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驗標準來看這些政策辯論內容的有效性:一、一致性(consistency):該意識形態 所提出的故事內容是不是具有一致性。二、相符性(congruence):該意識型態能 否提供客觀的經驗證據以支持其正確性。三、說服性(cogency):該意識型態對其 所主張之政策是否能提出具說服力的理由(Paris and Reynolds,1983)。而本研究 將上述檢驗標準予以操作化之後,定義如下:

一、一致性:該論述所提出的故事內容是否前後一致。

二、相符性:該論述能否提供客觀的經驗事實以支持其正確性。

三、說服性:該論述對其所主張之政策是否能提出具說服力的理由。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壹、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大致上可分為量化與質化兩種,前者特性在於以客觀的角度來測量 社會事實,並將焦點放在變項間的關係,且研究者是獨立不參與其中;而後者特 徵則在於以建構社會的真實面,並把焦點放在互動的過程和事件,另外研究者在 研究過程中是參與的而非獨立的(王佳煌、潘中道等譯,2002)。關於資料的特性

意識形態 政策目標 政策指標 政策結果

圖 1 研究架構圖

大陸學歷採認政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部份,量化資料偏重在於數據的呈現,而質化的資料則大多屬於敘述和描述性的 方式。由於本研究重點在於藉由研究對象對政策的目標、指標、以及評估結果等 的論述,並利用政策審議邏輯架構進行對話和辯證。因此為了取得更詳細、深入 之資料,本文將採取質化的研究方法,並兼採訪談法以及文獻分析法希冀能取得 越多的論述和意見,如此才能將各方的對話進行審議和分析,以下將介紹本研究 如何運用之。

一、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藉由搜尋過去相關的資料並對其進行客觀的分析以找出研究 問題之答案的一種研究方法,由於這些文獻通常是過去所做出來的相關研究或評 論,因此也被稱為歷史文獻法(葉至誠,2000)。由於這些文獻是過去所做出的 研究或報告,因此當時的研究目的或問題可能與研究者現在所欲探討的有差異,

故在分析資料時,也須注意文獻的來源是否健全不偏頗。

由於本研究將對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的政策目標、工具、成效以及問題界定等 以審議的方式進行辯證和對話,故需要大量的論述意見。然而考量可行性的關 係,在訪談對象的數量上不可能太多,故須以文獻資料的方式來補充這方面的不 足。也因為在本研究中文獻的一大用途為蒐集對話敘述的來源,因此報章雜誌等 非學術性資料也是本文之分析文獻。綜上所述故本研究所蒐集的文獻資料包括:

(一)學術文獻:包括各種採認大陸學歷政策相關之學術期刊、學位論文、專書等。

(二)政府文獻:包括政府出版刊物、舉辦之座談會及公聽會會議紀錄、發布之新 聞稿、委託學術機關所做之研究報告、立法院公報、議事記錄及 相關法令、政策及施政計畫等。

(三)報章雜誌:蒐集國內各報章雜誌關於大陸學歷採認之議題報導、社論或讀者 投書等。

(四)其他文獻:包括各政黨、智庫、民間單位或個人所發表之文章報告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電子資料:如台生會論壇等相關網站。

二、深度訪談法

跟其他方法相比,以深度訪談法來取得資料比較適宜用在研究主題無法輕易 從外觀察到,且只有少數人涉及其中及概念數目多的問題(鐘倫納,1993)。且陳 向明(2002)也提出深度訪談因為是透過語言交流,受訪者以及研究者可以自由的 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也能讓他們彼此了解對方的看法和態度。由於本研究之核 心在於對政策論述進行辯證,故這部分的資料無法輕易由外部觀察得知,必須親 自探知當事人之態度意見,因此本研究除了透過文獻分析法以外,也以深度訪談 法取得第一手資料。

至於本研究對於訪談對象的挑選,是採取非機率抽樣中的目的抽樣(亦稱立 意或判斷抽樣),它是研究者在挑選研究對象時依照研究的目的所刻意進行的一 種抽樣方式,而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問題和架構,將選擇兩部份的人進行訪談,

首先是與大陸學歷採認有相當關係之利害關係人,包括了台灣留學生、台灣醫事 相關學系學生、私立大學以及技職院校等代表;另外一部分將訪談對於大陸學歷 採認或兩岸關係等有研究及關注的學者專家、民代等其他人士。

而在訪談類型上一般來說最主要的分類有封閉型、開放型以及半開放型的訪 談。在封閉型的訪談中,研究者照著已經設計好的結構式問卷進行訪談,因此受 訪者會照著研究者的主導來回答;而開放型則沒有所謂的固定格式問題,受訪者 可自由的想到甚麼說出甚麼,研究者的角色在於鼓勵他們積極發言,而非主導他 們的發言內容。至於半開放型的訪談方式則介於此兩者之間因而保有這兩者的優 點(陳向明,2002)。因此本研究將採取半開放之訪談,首先將參照研究目的及問 題以及整體研究邏輯去設計訪談大綱,以便在訪談時能適時的對受訪者有所指 引,但在訪談過程中,將盡量讓受訪者暢所欲言自由表達其思想。本研究之訪談 大綱如下,而訪談對象則見下表 4:

(一) 請問您認為採認大陸學歷的政策的應該重視的目標到底是甚麼?(ex 高教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際化?多元化?確保台灣醫療品質?確保就業市場穩定?) 您對於其他人認為 該政策應該優先設立的目標又有何看法?

