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單車上路— 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功能與意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單車上路— 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功能與意涵"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游珮芸 博士

單車上路—

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功能與意涵

研究生:姚怡寧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六 月

(2)
(3)
(4)

謝 誌

這趟圖畫書世界的單車之旅,我終於到達了終點,跟隨著單車緩慢的步 調,我也遲了一年才畢業,但此刻的心裡只有感謝~

感謝台東燦爛的陽光,在早晨以青草的芬芳灌溉我一日的能量;感謝台東慷 慨的碧海藍天安慰了我寫不出論文時的沮喪憂傷;感謝琵琶湖和木棧道這兩個好 地方,讓我得以在黃昏時騎著單車,藉著清柔的微風為我拂去寫論文的疲累。

更感謝同事慧娟老師為這篇論文開啟了起點;感謝游老師在整篇論文渾沌未 明時,為我抽絲剝繭、理清頭緒,讓這篇論文更為完整;感謝杜老師的電影觀點,

以及看出我為這篇論文投入的情感;感謝鄭老師認真細心的閱讀論文後,給予的 肯定與建議;感謝叔宏看到有腳踏車的圖畫書時,總會立刻向我通報;感謝梅貞 在我上傳論文遇到重大阻礙時,對我的情義相挺;感謝姊姊在我當宅女寫論文時,

為我張羅三餐(所以我還是瘦不下來);感謝豆豆以稚嫩卻宏亮的童音為小阿姨加 油;感謝穗如學姊對我「特別」的照顧!

也謝謝這三個暑假以來室友們對我的幫助,明明年紀比你們大,其實卻是長 不大的「彼得桃」。七年級生的佳盈其實是一顆最有戰鬥力的「草莓」,謝謝妳以 刀子嘴豆腐心的方式關心著我;謝謝「賢妻良母」怡文不僅提供刮莎、搭載的服 務,甚至還幫我縫雨傘;謝謝「好人榜冠軍」伶怡總是體貼善良的回應每個人的 需求;謝謝「外務女王」妙君以 MSN 非常詳盡的解答一個延畢生的諸多疑惑。謝 謝同學世惠和我一起在木棧道走過許多黃昏和夜晚,還有颱風前夕的月光溜冰 場;謝謝有著輕柔美聲的惠玲溫柔的為我加油打氣;謝謝有著爽朗笑聲的「盲牛」

惠琴讓我怎麼虧也不會生氣;謝謝「大手筆」的宜臻熱心的為我解答口考後的程 序問題;謝謝祥慧姐姐的 ppt;還有錦華、「好人榜亞軍」藹苒、「大師姊」秀春、

嘉玲、姿吟、心怡,謝謝你們豐富我的兒文生活。最後,深深感謝上帝在冥冥之 中對我的看顧(雖然我還未成為基督徒,噓……)。

「敗犬女王」裡的單無雙說:「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夢想連結著另一個夢想。」

我終於完成了從兒文所畢業的夢想,現在,我要繼續往下一個夢想前進~

(5)

單車上路—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功能與意涵

中文摘要

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腳踏車,近年來又重新在全球帶動一股單車熱潮,它從 童年的回憶搖身一變為現代成人的休閒、時尚指標;而專為兒童創作的圖畫書近 來也成為成人世界裡熱門的商品。腳踏車與圖畫書這兩項看似簡單的物品,卻都 蘊含著不凡的力量,古老又時髦的腳踏車已走過二個世紀的風華,當它走進圖畫 書裡,又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究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象徵意涵,但為了細究其內在意 涵,必先探究其起源、演變以及外在功能。在檢視圖畫書中的腳踏車後,筆者歸 納腳踏車在圖畫書中呈現的四種外在功能分別是:遊戲工具、交通工具、工作工 具以及休閒工具。此外,腳踏車在圖畫書中還蘊含了童年往事(成長的喜悅、友 誼的媒介、純真的夢想、自由與冒險、情緒的轉折)、親情橋樑(親子、祖孫、手 足)、往日情懷(懷舊憶往、過氣物品)與情境暗示(故事背景、營造氛圍、人物 特色)等象徵意涵。

不論在現實的世界或是圖畫書的國度裡,腳踏車都不僅僅是「一輛車」而已,

它兼具多種功能,且蘊藏著豐富多元的社會文化意涵,解析圖畫書裡腳踏車的意 涵,不僅能增進閱讀圖畫書的樂趣,也有助於擴展閱讀的視野。圖畫書也可以成 為腳踏車的運動場,只要不斷地向前行,就能在其中馳騁,發現無限寬廣的世界。

關鍵詞:腳踏車、圖畫書、象徵意涵。

(6)

The Bicycle Starts off – Its Functions And Connotations in Picture Book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icycles surged up again in the whole world, bringing back more than 200-years of history. It changed from the childhood recollection to the modern adult’s leisure target. Meanwhile, the picture book which was created specifically for children also became a popular commodity in the adult lifestyle. These two items, resembling each other and looking like simple goods, actually also contain an uncommon power. The ancient and fashionable bicycle has gloriously survived through two centuries. When it enters the world of a picture-book though, what appearance will it prese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more thoroughly the implicit meanings of the bicycle in picture books, the writer must inquire its origin, evolution, and explicit functions first.

Four different explicit func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picture books: Game tool, transportation vehicle, work tool, and leisure tool. They implied four types of connotations: past childhood events (joy of growth, friendship medium, pure dream, freedom and risk, mood transition), kinship connections (parent-child, grandparent and grandchild, siblings), the good old days (down memory lane, out of fashion goods), and situations (story background, atmosphere setting, character personality).

It doesn’t matter if it’s in reality or in the picture book; the bicycle is usually not only “a vehicle”, but holds many functions and symbolizes rich multi-social cultural meanings. By unfolding these connotations, it will help to promote our pleasure of reading picture books and expand our field of vision. Furthermore, picture books can serve as the playground for bicycles. As long as we keep on going forward, we may enjoy the speed and discover the enormous world within.

Key word: Bicycle, picture books, connotation.

(7)

目次

中文摘要

---

V 英文摘要

---

VI 目次

---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貳章 腳踏車的前世今生--- 8

第一節 腳踏車的進化史 ---

8

第二節 腳踏車王國 ---

20

第三節 腳踏車的新世紀 ---

25

第参 章 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外在功能

---

30

第一節 遊戲工具 ---

30

第二節 交通工具 ---

35

第三節 謀生工具 ---

44

第四節 休閒工具 ---

52

第肆章 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內在意涵

---

59

第一節 童年往事 ---

59

第二節 親情橋樑 ---

74

第三節 往日情懷 ---

82

第四節 情境暗示 ---

88

第伍章 結語--深藏不露的腳踏車

---

103

參考書目

---

107

圖片出處

---

113

附錄

---

114

(8)

第壹章 緒論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台灣自行車之父」也是捷安特董 事長劉金標,因著電影「練習曲」中的這句話,讓73歲的他決定排除萬難騎腳踏 車環島一周。15天後,劉金標完成環島壯遊,他發現自己變得更年輕、更開朗、

更有自信,並且能面對更大的挑戰。劉金標的環島行已引發許多正面迴響,更激 發許多人加速實現環台夢,台灣騎乘腳踏車的風氣正逐漸在這座島上蔓延開來,

以腳踏車環島似乎也成了一種流行的儀式。

除了「練習曲」中的聽障青年在大學畢業前,騎著腳踏車獨自完成逆時針的 環島旅程;另一部電影「單車上路」中的三位主角也是騎著腳踏車在蘇花公路上 相遇、相知;這兩部公路電影不約而同都選擇以最簡單、最孤獨的交通工具來紀 錄主角的旅程,以腳踏車特有的速度帶領我們的心去感受周遭的脈動,同時也開 闊了我們心靈的視野和深度。是腳踏車的輕裝簡便,決定了主角的停留與靠近,

在有限的體力中,單車旅行其實有著最大的可能性,腳踏車可以讓我們用不一樣 的視野和速度來看這世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腳踏車也曾經陪伴著我度過多年的生命旅程:退休的阿公每天騎著黑色的鐵 馬載我上托兒所,是我對腳踏車最初的記憶;上小學後,在爸爸的鼓勵下,我終 於在跌跌撞撞中學會騎腳踏車,這一刻是童年裡最令人難忘的記憶,第一次可以 獨自駕馭的成就感,讓我有了成長的喜悅,陪我完成這第一個成長儀式的是一部 黃色捷安特;接著是藍色淑女車陪我度過小學至高中的求學生活,高中畢業後,

隨著我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它也正式功成身退,雖然對它有著深深的愧疚,但 它終究也只能在我的記憶裡逐漸凋零。到了屏東念大學後,一輛二手車取代淑女 車帶領我騎向下一段人生旅程,遺憾的是,大二時有了可以上山下海的摩托車後,

(9)

