳踏車風潮:「不再像過去是因為貧困買不起汽車而騎 自行車,騎自行車已經變成了一種風格。騎車的人透過它,來宣示自己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態度。」腳踏車已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帶來人與「車」的新關係。

除了可以載著人們四處遊覽外,腳踏車也是最經濟、最無運動傷害的健身工具,

不僅可依個人需要變化來運動,還可以因應體能來調整呼吸、有效增進心肺及肌 肉的耐力,另外,更可以時時刻刻訓練自己的自律神經、平衡感和視力87。在 1850 年到 1870 年這二十年間,由於腳踏車的改良,使得腳踏車比賽變成一種新興又受 歡迎的運動,世界上第一次有官方正式紀錄的腳踏車競賽,是腳踏車二千米直道

85參自聯合國 http://www.un.org/chinese/ 2008/8/7

86參自 Honore Carl(卡爾‧歐諾黑),《慢活》,顏湘如譯,(台北:大塊,2005 年),頁 245、246、

311。

87參自賀先蕙,〈奮起吧!腳踏車〉,《商業周刊》,第 1075 期,(台北: 2008 年),頁 112、113;

參自行政院體委會 http://www.ncpfs.gov.tw/news/news-1.aspx?No=545,2008/7/10。

競速比賽,於 1868 年的五月三十一日在法國首都巴黎的聖克勞德公園舉行,1896 年於希臘雅典舉行的奧運會,也將腳踏車(當時稱作「自由車」)列入比賽項目88

腳踏車既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又可促進身體健康,是最好的休閒,也是最 健康的運動與生活方式。騎腳踏車是一種能與環境對話的休閒活動,腳踏車可快 可慢的速度,可以讓騎乘者在旅程中自在任意遊走,沒有了車窗的隔閡,更可以 注意到沿路景致隨著時間、季節而產生的變化。腳踏車也沒有破壞生態和空氣污 染的問題,讓我們更能敞開胸懷,嗅聞到大自然清新的氣息。騎著腳踏車移動,

是閱讀世界最悠哉的節奏。

一、郊遊踏青的伙伴

圖畫書裡其實也蘊藏著一個悠遊自在的世界,有愈來愈多的故事是在描寫主 角騎著腳踏車輕快的出遊,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琪莉和琪莉莉》的作者土井香 彌利用彩色鉛筆纖細溫柔的筆觸,營造出如夢境般、充滿幸福感的氛圍,讓琪莉 和琪莉莉在春夏之交一起騎著腳踏車往森林裡前進(圖 3-4-1),他們到了有大小不同 桌椅的森林咖啡屋,也造訪販賣不同形狀麵包與

不同顏色果醬的麵包店,住進了有著大小不同鑰 匙的森林旅社,更參加了森林動物舉辦的音樂 會。透過動物商店獨特的創意美味與料理,帶領 讀著進入愉快的腳踏車之旅,不知不覺中時間似 乎變得緩慢,讓人也想和琪莉與琪莉莉一起去感

受森林裡寧靜的美好。如柳田邦南所言:「沒有想像力和夢幻的感性,就沒有繪本 的存在。89」,《琪莉和琪莉莉》這則單純的故事正是隱含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夢幻的

88參自揚歌編譯,《改變歷史的交通工具》,(台北:民生報,1989 年),頁 11。

89參自柳田邦男,《尋找一本繪本,在沙漠中…》,唐一寧、王國馨 譯,(台北:遠流,2006 年),

頁 204。

圖 3-4-1

感性,為柳田邦男這句話做了最佳的詮釋。

類似的情節,也出現在《傑琪的腳踏車旅行》。在大家期待已久的郊遊日,12 隻小熊坐上加長的12人座腳踏車,經過綠森林、走過獨木橋後,終於看到湛藍的 大海。老么傑琪等不及先下了水,結果被一個可怕的魔鬼浪捲走,還好從北極來 的小白熊救了她,這一趙腳踏車旅行,在傑

琪心裡留下難忘的回憶。這部加長腳踏車載 著小熊家族上山下海,讀者也跟隨腳踏車輪 的轉動,一起融入大自然這幅美麗的畫,並 在緩慢的放鬆中一起和傑琪細細品味大自然 的美好。

這股腳踏車的休閒風也悄悄蔓延到圖畫中的老年人身上。《湯 姆 爺 爺 》裡的 爺爺奶奶被市政府的「捕老部隊」抓到老人院後,在老人院裡所做的休閒活動項 目就包含騎腳踏車;《和爺爺一起騎單車》裡的一行

人因為騎上腳踏車才有空閒看看沿路的牛和鴨、看天 上雲朵的變幻莫測;魯拉魯先生在《魯拉魯先生的腳 踏車》一書中,不論是自己一個人還是和一群動物,

都是騎著腳踏車穿過崎嶇不平的林間小路,來到河邊 吹著徐徐的和風,在河邊度過悠閒的時光(圖 3-4-3)。

《花婆婆》裡提到花婆婆在東方小國騎駱駝受傷後,便只能躺在床上,隔年夏天,

花婆婆身體好多了,她可以一面散步,一面撒魯冰花的種子,而且背也不痛了。

第二年春天,藍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魯冰花在公路和鄉間小路盛開著。我們 看到花婆婆騎著腳踏車在鄉間小路上愉悅的和居民打招呼,文本中雖不再描寫花 婆婆的身體狀況,但由花婆婆已可騎腳踏車,即顯示花婆婆的身體已恢復健康。

