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品七與八之詩人生平

第一節 摩根斯坦

摩根斯坦(Christian Morgenstern,1871-1914)出生於慕尼黑(München)的一位德 國詩人與幽默作家。他的作品包括神祕詩、抒情詩、胡鬧詩(nonsense verse) 26等多 種類型。浪漫時期風景畫家,梅勒(Maler Christian Morgenstern, 1805-1867)為其祖 父。他曾在布雷斯勞(Breslau)和柏林大學攻讀法律。輟學後至歐洲各地旅遊,有一 段時間住在挪威,與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合作翻譯其詩劇,也翻譯其他 挪威劇作家如哈姆生(Knut Hamsun)的劇本。1910 年與莉希頓斯坦(Margareta

Gosebruch von Liechtenstern)結婚。他也曾在柏林當過記者,但是大多數的時間在 周遊列國,包括德國、瑞士和義大利。旅行於各個國家之間,在中歐致力於當前 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哲學的思想。

作品深受尼采的影響,如《在凡塔的城堡裡》(In Phantas Schloss, 1895),此部 詩作將宇宙、神話和哲學的理念融合、《我和世界》(Ich und die Welt, 1898)、《一 個夏天》(Ein Sommer, 1900),此作品寫於挪威,頌讚自然美、除此之外《內省》

(Einkehr, 1910)和《我們找到了一條小徑》(Wir fanden einen Pfad, 1914),這些詩也

26 胡鬧詩,是文藝胡話(literary nonsense)的一種文學表現形式。摩根斯坦的詩集,大多是由 廣泛流行的文藝胡話之啟發而來。為一種詼諧或怪誕的詩,它與其他滑稽詩的不同之處,在於難以 對它作任何合理的或比喻的解釋,因它常常使用毫無意義的字造詞。"胡鬧詩"。大英線上繁體中文 版。(accessed Oct. 4. 2011)<http://daying.wordpedia.com/content.aspx?id=107598>

18

結合佛教思想和奧地利哲學家史坦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27的概念。摩根斯 坦的國際聲譽,來自他獨創的胡鬧詩。在這些詩歌裡,他杜撰出一些字,將普通 字放在稀奇古怪的上下文裡,從而歪曲其詞義,把句子的結構弄亂,但往往帶有 合乎理性的、諷刺的觀點。這種詩歌大量出現,包括《絞架山之歌》(Galgenlieder, 1905)和《棕櫚之河》(Palmstrom, 1910)等

第二節 戴默爾

德國詩人戴默爾 (Richard Dehmel, 1863-1920),主張反對經典的浪漫主義傳統 形式。由於他在詩詞作品形式和內容上的革新,對當時的青年作家產生過重大影 他在男女愛情的概念裡找到了解決,這就是他的主要小說《兩個人》(Zwei Menschen,

1903)的主題。他對於性題材的處理不僅是熱烈的,就當時來說,也是驚人地坦率。

他本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志願服役,因著他及時在軍中覺醒,

27 史坦納,奧地利的社會哲學家、藝術家、編輯、靈智學(anthroposophy)的首創者;史坦納 將靈智學稱之為一種「精神科學」, 1912 年創立靈智學會。他認為過去人能夠通過如夢的意識更 充分地參與世界的精神發展,後來由於依附物質而受到限制。為了恢復對精神事物的感覺,需要鍛 鍊人的悟性,使其不受物質的吸引。現在靈智學活躍於歐洲和美國的宗教運動,它認為存在著一個 靈界,此靈界可以通過純潔思想而了解,但只能通過最高智能進入其中。(accessed Oct. 30. 2011)

<http://daying.wordpedia.com/content.aspx?id=071288>

19

這種情緒表現在他的最後作品——戰時日記《在民族與人類之間》(Zwischen Volk

und Menschheit, 1919)一書裡。其他重要作品有《女人與世界》(Weib und Welt,

1896)、《維納斯的變遷》(Die Verwandlungen der Venus, 1907)以及《嫵媚的荒野世 界》(Schöne wilde Welt, 1913)等。澤姆林斯基之作品七的《招喚》和《海洋之眼》