便又漸漸忘記它的存在,再一次,我遺失了一輛腳踏車。大學畢業後來到台北工 作,擁擠的街道讓我和腳踏車暫時斷了線,每每看到在車陣裡辛苦穿梭的腳踏車 騎士,都忍不住為他們捏把冷汗,在城市裡要自在的騎腳踏車竟是這樣困難的事;

直到來台東進修,琵琶湖的湖光山色又重新喚起我對騎腳踏車的想望,於是,我 又擁有了一輛腳踏車,這一次,我終於可以體會在大自然裡騎車的舒暢,在鳥語 花香裡享受每一次迎風而行的時光。

這是我和腳踏車之間的五段情誼,對我而言,腳踏車不僅代表了童年回憶,

更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載著學生時代的我穿梭在不同城鄉的大 街小巷,也載著我穿越時光的長廊,承載著我每個階段的成長。當我回顧童年往 事,彷彿又看見腳踏車在我每一段生命軌跡裡,都留下鮮明的足印。每個人的成 長過程大都和我相似,有著腳踏車在一旁安靜的陪伴,擁有一輛腳踏車也是大部 分人這一生的第一個願望,然而,隨著年紀漸長,只擁有腳踏車已經不能滿足我 們日漸壯大的慾望,於是,我們的願望開始更改為擁有一輛摩托車,然後是汽車,

最後可能是一架飛機。一路陪伴我們成長的腳踏車最後卻只能留在褪色的童年回 憶裡,令人惋惜。

不過,腳踏車是最特殊也最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交通工具,因為當機械文明剛 起步的時候,它曾是工業化的起點,而在科技昌明的時代,它一度因為汽車的快 速進展而黯然失色淪為貧窮的象徵。然而,自從工業革命後,全球的科技文明快 速發展,開始對「速度」的追求,人們開始過著匆忙、充滿壓力的生活,卻也帶 來更多污染及疾病。直到二十世紀的七O年代,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等問題開始衝 擊地球,使得不浪費能源、不造成污染的腳踏車又再度風行起來。

近年來,強調愛地球、重視環保與身心健康的樂活族,喜愛腳踏車沒有噪音、

空氣污染,能讓身心健康的優點,重新帶動起騎腳踏車的休閒風潮,讓腳踏車進 入休閒、運動的時代。台灣開始有眾多的單車俱樂部,騎車環島、海外單車旅遊

(10)

也成了熱門的休閒活動;台灣的中小學也在 2007 年起開始實施「自行車教學計 畫」,由各校自行調配時間教學生騎腳踏車1;英國人更認為腳踏車讓個人交通方 式改變,拉近了社交距離,改變了社會。英國 BBC 電台在 2005 年做了「1800 年以 來最佳發明」的問卷調查,結果得票率佔 59%的腳踏車榮登榜首,大幅領先僅佔 8%位居第二名的電晶體高達 51%2。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腳踏車已不再代表窮 困,而是一種生活品味的象徵,知名時尚品牌打造一款擁有自己 Logo 的腳踏車已 成為趨勢,高級房車 BMW、Audi、Infiniti,以及 HERMES、CHANEL、ARMINI 等 精品業者也都積極投入精品自行車銷售3

腳踏車從童年的回憶搖身一變為現代成人的休閒、時尚指標,另一項原本也 象徵童年的物品,近年來同樣成為成人世界裡熱門的商品,這項出版界的新寵兒 就是圖畫書,它的另一個名字是「繪本」。圖畫書具有輕鬆易懂的特質,所以創 作者長期以來多鎖定兒童為主要讀者進行創作,但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成人開始 接觸圖畫書,從幾米的作品深受成人讀者的喜愛後,國內書商更紛紛推出一系列 以成人為訴求的繪本創作,甚至還出現了「成人繪本」這個專有名詞。幾米的成 功連帶使繪本這個一向只專屬於兒童的出版品受到關注,同時也創造出更多新的 可能。繪本不僅在台灣持續發燒,日本的報導文學作家——柳田邦男更積極推廣 大人也應該看繪本的活動,他呼籲成人應該在「人生後半讀繪本」、以及「在人生 中三讀繪本4」,從日本引進的這些概念,同時也加速兒童繪本進入成人的生活。

當腳踏車與圖畫書這兩位命運相似且老少咸宜的物品碰撞在一起時,會迸裂 出什麼樣的火花?身世多變的腳踏車在豐富多元的圖畫書裡會扮演著什麼樣的角 色?具有哪些功能?在圖畫書裡,腳踏車又有什麼樣的象徵意義?我決定騎上單 車,上路去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1 參自楊惠芳,〈自行車教材近日分送國中小〉,《國語日報》,96 年 1 月 6 日。

2 參自 BBC News http://news.bbc.co.uk/1/hi/technology/4513929.stm (2007/3/20)

3 參自 聯合新聞網發燒車訊 http://mag.udn.com/mag/car/ (2008/7/4)

4 參自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 著,《繪本之力》,林真美譯,(台北:遠流,2005 年 9 月),

頁 103。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二百多年前,剛發明出來的腳踏車只是上流社會拿來炫耀的新奇物品,後來 逐漸演變成民間普遍的交通工具,一度還成為貧窮落後的象徵,但在經歷一世紀 的起伏後,腳踏車再度成為重要的休閒運動工具,這時的腳踏車已不再是代步的 交通工具,而是彰顯身份地位的時尚配件。在這兩百年裡,腳踏車呈現出多種面 貌,它不僅沒有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所淘汰,反而再度躍升為代表身份地位的象徵 物,腳踏車的韌性不得不令人折服,它可說是最有生命力、也最經得起時代考驗 的交通工具。

腳踏車不僅身世不凡,我們還可以透過騎車時見到的景致體驗生命。雖然腳 踏車只是有著簡單構造的機械,但當腳踏車與人體相遇的那一刻,卻會產生微妙 的變化;圖畫書中的圖與文,像是腳踏車的兩個輪子互相合作,在圖畫書中可以 發掘出一個豐富燦爛的世界,它以最少的字和最少的圖,就能把關於生命的重要 事物,逐一表現出來。腳踏車與圖畫書這兩項看似簡單的物品,卻都蘊含著不凡 的力量,不僅老少咸宜,而且人們從中獲得的樂趣難以計數。古老又時髦的腳踏 車走過二個世紀的風華,當它走進圖畫書裡,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本研究除了欲探究腳踏車的起源與演變,更想探討的是在兼併文字與圖畫兩 種符號系統的圖畫書中,腳踏車除了扮演交通工具這項主要的功能外,還有其他 功能存在嗎?在這些功能的背後,外型簡樸的腳踏車是否還隱藏著更深層的象徵 意義?腳踏車和圖畫書裡的主角又會有哪些互動?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探討腳踏車的起源與演變。

二、瞭解腳踏車的外在功能在圖畫書中的呈現類型。

三、分析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象徵意涵。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近年來出版的圖畫書中腳踏車呈現的功 能與意涵。藉由逐本分析檢視文字與圖畫傳達的符號訊息,結合歷史上關於腳 踏車的演變,嘗試用歸納、分析的方式,探討腳踏車在圖畫中的功能與象徵意 涵。

二、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在文類上是以圖畫書為主要探討對象,在文本的蒐集上,限於時 間,筆者主要以國內出版年代在1980~2008年間,且台灣有翻譯之作品為 樣本,文本中有提及腳踏車或圖畫中有出現腳踏車者為研究對象,共蒐 集到138本(附錄),樣本主要來自書店、兒童圖書館、親朋好友推薦,

但文本的蒐集仍恐有遺漏及不周全之處。

(二)英文圖畫書中所描繪的腳踏車,應與西方社會、歷史、文化、童年觀有 密不可分的關係。欲研究其文化中腳踏車的象徵意義,不可避免要熟悉 當地的背景知識。而筆者雖已盡力,恐仍有疏漏之處。

(三)目前國內以腳踏車為主題的論文多為機械工程或體育相關學系的研究,

例如:黃家祚5、廖國權6、林俊宏7、林金泉8、周峻忠9等人的碩士論文。

然而,這些論文與筆者欲探討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意義並無相關性,因 此不予以討論。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圖畫書的相關研究中,尚未發現以 腳踏車為主題的論文研究,因此筆者沒有較明確的比較與文獻資料,文 中所作之分析多為研究者的歸納發現,恐有不完備之處。

5黃家祚,《組裝理論在腳踏車之應用》,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論文,1998 年。

6廖國權,《腳踏車坐墊之分析與設計》,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9 年。

7林俊宏,《捷運車站腳踏車停車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8林金泉,《從腳踏車個案論歐體反傾銷措施》,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9周峻忠,《不同騎乘姿勢對原地腳踏車運動之生理反應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 士論文,2001年。

(1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腳踏車(bicycle)

