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知識社群之選定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8-72)

第四章 個案研究

4.2 個案知識社群之選定

本個案工程顧問公司之知識社群的運作必頇要有以下五個要點,

分別敘述如下[6]:

一、知識社群的目的是為了達到知識分享及轉化,但是必頇要考慮較 大的範疇。

二、知識社群為了達到專業的支援工作與團隊學習目的,知識社群經 營必頇符合企業的分工需要。

三、知識社群要能參與企業重大的政策,以便領導知識社群與企業持 續改善發生之關連。

四、知識社群必頇遴選專家,以協助知識社群分析歸納知識及協助同 仁解決問題。

五、知識社群必頇鼓勵虛擬(網站討論區)及實質社團活動,以達成

分享及團隊學習的目的。

為了選出能代表公司企業文化、專業知識背景、以及具有高度參 與熱忱之知識社群,本研究從三十五個知識社群挑選出公司歷年績效 評比較優之九個知識社群作為研究對象,九個知識社群分別為「鐵公 機」知識社群、「數位地球」知識社群、「大地工程」知識社群、「鋼構 園地」知識社群、「監造的藝術」知識社群、「水土環境資源社群」知 識社群、「棟樑」知識社群、「橋梁探索」知識社群、以及「鐵路地下 話工程」知識社群。

為了充分瞭解各知識社群管理方向,以下將個別說明各知識社群 成立宗旨;「鐵公機」知識社群是提供從事運輸工程規劃設計之工程師,

於工作上針對相關陸運及空運系統問題之解答疑問而設立;「數位地球」

知識社群是結合測量及地理資訊技術;「大地工程」知識社群成立是為 了推動大地工程技術;「鋼構園地」知識社群則是為了推展鋼結構正確 之知識、觀念與技術;「監造的藝術」知識社群可提供監造上所遭遇之 困難來進行討論;「水土環境資源社群」知識社群是探討水土資源的開 發與環境影響、防災與管理、保護與環工技術及土地開發、水利、環 境工程、環評等工作經驗分享;「棟樑」知識社群是對房屋結構設計及 施工方法的經驗交流;「橋梁探索」知識社群為藉由橋梁分析、設計及 施工經驗的交流,來協助處理相關橋梁工程問題;「鐵路地下話工程」

知識社群包括探討地下隧道、軌道工程、車站、運轉調度、調車場、

施工案例及鐵道風情等之相關技術交流。表 4.1 為知識社群詳細成立宗 旨。

表 4.1 九個知識社群成立時間及成立宗旨 社群

名稱

成立 時間

成立 宗旨

鐵公機 2001/09/25

為使從事運輸工程規劃設計之工程師,於工作 上相關陸運及空運系統問題之解答疑問,提昇 專業技能,並於工作中教學相長,互勉互勵,

爰成立本社群。

水土環 境資源 社群

2001/10/02

探討及經驗分享:

1.水土資源的開發與環境影響。

2.水土資源的防災與管理。

3.環境保護與環境工程之技術。

4.土地開發、水利、環境工程、環評等工作經驗 交流。

棟樑 2001/11/02

提出同仁對房屋結構設計及施工方法的經驗交 流,包括遭遇的問題、困難及解決方法、優良 實例,並對工程介面提出探討。

數位

地球 2001/11/07

為提升本公司對地球資源之合理利用與永續經 營,結合測量及地理資訊技術,爰成立本社群,

以提供同仁技術討論與經驗交流之園地,同時 掌握最新訊息脈動,達成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 之雙重目標。

資料來源:本案例工程顧問公司

表 4.1 九個知識社群成立時間及成立宗旨(續)

社群 名稱

成立 時間

成立 宗旨

大地

工程 2002/08/16

結合本公司內外人士,對於大地工程有興趣之 產、官、學界,共同協力推動大地工程技術,

藉由工程問題之解決及經驗之交流,而達到地 工技術之提昇,促進國家重大經濟建設與發展。

橋梁

探索 2002/09/20

藉由公司內外橋梁分析、設計及施工經驗的交 流,協助公司內同仁處理相關橋梁工程問題,

進而提昇本公司橋梁技術。

鋼構

園地 2003/01/12

1.推展鋼結構正確之知識、觀念與技術。

2.協助同仁鋼結構設計及施工上問題之解決。

3.提供同仁鋼結構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之管道。

4.提昇本公司鋼結構設計技術之能力。

監造的

藝術 2004/07/08

於工程現場監造之狀況,常因現地而異,社群 成立後可提供同仁針對監造上遭遇之困難進行 討論,以得到圓滿解決之方式。

鐵路地 下話工

2004/07/22

推動鐵路地下化工程(地下隧道、軌道工程、

車站、運轉調度、調車場、施工案例及鐵道風 情等)之相關技術交流,並藉由線上討論及分 享,以提昇同仁專業技術及應用。

資料來源:本案例工程顧問公司

由上述各知識社群成立宗旨可明顯瞭解,知識社群功能類似 Frans Johansson 所說的梅迪奇效應,創造一個可以讓不同背景的員工進行異

場域的碰撞,可知異場域碰撞是不同領域匯集的地方[49],因此,對知 識社群而言,其功能在於善用公司資源與員工知識讓不同部門、不同 專業背景之員工來對某些領域事項進行知識的碰撞,進而激發出未知 的無限能量。

本研究於 2007 年 3 月至 2008 年 4 月之間,分別與九個知識社群 管理人進行會議討論,目的在於瞭解知識社群之運作、知識社群之現 況,並針對知識社群管理人解說 KVAM 模式之建構過程,使知識社群 管理人充分瞭解研究之目的,以及協助之事項,隨即對各知識社群進 行問卷調查。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