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 2008 年 6 月《商業周刊》的報導:腳踏車是改善親子關係、家庭出遊的 好工具,同時騎單車也讓很多家庭氣氛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高中教師范淑娟就常 常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去騎車,范淑娟表示:

關在家裡看電視、打電腦,一直唸小孩,親子關係也會緊張。不如帶著一副 望遠鏡,跟孩子們一起去騎腳踏車。邊騎車,邊賞鳥、觀賞植物。也因為孩 子們喜歡騎車,從騎腳踏車中,學習克服困難,培養他們的成就感。還可以 趁機訓練他們準備自己的配備,對自己負責106

從事二十多年輔導工作的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盧蘇偉帶著小學剛畢業的 兒子騎腳踏車環島,他認為這趟旅程是一趟高附加價值的投資,因為他和兒子都 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共有一段人生難得的經驗,還把自己的體能提昇了。他覺得 身為父母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陪孩子走一段人生的路,共有一份成功的經驗與愛 的存款而已107。這種親子一起騎車和樂融融的畫面在以往並不多見,父親能暫時擱 下工作,帶孩子挑戰自行車環島,彷彿送給孩子一個難忘的成年禮。

由上述兩個實例可知:腳踏車可說是增進親情的橋樑,藉由騎腳踏車可以改 善家庭氣氛,不僅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更為緊密,也可增進家人間的情感。

有許多圖畫書即以「親情」為主題來吸引兒童,因為兒童最熟悉的人是家人,以 兒童熟悉的事物為起點,讓兒童在閱讀中享受親情帶來的樂趣,也藉由故事中不 同的敘述角度和藝術表現方法,讓兒童欣賞不同家庭的風貌。

一、親子媒介

106參自賀先蕙,〈奮起吧!腳踏車〉,《商業周刊》,第 1075 期,2008 年 6 月,頁 116-118。

107參自盧蘇士、盧蘇偉,《陪你去環島》,(台北:寶瓶文化,2005 年),頁 141。

家庭重要,是因為家庭帶給人們愛,溫暖和歡愉,

家庭是我們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安定人心的錨……108

家人之間若要成為彼此的依靠,需要長期培養感情、建立默契。藉由騎腳踏 車讓兒童與家人透過沿途的互動,增進親子關係,創造美好的回憶,而這些美好 的記憶就像一條隱形的繩索,讓孩子不論漂泊在何方,總有一根可以緊緊抓住的 線,總有一個無形的依靠。

《不要放手喔》這本動人心弦的圖畫書便是藉由父親教女兒學騎腳踏車的過 程,鋪陳出父女間真誠的內心對話,作者珍妮.威利斯用詩一般的韻文,闡述父 女間濃得化不開的親情,讓讀者深切地體會親子關係該如何收放的哲理。在親子 成長過程中,父母一方面要扶持孩子,另一方面也要給予孩子自我學習的空間,

好讓他們建立自信心,這樣的過程也好似父母在教導孩子騎腳踏車的心情:一方 面怕孩子受傷要緊緊扶著腳踏車,另一方面也要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學會 自己控制。學習騎腳踏車的過程也是親子關係的最佳寫照。

故事中的爸爸鼓勵蘇菲不要畏懼困難和挫折,因為成功的喜悅會讓學騎車的 一切努力變得值得,爸爸也以溫柔的包容和耐心來等候蘇菲,他等蘇菲準備好了 才開始實地練習,也等蘇菲覺得可以了,才放開它的手(圖 4-2-1)。當蘇菲能夠自 行控制腳踏車並漸行漸遠時,她迫不及待要將她的喜悅和父親分享,她高喊著:「快 看我,爸爸!我會騎車了!你看,我會騎腳踏車了……從現在開始,我可以去任 何想去的地方——就算是到世界的盡頭,也難不倒我!」(圖 4-2-2)此時的爸爸卻 害怕蘇菲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會回到身邊。但是蘇菲是帶著爸爸的愛走遠的,所 以她也會以同樣的愛來回報爸爸,她告訴爸爸:「爸爸,我會在旁邊陪你—— 一 直到你說可以,我才會放開我的手。抱緊囉,我愛你,我會和你在一起……好嗎?」

(圖 4-2-3)

108何琦瑜,陳雅慧〈家庭 全球未來的挑戰〉,《天下》雜誌 335 期,2005 年 11 月,頁 52。

圖4-2-1 圖4-2-2 圖4-2-3

另一本敘述父女之間深厚情感的圖畫書是《騎車到岸邊》,這是一個從別離開 始的故事:有一天,小女孩和爸爸踩著腳踏車,緩緩的沿著堤岸前進,爸爸在堤 岸邊與她道別,划著槳輕輕朝水平線划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小女孩一直等待,

從女孩變成少女,爸爸還是沒有回來。她遇見了一個好男人,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丈夫那一雙厚實的臂膀,溫暖了女孩的心,他們有了兩個可愛的小孩,於是少女 變成了少婦。即使這樣,偶爾她還是會想到父親,逐漸邁入老年的她,已經歷過 人生中喜怒哀樂,但是她的心中仍和當初一樣,牽掛著遲遲未歸的父親。直到有 一天,成為老婆婆的她,又走到了當年爸爸離開的岸邊……。

在這則故事裡腳踏車陪伴了女孩的一生,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和爸爸一起騎車 到岸邊(圖 4-2-4),長大後和朋友騎車在林間嬉戲,成為少婦時和丈夫騎著車載著 一雙兒女在河堤玩耍,年老時獨自騎車到岸邊看著水鳥靜靜佇立。這一趟有起有 落的人生旅程裡,女孩有爸爸的呵護、有同學的陪伴、有伴侶的同行、更有獨行 的時候,當她還是女孩時她是被搭載的對象,表示父親與

