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文獻支持,進而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設。

本研究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外配子女對生活適應的差異情形。

假設1-1:「女生的外配子女其生活適應狀況是否優於男生」。

假設1-2:「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外配子女,其生活適應能力是否較好」。

假設1-3:「年級越高之外配子女,其生活適應能力是否越低」。

假設1-4:「家庭結構完整的外配子女,其生活適應能力是否較好」。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外配子女對依附關係的差異情形。

假設 2-1:「女生的外配子女其依附關係程度是否高於男生」。

假設 2-2:「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外配子女其依附關係程度是否高於低家庭社 經地位者」。

假設 2-3:「不同年級的外配子女在依附關係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假設 2-4:「家庭結構完整的外配子女其依附關係程度是否高於家庭結構不 完整者」。

假設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外配子女對父母參與的差異情形。

假設 3-1:「不同性別的外配子女其父母參與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假設 3-2:「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其父母參與程度是否高於低家庭社經地位者」。

假設3-3:「不同年級的外配子女其父母參與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假設3-4:「家庭結構完整的外配子女其父母參與程度是否高於家庭結構不 完整者」。

假設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外配子女對班級氣氛的差異情形。

假設 4-1:「不同性別的外配子女所知覺到的班級氣氛是否有顯著差異」。

假設 4-2:「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外配子女所知覺到的班級氣氛是否有顯著差異」。

假設 4-3:「不同年級的外配子女所知覺班級氣氛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假設 4-4:「家庭結構完整的外配子女所知覺班級氣氛程度是否高於家庭結構不完整

者」。

假設五:外配子女的依附關係、父母參與、班級氣氛對生活

適應的相關情形

假設 5-1:「外配子女之依附關係與生活適應是否有顯著正相關」。 假設 5-2:「外配子女之父母參與與生活適應是否有顯著正相關」。 假設 5-3:「外配子女之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是否有顯著正相關」。

假設六:依附關係、父母參與、班級氣氛對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假設 6-1:「依附關係程度越高,其生活適應是否會越好」。

假設 6-2:「父母參與程度越多,是否有助於提升生活適應」。 假設 6-3:「學生所知覺到班級氣氛越多,是否其生活適應越佳」。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在本研究問題上學童自行填寫其父親或母親,透過各種管 道而持有外僑居留證、永久居留權或以歸化取得我國國籍者,如印尼、越南、菲律 賓、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大陸、新加坡等宜蘭縣的外配子女為標的母 群體,採取普查的方式,根據宜蘭縣教育局提供相關統計資料,九十四學年就讀宜 蘭縣國小的外配子女共有 1163 人。為本研究研究目的而言,因考慮學生的語文能力 和問卷填寫的有效性,本研究將以四到六年級的外配子女為研究樣本約計 436 人,

見表 3-1。

表 3-1 宜蘭縣外配子女就讀國小人數表 單位:人

資料來源:宜蘭縣政府教育局,2006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合計

人數 278 241 208 210 138 88 1163

壹、預試樣本

本研究為檢驗自編研究工具「宜蘭縣外配子女生活適應問卷」之適切性,首先 進行預試工作,預試問卷將採取便利取樣的方式,選取宜蘭縣一國小四、五、六年 級學生,各抽樣一班,約一百二十人,由研究者前往進行施測。施測完畢之後,剔 除無效問卷 18 份,得 102 為有效預試人數。

貳、正式樣本

正式樣本施測為研究者親赴學校發放問卷,或郵寄方式分送各級學校,由該校 教導主任、輔導主任或導師協助施測。根據宜蘭縣教育局資料顯示宜蘭縣外配子女 人數共有 1163 人,其中就讀四到六年級的外配子女人數共有 436 人。本研究將依據 宜蘭縣政府教育局所提供之外配子女人數進行普查,共發出 400 份問卷,回收之有 效問卷為 359 份,回收率達 89.7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探討依附關係、父母參與、班級氣氛與生活適應的關係,根據此研 究目的,將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並參考前述文獻探討的結果,作為編撰研究 工具的依據,並藉此蒐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將以自編問卷「宜蘭縣外配 子女生活適應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包含:「外配子女基本資料表」、「依附關 係」、「父母參與」、「班級氣氛」、「生活適應」五個部份。

壹、外配子女基本資料表

本研究設計的基本資料表,內容包括:學校名稱、年級、班別、性別、父親族別、

母親國籍、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父母親婚姻狀況等項目。內容包含 1.學 校名稱、年級、班別:請學生在問卷上自行填寫;2.性別:以勾選方式,分為男女 兩項;3.父親族別:以勾選方式,分為本省人(閩南、客家)、大陸各省市人、原住 民、外國籍、其他、不知道等六項;4.母親國籍:以勾選方式,分為印尼、越南、

菲律賓、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大陸、新加坡、其他、不知道等十項;5.