「腳踏車」一詞亦稱兩輪車、自行車、自由車,臺灣話另稱「孔明車」、「鐵 馬」、「武車」,在香港、澳門、廣東等粵語區則通常稱為「單車」;在日本,腳踏 車被稱為「自轉車」或「茶輪子」;英文 bicycle 的 bi-意指「二」而 cycle 意指「輪」。

通常是指利用雙腳踩踏板前進的兩輪車10,因此,以腳踏車一詞稱呼最為貼切,本 研究為求統一,全文概以腳踏車稱之。

廣義說來,腳踏車是以人力驅動而移動的載人工具;折衷的說法,是不依賴 陸地上鋪設軌道而行走的一切自行車和健身車;狹義的說法,是具有足夠強度之 車架結構,二個以上的輪子,有乘員的座位,和有驅動、操縱、煞車等各種裝置11。 綜合以上的說法,本研究歸納腳踏車的定義為:靠人力踩踏為動力來源的代步工 具,有二個以上的輪子,有乘員的座位,和有驅動、操縱、煞車等各種裝置,包 括三輪車與協力車。

二、圖畫書(picture books)

台灣將圖畫書類的讀物,採取英語「picture books」的直譯,以「圖畫書」作 為分類名稱。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來共同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藝術,有的圖畫書 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只有圖畫。圖畫書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層 面上交織、互動,這一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所以圖畫版面大而精美,

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圖畫書要用畫面來說 話,它強調畫面的連貫,通常被規定在32頁-40頁之內,這幾十頁的畫面要形成一 個連續的視覺映射,彷彿是一部電影短片12。近年來,因為推廣者的頻繁使用,報

10 參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2008/10/15);國語辭典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2007/12/25)

11 參自〈自行車工業雙月刊〉25 期,(台中:自行車工業研究發展中心),38─47 頁。

12 參自 張桂娥,《日本兒童圖畫書在台出版發展史與其影響力》,(日本:財團法人大阪國際兒童文 學館),2006 年,頁 191-199;彭懿,《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台北:信誼,2006 年),頁

(14)

紙媒體的傳播,以及便於說明、利於行銷的出版經營商業機制等原因13,「圖畫書」

一詞逐漸被日語的「繪本」所取代,也造成使用者的混淆。但在1999年舉辦的「台 灣兒童文學100評選暨研討會第一次諮詢委員與評選委員會議」上,鄭明進表示日 本慣用的「繪本」只是流行語,台灣的分類名詞應用既有的「圖畫書」14。另外,

曹俊彥與曹泰榮也說明:「繪本是日文,指的就是圖畫書。因為『繪』在日文中有

『圖畫』的意思,略別於中文還有動手畫的意義,而『本』就是『書』,因此,繪 本就是『圖畫書』。15」以上三位學者均表示圖畫書與繪本二者實際的內涵並無差 異。因此,本論文統一使用「圖畫書」一詞。

基於圖畫書在台灣有許多相關名稱和定義,蘇振明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

16中將圖畫書簡略歸納成以下兩種說法:

(一)廣義的圖畫書—有圖畫的書

凡以圖畫為主體,用來說明或介紹某種事物的書,皆可視為圖畫書。這種 非文字性的書籍,具有一目了然的視覺傳達性,所以被廣泛地應用各種文 宣印刷媒體,例如:產品目錄、旅遊圖、圖鑑和兒童漫畫書;甚至原始的 洞穴壁畫、埃及墓穴壁畫、敦煌石窟、清明上河圖等中外美術遺產,都可 算是廣義再廣義的,沒有裝訂成冊的圖畫書。

(二)狹義的圖畫書—給兒童看的畫本

狹義的圖畫書,指的是專為兒童閱讀設計的精美畫本。這種圖畫書裡頭, 每 一頁或每一版面,以大幅的圖畫和一些簡單的文字互相配合,以便引發幼 兒觀賞的興趣,是誘導孩子探訪知識寶庫的的鑰匙,也是先進國家兒童讀 物工作者積極開發的精緻文化產品。

本研究所探討之圖畫書為上述第二類狹義的圖畫書,意指專為兒童閱讀設 計且有圖畫的書。

7;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2000 年),頁 5。

13 參自林德姮,《圖畫故事書中的後設策略》,(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頁 37、38。

14 參自黃永宏,《信誼基金會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研究》,(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1年),頁6、7。

15 參自曹俊彥、曹泰榮合著,《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探索圖畫書彩色森林》,(台北:文化總會,2006 年),頁 13。

16 參自 徐素霞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2002 年),頁 14。

(15)

第貳章 腳踏車的前世今生

本研究主要探討腳踏車在圖畫中的意涵,為了更深入分析腳踏車代表的象徵 意義,細溯腳踏車的歷史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例如:《拼被人送的禮》中 國王收到的眾多禮物裡即包括 1870 年在法國發展出來的高大兩輪車,另外,在以 民國五十年代台灣農村為背景的《鐵馬》一書裡,鐵馬扮演了重要角色,這輛鐵 馬就是台灣在日治時期從日本引進、專們載貨物的「武車」。若能了解這些腳踏的 歷史背景,對於探析其在圖畫書中的意涵將更具意義。因此本章將分三節探討腳 踏車的起源演變、在台灣的發展以及在當前世界發展的趨勢。

第一節 腳踏車進化史

自從有了輪子,人類大大的利用了輪子的滾動原理,不斷的設計出各種用途 的車子。靠人力推動的車子有人力車、腳踏車、及三輪車,其中以腳踏車最為輕 便,既不會浪費能源、製造污染又可運動健身,而且老少咸宜。腳踏車也是最合 乎人體工學、省時省力的交通工具,它所消耗的能量大約只有走路的五分之一,

而速度卻快了三、四倍,是地球上最能有效運用能量的交通工具。腳踏車迄今已 有兩百多年歷史,它的外型、用途一直不斷在變化著,它也是經過長期的改進、

推陳出新才慢慢演變成今天的模樣17

一、發源期

1966 年,一群義大利修道士在修復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手稿的時候,發 現了大約繪製於 1493 年的腳踏車草圖,當時在他的手繪稿裡的二輪車就有鍊條的 雛型,這張草圖可能是歷史上最早設計出的腳踏車模型(圖 2-1-1)。這輛腳踏車

17參自華一編輯委員會,《輪子的本事》,(台北:華一,1989 年),頁 5;揚歌編譯,《改變歷 史的交通工具》,(台北:民生報社,1984 年),頁 3。

(16)

最大的特徵就是使用了齒輪和鏈條,還加上了把 手和踏板,可惜並沒有實際的製造出來,只停留 在想像的階段,然而,這輛達文西親自設計的車 卻比三百年後才出現的腳踏車更為優雅18

(一)萌芽期(1790 年~1838 年)

1790 年至 1838 年是腳踏車的「萌芽期」。1791 年,法國貴族克姆提.西拉克

(Comte de Sivra)在一個下雨天,被經過身邊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 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麼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 個車輪。於是他發明出第一輛具有腳踏車形狀的木製兩輪木馬(圖 2-1-2)。這輛小 車有前後兩個木質的車輪,中間連著橫梁,上

面安了一條板凳,像一個玩具,且沒有踏板、

手把,騎乘者跨坐於橫樑只能靠雙腳在地面推 動前進,利用傾斜車體偏移重心的方法來轉 向,其結構全部以木頭製造,以動物造型的橫 樑為主體,結合前後呈一直線排列的車輪所構

成,無轉向系統。是種不穩定也不舒服的行進工具19

18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8。

19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8;交通部交通安全入口網 http://168.motc.gov.tw (2007/ 7/20);維基 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2007/10/15)。

圖 2-1-1 達文西設計的腳踏車

圖 2-1-2 第一輛二輪車

(17)

1817 年德國德萊司爵士(Draisenne)發明具有轉 向系統的二輪車(圖 2-1-3),他當時擔任皇家花園巡 察的任務,為了加快巡察的速度而改良西拉克的兩輪 木馬。他在前輪加上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可以改變 前進的方向,這是個重大突破,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 兩隻腳蹬地,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時曾創下以 15 公里時速,走完 37 公里的新紀錄,並於 1818 年法

國巴黎公開展示。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馬拉的奇怪車子,就像是木造的玩 具木馬,也是人們最早對腳踏車的印象。這輛二輪車比現在的腳踏車重好幾倍,

曾在法國、德國、及英國上流社會引起一陣狂熱,在美國也盛行一時20

1818 年,英國的鐵匠及機械師丹尼士強生(Dening Johnson)率先以鐵取代了木 頭材質的車輪骨架。1819 年英國、德國也都先後成立了腳踏車運動史上最早的腳 踏車學校,教人如何騎玩具馬,在當時沒有汽車、火車的時代,以馬車為交通工 具的法國、英國、美國形成了爭相騎玩具馬的風氣,人們跨上了玩具馬用力蹬,

速度越快,車子就越穩,由技術好、有經驗的人騎乘時速可達 13 公里,後來英國 人就把這台有趣的車子叫作「Hobby Horse」,這股騎玩具馬的風氣在歐美持續了 約十年的歷史21,可惜這輛玩具馬在崎嶇路面上無法行進,終究還是無法成為日常 的交通工具。

