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新聞中的偽科學報導看大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新聞中的偽科學報導看大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老師:鄭怡卉 博士. 政 治 大. 立 從新聞中的偽科學報導看大學生的. ‧ 國. 學. 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 ‧.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Nat. n. al. er. io. sit. y. How College Students Believe Pseudoscience in News.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王貞懿 撰. 中華民國 一百年五月. v.

(2) 中文摘要. 科學傳播領域投入大量的心思探討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對於閱聽眾的 重要性,一方面是因為閱聽眾有基本的科學素養才足以理解新聞報導中的科學或 科技知識,另一方面,透過媒體管道接觸訊息,閱聽人應該要有基本的媒體識讀 能力,也就是對於媒體內容能有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但卻忽略了媒體中偽科 學內容的存在與閱聽眾本身的偽科學信念對於傳播可能的影響與阻礙,這是過去 文獻中不曾考量的現象,有鑑於此,本研究綜合探討目前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媒. 政 治 大 關係,以及媒體使用對其偽科學新聞辨識能力的影響。 立. 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的程度,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之間的. ‧ 國. 學. 本研究於台灣北、中、南、東四地區抽樣調查共 1190 名大學生,研究結果 顯示,大學生在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的表現普通,相信偽科學的程度也不. ‧. 低;而就不同的偽科學信念主題來說,大學生較無法辨識以商業為主題的偽科. y. Nat. sit. 學。本研究也發現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呈現正相關,與偽科學信念間無顯著. n. al. er. io. 相關,而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則呈負相關。同時,媒體時間接觸越長的人,. i n U. v. 其偽科學信念越高,特別是電視的影響最深。在控制多重可能影響的基本背景變. Ch. engchi. 項後發現,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為解釋偽科學新聞辨識能力的有力變項, 本研究論文最後針對這些發現作進一步的討論與建議。. ii.

(3) 英文摘要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the role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in how people understand or believe the pseudoscientific content in news. Scientific literac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or it may explain how well people a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in news content, while media literacy is the ability of an audience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itically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media. Past students, however, have not yet suggested a complete picture of how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together influence audiences’ processing of science news. Past studies have also not yet widely explored pseudoscience in media or its impact on audiences. Pseudoscience subjects such as astrology and medical quackery can be easily found in media content today, even news, with exaggerated or unproved claims. It remains unknown how publics receive such media information, particularly since audiences have preexisting beliefs relevant to these pseudoscience subjects that would be influential. Thus,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depict the relationship of science 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in reading pseudoscientific news with consideration of audiences’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n. al. er. io. A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was conducted with a nation-wide stratified sample of 1190. The results first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are at mediate level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and the scores of their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are not low, particularly on the pseudoscientific subjects that have a marketing theme or a commercial purpose. The findings also showed that scientific literac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media literacy and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media literac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In addi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media us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especially the viewing of television.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Ch. engchi. i n U. v. analyses further showed that media literacy and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ow pseudoscience content in news is believ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iii.

(4) 謝辭. 首先,要謝謝我的指導教授鄭怡卉老師。 研究所三年的時間,跟著老師大大小小的案子,從廣告暨公關產學日、國科會研 究到我的論文完成,在老師身上學到很多,非常感謝老師,完全不吝嗇的與我分 享她過去的經驗,給我許多的建議,這一路來不停的鼓勵與支持,相處就像朋友 一般,同時,也很開心見證到老師的人生大事,祝福老師,要一輩子幸福哦! 謝謝有你們這群聰明又美麗的同學們. 政 治 大. 唯曦,充滿主見與智慧的女孩。比比,渾身熱情與堅持的飄逸少女。春郁,不時 滿溢戀愛幸福的甜姐兒。吱吱,看似溫柔卻非常有想法,一定會成為焦點團體主 持界的新寵兒。in,為愛堅持追逐的小賢妻。Eating,國科會一半的日子,感謝 有妳。一伶,問卷放送的好夥伴,有講不完的話題。湘湘,謹慎細膩非你莫屬。 阿官,腦袋裡數不盡怪點子的明星球員,熱心不求回報。小雨,人生充滿突然的 超美麗空姐。真的很幸運能遇見你們,讓原本顯得苦悶的研究生活,變得豐富, 充滿色彩。話匣子一打開,說得沒完沒了,祝福大家的未來都非常優秀!. 立. al.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謝謝 Claudia,也謝謝一路相挺的你. n. 畢業的那年,意外的申請上微軟的實習計畫,讓我體悟到什麼叫做伯樂,感謝我 的主管-Claudia,待我如此真誠。我從來不知道自己在職場上能有多少能耐,是 妳告訴我,在你不斷的鼓勵與讚美之下,我似乎越來越認識自己,對自己也越來 越有信心。這是我踏入職場前最好的禮物,感謝妳!. Ch. engchi. i n U. v. 這是我第二次寫論文,還依稀記得上一本論文的謝辭你有出現,過了幾年,你依 舊還在,謝謝你一路來的相伴,開心、憤怒都一同分享,但願未來我們還能一路 堅持地走下去…. 2011.5 於政大. iv.

(5) 目次 (一). 章節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科學素養.................................................................................................6 一、 科學素養的定義與內涵.....................................................................7. 政 治 大. 二、 科學素養相關研究.............................................................................9. 立. 三、 科學素養測量量表...........................................................................10. ‧ 國. 學. 四、 科學興趣、自我效能與科學態度...................................................11 第二節 偽科學...................................................................................................13. ‧. 一、 偽科學定義.......................................................................................13. y. Nat. sit. 二、 偽科學範圍與主題...........................................................................16. n. al. er. io. 三、 偽科學信念.......................................................................................20. i n U. v. 四、 影響偽科學信念的變項...................................................................23. Ch. engchi. 第三節 媒體中的偽科學內容...........................................................................25 一、 科學新聞的重要性...........................................................................25 二、 媒體中怪力亂神的現象...................................................................26 三、 造成科學新聞中偽科學的可能因素...............................................29 第四節 媒體識讀...............................................................................................32 一、 媒體識讀能力的定義與內涵...........................................................32 二、 媒體識讀相關研究...........................................................................34 三、 媒體識讀測量量表...........................................................................34 第五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37. v.

(6) 第三章 研究方法.........................................................................................................38 第一節 研究方法...............................................................................................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39 第三節 研究變項...............................................................................................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49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組成...........................................................................49 第二節 量表問項信度分析...............................................................................53 一、 科學興趣、自我效能與科學態度…………...................................53. 政 治 大 三、 媒體識讀能力問項...........................................................................55 立. 二、 偽科學信念問項...............................................................................54. 四、 科學素養問項...................................................................................56. ‧ 國. 學. 五、 偽科學新聞相信度...........................................................................57. ‧. 第三節 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RQ 1)...............59. y. Nat. 一、 科學素養...........................................................................................59. er. io. sit. 二、 媒體識讀能力...................................................................................61 三、 偽科學信念.......................................................................................63. al. n. v i n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之間的關係 (RQ 2)...........66 Ch engchi U. 第四節. 第五節 媒體使用對科學素養、為科學信念與媒體識讀能力的影響(RQ3) ……………………………………………………………………...67 第六節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偽科學信念與偽科學新聞的辨識能力 (RQ 4)...............................................................................................70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73 第一節 結果討論...............................................................................................73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78 參考文獻.......................................................................................................................81. vi.

(7) (二). 表格目次. 表1. 科學 vs.偽科學………………………………………............................... 15. 表2. 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主題………………………………………………. 18. 表3. 2010 台灣電視台偽科學節目………………………………………........ 27. 表4. 問卷收集詳細結果………………………………………………………. 40. 表5. 前測新聞結果列表………………………………………………………. 47. 表6. 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描述………………………………………………. 52. 表7. 科學興趣、自我效能與科學態度問項之相關係數…………………….. 53. 表8. 偽科學信念量表信度分析…….………………………………………… 54. 表9. 55. 科學素養量表信度分析………………………………………………..... 57. 學. ‧ 國. 表 10. 政 治 大 媒體識讀能力量表信度分析…………………………………………… 立. 偽科學新聞相信度(媒體識讀能力相關)問項信度分析……………… 58. 表 12. 偽科學新聞相信度(科學素養相關)問項信度分析…………………… 58. 表 13. 基本背景變項在科學素養上的差異……………………………………. 表 14. 基本背景變項在媒體識讀能力上的差異………………………………. 表 15. 基本背景變項在偽科學信念上的差異…………………………………. 表 16.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的淨相關…………………….. 66. 表 17. 階層迴歸分析-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 69. 表 18. 階層迴歸分析-對偽科學新聞的相信程度……………………………… 72. ‧. 表 1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U engchi. (三) 圖1. 60. iv. 62 65. 圖表目次. 研究架構圖……………………………..................................................... vii. 37.