(Meeraugen, op. 3)不屬於任一詩集。另外,荀白克的作品《昇華之夜》(Verklärte Nacht, op. 4, 1899)詩選自德默爾作品《女人與世界》。

第三節 雅科布森

雅科布森(Jens Peter Jacobsen, 1847-1885)為一位丹麥小說家、詩人,也是丹麥 自然主義運動的倡導者,又是該運動的最著名代表。他在攻讀自然科學時,成為 達爾文的信徒,曾將達爾文的《物種源始》及《人類的由來》分別譯成丹麥文。

他自己的文學作品有兩部長篇小說、一些短篇小說和幾首詩。他在生命的最後 12 年中一直肺病纏身,最後終於離世。他的全部作品幾乎都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每天只能工作很短一段時間,寫得緩慢而又艱難。

他在哥本哈根大學求學時期,曾聆聽過寫實主義、自然主義、社會意識藝術 的倡導人布蘭代斯(Georg Brandes)的講課。他的小說集《莫恩斯》(Mogens, 1872) 被認為是丹麥文學中第一部自然主義著作,深得布蘭代斯的讚賞。他的第一部小 說《瑪麗亞‧格魯卜夫人》(Frau Marie Grubbe, 1876)是對一位 17 世紀婦女的心理 剖析。這本書由於不折不扣的寫實主義,首先遭到保守派報紙的抨擊。第二部小

20

說《尼爾斯‧倫奈》(Niels Lyhne,1880)描寫當時一個人在為尋求人生真諦的奮鬥中 一無所成的故事。

第四節 維特海默

維特海默(Paul Wertheimer, 1874-1937),活耀於維也納,為雜誌發行者、詩 人、劇作家。父親為商人,和霍夫曼斯塔(Hugo von Hofmannsthal, 1874-1929)為維 也納中學的同窗。在維也納和蘇黎世大學主修法律,畢業後於 Neuen Freien Presse 擔任編輯。克勞斯(Karl Kraus, 1874-1936)在他的報紙《火炬》(Die Fackle),評論 維特海默:「在戲劇院的他,彷彿為來自於法理界恐懼的牛,但他的詩詞比他的劇 本好多了」。詩集有《城市中的蠢事》(Im Lande Der Torheit, 1910)和《火中的激情》

(Der Brand der Leidenschaften, 1914)等 。28

第五節 李利恩克龍

李利恩克龍(Detlev von Liliencron, 1844-1909)德國作家,以其詩句新穎灑脫、

不落俗套著稱。為家道中落的男爵後裔之子,1863 年參加普魯士軍隊,經歷 1866 年之七星期戰爭和 1870-1871 年間之普法戰爭,戰地的情景日後成為他詩歌和小說 的題材。1875 年因負債辭去軍職。在美國度過一段時間以後,於 1878 年回國任民 政官員,直至 1887 年,以後以寫作餬口謀生。

第一部詩集《副官馳馬行及其他》(Adjutantenritte und andere Gedichte)於 1883

28 資料參考自http://www.deutsche-liebeslyrik.de/wertheimer.htm(accessed April 2, 2011)

21

年刊行。集中詩作打破陳規陋習,被譽為德國自然主義運動的先驅。另有劇作數 部,均不成功。所著故事及短篇小說集以《戰爭小說集》(Kriegsnovellen, 1895)最 為出色。但仍以 1883-1909 年間出版的抒情詩集享譽文壇。他的詩作印象鮮明、細 節準確,內心的感受及洞察原始純真,刻畫自然真實而直接。

22

aber ihr Blut floss gar schnelle.

Sie lachten sich zu, da warf ihre Ruh

die erste harmlose Welle.

Doch jeden Tag warf sie eine mehr, bis gar wild hin und her

Wogen wallten.

Da ging es zum Sterben, gradaus ins Verderben

sie konnten ihr Herz nicht halten.

曾有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