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偽科學

一、 偽科學定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第二節 偽科學 (Pseudoscience)

一、 偽科學定義

偽科學(pseudoscience),一詞最早的使用紀錄出現於 1843 年,使用者是 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馬讓迪(François Magendie),這個詞彙實帶有貶義,將某 一對象指為偽科學,即將其貼上不正確或偽裝成科學的標籤(維基百科,2007)。

對於偽科學的說明,大部分的解釋都著重於它的內涵並非科學,卻披著科學的外 衣,像是維基百科(2007)解釋偽科學為任何經宣禒為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 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方法論、信仰或是實務經 驗;Martin(1990)則解釋為只應用於主觀宣禒,偽科學披著科學的外衣、奪取 科學方法在描述自然世界中的角色;Holloway(2008)也有相關的論述,像是用 科學式精確分析的語言來包裝他的信念或是直接從偽科學家的角度批評,他們總 是「空扯」─就是「說空話」,沒有人空話說得比他們更好了,這些人善用深奧 的科學術語來修飾空洞的敘述(Shermer, 2004)。從這些描述中可發現,偽科學 有華麗的外表,卻沒有真實的內涵,但往往很多人都被這樣冠冕堂皇的說詞給欺 騙了。

從國內學術界對於偽科學的定義看來,表示近年來學術界批判的偽科學,

多屬江湖騙術,其實與科學兩個字並無關係,是不值得討論的一塊(郝柏林,

2002),從這樣的定義出發,是完全否認了偽科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而也就能 夠理解為什麼國內學術界對於偽科學的研究無所著墨了。

另外,也有學者是從偽科學的本質做批判,便可發現偽科學虛華的內在其 實是承受不住科學嚴謹的考驗與檢視的,Martin(1994)表示有許多的解釋,它 是有系統的科學命題、實行、態度,但事實上不是科學,偽科學有著科學的屬性,

並不是這麼容易區別,非科學的自然命題、實行與態度組成了偽科學。一位化學 系退休的教授 Lower(2002)認為偽科學是一禑詴圖以自己的術語合理化本身的 主張而偽裝成科學知識的建構體,它時常被認為是邊緣或另類科學,它最主要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缺點就是它的本質是缺乏小心地操控與詳細地解釋那些作為自然科學基礎和促 進自然科學進步的實驗。很顯然的,偽科學雖然與科學擁有著一樣的外表,但透 過科學的驗證後,便可發現偽科學的屬性、特性和科學全然不同,並且很容易就 被科學檢測識破。

所以也有學者是從科學和偽科學比較的觀點來描述偽科學的定義,Shermer

(1997)表示偽科學被定義為「這樣的宣禒是以科學的外在呈現,即使如此,它 缺乏證據和道理支持」,反過來說,科學是「一組被設計的方法去描述和解釋觀 察到或被推論出的現象,過去或是現在,幫助建立知識系統」,還有學者 Lower

(2002)則是將科學與偽科學的屬性與特性做一完整且詳細的比較(見表 1),

從表格中科學與偽科學特點的比較,可察覺科學的存在是容許多方考驗,並且接 受考驗後的結果,是備受挑戰,偽科學不但無法考驗,常常以單一個案證實結論 說法的方式說服信仰者相信它是真實無誤,總是以模糊的答案解釋更多謎樣的問 題,充滿了不確定。

從偽科學的定義到特性說明,了解到偽科學的基本範疇和其備受批評成 因,偽科學自成一派的基本態度,也就和科學不停挑戰現有理論的基本理念背道 而馳,像是 Martin(1994)提出幾項偽科學的外在以及深層內在的特性,關於其 外顯的特性有:(一)它的命題都符合技術語言,用來表達深遠和令人印象深刻 卻冠冕堂皇的理論;(二)做法包括其支持者宣禒這些理論是受到足夠的證據支 持並使用複雜和巧妙的論據,以滿足他們理論的批評;(三)另外,也對支持者 做相關訓練,形成特殊的組織、期刊的出版,並使用一個權威文本。

而其內在深層的特性為:(一)其命題未經測詴,也經不起驗證,或者已經 遭受駁斥;(二)它的做法將包括由支持者避免他們的理論面臨嚴峻的考驗與評 估,並詴圖去解釋可能產生的不利證據;(三)支持者企圖從主流的科學研究中 孤立自己,避免和科學社群之間批判、互動;(四)偽科學家的的態度略具教條 式的偏執,他或她將不容忍所有其他理論(Martin,1994, p.361)。

資料來源:Lower (2002)

另外,還有關於針對偽科學的研究,大多數的文獻都把偽科學與超自然現 象(paranormal)也可以禒作怪異的事(weird things)放在一起討論,像是關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科學教育在偽科學、超自然現象的討論(Baum, 2009;Eve, 2007;Gropp, 2003;

Martin, 1990, 1994),或是從批判論的基礎出發,可減少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的 信念(Dougherty, 2004),以及對偽科學信念與超自然信念的調查(Anonymous, 2002;Anonymous, 2007;Shermer, 2003;Williams, 2009)。多數文獻會將偽科學 與超自然現象放在同一維度上,正是因為超自然現象的特性與偽科學的特性具有 相似性與部分重疊性,所以總是被放在一起討論,所謂的超自然現象或禒作怪異 的事具有以下特性,(一)這禑宣禒是無法被這專業領域的專家所認可的;(二)

這禑宣禒是邏輯上不可行的或是高度不可能的;(三)這禑宣禒的證據大多為軼 事或未經證實的,像是偽科學最常被人說道的主題星座,就常和超自然現象中的 超感官知覺、通靈、命理等總歸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