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促進有效的學與教

在文檔中 小學教育 課程指 引 (頁 97-111)

如本指引分章一所述,小學課程指引的更新旨在讓學校課程與時並進,使學生的學習能配合 二十一世紀及未來所需,培養他們國民身份認同、正面價值觀和態度、學習領域的知識、

語文能力、共通能力、閱讀和資訊素養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素質,並掌握汲取、整合、

應用、建構知識的能力,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以 學生為本的學習經歷,能讓學生找到個人所長和學習目標,成為自主學習者,有信心透過 終身學習、自我完善,達至七個更新的學習宗旨。

每個學生的發展階段、個性、自我觀念、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 興趣、方式和進度。學校及教師可參考本分章的建議,了解與接納學生的多樣性,因材施

有效的學與教

4

4.2.1 教師的多重角色/任務

教師能夠運用多元化策略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並培養他們學會學習,成為自主學習 者和終身學習者尤為重要。現在教師的角色不再限於傳授知識,而是以學生學習為中 心,透過提供適切的學習經歷、活動和學習資源,裝備學生迎接未來機遇和挑戰。 學生的學習進展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包括教師的激勵、學生同儕的互動,教師所採 取的學、教、評策略(包括聽、說、讀、寫、動手動腦活動),以及學習機會和經歷的 素質。教師因應不同科目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適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並以正 面和優質回饋促進學生反思和改善學習,是學生進步的關鍵之一。

除了協助學生建構知識和發展能力外,教師亦肩負育人的任務,關顧學生身心健康和 均衡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行為,以及積極的學習態度,並適時與 家長、同儕、輔導人員、社工和專業社群同行協作,提供各方面的支援,建立氛圍以 促進學生的均衡成長和全人發展。

教師作為經驗豐富的學習者,除鼓勵和協助學生自主學習、開拓知識領域和視野、引導 學生思考及提供建議/回饋之外,亦同時是學生的楷模,並擔當學習夥伴的角色,營造 彼此支持、互助學習的文化。

創設多元化學習經歷,

提升學生互動及 學習成效 提供學習資訊,

組織學習網絡

授課、提供及 講解知識

言傳身教,並與學生 一同學習,互相交

流,建立積極的 學習氣氛

資訊提供者

關心學生需要,

適時提供建議和 支援

輔導者

知識傳授者 學習經歷

促進者

讓學生了解自己的 強、弱項,改善

學習,以達到 學習目標

評估者

激發學習動機,領導 學生自主學習

領導者

楷模及 學習夥伴

圖 4.1 教師的多重角色/任務

4

4.2.2 如何促進有效的學與教?

重要的學與教問題

教師持續面對「為甚麼教?」、「教甚麼?」、「教到甚麼程度?」等重要問題,須透徹細 讀不同課程指引,透過持續專業發展,加深認識不同的學習理論與課堂實踐策略,積極參 與專業發展和經驗分享活動,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

提升學習成效[ 可參閱分章三:持續專業發展與學習型組織 ]。

有學者認為配合學生能力與經驗的教學,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的 相關思考點如下:

學與教是否以學習宗旨和目標為導向 ; 學與教是否配合課程指引內容;

學與教是否配合課程更新重點;

學與教是否有利促進學校關注重點;

學習內容和活動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

能否連繫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能否整合新訊息與已有知識;

學生能否把所學的自然連繫到不同範疇和情境;以及 有否安排實踐和轉化所學。

此外,不同時期提出的「學習金字塔1」、「學習的四大支柱2」、「從做中學」,或是「體驗 式學習」理論,均指出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互動學習的策略效果良佳。故教師要多 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轉為雙向、多向性的互動學習,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創設學生主導 學習的氛圍。由於現今社會環境充滿變數,學生要掌握的資訊和知識日新月異,教師有需要 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主動探求知識,學會運用資訊和知識於日常生 活當中,將來能透過持續學習適應轉變。

1 Edgar Dale (1946) 指出採用被動及主動的學習方式,兩者內容記憶留存率有差距,而主動學習或參與式學習 (例如:教導他人和親身實踐 ),最能提升學習成效。

Dale, E. (1946).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New York: Dryden Press.

4

反思問題

學校有否策略性措施給予學生空間自主學習?

學生在學習每個課題前是否都要預習?在每個課堂後是否都要反思?你認為 這些做法的成效如何?

你的學生能夠在學習經歷中獲得自我效能感嗎?你如何激發他們改進學習 的動機?