(二)請問您覺得應該設立怎樣的指標去檢視這個目標?為什麼?

ex 目標為確保國內就業市場免受衝擊,有人認為指標為台灣畢業學子失業 率(不含大陸台生),有人則認為指標應為全台灣人失業率(應涵蓋大陸台生。

您對他人的指標有甚麼看法?

(三)請問您覺得在這樣的指標下去評估這個政策會得到甚麼樣的結果?為什 麼?您對於他人所認為的結果又有何看法?

(四)在這個政策過程中各種論述爭議不斷,可以發現其中有許多基本假定的不 同,如談到就業市場保護或磁吸效應時的保護主義 VS 自由主義;或是教育 與政治到底孰輕孰重,這樣的爭議許多人說是無解的,因此不能比較只能溝 通,請問您有何看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 訪談對象一覽表

代碼 性別 身分 訪談日期

A01 男 台生會代表 2012 年 5 月 16 日

A02 男 台生會醫事代表 2012 年 6 月 1 日

B01 女 醫學生團體代表 2012 年 5 月 20 日

B02 男 中醫系學生團體代表 2012 年 6 月 1 日

B03 男 中醫界代表 2012 年 5 月 21 日

C01 男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任 2012 年 5 月 23 日

C02 男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任 2012 年 5 月 25 日

D01 男 教育領域學者 2012 年 4 月 30 日

D02 男 法律領域學者 2012 年 5 月 7 日

D03 男 兩岸領域學者 2012 年 4 月 28 日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而由於本論文採用後實證的研究途徑,因此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難免受到 研究者主觀的意識涉入。故本文除盡量於資料蒐集和訪談中維持中立客觀外,在 對話結果的評論上也藉由 Paris 以及 Reynolds(1983)對於論證的三個檢驗標準來 判斷哪些論述較為合理,以確保本研究資料和分析結果具有一定的效度。

貳、研究流程

在介紹完本研究之緒論、文獻回顧以及研究範圍、架構和方法後,接下來為 了確立本研究之整體邏輯性而接著說明本文之研究流程,本文之研究流程大致可 分為七個階段簡要說明如下(見下圖 2)。

一、確定研究主題

由於馬政府上台後強調台灣與大陸的合作交流,其中簽署 ECFA 更是近年來 沸沸揚揚的議題,因此兩岸間議題也開始發燒發熱。而其中大陸學歷採認早就提 出多年,然因各種因素卻始終無法確立採認,所以在馬政府時期該議題再次被提 出,而也受到政府的認可和宣示確定執行,然而也因此產生了社會上的輿論紛 爭。由於關於採認大陸學歷之正反論述乍看之下皆各有所理,故筆者產生研究之 興趣而將採認大陸學歷政策定為研究主題。

二、檢閱相關主題文獻

在此階段即須檢視過往是否有針對「大陸學歷採認政策」或相關議題進行研 究,而這階段檢視的文獻也以學術性如學位論文或期刊文章為主,重點在於區隔 本研究和其他研究之差異,進而找出本研究之定位。

三、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在閱讀完相關主題之文獻後,將逐步縮小研究範圍,確立問題意識並最後提 出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

四、文獻回顧(相關研究、評論與理論)

確定研究目的與問題後接下來進行文獻檢閱之工作。首先檢閱對本研究的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助在於參考其它相關研究,是透過何種研究方法和架構找出該研究問題之答案,

並參考該方法和架構是否適合用在本研究;另外藉由文獻檢閱也能確立本研究是 否能填補其他相關研究之不足。而對本研究而言,由於除了訪談法之外,同樣採 取文獻分析法進行資料的取得,故這部分資料對於後續分析也相當重要,而這部 份的文獻就不限於學術性文章,另外也包括了報章雜誌、官方資料與文本等。

五、建立研究架構

在文獻分析過程中除了探討相關主題之研究外,也針對政策分析之研究進行 檢閱,因而發現在探討政策本質或爭議時較適合採用後實證分析的概念,並確立 Fischer 之政策審議邏輯有助於對爭議的論述做出一個結論,故確立本研究架構。

六、資料蒐集與分析

在此階段將針對深度訪談以及文獻蒐集所得之資料進行分析和對話。

七、發現與建議

最後即將上述資料分析之結果,整理成研究發現並提出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