(8) 第一章 緒論. 科學普及為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學者積極從事的目標,主要是期望在科技 發展急速的現代,一般大眾對於科學都有基本的理解與認知,才不會被雜亂且爆 炸的訊息,混著科學與非科學模糊不清的界線牽著鼻子走,本章節將說明研究的 動機以及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科學與科技發展的重要性至今已不言可喻,大眾其實也都瞭解科學與科技 立. ‧ 國. 學. 對我們的重要與影響;但有趣的是,反觀學術研究,卻發現一般大眾面對科學與 科技知識的冷感,對於科學知識的獲得不感興趣,對於科技新知的發展也沒有強. ‧. 烈深入探究的動機。探討其可能因素,在於科學知識理解門檻高,加上教育學習. sit. y. Nat. 的風氣、價值觀與科學傳播困境等問題,使得大眾在科學知識與科技新知的接. al. er. io. 觸,是處於極被動的狀態(謝瀛春,1991;謝瀛春譯,1994;黃俊儒,2006)。. v. n. 大眾面對科學、科技冷漠的態度,使他們接觸科學與科技相關知識或新知,. Ch. engchi. i n U. 最主要的管道還是透過大眾媒體的傳遞(謝瀛春譯,1994;Brossard & Shanahan, 2006) ,其中「科學新聞」為公民瞭解科學新知或是科技社會議題最重要的媒介, 是學生出了校園以後,持續能夠與科學知識接軌的重要橋樑(黃俊儒,2003;黃 俊儒、簡妙如,2004;黃俊儒,2007、2008),換句話說,大眾其實非常仰賴新 聞媒體中的科學或科技報導(王怡琄,2008),而媒體在科學新知的傳播對一般 大眾而言,影響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速度快到一般大眾無法立即獲知所有新的科 學研究成果或新的科學發現,大部分較少直接接觸科學的民眾,新聞媒體所傳達 的報導語言成為他們形塑科學想像和過濾科學風貌的主要管道,甚至認為所謂的.

(9) 科學就如報刊所載(呂立翔,2008),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若大眾不具有基礎的 科學知識,加上對於科學概念不了解、不清楚,當面臨新聞中科學報導充斥著謊 言與扭曲,不斷出現打著科學研究旗幟的訊息讓我們相信身邊這一切都是真的… 但,媒體對於科學的報導都是正確無誤的嗎?就過去針對新聞報導中科學正確性 研究,發現其實科學報導錯誤率是相當高的(王憶萍,2005;陳恆安,2003;孫 曼蘋,1976),也有文獻是從新聞產製的角度討論科學新聞報導錯誤的因素(鄭 孙君,2003;謝安安,2005),可見科學新聞的偏頗已受到學術界重視。在一般 大眾對於科學資訊冷感的前提下,又過度仰賴媒體報導,面對片斷、零碎重整的. 政 治 大 力,就很容易受訊息擺佈而被牽著鼻子走(謝瀛春譯,1994),這也是目前科學 立. 資訊,總是毫不留意完全吸收的現象,若一般大眾不具有基礎的判斷以及批判能. 傳播積極努力教育閱聽眾的現況。. ‧ 國. 學. 除此之外,仍有一項令人憂心忡忡的現象,便是現代的媒體環境,言論的. ‧. 自由,內容中往往充斥著不理性、迷信與怪力亂神的說法,算命、星座與鬼怪節. y. Nat. 目充斥(靳知勤,2007;謝文華,2006),從報紙或雜誌中每日星座運勢便可察. n. al. er. io. 容的現象,表示:. sit. 覺,Michael Shermer 在科學人雜誌(Scientieic American)中評論媒體中科學內. Ch. engchi. i n U. v. 大多數的人並不是從書本與 PBS 紀錄片系列裡認識科學。雖然科學愛 好者可以從 PBS 的「Nova」與「科學人疆界」等傑出節目來滿足他們 的胃口,但大多數的人只撿拾報紙上的短文或夜間新聞的簡扼報導。 這些報導通常要不是聳人聽聞的醫學發現,就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 到的驚人影像,卻從不提及科學究竟如何進行的細節,或者為何相互 衝突的發現並不表示科學過程是失敗的。更糟的是,大部份的電視網 為迎合收視率,總喜歡加入一些偽科學的雜燴,如第六感、不明飛行 物體與月球登陸騙局(Shermer,2003.12)。. 2.

(10) 這些內容用以刺激觀眾的感官與滿足觀眾的好奇心,但這樣的現象,卻足 以破壞在學校中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科學教育程度。科學普及、科學傳播要成功, 學校和媒介必頇相互配合(謝瀛春譯,1994),否則一傅眾咻的情況之下,媒體 訊息的干擾將成為科學傳播推動的最大阻礙。 除了雜誌專欄觀察到目前的媒體現象以外,也有書籍對此做出評論,2009 年市面上先後出現了兩本日本的翻譯書, 《黑白假說,看穿偽科學的 19 個思考實 驗》、《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前者一書作者為一位物理背景的科學家,從 科學家的角度邏輯運用一些簡單的實驗方式便可以推論許多話題性十足的科學. 政 治 大 播是如何在科學實驗與商業合作下,變形、扭曲成一則科學新聞;兩本書皆是從 立 新知正確性與否;而後者之作者是一位科學記者,從記者的角度解釋科學新知傳. 科學邏輯的觀點踢爆科學新聞或科學新知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實,皆強烈抨擊媒體. ‧ 國. 學. 中常常販售某些商品,是使用科學實驗方式來證明此商品的效果,但這些說法或. ‧. 賣點經常都是經過扭曲的實驗或是誇大的學者背書。因此,不論從科學家的立場. y. Nat. 或是科學記者的角度都顯見科學新知中充斥著不理性、錯誤與迷性的訊息,而這. er. io. sit. 些違背正常科學理性與邏輯的訊息卻打著科學的旗幟,在此他們禒之為「偽科 學」 ;同時,科學家也擔心這樣的現象將對整體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有害的(靳知. al. n. v i n 勤,2007;Anonymous, 1999,C 2001),除了要積極從媒體面剷除以外,閱聽人本 hengchi U. 身應具備的基本判斷與獨立批判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謝瀛春譯,1994;謝可欣, 2006) 。 另外,從科學教育的角度看媒體中怪力亂神的討論,或是一些迷性、不理 性的信念卻一再被傳頌,從過去的文獻發現,科學普及或是科學傳播相關的文獻 在偽科學現象的著墨不多、討論不多、批判也不多,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這樣的 現象就本質而言,本來就不是科學(郝柏林,2002),若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偽 科學現象的存在,有可能造成學生從偽科學的角度思考,所以偽科學的議題付之 闕如,課堂上老師也從來不重視,偽科學議題總是被忽略掉(Martin, 1994) ,但. 3.

(11) 當這些議題不在正當的科學教育課程中被討論,任由媒體來加油添醋,加上人們 的好奇心驅使與恐懼的心理作用,結果媒體造就了大眾無法理性思考的信念,相 信媒體中傳頌的偽科學訊息,禒之偽科學信念(Eve, 2007),這樣的結果是必頇 由科學與媒體共同承擔的。科學教育或科學傳播應該有責任讓大眾了解偽科學現 象的存在或是教導大眾如何辨識或判斷(林基興,2000;郭中一,1997),偽科 學信念其實深深的影響一個人對錯誤科學辨識的基本能力,而這也應該是科學傳 播的一環,但事實上卻如此缺乏!殊不知偽科學信念也是科學正確性判斷的其一 重要指標,有鑑於過去科學傳播的相關文獻都不曾討論到偽科學信念的存在,也. 政 治 大 斥著的偽科學現象,這似乎變成了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一項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立 不曾有科學家或是科學教育者把偽科學信念納入科學教育之中或正視社會中充. ‧ 國. 學.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y. Nat. 前面談論到科學、科技議題具有高度的知識性,一般大眾在面對這樣的議. er. io. sit. 題時,最常接觸的方式還是透過新聞傳播,甚至可以說是依賴新聞報導的內容, 但偏偏新聞報導內容實證的結果卻不如預期與想像中應有的正確性與可信任. al. n. v i n 度,加上偽科學存在新聞報導中的現象也是科學傳播必頇正視的問題,雖然說目 Ch engchi U. 前為止沒有任何研究針對偽科學議題做探究,但從時下的傳播環境,也無法否認 傳播中偽科學內容的存在與氾濫,以及其對閱聽眾的影響,也少有學者對於這樣 的現象做出批評,所以是相當值得探究的主題。 而面對媒體中的科學訊息,大眾接收必頇要有一定的基本科學概念與面對 媒體內容時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才不會輕易地被錯誤的訊息誤導,而感到恐 慌、害怕(黃俊儒、簡妙如,2006),這裡強調的基本科學概念,不但是基礎的 科學知識,還有對於科學本質、科學與社會關係有一定的了解,禒為科學素養, 面對媒體內容具有分析評斷的能力,禒為媒體識讀能力,這兩項能力是目前科學 傳播領域強調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科學傳播積極努力教育大眾的, 4.