提升自我效能感

根據自我效能理論,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高的人具有正面的價值觀和個人信念,成功 完成任務、達成目標的機會較高,因此,教師可透過下列幾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信3

讓學生親身經歷成功的經驗;

讓學生觀察別人成功的啟發;

讓學生受到別人的激勵鼓舞;及 讓學生保持自我身心的健康。

當學生按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 成功完成學習任務,他們的自我概念便會提升,

相信自己可以在繼續努力和堅持下,會達到目標並得到更多成就。提升外在動機 (extrinsic motivation),例如獎賞和教師及家長的激勵4,亦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效視乎學生對 外在激勵因素的理解和感受和動機的持續性。為促進有效的學與教,教師應持續建立正面、

積極和關懷互助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嘗試適度的挑戰,增加學生在課堂展現學習進展和成 果的機會,以持續引發學習動機,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對學習經歷的擁有感,並協助學 生發展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成為自主學習者。

3 Bandura, A. (1994). Self-efficacy. In V.S. Ramachaudran (Ed.), Encyclopedia of Human Behavior (Vol. 4, pp. 71-81).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4 教師及家長可參考及下載資源: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chinese-culture/chi-culture-main.html https://www.edb.gov.hk/en/curriculum-development/kla/eng-edu/sow.html

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moral-civic/resources-and-supports.html https://emm.edcity.hk/instant_messaging_stickers

4

4.2.3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引發學生投入以至持續學習之原動力,是影響學習效能的重要因素;對教師 而言,激發學生的動機,是促進學習效能的大前提。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多了解學生的 多樣性和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鼓勵和支持學生發揮潛質和創意,並耐心指導學生改進學習 問題,欣賞他們的努力和進展,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就感,有助提升內在動機,持續 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都是好奇、好動、好玩。讓他們對學習內容感興趣,更積極投入學習的 方法舉隅:

加強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或興趣的連繫,令學生感到與所學內容有切身關係,明白學習 目的和價值。

設計富趣味和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樂意提出問題,主動探究。

讓學生置身於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例如實地考察,令學生有具體和深刻的體驗。

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的意見,尤其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題,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可行的 建議,增加其參與度,也可透過優質回饋提升學生對課題的理解。

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例如提供指示及例子後,可讓學生自選探究題目、

創作或匯報研習成果的方式等,也可給予學生表達個人觀點的機會,但亦有需要適時 引導學生根據課程目標學習。

建立適切目標、設計程度和份量適中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從成功經驗中建立自信。

對學生行為或表現,適時給予回饋、讚賞和鼓勵,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正面的評價遠比負面的批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嘗試更多欣賞他們用心改進的 地方。如學生未能完成學習任務,可先了解其原因,適當給予學生所需 ( 如學習、情緒 或其他方面 ) 的支援。

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多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和諧與 關愛的環境中投入學習。

4

4.2.4 靈活運用學與教策略

現實中沒有單一的學與教模式或策略最具成效,又或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和照顧 多樣性。因此,教師應配合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情境,多嘗試和靈活運用不同的學與教策略。

為培育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教師可優化運用以下策略:

提升思考能力的提問:不少研究顯示,優質的提問與回饋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 運用不同類型和開放性的提問(例子見表 4.1),並給予學生足夠時間思考和組織意念,

可幫助他們建構知識。而優質的回饋須適時及具體,並緊扣學習重點。若學生未能適當 地回答問題,教師可給予提示、追問或修訂問題,幫助學生補充或釐清答案。同時,

教師可鼓勵學生發問,也要適當回應學生的即時提問,或邀請其他學生先作出回應。

不論是由學生主動提問還是回答問題,教師可先肯定他們積極的態度,以助他們建立 自信心,教師並應適時總結課堂/活動 (Debriefing),讓學生清晰掌握學習要點。

表 4.1 提升思考能力的提問類型及例子

類型 例子

推論 所有 4 的倍數都是 2 的倍數,那麼 16 是 2 的倍數嗎?為甚麼?(數學)

序列 能量產生的過程是怎樣的?試根據實驗的觀察,列出它產生的步驟。

(常識)

總結 就防止青少年吸毒的方法,你們閱讀資料及小組討論後,認為哪個方法 較具成效?(常識)

比較 長方形和梯形的性質有甚麼異同?(數學)

分析 根據文章內容,你認為甲這個角色的性格怎樣?文中哪些例子、句子 可以支持你的想法?(中國語文)

因果 根據視訊片段內容,導致主角和妹妹不和的原因是甚麼?(中國語文)

預測 根據統計圖的資料顯示,你預計在下一季的用電情況將會是怎樣?

(數學)

腦力激盪 這幅作品令你聯想到甚麼?為甚麼你有這樣的想法?(視覺藝術)

在文檔中 小學教育 課程指 引 (頁 9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