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使命式學習實施之歷程

第四章 研究歷程發展與發現檢討

第二節 使命式學習實施之歷程

行動研究是一個在行動中,藉著檢討、修正、再執行的行為歷程,因此,在 研究的過程中,即是一個不斷修正的教學歷程,所以,本小節將針對行動研究之 三項使命式學習活動單元歷程中所蒐集的資料,一一分析教學單元內容與討論教 學活動的實施歷程,並將研究期間教與學的互動情形,做一具體的呈現。

壹、活動一: 「家園守護者」課程之實施歷程

「家園守護者」課程的實施,從 97 年 10 月起至 97 年 11 月止,共歷時九週,

每週一節課,計九節課,在活動實施當中,若發現教學問題,會立即檢討和改進,

以作為下次循環教學調整之依據。

一開始的課程在教室內實施,主要的目的在於透過與學生們說一說「什麼是 環保?為什麼要做環保工作?可以怎麼做?」、「學校與住家環境的不同處?」以 及「學校與住家環境有什麼改變?」這樣的討論方式,來引起學生對居住環境的 認識及環保概念的實際認知。

一、實施流程:

(一)引起學生對學習課程的興趣和動機:

「什麼是環保?為什麼要做環保工作?可以怎麼做?」藉著輕鬆的問話,讓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盡量說明清楚的原因,班上的學生對環保的概 念,一點也不陌生,大家都很踴躍的發表:

S04:跟爸爸、媽媽一起去騎腳踏車,不要常開車。

(手足舞蹈開始表演起來)

S05:吃早餐的紙盒可以做回收。(拿著早上吃過早 餐留下的紙盒)

S02:因為地球在發燒了,所以要做環保工作。

S06:環保就是不亂丟垃圾,要做資源回收的工作。

S01:跟阿公一起去種樹、種花。教學觀察記錄 971008

學生分享的理念和看法,大多與平日日常生活經驗有關,將平日所見所聞之 相關想法,直接反應回答在老師的提問中,由此可見,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直 接之生活經驗是較具體的知識概念。

S03:少吃垃圾食物、多運動和撿垃圾。

S07:到外面玩不要亂丟垃圾。

S09:垃圾要分類,再進行回收工作。

S10:可以自己帶碗盤、筷子到學校吃營養午餐。

S08:帶自己的水杯來學校喝水。(順手拿起自己的 水杯)教學觀察記錄 971008

在「學校與住家環境的不同處?」的問題中,學生的看法為:

S06:學校的環境比較乾淨、比較整齊清潔,感覺 上比較舒服。

S01:我在學校每天都有打掃,但是,在家裡就沒 有天天打掃,所以,學校比較乾淨;家裡就 比較髒亂。

S09:我們家比較髒亂,而且,學校每天都有打掃,

但是,我家就沒有天天掃地

S02:學校的花草樹木很多、很美麗,而且,看起 來很漂亮。教學觀察記錄 971008

另外,學生在「學校與住家環境有什麼改變?」的看法是:

S08:我覺得學校的環境比較會改變,而且,變得 愈來愈乾淨。

S07:學校的環境改變比較大,因為,我們有做整 潔工作,會變得比較整齊清潔;家裡的環境 改變就比較少,比較沒有這麼乾淨。

S05:我們家的環境比較沒有什麼改變,總覺得每 天都髒髒的,很多垃圾都丟在馬路上。

綜觀學生對於「環保」的概念之描述情形,研究者可以看得出來,學生們並

不會對此項議題感到陌生或害怕,因為,他們不管在家裡或學校都有執行環保的 工作,尤其在學校裡,每班教室都有將垃圾回收及分類,且每位學生,都會在每 星期五輪流當環保義工,將回收的物品集中到回收室,此外,學校也會安排每學 期的社區打掃工作,將社區週邊的環境做一些整理、回收的工作,因此,學校裡 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環保相關的活動,所以,學生對環保事物的認知,很快就能夠 架構出來,大家的發表也都很用心和認真。

(二)利用欣賞環保影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研究者利用「兒童環保教育網站 http://www.epa.gov.tw/children/index.html」之主 題館上的內容,藉由單槍、大螢幕等視聽設備呈現出來,與學生一起欣賞宣導短 片之內容,並且回答影片上的問題,學生們都很用心地欣賞宣導短片,並認真回 答影片中的問題:

1.影片一:拒絕空氣污染

(1)影片內容概述:有一天,有一隻白熊先生要去拜訪牠的朋友黑熊醫生,

牠在馬路上騎著摩托車,道路上的空氣很糟糕,感覺空氣中 污煙瀰漫,讓白熊先生吸了很多的髒空氣,整個臉也都被污 染的煙燻黑了!

(2)影片中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白熊先生變成黑熊先生呢?

(3)看完影片後,研究者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S03:牠愛玩把自己的身體弄得黑黑的!

S07:不對!不對!是黑黑的煙噴在白熊先生的身上,讓牠一 下子就變黑了。

S08:白熊先生騎機車也許沒戴口罩,所以,臉都黑了。

S10:空氣中的髒空氣,讓白熊先生變黑了。

S04:它沒有洗澡,所以身體是黑色的。

(這時全班哄堂大笑,S04 知道自己沒有認真看影片,所以,

覺得不好意思。)

S09:馬路上的汽車、機車等,會排放髒空氣,白熊先生經過 了,遇到了這些空氣污染,臉就變黑了呀!