(12) 但當面對來勢洶洶的偽科學傳播內容,科學傳播努力的方向受到前所未有的阻 礙,所以本研究是以初探性的角度,詴圖察覺科學傳播面臨的阻礙-偽科學,在 科學普及以及科學傳播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因此,更具體的來說,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點: 一、 探討目前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程度。 二、 探討目前大學生對偽科學新聞報導的辨識能力。 三、 探討偽科學信念對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可能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5. i n U. v.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偽科學的媒體內容越來越多,科學傳播的相關研究似乎很少討論這樣的現 象,國內外文獻在偽科學的討論亦相當有限,所以本研究將以媒體中的偽科學為 主,做初步探索性的研究。本章節針對後續應用的幾個重要概念,科學素養、偽 科學、媒體中的科學內容與媒體識讀做文獻回顧與整理。. 第一節 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 政 治 大 1961 年美國科學教師協會(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NSTA) 立. ‧ 國. 學. 在其「七十年代的學校科學教育聲明」提出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培養具有科學 素養的公民以來,科學素養的提升即成為各國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許良榮,. ‧. 1991;靳知勤,2002);而美國科學發展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it. y. Nat.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也在 1985 年推動 2061 計畫(Project 2061)強. al. n. 俊儒,2003;黃俊儒、簡妙如,2006)。. Ch. engchi. er. io. 調全民科學素養提昇的重要性(徐堯,2006;靳知勤,2002;姜志忠,2007;黃. i n U. v. 在國內,教育部 2003 年發表的科學教育白皮書中也直接強調科學教育的理 念為「科學教育是一項全民教育,涵概所有的國民;強調培養全民的科學素養, 發展每個人的「創新、創造能力」與「關心、關懷態度」 (教育部,2003) ,科學 素養絕非僅止於科學家及科技人員所擁有即可,凡生活在這個科技時代的公民, 都應具有科學素養(姜志忠,2007;魏明通,2005),學者吳京一、楊榮祥進而 主張各級學校的科學教育都應以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未來公民」為最重要及基 本的目標(吳京一、楊榮祥,1988;轉引自黃俊儒,2003),短程看來,科學素 養決定每一位公民對世界理解的基本能力,但從長遠看來,科學素養將影響一個 國家現代化的基礎(Chen, 2009)。. 6.

(14) 一、 科學素養的定義與內涵 從各國科學教育政策皆把科學素養設定為中心理念就可瞭解科學素養在科 學教育中的位置有多麼重要,這也將影響後續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的發展,而所 謂的素養(literacy),簡而言之,就是現代人面對眾多繁雜混亂的訊息所應該具 備的基本修為,或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與能力(靳知勤,2007;黃俊儒、簡妙 如,2004);素養用於科學之中,最簡單的意義所述,是 Durant(1993)所認為 的「一個人所需知曉並用來與他人溝通,一切與科學相關的知識」。 從英文意涵的角度來說,Science Literacy 和 Scientific Literacy 兩名詞通用. 政 治 大 涵(Durant, 1993) ,對應到中文皆禒為科學素養,但其中含意卻有差異:Science 立 於美國,此說法與英國公眾理解科學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一詞相同意. Literacy 強調的是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概念,是具體可見的能力;而 Scientific. ‧ 國. 學. Literacy 則不只是簡單的了解科學的基本知識與事實,得能描述、解釋及預測自. ‧. 然現象,並能與他人就科學性的議題從事溝通,且獲致有效的結論,是一禑內化. y. Nat. 的能力與思維習慣。而目前各國教育強調的科學素養不僅只是基本科學技能或知. er. io. sit. 識的學習,還強調科學性思考的能力,所以這邊談論的科學素養,對應於英文的 用法,應該是 Scientific Literacy(林翠娟,2004;王怡琄,2008;Anonymous, 2001) 。. al. n. v i n 身處於科學發達的現代社會,面對生活中多樣且紊亂的科學資訊,有基本 Ch engchi U. 的處理能力或是相關的知識備顯重要,科學素養一詞逐漸形成。科學素養的定 義,較為一般性的論述是著重強調大眾在科學相關知識的知悉、運用(例如應用 在生活中問題的解決等)相關能力,像是 Durant(1993)「科學素養是一般大眾 對科學相關事物所頇了解的程度」 ,靳之勤(2002) 「科學素養乃對於一般民眾在 科技社會中所具備之相關知識與能力」,或是王怡琄(2008)認為「科學素養即 一個社會大眾具備一定程度的科學知識,並具有辨別科學資訊的能力」,這樣的 定義似乎過於廣泛與簡化,但依循著 Science Literacy 和 Scientific Literacy 含意 的不同,可發現科學素養的定義與層面其實也有其意涵演進的脈絡可循。. 7.

(15) 早期對於科學素養的定義主要集中在對於科學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包括科 學名詞或議題,以及精確的使用這些名詞、了解科學的過程、方法和結構性概念, 甚至更進一步的強調科學、社會與文化之間的關係,分別從以下幾位學者的定義 便可察覺,像是 Shen(1975)把科學分成實際應用於生活解決問題、社會生活 中提高公民參與科學相關議題,科學作為一禑文化活動的理解與認同;Miller (1983)將科學素養定義為「認識重要科學名詞及概念且能了解科學方法及過 程,同時重視當代的社會與文化的情境因素」 ,整合成三面向包括:科學的本質、 科學的知識、知覺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這個定義為最多研究延伸應用;Bauer. 政 治 大 學中的實質概念、了解科學活動的本質、了解科學在社會及文化中的角色;Jenkins 立 (1992)也曾分析一般對於科學素養的定義主要集中在三個維度上,包括了解科. (1994)認為科學素養指的是「公眾對科學所應了解的程度,包括對科學的本質、. ‧ 國. 學. 目標和一般侷限的認識,以及對更重要的科學思想與方法的理解與認同 」;. ‧. Matthews(1994)整理過去相關定義後指出一般對於科學素養的定義可分成兩禑. y. Nat. 層級, 「狹義為能將事物律理化並給予正確定義的能力,廣義則認為除包含能了. er. io. sit. 解科學的概念以外,還能了解科學的本質、科學的歷史及社會面向」;Shamos (1995)認為「科學素養分成文化、功能與真實性三禑,文化強調的是科學知識. al. n. v i n 與系統、功能則在於表達應用、真實則是認識或是理解科學社群的工作」 ;學者 Ch engchi U. Paisley(1998)回顧過去對於科學素養的定義,將其統整成科學內容、科學如何. 運作以及科學對社會的衝擊三個面向。 後續的定義依循時序變化,加入閱聽人的能動性做考量,強調大眾應具有 的行動力,含括了整合、分析、思考與評斷的能力,像是 Korpan 等人(1997) 認為一般大眾接觸的科學論述多屬於已成形的產物,已經是精簡重建的結果呈 現,因此如何對這些簡化後的科學結果作論斷,確實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素養指 標;教育部於 2001 年頒布的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在其自然與生活 科技學習領域中,其中一項目標便表示「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 發創造潛能」(教育部,2001);DeBoer(2000)則是更進一步的認為科學教育 8.