(二) 轉變期(1839 年~1876 年)

1839 年至 1876 年是「轉變期」。工業革命啟動後,冶金術的進步使腳踏車 的車體成為金屬,機械的發展使機械傳動取代腳蹬或撥的運作,此時車款較多,

一般都是前輪大後輪小,腳踏車已經普及化,有些城市更設置腳踏車專用道。

20 同上註。

21 參自 Bicycle http://ms4.nnjh.kl.edu.tw/~comp206/history.html 2008/7/20

圖 2-1-3 第一輛有轉向系 統的二輪車

(18)

1839 年英格蘭的鐵匠麥米倫(Kirkptric Macmliian)在德萊司爵士發明的基 礎上,製造出第一輛具有腳踏的兩輪車(圖 2-1-4)。他不斷思考如何能坐在車上,

腳能不著地還能使車子前進,最後他終於設計了一輛前輪大於後輪,並加上踏板 及槓桿在後輪軸上來驅動車子的腳踏車,騎乘時不需再

以腳踩地面去轉動輪子前進,這使得腳踏車的發展往前 邁進了一大步。 此輛腳踏車的操作方式是以雙腳踩踏車 輪前面踏板型的連桿,連桿組驅動後輪曲柄使後輪轉 動,由雙腳的交替踩動使輪子滾動。只要每踏一次踏板,

輪子就會跟著轉動一圈,省去了雙腳划動的辛苦,為第 一輛腳可離地的二輪車。自 1839 年後,兩輪車才以腳踩 踏板的方式驅動,人類的雙腳才真正離開了地面22

1861 年,法國的馬車製造商皮耶.米蕭(Pierre Michaux),從事修理馬車和製造嬰兒車、三輪車的工作,

有一次他的客人拿了一輛德萊司爵士發明的二輪車請他 修理,結果他兒子拿去試騎,由於他兒子在下坡時,用腳 操作有困難,於是他靈機一動,把曲柄和踏板連結於前 輪,作為驅動的方式,成為第一部前輪驅動腳踏車,也稱 為「腳蹬兩輪車」(圖 2-1-5)23

「腳蹬兩輪車」重量約為 27 公斤,非常笨重,行駛速度可達每小時約 13 公 里。米蕭在前輪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踏板和曲柄,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然而 這些腳踏車並未推廣出去,原因在於踏板踩了一下,輪子只轉一圈,踩踏板成了 非常辛苦的差事。要讓踩踏板變得省力一點,就得將前輪加大,這樣踩一下踏板,

22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8。

23同上註,頁 9。

圖 2-1-4 第一部腳可離地 的腳踏車

圖 2-1-5 腳蹬兩輪車

(19)

腳踏車前行的距離就會遠得多。1866-67 年間,米蕭又推 出前輪加大的改良車種,並於 1867 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 出,展出後立即大受歡迎,一舉攻下中下階層,並成立公 司大量製造,巴黎成為當時的腳踏車製造中心,兩輪車從 此開始普及。

由於腳蹬兩輪車的曲柄及腳踏直接裝置於前輪上,因 此車輪愈大,車速就愈快,1870 年代初期,腳蹬兩輪車 已發展成高大的兩輪車(圖 2-1-6),前輪幾乎與成人等 高,卻常發生騎士無法有效使用煞車因而摔車的事件,儘 管如此,高大兩輪車仍然受到國際性的歡迎,因為踏板踩 起來並不費力24。在圖畫書《拼被人送的禮》中國王即收

到一輛高大兩輪車當做禮物;《大遊行》裡這輛古老的腳踏車也出現過(圖 2-1-7)。

二、成熟期

(一)鍊條與齒輪的應用試驗期(1877 年~1890 年)

1877 年至 1890 年是「鍊條與齒輪的應用試驗期」。鍊條驅動概念與前輪驅動 的傳動混合體逐漸建立,同時加入齒輪比的概念,使得大大的前輪逐漸被捨棄。

1880 年代初期,由於兩輪車價格調降、鐵路及馬車沒落,促使兩輪車進入重要的

「安全自行車」發展期。1884 年英國的羅松(H.J.Lawson)在前後輪間安裝腳踏板,

此車名為「bicyclette」,即是腳踏車車名的由來。1885 年,當時歐洲正經歷工業革 命,英國的機械工程師史塔利(James Starley) 與 蘇德(Suttor)設計出「羅弗

24參自 Philip Wilkinson,《百大發明》,東方出版社編譯小組,(台北:台灣東方,2000 年), 頁 46;交通部交通安全入口網,http://168.motc.gov.tw,(2007/ 7/20)。

圖 2-1-6 高大兩輪車

圖 2-1-7

(20)

安全腳踏車」(rover safety bicycle),其前後兩輪 直徑大小一樣、鍊條驅動後輪,不會向前翻滾且能 煞車,比以前發明的任何腳踏車都要來得迅速和安 全,車重 17 公斤,其速度約為人步行速度的五倍,

被公認為現代腳踏車的原型(圖 2-1-8。隨著安全 腳踏車的面世,這種交通工具很快在社會上流行起 來,人們不光用它來消遣,還利用它做每天的交通

工具,之後,這輛人人都能騎的安全腳踏車快速席捲了工業化社會25

到了 1886 年,史塔利又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腳踏車樣式,

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後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 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史塔利不僅改進了腳踏車的結構,還改製了許多生產自行 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腳踏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闢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 後人稱為「腳踏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腳踏車車型與今天腳踏車的樣子,基本上已 經一致了26

1888 年,愛爾蘭的獸醫鄧路普(Dulope)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 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並打足氣裝在腳踏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 端,充氣輪胎不僅能避震,還可減少車輪滾動時的阻力加快車速。充氣輪胎是腳 踏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不但解決了自行車多年來最令人難受的震 動問題,同時更把自行車的速度又推進了許多。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腳踏車的騎 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腳踏車的使用功能,高大的兩輪車從此失去魅力,並被改稱 為「普通」兩輪車27

25 參自交通部交通安全入口網 http://168.motc.gov.tw/ (2007/ 7/20)。

26 參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2007/ 3/2)。

27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8;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2008/7/11 。

圖 2-1-8 現代腳踏車的原型

(21)

(二)功能多樣化期(1890 年~1930 年)

1890 年至 1930 年代是「功能多樣化期」。基於技術成熟與第一次大戰後藝術 文化的蓬勃發展,腳踏車的製造和發明不斷進步,各種材質研發也越來越風行。

1896 年,英國曾在一個禮拜內賣出 41000 部腳踏車,可知當時自行車已獲得英國 人的認同,19 世紀末,法國人在各地騎腳踏車,1903 年環法自由車賽於當年 7 月 1 日至 19 日舉辦,吸引六千多位參賽者。不只在歐洲,連美國也開始風行腳踏車,

此時期的腳踏車發展出載貨用腳踏車、軍用折疊腳踏車、女性騎乘專用車、競速 跑車、舒適靠背腳踏車、無須鍊條腳踏車,1914 年腳踏車更開始流行變速器 28

三、轉變期

(一)沒落

1896 年,一輛腳踏車要花費一個工人約三個月的工資,到了 1909 年,卻只 要不到一個月的工資,這項簡便的交通工具終於能讓最需要的族群所擁有,這時,

民眾要到遠方參與會議或課程也不再是難如登天的事,腳踏車間接激發民眾對追 求知識的慾望,社會發展因而轉型。在兩次的世界大戰之間,腳踏車在歐洲大行 其道,高品質、質輕的腳踏車漸露曙光。但在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汽 車使用普及,腳踏車做為交通工具的角色逐漸被取代。 到了 1955 年,歐洲單車之 都-荷蘭,有 75%的交通活動都透過單車。但在接下來的十五年間,逐漸衰退為 25

%。在美國,腳踏車也日漸退燒,最後只被當成兒童的玩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時,世界腳踏車年產量為 700 萬輛左右。戰後,由於出現用油量很小的輕便型摩 托車,汽車數目也開始增加,腳踏車的銷量明顯下降。腳踏車從交通工具轉變為 休閒運動工具,70 年代是二者的分野。美國電影「On Any Sunday」造成緣起於加

28 參自徐曉夫譯,《科技發明史》,(台北:明文,1982 年),頁 245;辜振豐,《布爾喬亞–欲 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 》,(台北:果實,2003 年),頁 25-26。

(22)

州的越野單車(BMX)在美國廣為流行,並在 1970 年代中期蔚為風氣。此時,美 國的腳踏車逐漸朝向休閒用途發展,腳踏車於是從主流的交通工具中退場29

(二)復甦

汽車與摩托車雖然具有方便性與速度性,卻也產生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同時 也加速能源的耗損。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具備無污染、省能源、經濟性的腳踏車 再度受到世人的重視,尤其油價不斷上漲,很多綠色環保和反全球化人士開始主 張回到從前騎腳踏車的方式,既環保又達到運動的目的,於是,腳踏車又重新興 盛起來,逐漸轉變為休閒與運動的新選擇,並洗刷了貧窮悲苦的形象,成為時尚 的健身和代步工具。

