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近年來出版的圖畫書中腳踏車呈現的功 能與意涵。藉由逐本分析檢視文字與圖畫傳達的符號訊息,結合歷史上關於腳 踏車的演變,嘗試用歸納、分析的方式,探討腳踏車在圖畫中的功能與象徵意 涵。

二、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在文類上是以圖畫書為主要探討對象,在文本的蒐集上,限於時 間,筆者主要以國內出版年代在1980~2008年間,且台灣有翻譯之作品為 樣本,文本中有提及腳踏車或圖畫中有出現腳踏車者為研究對象,共蒐 集到138本(附錄),樣本主要來自書店、兒童圖書館、親朋好友推薦,

但文本的蒐集仍恐有遺漏及不周全之處。

(二)英文圖畫書中所描繪的腳踏車,應與西方社會、歷史、文化、童年觀有 密不可分的關係。欲研究其文化中腳踏車的象徵意義,不可避免要熟悉 當地的背景知識。而筆者雖已盡力,恐仍有疏漏之處。

(三)目前國內以腳踏車為主題的論文多為機械工程或體育相關學系的研究,

例如:黃家祚5、廖國權6、林俊宏7、林金泉8、周峻忠9等人的碩士論文。

然而,這些論文與筆者欲探討腳踏車在圖畫書中的意義並無相關性,因 此不予以討論。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圖畫書的相關研究中,尚未發現以 腳踏車為主題的論文研究,因此筆者沒有較明確的比較與文獻資料,文 中所作之分析多為研究者的歸納發現,恐有不完備之處。

5黃家祚,《組裝理論在腳踏車之應用》,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論文,1998 年。

6廖國權,《腳踏車坐墊之分析與設計》,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9 年。

7林俊宏,《捷運車站腳踏車停車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8林金泉,《從腳踏車個案論歐體反傾銷措施》,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9周峻忠,《不同騎乘姿勢對原地腳踏車運動之生理反應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 士論文,2001年。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腳踏車(bicycle)

「腳踏車」一詞亦稱兩輪車、自行車、自由車,臺灣話另稱「孔明車」、「鐵 馬」、「武車」,在香港、澳門、廣東等粵語區則通常稱為「單車」;在日本,腳踏 車被稱為「自轉車」或「茶輪子」;英文 bicycle 的 bi-意指「二」而 cycle 意指「輪」。

通常是指利用雙腳踩踏板前進的兩輪車10,因此,以腳踏車一詞稱呼最為貼切,本 研究為求統一,全文概以腳踏車稱之。

廣義說來,腳踏車是以人力驅動而移動的載人工具;折衷的說法,是不依賴 陸地上鋪設軌道而行走的一切自行車和健身車;狹義的說法,是具有足夠強度之 車架結構,二個以上的輪子,有乘員的座位,和有驅動、操縱、煞車等各種裝置11。 綜合以上的說法,本研究歸納腳踏車的定義為:靠人力踩踏為動力來源的代步工 具,有二個以上的輪子,有乘員的座位,和有驅動、操縱、煞車等各種裝置,包 括三輪車與協力車。

二、圖畫書(picture books)

台灣將圖畫書類的讀物,採取英語「picture books」的直譯,以「圖畫書」作 為分類名稱。圖畫書是用圖畫與文字來共同講述一個完整故事的藝術,有的圖畫書 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只有圖畫。圖畫書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層 面上交織、互動,這一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所以圖畫版面大而精美,

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更能增強主題內容的表現。圖畫書要用畫面來說 話,它強調畫面的連貫,通常被規定在32頁-40頁之內,這幾十頁的畫面要形成一 個連續的視覺映射,彷彿是一部電影短片12。近年來,因為推廣者的頻繁使用,報

10 參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2008/10/15);國語辭典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2007/12/25)

11 參自〈自行車工業雙月刊〉25 期,(台中:自行車工業研究發展中心),38─47 頁。

12 參自 張桂娥,《日本兒童圖畫書在台出版發展史與其影響力》,(日本:財團法人大阪國際兒童文 學館),2006 年,頁 191-199;彭懿,《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台北:信誼,2006 年),頁

紙媒體的傳播,以及便於說明、利於行銷的出版經營商業機制等原因13,「圖畫書」

第貳章 腳踏車的前世今生

本研究主要探討腳踏車在圖畫中的意涵,為了更深入分析腳踏車代表的象徵 意義,細溯腳踏車的歷史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例如:《拼被人送的禮》中 國王收到的眾多禮物裡即包括 1870 年在法國發展出來的高大兩輪車,另外,在以 民國五十年代台灣農村為背景的《鐵馬》一書裡,鐵馬扮演了重要角色,這輛鐵 馬就是台灣在日治時期從日本引進、專們載貨物的「武車」。若能了解這些腳踏的 歷史背景,對於探析其在圖畫書中的意涵將更具意義。因此本章將分三節探討腳 踏車的起源演變、在台灣的發展以及在當前世界發展的趨勢。

第一節 腳踏車進化史

自從有了輪子,人類大大的利用了輪子的滾動原理,不斷的設計出各種用途 的車子。靠人力推動的車子有人力車、腳踏車、及三輪車,其中以腳踏車最為輕 便,既不會浪費能源、製造污染又可運動健身,而且老少咸宜。腳踏車也是最合 乎人體工學、省時省力的交通工具,它所消耗的能量大約只有走路的五分之一,

