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父母參與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壹、父母參與之內涵與理論基礎

家庭是每個人最早接觸並且生活最久的環境,在子女成長過程裡,父母親扮演 著重要的角色,當子女進到學校後,學校與家庭變成為兒童生活天平的兩端,一邊 是家庭、一邊是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則是家庭教育的延續

(黃立賢,1996)。由此可知,父母參與不僅會影響到子女學業成就,對其身心發展 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下將針對父母參與的內涵及理論基礎進行歸納分析以便 更深入了解父母參與對外配子女生活適應的影響。

一、父母參與之內涵

在有關父母參與的相關研究中,各研究者均為父母參與做了不同的註解,所涉及 的內涵相當廣泛,因此,本研究將父母參與的定義歸納為兩個層面,分別以廣義及 狹義兩層面加以探討,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從廣義的層面來看

父母參與廣義來說,是指父母對子女學習歷程的參與。黃凱霖(1995)提出相 同的看法,他提出父母參與是大眾廣而用之的名詞,泛指父母對子女的學習活動或 教育歷程的參與。

(二)從狹義的層面來看

父母參與狹義來說,包含十分廣泛,舉凡家庭作業指導、參與學校政策決定、

關心子女個人生活、社區生活等,均包含在父母參與的內涵裡。歐陽闇(1989)就

認為父母參與應包含家長到校參與教學活動、觀察兒童上課情形、協助教師教學、

在家中指導兒童學習、接受親職教育課程、參與學校決策並計畫等內容。陳良益

(1996)則是認為,父母參與是包含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或活動的一切行為,從 協助學前兒童做好就學準備到參與學校計劃與教師間的共同合作,來提昇兒童的學 習成效並增進學校效能等方面。而蔡俊傑(1999)則是針對國二學生為對象,將父 母參與的意涵做了更深入的分類,他將父母參與界定為六個部份,分別為對子女健 康生活的參與、對子女個人生活的參與、子女家庭生活的參與、對子女學校生活的 參與、對子女社區生活的參與、對子女異性生活的參與。

由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父母參與的意涵十分廣泛,所包含的內容也十分複雜,但 簡單的說,父母參與就是指父母投注心力於子女所有學習歷程上的一種歷程。而本 研究將針對父母參與及外配子女的生活適應上程度,包含父親及母親分別在外配子 女生活適應上的參與程度,進行探討研究,以期了解父母參與程度對外籍配偶子女 生活適應的影響。

二、父母參與之類型

不同研究者對於父母參與的類型抱持不同的看法,對於參與的型態亦有不同的分 類,由於說法眾多,因此本研究將父母參與之類型歸類為幾個類型,以下分別詳述 之。

(一)依參與的程度來分

依父母參與程度來分可以分為直接參與及間接參與兩種類型 1. 直接參與:

是指父母直接協助子女的參與活動,即家庭內學習活動的參與,包括指導子 女的家庭作業、指導閱讀及控制子女作息時間指導管理等。

2. 非直接的參與:

是指父母非直接協助子女的參與活動,即學校層面的參與,包括參與學校 所舉辦的活動、擔任學校委員、擔任義工、資助建設等(黃凱霖,1995)。

(二)依參與的層面來分 1. 學習活動或教育歷程:

是指父母指導子女特定工作,或接受訓練運用設計的方法,協助子女認知發

展、協助完成家庭作業、參與子女家中學習活動,包括閱讀活動或其他需要指導 的活動及參與考試活動、對學業成就進步的直接增強、作業互動等,均屬於父母 參與學習活動與教育歷程等活動(林義男,1998;Eastmsn, 1979; Epstein, 1983;

Weibly, 1979)。

2. 家庭內活動:

是指參與子女日常生活與行為習慣的培養、參與子女的文化充實活動、監督 子女家庭活動,如看電視、玩電動以及提供子女學習所需的文具用品、安排子女 在家中讀書與作業的地點等,均屬於父母參與子女家庭活動的部份(Benson, 1979;Eastmsn, 1979;Epstein, 1983)。

3. 社區活動:

是指父母擔任社區助手,以便作為社區與學校聯絡的橋樑及積極使用社區資 源,如充分利用圖書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這些都是父母在社區活動上參與子 女學習的部份(黃凱霖,1995; Weibly, 1979)。

4. 學校業務活動:

是指父母參與學校決策、參與班級的自願性工作、擔任義工協助學校的業務 活動,如:擔任委員會委員、捐募基金、擔任義工媽媽、學校的顧問等,均屬於 父母參與子女學校活動的部份(林義男,1998;Benson, 1979; Epstein, 1983;

Hoover-.Dempsey, Bassler& Brissie, 1987; Weibly, 1979)。

總而言之,父母參與類型的分類範圍十分廣泛,所涉及的層面也很廣、不僅僅 限於家庭與學校,甚至還涉及到社區參與的部份,因此,在研究生活適應研究上,

父母參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變項,因此本研究將了解外配子女其父母參與程度籍類 型,將其分類後進行研究分析。