S05:工廠的黑煙,讓白熊變黑熊了。

S02:我想一定有人在外面燒稻草,然後,就冒出黑煙讓白熊 先生吸進去了,接著就變黑了。教學觀察記錄 971015

S02 的阿公有種田,有時會燒稻草冒出黑煙,所以 S02 的直接舊經驗裡會認 為:有人在燒稻草而冒出黑煙。

S06:老師我有問題:如果有人放屁,那算不算是空氣污染呢?

S01:S06 你好髒,影片上又沒有提到這件事幹嘛講?

(其他的學生在一旁哄堂大笑)

T:沒關係!老師來解釋一下:人會放屁是因為食物消化了才 會放屁,這是自然的現象,不算是空氣污染喔!小朋友們 不要太大驚小怪了。教學觀察記錄 971015

空氣污染的這個問題,對於住在一群山邊的學生而言,確實陌生了許多,所 以,才會出現一些學生們憑空想像的話題出現,不過研究者認為:學生們對於自 己所陌生的學習情境,還能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是一項熱烈參與學習 活動的良好表現。

接著研究者又繼續讓學生觀看下一段影片的內容:

2.影片二:消失中的森林

(1)影片內容概述:黑熊醫生的助手「小熊」,有一天,小熊助手正在苦思 寫著作文,牠一邊寫,寫錯了就一邊將紙張揉掉丟棄,這讓 黑熊醫生覺得很浪費,並叫牠不要浪費紙張,但是,小熊助 手並不以為意,到了晚上睡覺時,小熊助手做了一場惡夢,

夢見樹精靈來找牠算帳,嚇得小熊助手連忙驚醒………。

(2)影片中的問題:為什麼森林漸漸消失呢?

(3)看完影片後,研究者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S04:我們家拿木材來燒火,所以木材就變少了!

S01:我們家沒有種樹,樹木就越來越少了!

S10:衛生紙用太多了,以後我不要用這麼多的衛生紙。

S08:小熊助手亂用紙張,浪費樹資源。

S02:森林中的樹木被別人砍光了,所以就沒樹了。

教學觀察記錄 971022

森林資源對於本研究對象的這一群學生而言,是一點也不會感到陌生的觀 念,因為,他們就生活在被群山環繞的環境中,學生及社區住家對附近的這片自 然資源,有著很深厚且相互依賴的情感存在,所以,在學生的回答中都可以看得 出,學生對大自然的這一片森林資源感到熟悉與不捨。

S05:大家沒有種樹木,樹木就越來越少了。

S06:樹木熱死了,森林就沒了。

S03:我們沒有好好愛惜森林,把它拿來做桌子、椅子了。

S09:下大雨的時候,山上會有土石流把樹木都沖走了。

S07:我爸爸會到山上砍柴,把樹砍掉了!

TS07 你的爸爸不可能一次砍掉整片森林的,可以告訴爸 爸,儘量少去森林砍樹。(教學觀察記錄 971022)

綜觀學生的回答看來:學生們大多認為森林逐漸的消失,大部份是人為造成 的因素較多,同時學生們也能體察出,森林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漸漸地對保護 自然環境產生一種特別的使命感。

學生既然都能對保護環境產生使命感,接著就要向學生宣導資源回收的重要 性:

3.影片三:資源回收要分類

(1)影片內容概述:有一天,黑熊醫生和小熊助手要去拜訪豬小弟的家,牠 們到豬小弟的家,才一打開門,就被豬小弟家中堆滿的大型 傢俱垃圾,以及廢棄物嚇得跑了出來,最後,黑熊醫生告訴 豬小弟回收的方法,這才解決了豬小弟家中的困擾。

(2)影片中的問題:不要的垃圾,應該要怎麼分類呢?

(3)看完影片後,研究者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S04:可以分成可以回收的,和不可以回收的。

S09:自己也可以分類,不會分類的東西,再問老師或 家裡的人。

S07:回收車來的時候,可以將回收物給他們,他們比 我們更懂得要如何分類。

S06:空瓶子可以回收,放在回收區。

S01:如果有很大的傢俱要回收,可以打電話給回收的 人,請他們來回收。教學觀察記錄 971029

學生們回答的很仔細、很認真,知道怎麼去資源回收,因為,平常在學校或 家裡,就常做資源回收的工作,所以,學生們很容易就能夠回答出問題的答案。

另外,其他的學生也有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S05:吃過的剩飯、剩菜,可以放在廚餘桶內回收,之後 再給小猪當飯吃。

S02:我媽媽說舊的衣服不要把它當成垃圾丟掉,可以送給 需要的人穿,或當作可回收的資源來回收。

S10:我覺得可以像教室裡的垃圾分類一樣,分成紙類、鋁、

鐵罐類、塑膠類等。

S08:最近學校的老師,要我們蒐集家中不要的電池,所以,

以後我也要將電池回收列為可回收類。

S03:不管在學校或是家裡,都要將垃圾做回收的動作,

才不會像猪小弟家一樣,變成了垃圾屋。

T:小朋友講得都有道理,但是,回收的工作一定要從自己 開始做起,這樣環保的工作才能真正的落實喔!知道了 嗎?

Ss:知道了!教學觀察記錄 971029

綜合以上學生對資源回收的看法和意見,學生會將生活中的舊經驗和現實生

綜合以上學生對資源回收的看法和意見,學生會將生活中的舊經驗和現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