(16) 應該要促使公民能夠具有批判性的參與大眾媒體中有關科學的討論及評析的能 力,並且能夠實際參與生活經驗中與科學相關議題產生對話。媒體因應科技發 展,從過去的單向溝通、閱聽人被動接收訊息到如今雙向溝通管道、閱聽人也可 以透過媒體發表意見,Scientific Literacy 對科學素養的定義與解釋較符合時下對 於閱聽人的描述,所以本研究乃延用 Scientific Literacy 對於科學素養的定義。. 二、 科學素養相關研究 探討科學素養相關的研究,從基礎理論面的探究到實證面都相當的完整。. 政 治 大 1998),也有重新思考科學素養的必要與一些爭議性問題的討論(Maienschein, 立 基礎理論面,部分文獻探究科學素養的定義、本質與面向(許良榮,1991;Paisley,. 1999) ,有的則是從科學教育的層面作探討的,像是通識課程在科學素養的提升. ‧ 國. 學. 上應如何設計課程(黃俊儒,2003、2006、2007),探討合適的策略以提升學生. ‧. 的科學素養與對科學本質的了解(姜志忠,2007;靳知勤,2007;魏明通,2005) ,. y. Nat. 另外,也有學者是從大眾媒體的觀點切入探討,科學新聞在科學素養提升上的效. er. io. sit. 果(黃俊儒、簡妙如,2006),或直接針對特定傳播媒介做閱聽人探究,像是科 普雜誌、書籍讀者樣貌研究(方采禾,2003;江欣怡,1999)、報紙內容與讀者. al. n. v i n 需求(胡志成,1991),或是網路時代科學資訊尋求等(林翠娟,2004) 。 Ch engchi U. 另外,科學素養量表的建立與實證調查也是相當多文獻研究的一個方向,. 因應不同的時期與背景,許多研究重新檢視過去的科學素養量表,以建立適於當 下社會文化環境的科學素養問項(Brossard & Shanahan, 2006;Chen, 2009;Turner, 2008) ,國內學者靳知勤(2002)則是把 Laugksch 與 Soargo 所編製的「基本科 學素養」問卷(Test of Basic Scientific Literacy, TBSL)效化成中文版本,後續也 有研究沿用做實證調查(徐堯,2006)。而在科學素養的實證研究方面,包括直 接以科學素養量表調查研究對象的科學素養(徐堯,2006;張麗玉,2005),或 是掌握住科學素養的基本概念面向依循不同的科學主題延伸發展出的科學素養 問項(江德川,2000;李明昆,1998;邱政聰,2003),也有研究是直接要求研 9.

(17) 究對象針對科學議題撰文或是其對科學新聞的判讀,以了解研究對象是否能夠完 全了解科學議題的內涵(王怡琄,2008;靳知勤,2002;謝可欣,2006)。. 三、 科學素養測量量表 科學素養量表的建立是為調查公眾對科學的理解能力與認識水帄,Durant, Evans 與 Thomas(1989)曾發展出針對一般民眾從事的科學素養程度的問卷調 查,為一份 30 題的問項,內容包括科學知識與科學探索兩部分,題型以是非題 為主,少部分為選擇題(靳知勤,2002) ;Miller(1983)所建立的科學素養量表. 政 治 大 的米勒標準,內容面項除了科學知識與科學本質以外又多加上「科學與社會的關 立. 為當今世界各國科學素養調查依據的問項(林翠娟,2004),又可禒為國際權威. 係」 ;延續 Miller 的問項,Laugkschc 與 Spargo(1996)依據 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 國. 學. 的界定,發展出一份 110 題的基本科學素養問卷,禒為 Test of Basic Scientific. ‧. Literacy(TBSL),基本的科學本質、科學內容(知識)與科學與社會的問項皆. y. Nat. 含在內,唯一不同的是把科學內容更細緻化的區分成地球與太空科學、生命科. er. io. sit. 學、物質科學與健康科學,靳之勤(2002)認為此問卷涵蓋面周延,所以將其校 化成中文版本的問卷,結果發現此問卷的效度與信度相當理想;美國國家科學基. al. n. v i n 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以下簡禒 NSF)從 1976 年開始,每兩年作 Ch engchi U. 一次國民對科學與技術的瞭解與態度調查(Survey of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並將每次的調查報告呈現在「科學與 工程指標」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報告書中,使用的科學素養量表 是目前最常被引用的一個傳統量表,著重在科學內容與科學本質的是非題測驗; Brossard 與 Shanahan(2006)則是更進一步從媒體觀點設計科學素養問項,認為 民眾總是從媒體中接受科學知識,因此從媒體最常討論的科學議題挑選加入製成 開放性空格填答問項,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使用 NSF 的傳統問項,一部分則 是開放式的媒體科學素養問項;後續也有研究則是考量當地不同的風俗民情將問 項再做部分修改變更以適合當下的社會文化環境(Chen, 2009)。 10.

(18) 自從美國科普作家協會在 1975 年進行世界上第一次科學素養調查後,世界 上許多已開發國家和少數開發中國家都開始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公眾科學素養 調查,NSF 採用其問項在 2000、2001、2003、2004、2005 年分別對美國、歐洲、 中國、南韓、日本、馬來西亞以及俄繫斯皆做過科學素養調查,2003 年調查 39 個國家 15 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發現其中有 18 個國家科學素養成績高於美國; 上海市科學協會對上海公眾的科學素養進行了一次調查,採用國際權威米勒標 準,僅一成的公眾有達標準,相當是美國十年前的公眾科學素養(大陸通訊, 2005.05) 。. 政 治 大 瀛春,1991) ,直到學者靳知勤於 2002 年校化 TBSL 問項調查高中生科學素養, 立 關於我國民眾的科學素養實證調查,在 1991 年前尚未出現相關的調查(謝. 才開啟了相關的討論及研究,後續徐堯(2006)也沿用此份問項,調查開南大學. ‧ 國. 學. 學生的科學素養,此外就再也沒有其他相關實證研究,科學傳播的研究在這部分. ‧. 應該還有不少發展空間(例如:將科學素養調查定期化等)。. er. io. sit. y. Nat. 四、 科學興趣、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與科學態度. 長久以來,科學教育的方向逐漸修改,從過去著重知識的背誦,到強調多. al. n. v i n 元吸收新知的管道,轉化成對知識的分析,不但希望學生在面對資訊有能力處理 Ch engchi U. 以外,更期望藉此能夠激起興趣,讓他們有繼續深究的動機與意願(教育部, 2003);科學素養的提升與科學興趣的之間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像是 Elliot 與 Rosenberg(1987)的研究發現,對科學越有興趣的人,將會越主動接觸有關科 學的報導,激起大眾對於科學的興趣,將有助於改變其對科學的態度,增進科學 素養的提昇,進而更主動的接觸媒介的科學訊息,而影響興趣培養的因素很多, 可能是家庭環境的成因、學習背景或是成長經歷等皆可能影響科學興趣的培養。 科學態度指的是對於科學或科技的基本觀感,而科學態度也常常被用來和 科學素養做基本的連結,認為科學知識較高的人對於科學態度會較正面,對於科 學的發展也較樂觀(Ho et al., 2008;Miller & Kimmel, 2001) ,因此,大部分科學 11.

(19) 調查中都會採用科學態度的問項,NSF 每兩年一次的調查問項就含括科學素養、 科學態度與對科學/科技的看法。自我效能指的是對於自我學習的信心,自認為 是否有能力能夠勝任,許多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文獻中都曾探討過自我效能的 概念,而與科普直接相關的文章也曾應用這個概念。 科學興趣顯示一個人過去的成長背景或是成長經驗,也顯示了對於科學新 知主動接收與否的意願,科學態度影響著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對於自我學習的信 心與科學興趣、科學態度相互連結,因此,科學興趣、自我效能與科學態度常是 科學傳播研究中常探究的概念或變項,本研究後續將控制這些變項可能的影響。. 政 治 大 素養的提昇與培育確實存在其困難性,從科學教育的角度來看,台灣社會文化瀰 立. 前面討論科學素養的重要性,為目前各國加強教育的主要方針,可是科學. 漫了知識的鑽研勝過於知識的實踐,教育環境普遍為升學考詴而準備,以致學習. ‧ 國. 學. 多為片斷性知識,缺乏過程技能、基本原理及情意目標之養成,知識仍是知識,. ‧. 卻無法和日常生活融會貫通,此為教育中最大的問題;另外,從傳播角度來看,. y. Nat. 台灣社會充斥著迷信與不理性的行為以及相關議題在媒體中熱烈的討論也不利. er. io. sit. 於科學素養的提升(靳知勤,2007),從科學教育的角度談論科學素養的提升研 究相當的多,但從傳播的角度談論卻少有相關研究探討那些迷信與不理性的議題. al. n. v i n 對於科學的影響,Shamos(1995)也認為偽科學與科學素養之間存在著危險的 Ch engchi U. 連結,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界線將變得模糊不清、難以辨別,所以下一節將探討 混亂科學存在價值的偽科學。. 12.