伴侶對她的愛護;當女孩成為少婦,她載著自己的小孩,

同時也承載著一份甜蜜的負擔。隨著時代巨輪不停的向前 轉動,生命終究會消逝,父母終有離開的一天;然而,在 腳踏車輪的運轉下,親情也正在無聲無息地流動,腳踏車 因此見證了每一段曾在輪下流轉過的親情。

在《鐵馬》、《鈴鈴鈴請讓路》、《媽媽最棒!爸爸最棒!》、《我會騎腳踏車》、

圖4-2-4

《有一天》、《四輪軟腳蝦》、《我的媽媽真麻煩》等圖畫書當中,腳踏車亦是親子 關係的連結。在《鐵馬》中,爸爸總算幫鐵馬裝了「眼睛」,黃澄澄的眼睛帶來的 溫暖與愛,也表達父親與孩子間無法言喻的關懷以及對未來的期待;而《媽媽最 棒!爸爸最棒!》更以父母教導孩子騎腳踏車的方式,對照各自不同的教養方式:

河馬爸爸是隨性大膽的,讓小河馬勇於嘗試(圖 4-2-5);大熊媽媽是有條理、按部 就班的,她讓小熊先練習騎四輪腳踏車,但仍不放心地回頭張望(圖 4-2-6)。雖然 騎腳踏車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大人給小孩最好的禮物就是「時間」,和孩子一起 分享時間就是分享生命,尤其和孩子一起共乘腳踏車,這樣的分享更具有不可取 代的意義,因為小事的背後總是蘊藏了最深的愛。

圖 4-2-5 圖 4-2-6

二、手足媒介

在父母之外與我們最親近的人就是兄弟姊妹,而中國人將兄弟姊妹稱之為「手 足」,更貼切的說明這是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與情感,他們與我們共同生活、一起 玩耍、 成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我們曾和兄弟姊妹一起騎著腳踏車追逐或 冒險;或許也曾為了爭取新穎的腳踏車而開始有了微妙的心結,然而,就在這些 友好又競爭的關係中我們漸漸長大成人。

在民國五十年代的台灣鄉村,由於父母忙於農事,幼小的弟妹大多由兄姐代 替父母親照顧,因此在農村時代,生活雖困苦,兄弟姊妹間卻有著互相依靠的緊 密關係。《鐵 馬 》就是以五十年代為背景架構,以真實故事改編,敘述一對兄弟因 為鐵馬所引發的一段故事:渴望冒險的兄弟倆,沒有經過父母的同意偷偷騎鐵馬

出門,哥哥趁機教導弟弟騎腳踏車(圖 4-2-7),但弟弟也因此摔跤受了傷。當父母 不在家時,哥哥卻因淋雨而發燒,弟弟顧不得自己

才剛學會騎車,趕緊在半夜冒著大雨騎鐵馬去找醫 生,鐵馬這輛鋼鐵工具不僅是兄弟倆的大玩具、也 是四處遊玩探險的工具、更是聯繫兄弟感情的重要 媒介。

在下列圖畫書裡,也可看見手足間的感情在騎腳踏車的時光裡與日俱增:《傑 琪的腳踏車旅行》裡 11 隻小熊哥哥和傑琪妹妹一起坐上協力車出遊,一路上被小 熊哥哥們載著的傑琪,始終受到哥哥們的愛護和照

顧、《快樂單車遊》裡瑪婷將弟弟的小汽車綁在腳 踏車後面,載著弟弟四處遊玩(圖 4-2-8);《大姊 姊和小妹妹》裡大姊姊騎腳踏車載小妹妹兜風;《琪 莉和琪莉莉》琪莉和琪莉莉這對可愛的雙胞胎小姐 妹,一起騎著腳踏車出門,享受一趟悠閒的森林之

旅,腳踏車輕快地發出「嘁哩、嘁哩哩」的聲音,其實就是「琪莉和琪莉莉」的 諧音。

朝夕相處的手足,擁有共同的親人、環境與生活方式,容易夾雜著種種情緒,

讓手足關係顯得既豐富又複雜。腳踏車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也是遊戲,兄弟姊妹間 若能藉由騎腳踏車一起四處遊玩探險、增廣視野,便能透過騎車時的互動增進情 感,在彼此之間編織一條情感的繩索,在往後成長的路上相互扶持、依靠。

三、祖孫媒介

在工商業發達的時代,雙薪家庭的父母往往因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子女,而將 兒女交由祖父母照顧,由他們來替代父母的角色,透過對孩子的關愛與疼惜,祖

圖 4-2-7

圖 4-2-8

父母總能撫慰孩子的心靈、給予孩子溫暖。這樣的社會現象也反應在圖畫書中,

圖畫書中的老年人往往被描繪為陪伴或照顧晚輩的次要角色,老人也往往能夠將 自己畢生所累積的智慧與經驗傳遞給下一代,也因而碰撞出兩個世代間動人的情 感火花。

在祖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讓孩子從中感受被愛與學習如何去愛人,並 找到安全感與歸屬感,但是有什麼活動是同時適合年紀小的小孩和年邁的祖父母 一起進行呢?騎腳踏車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騎腳踏車是種和緩、不激烈 的休閒運動,騎乘者可自行控制前進的速度,此外,腳踏車的結構簡單,高度也

在祖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可讓孩子從中感受被愛與學習如何去愛人,並 找到安全感與歸屬感,但是有什麼活動是同時適合年紀小的小孩和年邁的祖父母 一起進行呢?騎腳踏車或許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騎腳踏車是種和緩、不激烈 的休閒運動,騎乘者可自行控制前進的速度,此外,腳踏車的結構簡單,高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