三、父母參與之理論基礎

許多學者對父母參與的角色,提出不同的觀點,以下分別就心理分析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三方面進行探討(王佩玲,1993)。

(一)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心理分析論的代表學者 Freud,是心理分析論中首先提出心理會影響父子關係 理論的學者。他強調兒童早期的經驗,會影響兒童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尤其是在性 心理的發展上。他認為在兒童發展每個階段,都有影響其發展舉足輕重的人物,如 在兒童早期,母親即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人物,但當兒童發展到三歲到六歲階段時,

會開始模仿父母之同性別,並以父母之異性者為性愛的對象。男孩在行為上模仿父 親,以母親為愛戀對象;女孩則模仿母親,以父親為愛戀對象。此時,若父子及母 女間關係發展良好,將有利於男孩對於家庭認同的安全感,認同家庭是他心理的依 歸,進而提昇未來家庭適應的能力,並且心理發展得以更健全(張春興,1994;謝 青儒,2002)。

國小高年級的學童正好介於潛伏期跟兩性期的階段,此時個體開始將注意力轉 移到環境上,開始對於環境有極大的好奇及探索需求。在面對到處充斥誘惑的環境,

學童在其中容易迷失自我,若沒有即時發現可能就發生於事無補的事情,此時,父 母的參與就更顯得重要,若是父母能夠時時注意自己孩子在學校或社區的動態,就 能夠掌握子女的生活狀態,對子女的生活適應能力也有強化的效果。

(二)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依附是指兒童與其主要照顧者的情感連結,是一種主動雙向的過程。依附論者 認為兒童若是能夠與父母有安全的依附,即能建立兒童的自信心,對其將來人格發 展、人際關係具有很大的影響(Ainsworth, 1979)。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父母投注的 關心、關愛越多,越能幫助兒童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進而對其在與同儕適應、學 校適應、社會適應上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父母多關懷子女在學校發生的問題雖說依 附關係建立時間主要在嬰兒時期,但其影響的範圍可擴及人生全程,因此早期建立 良好的依附關係,有助於父母參與子女生活更深入,幫助子女建立更穩固的生活適 應能力。

(三)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會學習論者認為孩子的許多行為是以父母為楷模對象,由模仿父母而成。孩 童會經由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進而模仿至對人態度,並且學習到解決生活問題的 方法,也會藉由觀察父母處理工作事務進而模仿父母做事的態度。因此,父母的言

行舉止,對孩童有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可提供正確的解決問題模式,成為兒童 學習的楷模,在潛移默化中增長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陳秀如,2001;謝青儒,2002)。 由上述理論可知,不論是合種理論都認為,父母參與程度會影響到子女人格發 展、人際關係的培養,其所涉及的層面很廣,也由此可知,父母參與對於子女生活 適應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貳、背景與父母參與之研究

一、性別、年級

父母參與程度在性別上有明顯的差異,研究者認為父母對於男女生的參與程度是 有差異的(李佩玲,2003;蔡俊傑,1999;陳佳汎,2006;謝青儒,2002)。謝青儒(2002)

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進行研究,他發現在性別差異上,父母對同性別的子女,

參與度多一些。其中母親參與對女孩的程度高於男孩。而李佩玲(2003),則是發現 女性學生之父母參與的程度顯著高於男性學生。而在年級方面,有研究發現有子女 年級越高,父母參與的程度越低的現象(陳秀如,2001;黃凱霖,1995),可能是因 為子女剛入學時,由於新進到一個環境,生活作息完全不同,因此父母大多投以強 烈的關注,但隨著年級升高,子女漸漸適應環境、且課業內容逐漸加深,父母可能 因為能力問題而漸漸減少參與(黃凱霖,1995)。但有學者持相反地看法,陳秀如

(2001)研究就發現,在子女的年級及性別上,父親參與高年級活動比低年級多。

三、家庭社經地位

眾多研究顯示,家庭社經背景對於父母參與程度具有影響力,家庭社經背景越 高,父母參與程度也越高(李佩玲,2003;林義男,1998;蔡俊傑,1999;陳秀如,

2001;謝明華,2003)。林義男(1998)也提出相同的看法,他認為父母在子女學習 活動中的參與情形因其家庭社經背景而有所不同,且學生所知覺的父母參與較父母 的實際參與更能反映此種情形。謝青儒(2002)針對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 象所得的研究結果為家庭收入愈高,父母參與程度也會提高,與父親參與的相關比 與母親參與有明顯相關,而父母教育程度愈高,對子女參與度也就愈高,父親有工 作,對子女的參與度也愈高。

四、家庭結構

在研究父母參與的研究中發現,家庭結構對於父母參與亦具有影響力,雙親家庭

在研究父母參與的研究中發現,家庭結構對於父母參與亦具有影響力,雙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