花婆婆會選擇以腳踏車帶領她穿梭在種滿魯冰花的城鎮間,因為腳踏車是最可以 靈活穿梭在大街小巷和偏遠山徑的交通工具,也是大家郊遊踏青的好伙伴。

圖3-4-2

圖3-4-3

二、健康有氧的運動器材

醫學界及運動界所公認的三項最有氧的運動分別是:長跑、游泳、騎腳踏車。

其中騎腳踏車是最容易從事的一項運動。遠在腳踏車成為交通工具之前,人們已 經以運動競賽的方式在騎腳踏車,在今日的歐洲,騎腳踏車是僅次於足球、第二 受歡迎的運動,而腳踏車運動越是發達,則越是替腳踏車交通奠下優越的基礎90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見在公園裡、河岸邊騎著 腳踏車運動的民眾,這樣的現象也逐漸反應在圖畫書 中。在大衛.麥基的作品《小琪的肚子咕嚕咕嚕叫》

中,小琪為了不讓自己的肚子繼續咕嚕咕嚕叫而去公 園跑步,在這座公園裡除了有在跑步的民眾,也有民 眾正在騎腳踏車運動(圖 3-4-4)。

另一位同樣來自英國的幽默大師—安東尼.布朗,將他的作品《當乃平遇上 乃萍》分成四個橋段,每段由一個角色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藉由四個不同角色 的聲音,以及畫面中四季的變換暗示角色的情緒。故事的第三段是憂鬱孤獨的乃 平到公園散步,他在長板凳上遇見了乃萍。在圖 3-4-5

的左上角,有民眾正在公園裡騎腳踏車,在公園騎腳踏 車是現代人的休閒活動之一,原本不足為奇,但仔細一 看,卻發現這台腳踏車其實是「雙頭腳踏車」,正由一 男一女往相反方向騎乘前進,在安東尼.布朗的作品中 這樣超現實的細節處處可見。

90參自何麗卿,〈自行車現代觀〉,《學校體育雙月刊》,第 16 卷第三號, 2006 年 6 月,頁 4、7。

圖 3-4-4

圖3-4-5

基於對健康及休閒的需求,使得越來越多人以腳踏 車作為運動工具。在無字圖畫書《你不能帶氣球進大都 會博物館》裡,小女孩的黃色氣球被鴿子叼走後在紐約 城作了一次歷險,在這趟驚險的旅程中黃色氣球曾勾在 腳踏車騎士的後座上,這位全副武裝的騎士不畏紐約街 頭混亂的交通,依舊騎著陸地上最高速的腳踏車——公 路車在街頭運動(圖 3-4-6),令人佩服!

三、度假旅遊的新寵

腳踏車原本是載人的交通代步工具,同時也兼具載物的功能,自從休閒生活 開始被重視後,腳踏車已進化為休閒生活的主要配備,現在的它不僅不需要載物 還可能成為被負載的對象。將腳踏車當成休閒活動的人們,為了能騎上腳踏車四 處遨遊,反而把另一輛車——汽車當作運輸工具。汽車以前是陪著主人遊山玩水 的夥伴,現在反而成為伺候腳踏車的運輸工具,腳踏車與汽車的新關係,也顯示 出新的生活方式。巨大(傑安特)董事長劉金標表示:『騎車一旦上癮就停不下來,

現在為了要騎車,要特別去買休旅車,來給單車「騎」。91

威福利德‧吉 柏 哈 爾 徳 (Wilfried Gebhard)把這個新現象反應在《我的麻吉 在哪裡》這本圖畫書裡。《我的麻吉在哪裡》敘述兩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各自和家 人去度假,一路上他們其實都出現在相同的景

點,但並沒有發現彼此的身影,直到故事的最後,

他們才知道原來這趟旅程是雙方父母的精心安 排。從封面(圖 3-4-7)中可看到各式各樣的車輛,

有的車子裡塞滿了行李;有的車子後方還連結一 輛露營車;有的直接在車頂上載著一輛腳踏車;

91 參自賀先蕙,〈奮起吧!腳踏車〉,《商業周刊》,第 1075 期, 2008 年 6 月,頁 114。

圖3-4-6

圖3-4-7

車內的人個個都是面露微笑,由這些豐富生動的圖像,讀者便可明白這是一個關 於假期的故事,尤其是車頂上綁著腳踏車,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一家人要到郊外 騎乘腳踏車享受悠閒時光。

現代的腳踏車除了可被汽車搭載,還可以被攜帶上捷運。腳踏車加上大眾運 輸系統,已是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歐洲,踩著輕盈的腳踏車上公車、

捷運、地鐵,是歐洲人普遍的生活模式;在台灣,臺北捷運公司為配合臺北市政

捷運、地鐵,是歐洲人普遍的生活模式;在台灣,臺北捷運公司為配合臺北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