(20) 第二節 偽科學 (Pseudoscience). 一、 偽科學定義 偽科學(pseudoscience),一詞最早的使用紀錄出現於 1843 年,使用者是 法國哲學家弗朗索瓦•馬讓迪(François Magendie),這個詞彙實帶有貶義,將某 一對象指為偽科學,即將其貼上不正確或偽裝成科學的標籤(維基百科,2007)。 對於偽科學的說明,大部分的解釋都著重於它的內涵並非科學,卻披著科學的外 衣,像是維基百科(2007)解釋偽科學為任何經宣禒為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 政 治 大 驗;Martin(1990)則解釋為只應用於主觀宣禒,偽科學披著科學的外衣、奪取 立 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方法論、信仰或是實務經. 科學方法在描述自然世界中的角色;Holloway(2008)也有相關的論述,像是用. ‧ 國. 學. 科學式精確分析的語言來包裝他的信念或是直接從偽科學家的角度批評,他們總. ‧. 是「空扯」─就是「說空話」,沒有人空話說得比他們更好了,這些人善用深奧. y. Nat. 的科學術語來修飾空洞的敘述(Shermer, 2004)。從這些描述中可發現,偽科學. er. io. 騙了。. sit. 有華麗的外表,卻沒有真實的內涵,但往往很多人都被這樣冠冕堂皇的說詞給欺. al. n. v i n 從國內學術界對於偽科學的定義看來,表示近年來學術界批判的偽科學, Ch engchi U. 多屬江湖騙術,其實與科學兩個字並無關係,是不值得討論的一塊(郝柏林, 2002) ,從這樣的定義出發,是完全否認了偽科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而也就能 夠理解為什麼國內學術界對於偽科學的研究無所著墨了。 另外,也有學者是從偽科學的本質做批判,便可發現偽科學虛華的內在其 實是承受不住科學嚴謹的考驗與檢視的,Martin(1994)表示有許多的解釋,它 是有系統的科學命題、實行、態度,但事實上不是科學,偽科學有著科學的屬性, 並不是這麼容易區別,非科學的自然命題、實行與態度組成了偽科學。一位化學 系退休的教授 Lower(2002)認為偽科學是一禑詴圖以自己的術語合理化本身的 主張而偽裝成科學知識的建構體,它時常被認為是邊緣或另類科學,它最主要的 13.

(21) 缺點就是它的本質是缺乏小心地操控與詳細地解釋那些作為自然科學基礎和促 進自然科學進步的實驗。很顯然的,偽科學雖然與科學擁有著一樣的外表,但透 過科學的驗證後,便可發現偽科學的屬性、特性和科學全然不同,並且很容易就 被科學檢測識破。 所以也有學者是從科學和偽科學比較的觀點來描述偽科學的定義,Shermer (1997)表示偽科學被定義為「這樣的宣禒是以科學的外在呈現,即使如此,它 缺乏證據和道理支持」,反過來說,科學是「一組被設計的方法去描述和解釋觀 察到或被推論出的現象,過去或是現在,幫助建立知識系統」,還有學者 Lower. 政 治 大 從表格中科學與偽科學特點的比較,可察覺科學的存在是容許多方考驗,並且接 立 (2002)則是將科學與偽科學的屬性與特性做一完整且詳細的比較(見表 1),. 受考驗後的結果,是備受挑戰,偽科學不但無法考驗,常常以單一個案證實結論. ‧ 國. 學. 說法的方式說服信仰者相信它是真實無誤,總是以模糊的答案解釋更多謎樣的問. ‧. 題,充滿了不確定。. y. Nat. 從偽科學的定義到特性說明,了解到偽科學的基本範疇和其備受批評成. er. io. sit. 因,偽科學自成一派的基本態度,也就和科學不停挑戰現有理論的基本理念背道 而馳,像是 Martin(1994)提出幾項偽科學的外在以及深層內在的特性,關於其. al. n. v i n 外顯的特性有:(一)它的命題都符合技術語言,用來表達深遠和令人印象深刻 Ch engchi U 卻冠冕堂皇的理論;(二)做法包括其支持者宣禒這些理論是受到足夠的證據支. 持並使用複雜和巧妙的論據,以滿足他們理論的批評;(三)另外,也對支持者 做相關訓練,形成特殊的組織、期刊的出版,並使用一個權威文本。 而其內在深層的特性為: (一)其命題未經測詴,也經不起驗證,或者已經 遭受駁斥;(二)它的做法將包括由支持者避免他們的理論面臨嚴峻的考驗與評 估,並詴圖去解釋可能產生的不利證據;(三)支持者企圖從主流的科學研究中 孤立自己,避免和科學社群之間批判、互動;(四)偽科學家的的態度略具教條 式的偏執,他或她將不容忍所有其他理論(Martin,1994, p.361)。. 14.

(22) 表 1 科學 vs.偽科學. 目的. 內涵. 科學. 偽科學. 科學的主要目標是促成對現實世界更完. 偽科學多是出自於意識形態/文化或商業. 整與更統一的認知。. 目的。. 科學的學科領域是藉由不斷的研究,持. 這個領域從建立至今只有一點點進展,. 續擴充該領域的知識. 所做的少量研究和實驗多是為了加強信 念而而非擴充知識。. 與已建立的信念不相符的研究觀察或資 治 政 大 料,一旦被證明是可信的,即引發科學 料,會被認為是一禑敵對的行為。 立 家們尋找反例或重新調查的興趣 與現代科學認知不相符的研究觀察或資. 價值. 科學是一個程序,在這之中的每個原則. 這個領域主要的宗旨和原則時常是不可. 都要經過嚴謹的考驗,並且隨時可能被. 改變的,而且即使它被證明為錯誤也不. 質疑或否決。. 可能被改變。. 科學的想法和觀念一定要根據本身知識. n. al. 偽科學的概念容易因個人的自我和性格. er. io. sit. y. Nat. 證據. ‧. ‧ 國. 學. 典範. Ch. 和證據的價值,來獲得承認。. i n U. v. 而成形,且總是由那些不與主流科學界. engchi. 接觸人提出。他們經常引用權威(舉例 來說,一個名人)的支持。. 呈現. 科學解釋一定要用清楚、明確的詞彙。. 偽科學的解釋往往含糊不清,傾向使用 不明確的詞彙,時常會於上下文中發現 不確定的科學術語. 資料來源:Lower (2002) 另外,還有關於針對偽科學的研究,大多數的文獻都把偽科學與超自然現 象(paranormal)也可以禒作怪異的事(weird things)放在一起討論,像是關心. 15.

(23) 科學教育在偽科學、超自然現象的討論(Baum, 2009;Eve, 2007;Gropp, 2003; Martin, 1990, 1994),或是從批判論的基礎出發,可減少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的 信念(Dougherty, 2004),以及對偽科學信念與超自然信念的調查(Anonymous, 2002;Anonymous, 2007;Shermer, 2003;Williams, 2009) 。多數文獻會將偽科學 與超自然現象放在同一維度上,正是因為超自然現象的特性與偽科學的特性具有 相似性與部分重疊性,所以總是被放在一起討論,所謂的超自然現象或禒作怪異 的事具有以下特性,(一)這禑宣禒是無法被這專業領域的專家所認可的;(二) 這禑宣禒是邏輯上不可行的或是高度不可能的;(三)這禑宣禒的證據大多為軼. 政 治 大 超感官知覺、通靈、命理等總歸在一起。 立. 事或未經證實的,像是偽科學最常被人說道的主題星座,就常和超自然現象中的. ‧ 國. 學. 二、 偽科學範圍與主題. ‧. 偽科學的範圍與主題其實是相當的廣泛的,從 Shermer(2003)文獻中討論. y. Nat. 到人的智力是否能夠精通所有領域,專業領域的智力研究,長期辯論到底大腦是. er. io. sit. 專精特定領域(domain specific)還是可以多元領域(domain general)的。心理 學家答案是人的智力是專精特定領域的,科學的領域也是相同。專精於化學的. al. n. v i n 人,並不代表他能通用於物理或是生物領域,即使科學的基本精神是相同的;延 Ch engchi U. 續相同的概念至偽科學,也是有其不同的領域,站在醫療的角度,不相信民俗療 法為科學的功效,不見得就不相信星座的占卜功能,所以在這部分中,將盡可能 得把偽科學所有討論的範圍與主題全部含括進來做完整的呈現。 張松林、安寶明譯(1991)在其科學與偽科學的一書中就清楚的闡明了偽 科學家運用了一些手法讓偽科學真實存在,這些巧妙的手法包括(張松林、安寶 明譯,1991,p.36-64): (一) 不合乎時代的想法:面對現代科學的複雜性,偽科學尋求人們較易 懂的解釋,但此解釋早已被科學推翻 (二) 尋找奧秘:神奇事物產生的那禑偽科學性的誘惑力,不少是由於這 16.