父母親教育程度:以勾選方式,分為未接受正式教育、國小、國中、高中(職)、專 科、大學、研究所、博士、不知道等八項;6.父母親職業:使用開放式問題,請學 生自行填寫其父母親職業,並簡述其工作內容;7.父母親婚姻狀況:以勾選方式,

分為父母婚姻中且同住、父母婚姻中但分居、父母離婚但同住、父母離婚且分居、

父母身故單親、其他、不知道。

貳、依附關係

一、預試問卷編制

本研究採用的依附關係量表為修訂郭啟瑞(2005)「父母與同儕依附行為量 表」,其量表的Cronbach

α

係數介於.81~.83間,其內部一致性尚屬理想。「父母與同 儕依附行為量表」內包括「父親依附量表」、「母親依附量表」、「同儕依附分量表」

三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均包括:信任、溝通及疏離三個因素。

二、預試問卷內容與計分

國民小學依附關係包括三個層面分別為: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同儕依附。

本量表採五點量表方式填答,由「從未這樣」、「很少這樣」、「有時這樣」、「常常這 樣」、「都是這樣」,分別給予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以區分五種不同的依 附關係,得分愈高,顯示依附關係的連結越積極正向。其中反向題為第3題採相反計 分,「從未這樣」、「很少這樣」、「有時這樣」、「常常這樣」、「都是這樣」,分別給予5 分、4分、3 分、2分、1分。

採反向計分。

三、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完成後,為瞭解其適當性與實用性,乃進行預試。預試對象係取自宜蘭 縣育才國民小學共4 班合計 120 位學童,於民國96 年4 月底由研究生進行施測,

問卷回收後,經剔除填答不全者可用問卷102 份後,隨即展開預試問卷的分析。

四、預試結果分析

(一)內容效度

本問卷先就依附關係的理論與實證性研究加以探討,並參酌國內學者郭啟瑞所編 制具有相當信度與效度的問卷,編定出47 題問卷初稿。期間徵詢教育學者與國小教 師,如附錄一,就問卷題目的妥適性、文詞用語及內容適當性等方面,提供意見與 建議,經修正或刪除不當的題目,並增加建議題目,最後經指導教授指導修正後,

擬定23 題為預試問卷。

(二)項目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後,將有效資料輸入電腦,利用SPSS/Window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 項目分析,以刪除不適合之題目。本問卷刪除標準如下:

(1)相關分析法:該題目與分量表總分的積差相關係數需達.40 以上(王文 科,2001)。

(2)內部一致性效標法:將所有受試者在預試問卷的得分總和依高低排列,

選取較高與較低者各27﹪,作為高分組與低分組,再以高、低分組在同 一題得分之平均數的差異性考驗為期決斷值,然後剔除各試題的決斷值 未達絕對值3 以上時,表示不具鑑別作用,也考慮刪除。

(3)刪除該題後使問卷的Cronbach’s α值提高。

(4)決斷值的顯著水準大於.001時,將題目刪除

依據上述的刪題標準本預試問卷刪除的題目有第3題。項目分析結果整理如表 3-2。

表3-2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預試問卷項目分析表

表 3-3 「依附關係」部份之因素結構

表 3-4 國小學童依附關係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表

層面 層面名稱 Cronbachα係數 整體問卷 一 父親依附 .870 .822 二 母親依附 .900

三 同儕依附 .828

(五)正式問卷的編定

根據上述預試問卷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刪題之後,所剩下的22 題,將題 號調整之後編成正式問卷如附錄二,各層面題號如下:

父親依附:1、2、3、4、5、6、7、8

母親依附: 9、10、11、12、13、14、15、16、17 同儕依附:18、19、20、21、22

本量表的反向題為第4題。

參、父母參與

一、預試問卷編制

本研究修訂謝青儒(2001)編制的「父母參與量表」等作為編制量表的主要 依據。除了與指導教授討論外,將另請專家學者針對問卷整體內容的適用性及需 要性進行問卷修正。謝青儒(2001)編制的「父母參與量表」中共分為四部分,

分別為學生填答之父親參與問卷、學生填答之母親參與問卷、父親填答之父親參 與問卷、母親填答之母親參與問卷,各部份的Cronbach α係數介於.73~.89間,其內 部一致性尚屬理想。

二、預試問卷內容與計分

國民小學父母參與程度包括兩個層面分別為:父親參與、母親參與。本量表計 分採五點量表方式填答,由「從未這樣」、「很少這樣」、「有時這樣」、「常常這樣」、

「都是這樣」,分別給予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以區分五種不同的父母參 與程度,得分愈高,顯示父母參與程度越佳,其中反向題則採相反計分,「從未這樣」、

「很少這樣」、「有時這樣」、「常常這樣」、「都是這樣」,分別給予5分、4分、3 分、

2分、1分。

三、預試的實施

預試問卷完成後,為瞭解其適當性與實用性,乃進行預試。預試對象係取自宜蘭 縣育才國民小學共4 班合計 120 位學童,於民國96 年四月底由研究生進行施測,

問卷回收後,經剔除填答不全者可用問卷102 份後,隨即展開預試問卷的分析。

四、預試結果分析

(一)內容效度

本問卷先就父母參與的理論與實證性研究加以探討,並參酌國內學者謝青儒所編 制具有相當信度與效度的問卷,編定出33 題問卷初稿。期間徵詢教育學者與國小教 師,見附錄一,就問卷題目的妥適性、文詞用語及內容適當性等方面,提供意見與 建議,經修正或刪除不當的題目,並增加建議題目,最後經指導教授指導修正後,

擬定12 題為預試問卷。

(二)項目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後,將有效資料輸入電腦,利用SPSS/Windowsw 統計套裝 軟體進行項目分析,以刪除不適合之題目。本問卷刪除標準如下:

(1)相關分析法:該題目與分量表總分的積差相關係數需達.40 以上(王文

(1)相關分析法:該題目與分量表總分的積差相關係數需達.40 以上(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