(三)風潮再起

腳踏車除了在功能上從交通工具漸漸轉化成休閒用途,它的外型也悄悄變了 面貌,開始有多元化的發展,車型更多樣化與輕量化。除了有 1930 年至 1960 年代 開始萌芽的登山車、1960 年至 1990 年出現斜躺式腳踏車、BMX 腳踏車、鋁合金腳 踏車、登山車、避震車等。1970 年代由一群美國嬉皮所發展出的越野登山車將以 往競速用的公路車,替換成更為肥厚的輪胎、平把手,成了現代人又一項最新的 戶外休閒運動;快拆式的前後輪裝置,方便了自行車的隨身背負或運載,車身輕、

週邊配備又多,使得腳踏車的騎乘變得運動又休閒,騎上腳踏車的炫耀及優越感 油然而生,許多動輒 10 萬元以上的高價腳踏車,逐漸搶占市場,有些價格甚至直 逼小型車。

29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9;〈奮起吧!腳踏車〉賀先蕙,《商業周刊》第 1075 期, 2008 年 6 月。

(23)

在 哥 本 哈 根 就 出 現 了 像「 腳 踏 箱 型 車 」的 Carrier Bike( 圖 2-1-9),哥本哈根人將腳踏車 改 裝 成 類 似 將 可 置 物 的 大 箱 子 裝 置 在 腳 踏 車 前 半 部 或 後 半 部,以 擔 負 載 貨 或 載 小 孩 的 多 功 能 用 途。這 台 腳 踏 車 顛 覆 了 載 貨 用 的 腳 踏 車 一 定 是 笨 重 或 粗 獷 的 外 型,它 不 僅 擁 有 足 夠 的 空 間 載 物 , 同 時 也 兼 具 流 線 的 外 型 和 流 行 的 品

味 。 腳踏車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交通工具,未來仍將持續蛻變30

腳踏車在不同年代被賦予不同的功能與角色。賈克.瑪奎(Jacques Maquet) 在

《美感經驗》一書中清楚的說明腳踏車在不同年代象徵不同符號:在 1920 和 1930 年代的歐洲,腳踏車是勞工階級的代表物;在 1950 年代的非洲殖民地,腳踏車和 非洲的白領雇員常被聯想在一起;1960 至 70 年代間,腳踏車在富裕的工業國變成 關懷生態的符號,而腳踏車至今仍被視為一種模範交通工具,它不以無法再生的 石化燃料作為動力,也不會造成空氣污染,腳踏車讓我們在生活中實踐「小而美」

和活得自在的口號,也因為腳踏車減少能源的浪費,在現今成為代表生態傾向

(ecological orientation)的符號31

四、腳踏車與女性

自從腳踏車被發明出來後,原本活動範圍受限的女性,也因此獲得解放。

由於 19 世紀時交通尚未發達,女性出遠門非常麻煩,經常需要男性搭載,有了 腳踏車,不少英美女性就能騎車通勤與旅行,腳踏車成為當時女性解放的工具。

1897 年,腳踏車在法國非常普及,一輛車只要五百法郎,價格十分合理,因此

30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9;聯合知識庫 http://udndata.com/(2005/8/7 );〈奮起吧!腳踏車〉賀先 蕙,商業周刊第 1075 期,2008 年 6 月。

31 參自 Jacques Maquet(賈克˙瑪奎),《美感經驗》,袁汝儀譯,(台北:雄師,2003 年),頁 136、

137。

圖 2-1-9腳 踏 箱 型 車

(24)

該年還賣出三百萬台。當時,許多法國女性穿著褲裙、騎著腳踏車遊走街頭與 海濱,小說家普魯斯特在他的巨著《追憶似水年華》中,就描寫不少女性穿泳 裝騎單車奔馳各地、在海邊戲水的場景。顯然,法國女人也由家裡走向戶外,

展現女性解放的第一步,腳踏車因此體現出男女平等,並給予女人行動的自由32

腳踏車在問世之時當然跟女性絕緣,那是一個公認女人只屬於縫紉機的時 代;那是一個女人只能穿著厚重蓬裙、束縛重重的時代。不過女性從縫紉機的輪 子到腳踏車的輪子之間所帶動的身、心變革與視野開展,在法藍西絲.魏勒

(Frances E. Willard)1895 年出版的《從縫紉機到腳踏車》中清新可見。100 多年 前,53 歲的美國教育家魏勒在女性只能穿著厚重蓬裙的保守時代氛圍裡,開始 學騎腳踏車,腳踏車在當時雖風行歐洲,卻與大多數婦女絕緣,她根據自己學習 騎車的經驗,寫下了《從縫紉機到腳踏車》這部作品。這本書在當年暢銷一時,

並鼓勵更多婦女加入學騎腳踏車,魏勒自比為嬰兒學步般,在保守的時代氛圍 裡,她身體力行,鼓勵女性走出戶外,和男性一樣,穿上輕便的服裝,享受自由 的空氣,她希望能以此舉力抗束縛女性的種種社會規範、性別枷鎖的象徵。她認 為腳踏車是讓女人脫胎換骨的偉大發明,它使女人的言行不再古板做作,對黑暗 的恐懼一掃而空……神經變得強韌、腿變得強壯、言語也強悍起來,穿上俐落的 褲裝,從此瞭解身體、瞭解山林,得到平等、健康與事業。簡單的說,婦女因此 解放33

爭取美國婦女投票權的先驅—蘇珊‧安東尼(Susan B. Antony)也覺得腳踏車 比任何事物更能解放女性,她還說腳踏車運動給女性「一種自由和獨立的感受」。 因此,「女性一旦坐上腳踏車,便有不畏傷害的自信」。安東尼相信騎腳踏車的女 性正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女性」34。腳踏車將女性從家庭和孤立中解放出

32 參自辜振豐,《布爾喬亞–欲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 》,(台北:果實,2003 年),頁 25-26;

洪震宇.林慧淳,〈女人,送自己一輛單車 〉,《康健》第 89 期,2006 年 4 月,頁 57。

33 參自 Frances E. Willard 著,《從縫紉機到腳踏車》(A Wheel in A Wheel),鄭至慧譯,(台北:

方智,2000 年),頁 4。

34 同上註,頁 144。

(25)

來,並對促進維多利亞時期女性爭取平等的運動,擁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當時,

女性穿起裙子,跨上腳踏車,許多英國人認為不雅觀,後來有些女人雙腳還套上 長褲,以避開別人的閒言閒語;儘管如此,有些雜誌如《單車》(Cylist)、《女 仕單車》(Lady Cylist) 相繼上市後,仍極力鼓吹女性要響應騎腳踏車的活動。

經營旅行社的湯瑪斯‧庫克(Thomas Cook)於 1890 年舉辦歐陸自行車之旅,其 中的旅客大多是英國女性,可見腳踏車的問世,對於女性解放貢獻不小35。19 世 紀 60 年代,阿米利亞‧布盧莫的大膽之作「女士燈籠褲」,就是特意為騎腳踏車 的女士設計的36,女性騎士的服裝促進了女性邁向獨立改革之路。

自 1886 年創刊迄今的女性專屬雜誌—「柯夢波丹」也曾針對服裝改革一事表 示:「長年以來,人們在講台上慷慨激昂地闡述女性的苦難,都不及腳踏車運動在 數月內改變的穿著習慣,所獲得的立竿見影之效37。」193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 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在腳踏車對促進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消失,也有 最全面的概述:「腳踏車是自查理二世以來,對禮儀和道德規範最深遠影響的事件

38。」

一百多年前,法藍西絲‧魏勒踩動時代的巨輪,在美國身先士卒鼓勵婦女騎 車,一百多年後的台灣,2008 年 4 月 22 日當天,十多位在職場上表現亮眼的傑 出女性,組成「Rolling Rose 搖滾玫瑰.女性環台挑戰團」,展開為期 12 天 968 公里腳踏車環台挑戰。她們都是為了體驗環台挑戰,為了環保減碳克盡一份心 力,暫時放下工作和家庭,勇敢地騎車環台39。世界最大腳踏車製造商「捷安特」

也在台北打造一間突破以往傳統印象的女性專屬車店,以女性騎士所需要的個性 化配備為主,開幕首月的營收金額就已突破預期,第二個月更達到四百萬元的營

35 參自辜振豐,《布爾喬亞–欲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 》,(台北:果實,2003 年),頁 25。

36 參自 Williams Trevor I.,《科技發明史》,風雲時代出版社譯,(台北:風雲時代,1991 年),

頁 245。

37 引自 Frances E. Willard 著,《從縫紉機到腳踏車》(A Wheel in A Wheel)鄭至慧譯,(台北:

方智,2000 年),頁 152。

38 同上註,頁 154。

39 參自單車誌 http://www.cycling-update.info/ (2008/04/24)

(26)

收,在在都顯示女性騎車人口已不容小覷,辛苦爭取自由的女性儼然成為另一股 單車新勢力。

(27)

第二節 腳踏車王國

在電子業尚未成為台灣市場主體之前,腳踏車工業一直是台灣出口主流之 一。腳踏車不僅伴隨台灣走過一個世紀的時光,更為台灣成就「腳踏車王國」的 美名。腳踏車在台灣的發展歷程必須追溯至清末時期,那時的交通工具多賴木舟 與轎輿,由歐洲輸入的新奇腳踏車已在台流行,當時可稱為天之驕子,但由於零 件缺乏,修補不易,損壞率極高,第一次大戰後,遠洋航運更形困難,鄰近的日 本才開始製造腳踏車40。以下就腳踏車在台灣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簡述之。

一、仰賴日本進口

日據時代,牛車是台灣農村社會的主要交通工 具,日本人改良的三輪車在1942年引進台灣,稱為「自 轉車」。當時男車伕一天的工資只有1.5元,女車伕8 角。光復前,台灣尚無腳踏車工業,台灣的腳踏車以 進口日本的人力車來台內銷為主,價格非常昂貴,當 時一分地100 元,一輛腳踏車要30元,擁有者都是警 察、政府官吏、醫師、大地主及接生婆,身價宛如現 在的進口名車。日治時期的腳踏車有男女之分,女性 騎的為「文車」,男性載貨用的稱「武車」,前者為淑 女車,後者是有大置物架可載貨的腳踏車,當時因生 活需要,腳踏車以「武車」居多,市面上著名的日本 進口車牌,以「富士霸王車」最出名(圖2-2-1)。早 期機車尚未普遍的時候,都用「武車」來載重稻米、

40參自陳柏如,〈回首來時路 台灣自行車懷舊篇〉,《中文自行車市場快訊》,第 77 期,2001 年 4-5 月,頁 22-27。

圖 2-2-2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圖 2-2-1 富士霸王車

(28)

穀物或是甘蔗、香蕉等經濟農作物,「武車」其實是台灣經濟奇蹟幕後的最大推手

41。《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圖2-2-2)、《鐵馬》、《奉茶》、《春雨》等圖畫書中出現 的腳踏車就是這款「武車」。

在那個腳踏車零件十分貧乏的年代,沒有零件製造技術加上貧窮,一切都很 克難,外胎要靠配給,沒有外胎只好綑草繩湊合著騎,腳踏壞了,只能用木頭代 替。直到光復後,才逐漸有人從日本進口部份零件販賣,當時買一輛腳踏車在農 村是一件大事,到鄉公所辦理牌照登記時,公所人員都跑來看,比現在買保時捷 轎車還拉風。當時街上幾乎看不到汽、機車,只有少數當官的人坐「黑頭車」,腳 踏車是當時的奢侈品,不僅要申請牌照,還要繳納牌照稅,一直到 1973年之後,

汽機車越來越多,才取消腳踏車需要牌照的規定42。腳踏車自日本引進台灣開始,

與民眾的關係就是工作,但是腳踏車在歐洲的起源卻是中上階層的休閒工具,顯 示出腳踏車的用途會因年代或區域而有所變化。

二、自立更生

台灣腳踏車產業是從 1950 年代初期開始起步的。早期台灣腳踏車以內銷為 主,光復初期,進口舶來腳踏車最多曾高達年 40 萬輛,消耗外匯甚鉅,政府為扶 植國內腳踏車業,鼓勵國內業者自行製造, 1950 年先管制腳踏車與零件進口,1952 年起,國內腳踏車製造廠相繼成立,由於經營不善、產品品質在政府的保護下無 法有效地提升,使得腳踏車工業處於低潮。1954 年政府更全面禁止腳踏車進口,

因而造就了四大中心組車廠的崛起。

在 40 年代、50 年代初期,腳踏車是台灣人最倚賴的交通工具,當時理髮只要

41同上註。

42參自自由電子報〈骨 董 牛 車 牌 小 如 名 片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an/10/today-so15.htm (2008/7/22);

河港快樂頌電子報〈復古腳踏車達人〉http://epublication.kcg.gov.tw/happysong

(2008/7/10)

(29)

7 元,但自產的腳踏車要 900 多元,進口的腳踏車則要 1700 多元。當時是台灣腳 踏車業最興盛的黃金時期。然而,好景不常,1968 年台灣經濟快速起飛,開始從 日本輸入大量不需掛牌的 49cc 機車銷售,機車數量不斷增加,正逐漸取代眾多家 庭中的腳踏車,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腳踏車一下子變成落伍的交通工具,因此 開始走下坡,榮景不再,許多車店紛紛結束營業43

直到 1973 年,因第一次能源危機造成全球腳踏車市場需求大增,加上當時的 國際醫療報告指出,騎腳踏車有益身體健康,因此歐美開始風行騎腳踏車,美國 更將 5 月訂為腳踏車月,連美國總統都親自騎車推廣,使得美國市場的腳踏車供 應不足。美國人原本寄望從日本進口,但日本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對於外銷市場 興趣缺缺,於是美國轉而尋求台灣外銷,才使得台灣腳踏車工業步入成長茁壯期44

三、揚眉吐氣

在 80 年代,台灣腳踏車業者基於市場擴增的需求,不斷努力提升品質及技術,

使台灣腳踏車的出口量驟增,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台灣腳踏車出口量在 1980 年突破三百萬台,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腳踏車出口地,主要外銷市場包 括美國、歐洲、日本等。1986 年,台灣腳踏車的出口量衝破一千萬大關。 1991 年 起,台灣腳踏車邁入另一個里程碑,出口值始突破 US$10 億,在全球的腳踏車業 佔舉足輕重的地位;1995 年出口值更突破 US$10.6 億,再創歷史高峰。由於兩岸 分工的模式日益明顯,台灣也逐漸由低價量產的 OEM 角色轉型為研發、行銷基地,

產量雖逐年下滑,單價卻日益攀升,隨著研發創新與附加價值的提升,台灣的腳

43參自陳柏如,〈回首來時路 台灣自行車懷舊篇〉,《中文自行車市場快訊》第 77 期,2001 年 4-5 月,頁 22-27 。

44參自劉金標口述 藍麗娟採訪整理,《我的環台夢-劉金標的 73 歲自行車環島日記》,(台北:

天下雜誌,2007 年),頁 8。

(30)

踏車產業幾乎已經全面性的以生產高技術與創造性的產品為主,可以說是國內獲 利最佳、產業規模最大且發展前景看好的「傳統產業」45

四、騎上峰頂

從 1980 年代迄今,台灣都是腳踏車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在國際間舉足輕重,

台灣始終以「腳踏車王國」傲視全球,直至今日,台商企業仍執全球腳踏車生產 之牛耳,只是隨著經濟起飛,汽車、摩托車大量進佔街頭,台灣人似乎忘了騎乘 鐵馬的悠遊歲月。台灣曾是世界最大的腳踏車出口王國,我們將有益身心的腳踏 車賣到國外,卻從國外購入有害身體的汽、機車,所幸近幾年在能源耗竭、溫室 效應等環保議題的衝擊下,許多民眾決定一改以往貪求舒適迅捷的慣性,重拾腳 踏車這項老玩意,不管上班通勤、假日休閒,悠閒緩慢或者奮力往前,一踩一踏 間,都是在為地球盡心力。2002 年秋天,腳踏車業界更積極設計、包裝產業形象,

推出「腳踏車就是台灣:Think Bicycle,Think Taiwan」的標語及標誌,把台灣定位 為世界的腳踏車島,讓消費者想到腳踏車就想

到台灣。2004 年夏天,美國福斯公司賣座的

《 機 械 公 敵 》 電影,是以 2035 年的芝加哥 為背景,描述人與機械人生活的科幻世界。片 中出現來自台灣巨大機械(捷安特)生產的 Revive(圖 2-2-3)、Prodigy 兩款自行車,讓 全球觀眾印象深刻46

台灣已經從腳踏車製造出口王國(最高紀錄一年出口 1000 萬台),轉型為享 受單車休閒生活的國家,根據巨大機械(捷安特)統計,2001 年台灣市場一年只 銷售 60 萬台單車,2005 年銷高達 80 萬台,平均售價更從 15 年前 90 美元躍升到

45參自陳柏如,〈回首來時路 台灣自行車懷舊篇〉,《中文自行車市場快訊》第 77 期,2001 年 4-5 月,頁 22-27 ;魏錫鈴,《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台北:聯經,2004 年),頁 33。

46 參自魏錫鈴,《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台北:聯經,2004 年),序頁 3。

圖 2-2-3 Revive

(31)