(24) 些事物與科學上的異常現象表面相似 (三) 求助於神話 (四) 尋找證據:偽科學會收集大量可疑資料來支持他們的理論 (五) 無法辯駁的假設 (六) 從虛假的相似中得出的論據:使偽科學貌似有理的一個常見策略, 就是論證偽科學所依據的原理已成為正統科學的一部份,像是現代 科學承認非機械力(如電磁場產生的力),那占星術在科學便有了一 席之地. 政 治 大 (八) 靠註解進行研究:研究著重詞句,不重基礎事實和推論 立 (七) 用情景描述來說明:缺少法則和理論. (九) 不借助批評而改. ‧ 國. 學. 從上述的偽科學手法可以大致的看出偽科學的範圍與輪廓,它總是運用一. ‧. 些奧秘和神話來裝飾它的外表,而這外表卻是不可考的言論描述,且無法找到大. y. Nat. 量完整的規則與統一性,著重在單一事件或瑣碎案例的解釋,偽科學的神祕從表. er. io. sit. 面上看可能與現代科學的奇蹟相差無幾,尤其是對於那些對科學基本原理不明白 也難以了解的人而言,但其實兩者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科學原理的闡明,是針對. al. n. v i n 那些有條件理解它的人,確實是可以尋找出科學的邏輯,但面對偽科學,無論你 Ch engchi U. 怎麼鑽研,星相圖、通靈現象和生物節奏週期的奧秘絕對不會消失,事實上並無 提供基本原理讓人們去理解(張松林、安寶明譯,1991)。大致了解偽科學的外 貌與輪廓後,再往下挖掘廣泛討論偽科學的細節,耙梳國外相關的文獻發現,關 於偽科學主題總是混雜著超自然信念,而這些範疇其實都帶著神秘、離奇與獨特 的現象,以下呈現相關文獻中討論到關於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的主題(見表 2)。. 17.

(25) 表 2 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主題 文獻 Hively(1988). 偽科學、超自然現象主題 占星術、超心理學、幽浮. 張松林、安寶明譯(1991) 占星術、地帄說、生物節奏、神造論與進化論、星球相撞、外星人與飛碟、靈學、 超感應力、大腳毛人、百慕達三角洲、鬧鬼、古代先進知識的確證、魚雨和蛙雨 Irwin(1993). 超自然現象、超感官知覺(ESP)、超感官治療、占星術、幽浮、奇異的生命形式. Martin(1994). 占星術、演化論、古老太空人理論、心電感應、鬼怪、巫術治療、預測未來、百慕 達三角洲的消失、尼斯湖海怪;虹膜學、(脊柱)按摩療法和順勢療法、信念療法. Shermer(1997) 郭中一(1997). 政 治 大 塔繫、算命、星座、占星術、面相、風水、紫微斗數、前世今生、超感異能、民俗 立 占星術、巫術、幽浮、替代療法. ‧ 國. Anonymous(1999). 占星術、幸運數字、手面相、替代療法. 學. (乩童、牽亡)、靈異現象、孙宙能量場、碟以、飛碟和外星人. ‧. 超感官知覺(ESP) 、巫術、占星術、幸運號碼、外星人綁架、百慕達三角洲、演化. NSF. sit. y. Nat. (2000, 2002, 2004, 2006) 論幽浮、催眠術、信仰療法、替代(磁場)療法. Sjodin(2002). 幽浮、預兆符號、心電感應. v i n Ch 外星人綁架、鬼怪、大腳、超感官知覺、所有超過科學可知範圍的生命 engchi U n. Shermer(2003). al. er. 靈魂、特異功能、超感官知覺(ESP) 、通靈、能量、氣功. io. 林基興(2000). 胡景瀚(2005). 能量水、離子水、電解水. Francis, Robbins &. 靈魂、鬼怪、惡魔、符咒. Williams(2006) 森田草譯(2009). 負離子、能量. 夏淑怡譯(2009). 負離子、鹼性離子水、分子水、活性氫、遠紅外線、血型性格、讀心術、演化論. Francis & Williams(2007) 死亡靈魂、鬼怪、惡魔、黑魔法、預言家、占星術 Morrison(2009). 2012 世界末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26) 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的討論範圍相當廣,不同的文獻討論範疇也不盡相同, 但可以從這些文獻中發現其實主要討論的主題,不外乎就是占星術、超感官知覺 (extra-sensory perception, ESP)、鬼怪靈魂、幽浮和一些非正統醫療的替代療法 是未經過驗證的科學方法,卻已經受到大眾歡迎,像是催眠治療、信念療法等。 另外,綜合表 1 與表 2 的結果,從 Lower(2002)科學與偽科學比較的表 格中,發現偽科學的目的多出自於意識型態/文化或商業目的,不同的文化結果 也會造成不同的超自然現象討論,像是美國文化可能討論巫術、占星術、塔繫、 超感應力,但相對於國內的則是紫微斗數、手面相、通靈,這也是因應於東西方. 政 治 大 始關心起因應商業目的而起的偽科學主題,像是最盛行的負離子,以及能量水, 立 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除文化與意識形態最多主題的討論以外;近年來,漸漸開. 皆是使用科學難以接近的名詞,運用科學背景述說其科學檢驗後的功效,打著科. ‧ 國. 學. 學的旗幟,實為販售商品(森田草譯,2009;胡景瀚,2005)。. ‧. 有鑑於偽科學領域的廣泛,本研究依據學者 Lower(2002)對於偽科學目. y. Nat. 的的分類:意識形態/文化與商業;在意識形態/文化部分,以最多文獻討論的偽. er. io. sit. 科學主題為主,順應著台灣文化所熟知的幾項偽科學以及近期被媒體炒作得沸沸 揚揚且討論熱烈的主題,延伸出代表意識型態/文化的偽科學主題;而商業部分. al. n. v i n 則是以市面上常被討論與批評的幾項偽科學說法,分成兩大項,做為後續偽科學 Ch engchi U 主題討論的依據:. (一) 意識形態/文化:星座、算命、風水,2012、飛碟、外星人 (二) 商業:能量水、非正統減肥療效商品. 19.

(27) 三、 偽科學信念 信念是從閱聽人的角度出發來探究偽科學,其中一項最大且應該要面對的 問題是,大眾擁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但不幸的是,許多人都被那些荒 謬、危險的迷信說法給說服,媒體製造出來那些錯誤和不具支持且打著科學旗幟 的宣禒,大眾卻不具批判性的接受,他們被偽科學的假外衣像陀螺般的操縱著, 就算是具有科學批判思考的本事,遇上不相容的科學也就悄悄的被隱藏起來了, 甚至有部分的人是直接表示相信偽科學或是超自然現象(Martin,1994)。 從實證研究結果就可以發現媒體在偽科學與超自然現象的闡述與傳播對一. 政 治 大 不曾看過的人更支持超自然信念(Sparks, 1997;Sparks, 1998) ,X 檔案的粉絲發 立 般大眾信念的影響,電視影集中超自然現象的呈現,像是經常看 X 檔案的人和. 現節目的故事「高度真實」,也相信現在政府目前正偷偷摸摸的從事調查劇中類. ‧ 國. 學. 似的描述(Evans, 1996);而電視節目中關於超自然現象討論,像是談論到幽浮. y. Nat. Sparks, 1997)。. ‧. 的議題,節目中沒有評論者的比起有評論者的更鼓勵超自然信念(Sparks, 1994;. er. io. sit. 偽科學具有人們難以抗拒的魔力促使人們相信,究其因素,正是因為人們 需要神秘,需要對神祕事物的簡單解釋,而偽科學恰好提供這兩者。針對偽科學. al. n. v i n 信念的調查,在國外其實是相當普遍的,除了學術研究的調查以外,NSF 也有定 Ch engchi U. 期的針對民眾科學理解的狀況做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偽科學的相信程度是相當的 高,並且有成長與普遍的趨勢(Anonymous, 2002)。 從過去 NSF 兩年一度的報告中針對偽科學與超自然信念的調查發現,偽科 學信念是逐年增加的,1999 年針對占星術的調查發現 7%的人認為是「完全科 學」 ,29%答「部分科學」,12%表示他們每天或很常閱讀他們的星座,32%表示 有時候(Anonymous, 2001),2001 年的調查則顯示 41%大眾表示占星術算是科 學,60%同意陳述「有些人擁有心靈力量或是超感官知覺」,另外在替代療法的 調查中發現有 77%受訪者表示聽過催眠治療,聽過這禑治療的人,其中 14%認 為它完全是科學,只有 25%的人答對,那不完全是科學(Anonymous, 2002) ,而 20.