而速度卻快了三、四倍,是地球上最能有效運用能量的交通工具。腳踏車迄今已 有兩百多年歷史,它的外型、用途一直不斷在變化著,它也是經過長期的改進、

推陳出新才慢慢演變成今天的模樣17

一、發源期

1966 年,一群義大利修道士在修復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手稿的時候,發 現了大約繪製於 1493 年的腳踏車草圖,當時在他的手繪稿裡的二輪車就有鍊條的 雛型,這張草圖可能是歷史上最早設計出的腳踏車模型(圖 2-1-1)。這輛腳踏車

17參自華一編輯委員會,《輪子的本事》,(台北:華一,1989 年),頁 5;揚歌編譯,《改變歷 史的交通工具》,(台北:民生報社,1984 年),頁 3。

最大的特徵就是使用了齒輪和鏈條,還加上了把 手和踏板,可惜並沒有實際的製造出來,只停留 在想像的階段,然而,這輛達文西親自設計的車 卻比三百年後才出現的腳踏車更為優雅18

(一)萌芽期(1790 年~1838 年)

1790 年至 1838 年是腳踏車的「萌芽期」。1791 年,法國貴族克姆提.西拉克

(Comte de Sivra)在一個下雨天,被經過身邊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 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麼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 個車輪。於是他發明出第一輛具有腳踏車形狀的木製兩輪木馬(圖 2-1-2)。這輛小 車有前後兩個木質的車輪,中間連著橫梁,上

面安了一條板凳,像一個玩具,且沒有踏板、

手把,騎乘者跨坐於橫樑只能靠雙腳在地面推 動前進,利用傾斜車體偏移重心的方法來轉 向,其結構全部以木頭製造,以動物造型的橫 樑為主體,結合前後呈一直線排列的車輪所構

成,無轉向系統。是種不穩定也不舒服的行進工具19

18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8。

19 參自 R i c h a r d B a l l a n ti n e 、R i c h a r d G r a n t, 《自行車聖經》,黃小萍譯,(台北:貓頭 鷹,2004 年),頁 8;交通部交通安全入口網 http://168.motc.gov.tw (2007/ 7/20);維基 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2007/10/15)。

圖 2-1-1 達文西設計的腳踏車

圖 2-1-2 第一輛二輪車

1817 年德國德萊司爵士(Draisenne)發明具有轉 向系統的二輪車(圖 2-1-3),他當時擔任皇家花園巡 察的任務,為了加快巡察的速度而改良西拉克的兩輪 木馬。他在前輪加上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可以改變 前進的方向,這是個重大突破,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 兩隻腳蹬地,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時曾創下以 15 公里時速,走完 37 公里的新紀錄,並於 1818 年法

國巴黎公開展示。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馬拉的奇怪車子,就像是木造的玩 具木馬,也是人們最早對腳踏車的印象。這輛二輪車比現在的腳踏車重好幾倍,

曾在法國、德國、及英國上流社會引起一陣狂熱,在美國也盛行一時20

1818 年,英國的鐵匠及機械師丹尼士強生(Dening Johnson)率先以鐵取代了木 頭材質的車輪骨架。1819 年英國、德國也都先後成立了腳踏車運動史上最早的腳 踏車學校,教人如何騎玩具馬,在當時沒有汽車、火車的時代,以馬車為交通工 具的法國、英國、美國形成了爭相騎玩具馬的風氣,人們跨上了玩具馬用力蹬,

速度越快,車子就越穩,由技術好、有經驗的人騎乘時速可達 13 公里,後來英國 人就把這台有趣的車子叫作「Hobby Horse」,這股騎玩具馬的風氣在歐美持續了 約十年的歷史21,可惜這輛玩具馬在崎嶇路面上無法行進,終究還是無法成為日常 的交通工具。

(二) 轉變期(1839 年~1876 年)

1839 年至 1876 年是「轉變期」。工業革命啟動後,冶金術的進步使腳踏車 的車體成為金屬,機械的發展使機械傳動取代腳蹬或撥的運作,此時車款較多,

一般都是前輪大後輪小,腳踏車已經普及化,有些城市更設置腳踏車專用道。

20 同上註。

21 參自 Bicycle http://ms4.nnjh.kl.edu.tw/~comp206/history.html 2008/7/20

圖 2-1-3 第一輛有轉向系 統的二輪車

1839 年英格蘭的鐵匠麥米倫(Kirkptric Macmliian)在德萊司爵士發明的基 礎上,製造出第一輛具有腳踏的兩輪車(圖 2-1-4)。他不斷思考如何能坐在車上,

腳能不著地還能使車子前進,最後他終於設計了一輛前輪大於後輪,並加上踏板 及槓桿在後輪軸上來驅動車子的腳踏車,騎乘時不需再

以腳踩地面去轉動輪子前進,這使得腳踏車的發展往前 邁進了一大步。 此輛腳踏車的操作方式是以雙腳踩踏車 輪前面踏板型的連桿,連桿組驅動後輪曲柄使後輪轉 動,由雙腳的交替踩動使輪子滾動。只要每踏一次踏板,

輪子就會跟著轉動一圈,省去了雙腳划動的辛苦,為第 一輛腳可離地的二輪車。自 1839 年後,兩輪車才以腳踩

輪子就會跟著轉動一圈,省去了雙腳划動的辛苦,為第 一輛腳可離地的二輪車。自 1839 年後,兩輪車才以腳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