2005 年的 345 美元。台灣在 2005 年平均 4.73 人擁有一台單車的比例,雖然遠低 於單車風潮盛行的荷蘭、德國與日本,卻超過法國。相對於整體騎單車人口,台 灣騎專業運動休閒車的比例高達五成,超越美國、日本、澳洲等高單車人口比例 的國家。巨大機械總管理處特別助理許立忠分析,日本的單車族多半以通勤為主,

台灣擁有高專業運動休閒單車的人口比例,不在於通勤,而是跟運動休閒風氣逐 漸興起有關47

這股風潮主要導自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以前民眾總是認為,腳踏車都是買不 起汽機車的窮人所用的代步工具,當時腳踏車主要的功能是代步的交通工具;而 現在,腳踏車卻是休閒運動的良伴,騎腳踏車是時尚生活的表徵;此外,政府和 民間合作推動騎車風氣、改善台灣的自行車騎乘環境,在各地陸續增設腳踏車活 動區域,也是這波腳踏車熱潮的重要推手48

47 參自洪震宇.林慧淳,〈單車悠遊風 現在最流行〉,《康健》,第 89 期,2006 年 4 月,頁 41、42。

48 參自謝正寬著,《單車學校教你的 52 堂課》,(台北:蘋果屋出版社,2008 年),劉金標推薦序。

(32)

第三節 腳踏車的新世紀

二百多年前,腳踏車一經發明,立即成為令人興奮不已的工具,百年來,腳 踏車更是不斷改良,推陳出新。不管腳踏車如何演變,它對人類的貢獻比汽車還 多,而且它還是工業進化的起點。在西方,很多汽車製造業的先驅都是由製造腳 踏車起家,如福特的第一輛車子就是採用腳踏車和鏈條,甚至發明飛機的萊特兄 弟都是以製造腳踏車起家49。然而,自從石油世紀登場,汽車當道以來,腳踏車就 從主流的交通工具選項中退場,變成窮苦的象徵,只有窮人和外勞才會騎腳踏車。

八○年代起,由於能源短缺與全球暖化導致環保意識抬頭,曾被資本主義體制視 為「落後」而淘汰的腳踏車竟又重新風行全球。

腳踏車是地球上最能有效運用能量的交通工具,它由人力踩動踏板產生動 力,既容易騎乘、方便維修更有益身心健康,不僅不需燃料,也不會產生一氧化 碳廢氣和微粒,更不會為世界製造酸雨和破壞全球氣候;又因為體積小,不會造 成交通阻塞,也不需要鋪設大量道路破壞自然環境,還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 同行,是最健康的運動與生活方式,在今日世界被鼓勵多加運用。腳踏車除了健 康、經濟又安全以外,它最獨特、且令人喜愛的特點是:它是完全屬於個人的交 通工具!目前全球各地經常舉辦腳踏車推廣活動,在世界知名大都市舉辦的「無 車日」活動中,「腳踏車」就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無車日」的倡導,更讓腳踏 車這古老卻永不過時的交通工具又重新煥發了青春。

腳踏車的功能因地域、經濟與民族性的差異,而在各國有不同的發展:腳踏 車一直是北京,更是中國的顯著特徵,在交通顛峰時刻,重要路口全部被這種人 力帶動的交通工具獨佔。多年來它是中國家庭唯一的交通工具,中國開放以前,

人們常常用四大物件(腳踏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衡量一個家庭的地位。

現在的中國已經有很大的變化,四大物件已經退出他們崇高的地位,這四樣東西

49參自揚歌編譯,《改變歷史的交通工具》,(台北:民生報,1984 年),頁 5。

(33)

如果還在一個家庭裡佔主導地位,那家庭就會讓人覺得落伍了。腳踏車雖然仍在 扮演它做為交通工具的角色,但它已不是生活中人們想要追求的東西,而是為了 過渡和進步想要放棄的東西。在中國,它仍然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但已經越來越 轉向成落後的象徵50,2004 年起上海市更禁止腳踏車在部分街道通行,原因是腳踏 車妨礙汽車通行51

但在中國的另一端,英國倫敦時報卻顛覆了腳踏車是窮人交通工具的印象。

根據 2007 年 9 月 21 日的報導:現今騎單車的的英國人多是有錢人,因為富人重 養生,騎單車的人比不騎車的人年輕十歲,超過 35 歲的一般單車族的壽命可延長 二歲。富人重養生,對自我行為有足夠的信心,可以很容易獲得新知與認同。相 反地,窮人傾向滿足即時的日常生活所需而非長遠的健康生活展望,且窮人受教 育程度低,對自我行為信心低落,加上媒體寵兒如足球明星和流行歌手鮮少和單 車掛鉤,沒有好的騎單車示範,以致於窮人認為騎單車是不足取的。社區環境不 佳、沒有安全空間可停單車、缺乏教導及推廣等也都是窮人不騎單車的原因。Phillip Darnton (英國政府資助的單車協會主席)說:單車銷售額由 2000 年的二百八十萬成 長至 2006 年的三百五十萬,在倫敦,自 2000 年以來,單車數量增加 83%,但是英國 其他地區並沒甚麼改變.他說:「最近大部分經營成功的單車公司都是那些銷售超 過 400 英 鎊 高 價 位 的 品 牌 , 如 : Specialised , Trek , Giant ( 捷 安 特 ) , 與 Cannondale。」這些品牌幫助單車成為滿足人們擁有慾望的物品,但卻使得窮人 更難買得起了52

腳踏車除了在英國已是今非昔比,在法國同樣也受到重視,巴黎市政府計劃 2007 年夏天推動公共腳踏車系統 「Velib」(圖 2-3-1),要在巴黎各處放 1.5 萬 輛腳踏車努力成為一個「腳踏車城」,Velib 現在已是巴黎人當下的流行53;哥 本

50 參自〈十七歲的單車 北京青春物語〉,《世界電影》,第 407 期,2002 年 11 月,頁 138、139。

51 參自 CNN http://www.cnn.com/2003/TRAVEL/12/09/china.bike.ban.ap/ (2008/7/9)

52 參自 倫敦時報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uk/article2500754.ece

(2007/9/21)

53 參自 我在巴黎 http://tw.myblog.yahoo.com/dor-mode/article?mid=4086(2008/7/15)

(34)

哈 根 也 有 「 公 共 腳 踏 車 」 的 措 施 , 稱 做 「 City Bike」 , 他 們 在全 市 125 個 不 同 的 地 點 放 置 了 1300 台 的 腳 踏 車 供 免

費 使 用 , 腳踏車加上大眾運輸系統,應是未 來城市交通的主流54;在日本,不論任何年齡 與社會或經濟地位,人們都相當廣泛的使用腳 踏車作為日常代步工具。人們最常用腳踏車來 通勤上學、上班、作為到火車站的短程接駁工 具、接送幼童或採買日常用品55

而台灣在運動休閒的風氣也逐漸跟上歐美的腳步,樂活趨勢、油價狂飆間接 帶動了單車熱。樂活族的生活方式強調愛地球、重視環保與重視身心健康,腳踏 車不僅不需要燃料更不會製造污染,雖然沒有汽機車的高速度,腳踏車反而有種 怡然自得的緩慢節奏,正好呼應目前全球流行的慢生活趨勢。

近年來地方政府紛紛設立腳踏車專用道,串聯起全台的腳踏車休閒風,也讓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腳踏車作為出外旅遊的工具,他們放棄匆忙快速,學習用悠遊 與放鬆去感受生命。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更在 2007 年將每年五月的第一個週六訂為

「台灣腳踏車日」(Taiwan Bike Day),五月訂為「腳踏車月」,以使台灣成為 名符其實的「自行車島」56。另外,根據中華大學休閒遊憩規劃與管理學系講師張 馨文調查,到新竹縣市腳踏車道騎車的車友,四成都是親子出遊,顯示腳踏車也 開始成為親子休閒的重要工具57,市面上因此出現親子可一起騎乘的腳踏車(圖 2-3-2)。腳踏車已正式由傳統的代步運輸工具,轉變為與觀光、運動、親子休閒 結合的多功能高附加產品。圖畫書《這是誰的腳踏車》裡的袋鼠媽媽即是騎乘親

「Velib」是「vélo」( 腳踏車 )和「libert é」( 自由 )兩個字的結合,意為可自由使用的腳踏 車。

54參自西雅圖凹凸鏡 http://blog.yam.com/kueihsienl/article/2877835 (2008/7/30)

55 參自日本旅遊與生活指南 http://tw.japan-guide.com/travel/transportation/bicycles

(2008/7/15)

56 參自 行政院體委會 http://www.ncpfs.gov.tw/news/(2008/10/15)

57 參自洪震宇.林慧淳,〈單車悠遊風 現在最流行〉,《康健》第 89 期,2006 年 4 月,頁 42。

圖 2-3-1 公共腳踏車 Velib

(35)