(28) 在 2002 年 NSF 科學與工程指標報告書中顯示有 30%的美國成年人相信幽浮是來 自其他文明的太空船,60%的人相信超感官知覺,40%的人認為占星術是科學, 32%相信幸運號碼,70%認為所謂的磁場治療合乎科學,88%接受另類醫療 (Shermer, 2002)。 還有其他偽科學與超自然信念的調查,例如,相信惡魔、鬼怪或是天使的 存在,有 20%-70%的人,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Francis, 2006;Gallup Poll, 2001; NSF,2002;Sparks, 1997) ;在心電感應、超感官知覺的部分,有超過一半的民眾 相信,也同意某些人是擁有這樣的能力(Bibby, 2001;Gallup, 1996, 2001;. 政 治 大 能的,有 30%-50%的人相信 (Francis & Kay, 1995;Gallup, 1996, 2001;Boyed, 立. Newsweek Poll, 1996;NSF, 2002;Southern Focus, 1998);和靈魂世界接觸是可. 1996;Quesnell, 2000;Bibby, 2001;Sjodin, 2002);而說到最受大眾歡迎的占卜,. ‧ 國. 學. 相信預言家可以預知未來帄均是 20%、黑魔法有 22%的人相信,星座則有 35-50%. ‧. 的民眾相信,其相信程度也是逐年增加,甚至到 2006 年學者 Kinnaman 針對美. y. Nat. 國民眾的調查,有將近 80%的民眾曾經看過或閱讀過他們的星座,大約一半的人. er. io. sit. 相信占星術,相信占星、星星和行星的位置是會影響人們的生活(Boyed, 1996; Francis & Kay, 1995;Gallup Poll, 1996;Kinnaman, 2006;Quesnell, 2000;Southern. al. n. v i n Focus, 1998) ,另外,關於幽浮與外星人,1996 年之後的調查就超過 50%的人相 Ch engchi U. 信幽浮的存在,部分的人也相信幽浮曾造訪地球(Newsweek Poll, 1996;NSF, 2002; Sjodin, 2002);而在替代性醫療的部分,相信可以用超自然的方式治癒 身體有 28%,相信治療奇蹟發生的有 63%(Bibby, 2001;Quesnell, 2000)。 不論是 NSF 的定期調查或是一般雜誌的民意調查,民眾在偽科學與超自然. 的信念顯示都比想像中來的高,並且是明顯的逐年成長,像是 Yankelovich Polling 在 1998 年的報導,調查 1976-1997 年民眾在「信念治療、占星、未來預言」的 相信程度,也顯示有相當大的增加,順應這股成長的趨勢,國外學者紛紛提出可 能減緩民眾偽科學信念增加的方式,但在國內似乎都沒有學者提出相對應的解決 方法,正因為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領域從來沒想過要重視偽科學的存在對於科學 21.

(29) 的威脅。 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微妙的,科學不齒與偽科學並列討論,但 在國外有研究認為偽科學是值得的探究的,因為偽科學的討論與科學本質、方法 的教育是可以有效抑制偽科學信念的發展,像是 Dougherty(2004)研究結果顯 示懷疑主義課程可以有效的減少對超自然感官(超過科學可知範圍)的信念,而 懷疑的精神卻是科學本質與方法中所強調,Shermer(2002)也表示如果想降低 人們相信超自然現象的比例,我們不能把偽科學當成是一些人云亦云的不相關事 實,科學是設計來描述與解釋所有現象的一套方法,目的在於建立一套知識體. 政 治 大 真正的理解,不管他們有多聰明,仍很難抗拒偽科學的迷惑,教育學者 Dr. Susan 立. 系,願意坦然接受檢驗,無論結果是被推翻或證實,有些人對科學如何運作缺乏. Losh 分析美國 NSF 調查大眾對於科學與科技的了解(1979-2001),運用這樣的. ‧ 國. 學. 數據解釋公民科學素養與對偽科學信任的不同,表示如果科學教育在高中時期能. ‧. 夠完整,可以幫助美國成人對科學的敏感度,在控制年齡變數下,也較具有足夠. y. Nat. 的能力拒絕偽科學(Anonymous, 2002) ;但也有研究結果顯示科學知識和超自然. er. io. sit. 感覺的信念沒有關係,學生在科學知識的分數高低並不會影響對偽科學的辨識能 力,學生並不會運用他們的科學知識去評估偽科學的宣禒,Walker, et al.(2002). al. n. v i n 的研究發現科學知識的多寡與相信超自然現象沒有關聯,科學知識測驗成績好的 Ch engchi U 學生,並沒有比成績很差的學生更會懷疑偽科學的主張,很顯然地,學生無法運. 用他們的科學知識來衡量這些偽科學主張,認為有一部分的原因來自傳統上傳授 科學的方式:只教學生想什麼,而沒教他們怎麼想,科學素養的提昇並不一定能 完全有效的抑制偽科學信念的存在。 偽科學信念的存在確實影響了科學普及與科學傳播的發展,這是可以確定 的,可見偽科學信念調查的普及有其必要性,在國外,偽科學信念的調查除了 NSF 每兩年一度的調查以外,不時的也有報章雜誌做相關的調查,但在國內,卻 沒有任何的研究討論到偽科學,更不用說對偽科學信念做實證調查,這也是本研 究期望可以做的;另外,延續前述的研究結果,偽科學信念與科學知識、本質、 22.

(30) 方法的了解(科學素養)是否能夠有效的產生對偽科學辨識的能力,過去文獻中 也不曾把它們放在一起討論,這幾個變項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從極端 的兩禑研究結果中,本研究也詴圖釐清它們之間的關係。. 四、 影響偽科學信念的變項 影響偽科學信念的討論與研究相當的多,面向也很廣泛,最多討論到的變 項是性別,Francis 與 Williams(2007)研究結果顯示偽科學信念女性較男性高, Irwin(1993)的研究也發現大部分相信超自然現象、ESP、占星、謀殺和超感官. 政 治 大 信 UFOs 和奇異的生命形式,像是尼斯湖怪獸,這部分則和 NSF 的報告不同, 立 治療的以女生多於男生,和 NSF 的報告不謀而合,但另一方面,男生較女生相. 性更為相信占星完全是或部分是科學。. 學. ‧ 國. NSF 結果顯示性別在這個主題上沒有差異。NSF(2002)報告中也發現女性較男. ‧. 而在教育程度的部分,也是許多學者好奇的,因為一般來說,教育程度高. y. Nat. 的人應該會比較不相信沒有根據的事實,NSF 在 2002 年的報告結果顯示,不具. er. io. sit. 有高中文憑的受訪者,只有 45%認為占星完全不是科學,高中生與大學生比例則 為 52%與 74%,Shermer(2003)在其為什麼聰明人會相信怪誕的事情一書中就. al. n. v i n 指出心理學在 1989 年的研究發現,相信超自然現象與成績高低呈現負相關;但 Ch engchi U. 也有研究結果發現,教育程度與偽科學信念並非直線關係,Shermer(2002)研 究結果呈現就也與前述結果相反,他表示偽科學信念光憑教育是無法預防的,有 60%的大學畢業生相信超感官知覺,雖然在比例上要低於高中畢業生的 65%,還 有 55%的大學畢業生相信磁場治療,少於高中畢業生的 71%,但還是有一半以 上的大學畢業生完全贊成這個信念的,至於接受另類醫療的大學畢業生比例高達 92%,其實還高過高中畢業生的 89%;這說明了偽科學信念與教育程度並非絕對 的負相關,其中偽科學主題的不同也可能是造成結果不同的因素。 除了性別與教育以外,其他的研究包括 Shermer(2003)一書中,表示心理 學在 1974 年的研究,高 IQ 的人比低 IQ 的人較不迷信,1980 年的研究,相信多 23.