子腳踏車撘載袋鼠寶寶(圖 2-3-3),而在《不要放手喔》、《騎車到岸邊》等 書中,父母與孩子藉著騎腳踏車的過程產生動人的親子互動;《小琪的肚子咕嚕 咕嚕叫》、《當乃平遇上乃萍》、《你不能帶氣球進大都會博物館》裡可看見騎 腳踏車運動的民眾。

隨者時代變遷,不同年代、國家使用腳踏車的方式和需求也不一樣,但是,

當科技帶來便捷交通,大多數人有了更多選擇可以替代時,腳踏車也就離人類的 生活愈來愈遠。當腳踏車往日的功能正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失去它原有的光環時,

卻因為環保問題、健康意識的抬頭、加上國內外休閒風潮的帶動,腳踏車在近來 又開始被重新定位,而且更加豐富精彩。在全球掀起一股腳踏車熱潮時,除了腳 踏車商,高級房車 BMW、Audi、Infiniti,以

及愛馬仕、香奈兒等精品業者都積極投入精品 自行車銷售,甚至過去主要生產運動化、通勤 腳踏車的GIANT,也生產一款 City Stone 的 精品車款(圖 2-3-4)58,腳踏車商品在台灣,

也正式成為彰顯身份地位的時尚配件。具有百 年歷史的腳踏車已開始引領另一波時尚風潮。

現在的腳踏車不僅僅提供人們懷舊式的感受,更代表一種休閒運動的習慣、

58 參自聯合新聞網 http://mag.udn.com/mag/car/storypage.jsp?f_ART_ID=102527

(2007/12/19)

圖 2-3-4 City Stone 圖 2-3-2 親子腳踏車 圖 2-3-3《這是誰的腳踏車》

(36)

環保的責任和時尚的象徵。這看似簡單的「單車」卻是經過千錘百鍊的「百年工 業」,不論世界如何交替演變,它永遠都保有獨特的位置和功能。時間對它而言,

並非考驗,而是彰顯自我價值的焠鍊。

(37)

第參章 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外在功能

如前章所述,腳踏車由於輕便、經濟實惠的特性,被廣泛運用在交通工具上 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一項非常純粹的發明,直到今日,它仍保持著剛誕 生時的基本設計結構,但它卻改變了整個交通史。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最原 始的人力踩踏為動力來源的腳踏車,非但沒有像馬車一般,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之 中;相反的,現在的腳踏車在更高層次的休閒娛樂、運動健身方面有無可替代的 地位。腳踏車的外型雖然沒有太多改變,然而,其功能卻因時代變化有所不同,

這些不同的功能在圖畫書裡也都能找到軌跡。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究腳踏車在 圖畫書中的象徵意涵,為了細究其內在意涵,必先探究其外在功能。本章共分成 四節,將一一探討腳踏車的外在功能在圖畫書中呈現的四種類型,分別是:遊戲 工具、交通工具、謀生工具以及休閒工具。

第一節 遊戲工具

聯合國於 1959 年發表的兒童權利宣言中宣稱:「兒童有權利獲得充分的遊戲 和娛樂活動的機會59。」遊戲就如同營養、居住、健康照顧和教育一樣,是兒童的 基本權利之一。德國心理學家葛羅斯(Karl Gross)也認為:「兒童時期是遊戲的時期

60。」遊戲是童年生活的核心經驗,小孩在遊戲中長大,也在遊戲中學習,兒童大 半的時間都在遊戲,遊戲是讓幼兒理解這個大千世界的管道之一,因此,兒童的 遊戲與學習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說兒童的世界就是學習的世界。遊戲不僅促使 兒童身心都可以均衡的發展,也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帶給兒童歡樂61。遊戲是兒 童共同的活動,作為以兒童為主要訴求對象的圖畫書,遊戲是經常出現的故事內 容,《我愛玩》(圖 3-1-1)就是一本以童玩為主題所發展出來的創作兒歌集,內容所

59 引自聯合國 http://www.un.org/chinese/(2008/9/30)

60 引自詹棟樑,兒童人類學—兒童發展,(台北:五南,1994),頁 469。

61 同上註,頁 451、508。

(38)

述都是成人熟悉的童年遊戲,有:跳房子、捉迷藏、踢毽子、放風箏、騎腳踏車、

踩影子……等二十種童玩,其中也包括腳踏車;同樣地,《精彩過一生》(圖 3-1-2) 裡的爺爺奶奶裡也提到:不同的年紀,我們玩不同遊戲,十歲的遊戲就是騎腳踏 車。上述兩本圖畫書均顯示騎腳踏車是兒童常見的遊戲之一。

圖 3-1-1 圖 3-1-2

一、童年玩伴

童年裡最令人雀躍的一刻,就是突然發現自己學會了騎腳踏車,那種能夠操 之在我的喜悅與勝利一生都難以忘記。騎腳踏車是童年共同的遊戲與回憶,儘管 學習騎車的過程交織著汗水和淚水,但克服困難和障礙後,便可以隨著自己的速 度移動,視野也隨之開闊。《鈴鈴鈴請讓路》、《不要放手喔》、《我會騎腳踏車》這 三本圖畫書就是在描寫兒童學騎腳踏車的過程,三本書的主角都共同經歷了摔 跤、膝蓋流血,甚至開始萌生退卻的念頭,但是都能在爸爸的扶持與保護下成了 踩著風火輪的小哪吒。每個兒童學騎腳踏車的過程必定經歷過無數次的跌倒,然 而,小孩不怕跌倒,跌倒是他以他的身體融入周遭世界,干擾外在事物的秩序時,

必要付出的成本。但他從不計算成本,只因體驗是他生命成長不能割離的血肉62

當兒童學會騎腳踏車,腳 踏 車 就 成 了 和 同 伴 一 起 出 遊 的 玩樂工具。在《敵 人派》裡父親面對被新鄰居嘔得懷恨在心的小男孩,沒有急忙搬出訓誡大道理,

62黃武雄,《童年與解放》,(台北:左岸文化,2004),頁 129。

數據

圖 2-1-6 高大兩輪車
圖 3-2-3 圖 3-2-4 同樣都是將腳踏車當作交通工具,但是《和爺爺一起騎單車》、《魯拉魯先生 的腳踏車》、《花婆婆》這三本圖畫書中爺爺、婆婆騎腳踏車的目的,和上述二位 爺爺不同。 《和爺爺一起騎單車》的爺爺是載著孫兒去兜風;魯拉魯先生騎車帶著 動物們出遊;花婆婆則是騎車穿梭在種滿魯冰花的城鎮間,他們騎上腳踏車沒有 工作目的,只是為了享受乘風前行的樂趣。腳踏車除了是爺爺奶奶們在陸上的交 通工具,也可以成為空中的交通工具,在作者史提凡‧查吾爾(Stepan Zavrel) 的創意下,《湯 姆 爺 爺 》
圖 3-2-15 圖 3-2-16 圖 3-2-17 松居直相信:「繪本是沒有藩籬、沒有設限的。年齡層從小孩到大人,對大 家來說,那是可以用文字和圖來表現的、一個非常廣闊的自在世界。 76 」腳踏車也 和圖畫書一樣對於使用者沒有年齡的限制,它是世上唯一一種不分男女老少都可 騎乘的交通工具,可以從孩提時期一直陪你騎到年老。一般而言,老人和小孩在 社會上常是較需要仰賴他人幫忙、較沒有行動力的族群,在腳踏車的世界裡,他 們卻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享受自由的時光。腳踏車除了是最親近人類的交通工 具,在動物的世界裡,也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9 景美女中-安東市場 定時發車 是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37 動物園-台北車站 定時發車 步入傳說中的路線 欣欣客運 294 動物園-仁愛國中 定時發車 傳說中的路線之一

競賽使用白色乒乓球 10 個、黃色 乒乓球 10 個、及網球一個,作為 拾取物。場地上並設置三個集球

面臨歐盟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與汽車產業如電動車等突破性 科技的發展,為延續該國在汽車產業上的地位,土耳其也開 始布局電動車,於 2018 年由 Anadolu Group、 BMC、 Kök Group、 Turkcell

●台中火車站前搭乘台灣大道路廊公車路線(300~308、323~326 號)往沙鹿方向班車至「中港澄清 醫院」站下車,沿工業區一路步行 2 公里,20

●台中火車站前搭乘台灣大道路廊公車路線(300~308、323~326 號)往沙鹿方向班車至「中港澄清 醫院」站下車,沿工業區一路步行 2 公里,20

第 1421 號,第 22 冊,第 129 頁上欄第 25 行至中欄第 5 行。.. 這些在“象下”、 “車輿”、 “塚間”、 “空樹中”、

德國廠商 Volocopter 研發了一款空中計程車, 21 日在巴黎機場首次展示並試飛成 功,計畫於 2024

書婷與芸樺分別在長度為55公里筆直自行車道的兩端相向而行,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