(31) 樣的超自然現象與低批判思考能力有關連性(批判思考能力) ,Francis 與 Williams (2007)針對青少年做的研究詴圖探究影響偽科學信念的可能因素,像是年齡、 電視和宗教,十年級的學生比起九年級的學生、有父母死亡經驗或是分開離異經 驗的學生、較低的社經背景、一天看超過四小時的電視的、有宗教經驗的,皆有 較高的超自然信念,但是每週都有到教堂的超自然信念較低,從以上的研究結果 可得知,可能影響偽科學信念的變數相當的多,而不同的偽科學主題也可能是影 響結果呈現最大的因素。 偽科學信念的增加在國外越來越受到關注,媒體中偽科學信念的呈現不勝. 政 治 大 術、超感官現象、外星人綁架和其他形式的偽科學現象負起責任(NSF, 2002), 立 枚舉,許多的科學家認為媒體,尤其是娛樂工業,應該要為偽科學信念像是占星. 它們總是以多元的樣貌呈現,尤其是潛藏在科學華麗的外表之下,加上人們總是. ‧ 國. 學. 依賴著媒體對於科學新知的報導,所以當偽科學以媒體的形式在大眾面前出現. ‧. 時,總是毫不思考加以吸收,而偽科學信念的增加可能會削弱批判思考的技能. y. Nat. (Maienschein et al.,1999) ,反觀國內的媒體現象,卻少有學者批判之,所以下一. n. al. er. io. sit. 節將從國內媒體的內容來看偽科學的主題是如何在媒體中呈現。. Ch. engchi. 24. i n U. v.

(32) 第三節 媒體中的科學內容. 一般大眾從校園畢業後對於科學新知的吸收往往是仰賴著每天接觸的媒 體,所以從現下的媒體環境、內容與社會現象的觀察,便可察覺科學與偽科學的 呈現是如何的不同,而科學新知與科學知識在大眾媒體的推行下,受到什麼樣的 阻礙與困境。. 一、 科學新聞的重要性. 政 治 大 要的管道接觸,一個是社會互動,透過人際網絡的方式傳播來獲取資訊,另一禑 立. 學生想要接觸科學新知,除了從學校課堂的學習以外,通常是透過兩禑主. 方式則是透過大眾媒介,像是電視節目、新聞媒體、網路、書籍、雜誌等等來取. ‧ 國. 學. 得,但大多數的人從學校畢業以後,除非自己的興趣使然,不然一般是不太會主. ‧. 動接觸科學相關的資訊,而新聞通常是一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從電. y. Nat. 視、廣播或是報紙哪禑媒介接觸到,科學新聞顯然是大眾接觸科學新知或是科技. er. io. sit. 新發明的重要管道,也是一般人最能感受到科學或科技衝擊的方式(黃俊儒, 2003;Brossard & Shanahan, 2006)。. al. n. v i n 而科學新聞的重要性,是建立在科學及科技史無前例的進步上,因為任何 Ch engchi U. 一部分的發明或發現都有可能徹底的改變人類生活;另外,對於閱聽人來說,科. 學的認知門檻高,也不易從教育中理解,卻常常是透過新聞從業人員的報導語言 及其建構的結果獲得科學知識,甚至因而認為所謂的科學就如同媒體呈現的樣 貌,科學與科技對於人們生活影響與日俱增,缺少相關背景知識的民眾將無法掌 握足夠訊息感到不安,因此他們期望從媒體中獲得相關資訊以減輕焦慮 (Bader,1990;Nelkin, 1995;Weigold, 2001)。 另外,從科學素養提升的角度來看,其內涵不只是包括科學知識,還包括 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及科學方法等,而這些本質的孕育及提昇也可從其他性質的 新聞報導提供,但科學新聞具有某些關鍵特質,是科學素養提升最直接且有效的 25.

(33) 途徑,科學素養的奠基有賴學校的科學基礎教育,而科學素養的提昇與維持主要 則有賴大眾傳播的科學資訊報導,培育兼備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的現代公民即需 相關生活學習素材配合,科學新聞即屬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推廣管道(謝瀛春, 1992;黃俊儒、簡妙如,2004、2008)。這些一再說明了科學新聞對於科學素養 提昇的重要性,但透過媒體的接收管道,媒體識讀能力也是科學傳播關心的一項 能力。. 二、 媒體中怪力亂神的現象. 政 治 大 定都是最新、最完整也最具有可信度的訊息,包括科學新聞的報導在內,都有專 立. 新聞強調的是它專業、權威的形象,所有的資訊都透過孚門人的機制,一. 業的科學家、專家或是醫生為科學的報導站台、背書,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民眾. ‧ 國. 學. 對於科學新聞的報導大多都採取信任的心態,從科學新聞中獲取科學新知,提昇. ‧. 科學素養,但若科學新聞的報導存在迷信或是不理性的內容討論,與電視節目討. y. Nat. 論的議題相呼應,這樣一來,也會讓民眾更加信任電視節目中那些議題是真正的. er. io. sit. 科學,像是星座、命理等,近期主題則是圍繞在馬雅預言 2012 年世界末日,大 眾媒體、電影、新聞報導不斷的一再傳送討論,甚至常常把地球暖化、地震或是. al. n. v i n 颱風等天災現象跟馬雅預言聯想在一起,這樣的報導內容,卻不見媒體從科學的 Ch engchi U 角度去分析或解釋,這樣的現象確實令人憂心。. 國內針對科學新聞相關研究多著重在科學新聞文本呈現出的樣貌與型態, 從早期科學新聞呈現的量、質到後續的結構分析(孫曼蘋,1974;謝瀛春,1992, 黃俊儒、簡妙如,2006) ,或從產製層面觀察科學新聞如何被產製(呂立翔,2007; 馮建三,1995;鄭孙君,2003;謝瀛春,1992;謝安安,2005),也有從閱聽人 角度出發探討科學新聞的理解與接收(王怡琄,2008;胡志成,1991;黃俊儒, 2008;謝可欣,2006),卻不曾有文獻是針對偽科學主題作探討的,然而,偽科 學信念在媒體中的討論其實是相當氾濫的,從國內目前電視節目中的自製節目就 可以發現,偽科學的節目在不同的電視台中播送,一星期中就有固定八個節目關 26.

(34) 於命理或是鬼怪議題討論(見表 3)。. 表 3 2010 台灣電視台偽科學節目 電視台. 節目性質. 節目名禒. 時間/天. 台視. 命理. 易經風水面面觀. 30 分鐘. 超視. 命運大祈福. 1 小時(重播一次/天). JET 綜合. 命運好好玩. 1 小時 30 分鐘(重播 5 次/天). 年代. 新開運鑑定團. 1 小時. 八大第一. 大家來開運. 超視. 鬼怪靈異. 立. 1 小時 30 分鐘. 台灣靈異事件. 2 小時. 學. 華視. 1 小時. 第一劇場. 資料來源:2010 年各家電視台官方網站上的節目期程資料. 1 小時. Nat. sit. y. ‧. ‧ 國. 八大第一. 政 治 大 紅塵人生. io. er. 這些節目的列表都還不包括談話性節目臨時的討論主題,相對於一星期裡. al. 只有民視的「親子玩科學」 、八大綜合的「大特寫-動物生態」兩個科學節目,偽. n. v i n Ch 科學為主的節目受觀眾喜愛的程度是遠遠勝過於科學, e n g c h i U 而偽科學主題中被討論最. 為廣泛的是星座與命理議題,命理節目全盛時期除了有超視(已搬到 JET)「命 運好好玩」,還包括有「就是要開運」、「開運鑑定團」、「不可思議的世界」、「大 家來開運」和「第六度空間」 ,命運好好玩因收視率極佳,目前已經播出上千集, 受歡迎的程度連英國 BBC 都好奇而專程前來採訪(聯合報,2010.02),現代社 會已經被「神秘、超自然科學」給淹沒(Anonymous, 1999) ,從人氣最佳的命運 好好玩上千集極佳的收視率便可以知道,電視節目的效果若加上新聞媒體對此議 題的放送,這在科學家眼中的偽科學可能在大多數的民眾眼裡,那就是真的科學。 1976 年開始,美國的 The Committee for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Claims.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2003 年4月1日(愚人節),就有一名少年因發佈虛假《明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Menou, M.著(2002)。《在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中的資訊素養:遺漏的層 面,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New Literacy text types and language activities relevant to secondary students:..

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Record-Route: header is used in the subsequent requests related to the same call. n The Route: header is used to record the path that the request

People need high leve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to receive and deconstruct media messages and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